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买房逻辑,变了?

买房逻辑,变了?

公众号新闻

/ 子木


最近一段时间,谈论房子的人少了,谈论股市的人也少了。


曾经市面上有一帮子大师傅,以“贩卖焦虑”为生,鼓励人们买课升级思维,不知不觉间,突然都消失了。


一开始想不通,直到我看了一个电影。


一群人在爬喜马拉雅山,每天都很焦虑何时能爬上山巅,突然一天晚上,狂风大作,暴风雪铺天盖地涌来,环境越来越恶化。


这时候焦虑这玩意已经不需要了,躲在石头缝子里的登山者,只希望能活命。


人的本能其实就是鸵鸟思维,遇到袭击时,便把头埋进沙里,以为没人看得见自己的身体。


就像我一个朋友,只要从股市里赚了钱,就出来跟人炫耀,只要亏了,就跟我说,卸载软件,眼不见心不烦。


他前几年在股市里赚了一些钱,大概有8位数,常常自诩投资之道堪比巴菲特,最近也销声匿迹了。


昨天突然聊起,他说了两句话:


没想到巴菲特靠的也是人脉;互联网时代彻底过去了。


巴菲特一直被称为投资界的神话,但今年减持比亚迪,买入石油股,则是按照老美主导的剧本上演,说白了就是白宫老头子的白手套。


互联网时代彻底过去,则是以腾讯、阿里为主股票大跌。一方面是美国加息缩表,另一方面是赚钱逻辑彻底变了。


腾讯、阿里、百度、拼多多、京东等大平台,本质上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抄作业,赚国内老百姓的钱,始终没有踏出国门。


从蓝海变成红海,红海卷成枯海后,存量需求已经被消耗殆尽,而现在如果依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创新,继续紧盯着锅里的这些余粮,抬高价格榨利润,终究会走向末路。


但互联网之后,又有哪个时代能延续呢?什么产业可以像当初互联网产业这样实现全民小成本创业?


如果把新能源定义、5G、光伏、人工智能定义为大时代,这意味着民间的创业门槛会急速拉升,没个几千万根本都入不了局,普通人只能被迫赚服务业底部的钱,比如带货,抖音里卖唱。


当赚钱机会只积聚在上游时,财富结构又是一种怎样的分配趋势呢?值得思考。


很多人都想让我说说最新会议传达的声音,再讲讲楼市,说实话会议里我没看到什么,但最近广为传播的几份文件,反而处处揭露底层逻辑。


比如多部门联合发布的维护大盘健康,社论对于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还有前几天发布的土地市场的大破大立。


这几个文件我会挨个仔细解读,看起来很复杂,我会想办法简单地串成一根线。



01


首先是央行、外汇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的联合发声。


央行+外汇局:加强部门协作,维护股市、债市、楼市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保持稳定运行的良好基础不会改变。


证监会: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信心。


具体详细内容就不放了,总之这在近几年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意味着「护盘行动」的号角吹响了,当下主要目的就是给投资者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保护。


觉悟第一章之基础篇。


说实话,我们过去的股市、楼市,一言难尽。


股市投资得看庄家脸色,普通投资者动不动挨上一刀,除非业绩华丽的龙头企业,其他公司财务报表跟股价走势,很难对称匹配。


股市的底色,或许就是庄家们比谁的镰刀舞得更娇美罢了。


楼市更不同提,到现在为止,任何地方都没有国内这么优秀的扛风险居民。


房子烂尾,还要拼命攒钱还房贷,开发商和银行对买房人,没有服务视角,时而展现的却是信息对称的漏洞。


说到底,还是过去金融扩张的太过分了,整个行业都在赚快钱、赚风险钱、赚政策钱、赚未来钱。


激进的手段透支了需求、信用和预期,以至于当下,在经济承压期,消费者负面情绪爆发,躺平相告。


这次文件虽然具体的行动内容没有出台,但对市场上赚快钱不守道的企业,会重点打击,甚至上升到制度的改革。


对买房人的保全,会在烂尾楼的防治上不遗余力,市场交给买方。


对股市则是给大家注入信心,防止系统性风险,每当大盘沉底就会有一种神秘力量护盘上行,这个不用多说。


文件频频提到双向开放,意味着内地和香港的关系会进入下一个历史阶段。


一方面在股市上,内地人未来可以直接用人民币买港股进行投资,有更多的标的物可以选择,摊平;二来,国内企业也可以积极布局香港市场。


比如美团已经开始招聘香港业务人员,把内地内卷出来的平台和制度,复制到香港,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对经济有一个高效率的增量。


总之,全球暴风雪来临,更要放下成见,注重抱团取暖,一捆筷子掰不断的道理大家都懂。


整个文件对市场来说是整体利好的,但还要看具体怎么做,这里面涉及到破与立的问题。



02


社论对于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


这是最近两天问的人最多的一篇文章,因为内容里提到了几个核心观点:


