带大家看个笑话:电影「夏洛特烦恼」的三观到底正不正?
难以置信。
最近有两个人,在网上挨喷了。
一个,大作家余华;另一个,大诗人杜甫。
有人举报,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里,男主对妻子连打带骂,言语轻蔑,各种不好。
所以,作者肯定是对女性恶意满满。
而另一部《兄弟》,也被人圈出来直呼“气死人”“有刀慎入”。
太负能量了,提醒大家赶紧避雷。
杜甫更惨。
不光作品“不行”,连人都带着被鄙视了一遍。
没有才华,没有深度,全是发牢骚,不够正能量。
不光他,包括李白、张九龄、王安石、苏轼,没一个好东西。
哑然失笑。
但细思下去,又不寒而栗。
许久以来,多少人,多少事,都曾这样经受道德审判。
到最后,又有谁能够逃得掉?
最先遭殃的,是一大批名著。
前不久,看到一个人发帖举报:
这样的书怎么还不被封杀?
定睛一看,他要封杀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罪名是,尺度太大,有伤风化。
至于这本书洞悉的人性,批判的现实,本就是谈狐说鬼的志怪,一概不管。
写了色,写了欲,就是糟粕,三观有问题。
这还是轻的。
四大名著,在网上被喷得体无完肤。
《水浒传》?写一帮流氓违法乱纪,宣扬暴力,粗俗无比。
《西游记》?唐僧优柔寡断惹人厌,三个徒弟还有吃人肉的“黑历史”。
《红楼梦》就更不行了。
全书都是权贵的骄奢生活,宣扬颓废消极思想。
宝玉是“渣男”,中央空调;黛玉敏感刻薄,是“作女”;宝钗呢,“心机婊”一个。
恨不得,把四大名著全部除名。
国外名著,更看不得。
《简·爱》,被定义为大叔追妻文。
由于女主太恋爱脑,三观不正,建议避雷。
《月亮与六便士》,更可怕了。
男主妥妥大渣男,抛妻弃子,还睡了朋友的老婆,太毁三观。
《安娜·卡列尼娜》,无非是一个荡妇出轨。
对抗平庸的包法利夫人,则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不安分女人。
从中到外,从古到今,管你什么经典、名著,如今都要被加以“三观正不正”的审视。
恐怕鲁迅和金庸听了,也要瑟瑟发抖。
毕竟孔乙己偷书,阿Q骚扰女性。
张无忌处处留情,杨过更是大逆不道,和姑姑不伦恋......
在多少人眼里,世界的复杂、多义,不存在的。
人性的多面、荒谬,也是不重要的。
只要文艺作品中出现出轨杀人不尊重女性,渣男小三无疑。
只要作者没有大声鞭挞、写个不得好死的结局,就是三观不正实锤。
放眼望去,中外文坛,极少幸免。
到了影视作品,更是重灾区。
先来看一些影评。
无奖竞猜:这说的都是哪些经典影片?
“一个死心眼Gay,一个弱智直男,一个心机直女。”
答:《霸王别姬》。
“一个无坚不摧的杀手,被一个刁蛮无理的少女坑死了。”
答:《这个杀手不太冷》。
“两个渣男的奸情。”
答:《断背山》。
“偷情后卷走十万彩礼。”
答:《泰坦尼克号》。
这个名单可以无限拉。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不仅宣扬肉欲,还夸大了人性的丑恶;
《廊桥遗梦》涉嫌美化婚外情,对社会价值观形成冲击;
《教父》歌颂暴力犯罪团伙......
艺术作品里没有道德标杆,就是三观不正。
是因为外国片尺度太大?国产影视一样逃不掉。
《梁祝》里,祝英台反抗父权,反抗包办婚姻,拒绝成为趋炎附势的工具,勇敢追逐爱情。
结果到了现在,被嘲“恋爱脑”,抛弃原配,私定终身,不道德。
甚至有人开始心疼原配马文才,写同人文撮合马、祝在一起。
我挺喜欢,看着挺乐呵的一部喜剧,《夏洛特烦恼》,也被各种批。
夏洛游手好闲,三心两意,穿越后还抄袭别人的歌。
里面其他角色更是差劲,校花嫌贫爱富,袁华仗势欺人,老师区别对待学生......没一个正派的。
没想到看个喜剧,也要上升到三观问题。
翻看老剧的弹幕区,各种罪名就更吓人了。
《家有儿女》够欢喜吧?也能吵得天翻地覆。
夏家是重组家庭,小雪从亲妈身边回来,第一次见到后妈,有些抵触情绪。
结果弹幕全在骂她:杠精,事儿多,让人讨厌。
经典的《武林外传》。
吕秀才刚与女友郭芙蓉分开,就遇上了对谁都很热情的祝无双,他便有些自作多情。
于是弹幕猛烈向无双开炮:见人就撩,倒贴,不要脸。
《橘子红了》,封建礼教下的悲剧。
大太太为了夺回老爷的心,把与自己年轻时长相相似的少女秀禾送给丈夫,但秀禾爱上了老爷的弟弟。
被压迫的女性,做了老头子的妾,不能与爱人相伴,够残酷的了。
可弹幕竟是:渣男渣女,心疼老爷,秀禾真贱。
难怪近几年,国产影视角色越来越脸谱化。
好人必须好得完美,白玉无瑕;坏人必须坏得彻底,没有优点。
人性不再含蓄、多义、留白。
“三观”宛如一顶帽子,遮盖了一切复杂、隐蔽、幽微的可能。
7年前,《老炮儿》上映,差评无数。
大致都是说主角张学军劣迹斑斑,直男癌,没义气,死要面子,不是好丈夫好父亲。
导演管虎接受采访时颇显无奈地说:
“我知道他们说得都对,但我塑造的本就不是一个英雄啊,而是一个年老力衰的顽主。”
你看,那些爱把三观挂在嘴边的人,在意的其实不是别人的经历、观点,而是自己喜不喜欢。
换句话说,“三观不正”的全称,其实是“我不喜欢你的三观”。
当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像这样,用一套单薄的价值观,衡量所有的人,用自己的喜恶,裁决所有的事。
放在书籍、影视这些艺术作品里,就是避雷,投诉,封杀,开骂。
能写的、能拍的、能看的,越来越少,我们本就不够开阔的眼界越来越狭窄。
放在现实世界里,就是不体谅,不理解,不包容。
男女差异,道德判断,立场倾向,锱铢必较。
人人如履薄冰。
一个宿管阿姨,借着感恩节的机会,自费买了一大盒巧克力,想给同学们送点温暖。
结果被拒绝“过洋节”的学生,大扣帽子,还威胁要举报她。
一个学生,在微博上吐槽了两句某女明星。
被粉丝鞭笞攻击,人肉搜索,气势汹汹打电话到学校,要求立即开除。
一个人,看了喜剧没笑,看了悲剧没哭。
那就要被人张口骂冷血,没心,人品有问题。
不合自己心意的就扣屎盆子,不对自己胃口的就拉大旗子。
观点不一样的,就是三观不正,统统打倒。
制锤之人,视万物为钉。
有人总结得准确又惊悚:
你只是在网上贴了一张结婚照,就可能被网友侮辱为“婚驴”;
你只是批判了职场上某些性别歧视,就可能被网友讥笑为“拳师”;
你只是表达了对西方某方面的肯定, 就可能被网民怒斥为“舔狗”。
所以,现在发言前的第一要义,得需谨小慎微,左右逢源,不留缝隙。
十几年前,明星在微博啥都敢说,啥都敢发。
那英敢飙脏话,杨幂敢“小骚一下”,吴京敢当众犯花痴。
但现在呢,个个都像机器人。
不是转发,就是广告,千篇一律,机械却挑不出毛病。
普通人呢?
网上随便评论个什么,都可能引起几百条的骂战。
大概率,还要到你的主页“观光打卡”,留下几坨大便的表情。
连分享生活,也得小心翼翼。
因为你不知道一条攒了很久钱而买下包包的日常,会被谁说成炫富。
一张因精心打扮过而拍下的美照,又会被谁贴上“X媛”的标签。
大V和菜头说得好:
“你总是可以用纯度不高,道德有瑕疵为名,抵制和封杀谁。
同样,这个进程一旦开始,也总有一天会轮到你自己被人判别为纯度不高。
今天你用三观去鉴定一个人、一部作品,那么未来,你十年前的一句无心之语也会被拿出来放在放大镜下检视,而且你多半通过不了。
求取道德的最大公约数,那么这个数字会小到没有多少空间能容纳多少内容。”
在这个仅剩的空间里,人们不敢轻易表态,只敢保留意见。
看似只是沉默,实则献祭了自由。
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圣经》中的故事:
一个女人被抓,有人问耶稣,按律这人必须用石头打死,你觉得如何?
耶稣回答,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错,谁就先拿石头打她。
话音刚落,在场的人便一个接一个地溜走了。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义体,没有统一的路径,没有指标与卡尺,文艺作品如此,现实生活也如此。
我们都没有随意审判他人的权利,你不是道德的代言人,也不是权威的一部分,文艺作品如此,现实生活更如此。
《华氏451度》有句话:
焚书的方法不止一种,而这个世界充斥着手拿火柴的人。
现在他们烧书我们可以不在意,但有一天他们决定烧人了呢?
一个包容的社会,或许应该多谈精不精彩,少说是不是绝对正确。
因为这个世界上,压根就没有绝对正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