1、房地产金融属性褪去,以后将更加注重居住属性。

2、房子价值的估值体系,将从以前的房价上涨预期回归到住房内在价值。

3、投资者需要做不动产重估的积极准备。


传播得越多味道越变,后来变成了要“推倒重来”,房子只能住不能投资,赶紧卖掉。


我看了一眼出处,就明白了用意。一个地方性的媒体,自然很难撑得起一篇合格的“社论”。


而市场激烈的反应,也证明现在房地产投资市场太过虚妄,根本经不起摔打。


社论这篇文章的观点我是高度赞同的。房子就是用来住的,这是最原始的功能诉求,不然怎么叫房子呢?但为什么会出现金融属性。


是因为房子背后资源存在稀缺性。


在北京西城区买套房,孩子可以上全国最好的学校,在深圳南山区买套房,隔壁就是全国最强的互联网企业群,在上海陆家嘴买套房,我就有踏入资本圈层的入场券。


房子是房子,但也是资源,而人们对资源的追求,永远是绵延不绝的,毕竟没有一个人不愿意过更高级的生活。


事实上这么多年,连学区房这样的品类都没有完全做到压制,背后则是高考制度的不可替代性。


共同富裕是大趋势,但资源完全对等,不分财富等级也不分社会地位,大家均分这块蛋糕,又违背了客观竞争论的底层规则。


大锅饭时代or破除房地产金融,选哪个?


这个模型我推理过数百上千次,依旧无功而返。


“投资者需要做不动产重估的积极准备”,这句话我倒是非常赞成的。


楼市过去发展速度太快了,我看了一眼数据:


中国城市化用了22年时间从17.9%增长到39.1%,这项成绩日本花了30年,美国花了80年,而英国则花了120年。


很多人为这样的功绩沾沾自喜,但实际上,太快往往失去了持久性。


这种城市化是用钢筋混凝土撑起的基建繁荣,而不是“人”的城市化,带来的只能是房价的混乱上涨,而不是居民收入实质性的增加。


这在大城市还好,对于小城市来说,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工资追不住房价,最后都是空中楼阁,轰然倒地。


怪就怪在,在过去几十年房价创富效应中,全国投资者不顾后果地涌入楼市,梦想房价会开花发芽。


在需求耗光前夕,疫情和经济加速刺破了这个幻想,现在如果再不去重估不动产价值,必然会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接棒者。


现在对于大多数小城市的投资客来说,就是抢跑的开始,前面吃肉后面喝汤,跑到最后的,那真是为了地方财政做了贡献。



03


最后是对于土地财政的重新梳理。


财政部有一个文件,说要对国企为地方兜底拿地做出制约。


这两年,在民营房企如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后,地方为了自救财政,开始肆无忌惮把权限移交给城投。


我在多篇文章中讲过,城投也是二八定律,如果操盘不当,很容易形成自我损坏的逻辑。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出现了债务风险,因为城投借钱从政府手里拿地,钱到了地方手里,但房子却卖不出去。


银行的债务越滚越大,却不敢跟地方讨要,最后还是会积聚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无疑触及到了管控的敏感神经。


所以财政部这次出手,要彻底制止城投变相给地方输血,虽然阻力很强,但第一法则还是防治系统性风险,在安全面前,发展暂且可以不提。


失去供血能力的地方城投,结果不会很好,当下又要扛着防疫支出,大大缩减了城市发展空间。


在会议文件中,高层明显提出要有质量发展经济,而不是高速发展经济,这也意味着一些管理不当,已经形成债务顽疾的地方,会被战略性放弃。


比如近一年,很多地方的地铁和基建投资都被砍掉,各项转移支付的工程也被停掉,大量城市开始收缩,之前的新区投资规划也搁浅在了时代的沙滩上。


人们常说,当下社会,寒门难出贵子,城市也是这样,命运在这一瞬间就被定格了。



04


通过近期多篇文件内容,我看到了一种趋势:


回归。


一切不好的东西都在剜除,一些本质上的东西正在被重新塑立,快钱不好赚,慢钱被赋予正道。


之前国内最赚钱的行业,房地产、互联网、金融。


结果房地产脸贴地硬着陆,互联网半身不遂,金融业也不会好过,预计马上就会对这些赚快钱,赚轻松钱的财富圈层,开始进行收入上的重新分配。


对于城市来说,皆是“众神归位”,之前单纯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而不是通过产业拉动的,会赋以罚则,救无可救。


而对于投资市场来说,国内一直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格局,这边如火如荼,那边门可罗雀,股市和楼市就是典型的跷跷板效应。


但现在来看,两者萧条,股价下跌,房子卖不出去,长期以来,会严重影响消费预期,拖累经济。


所以接下来势必会有一个主力“救点”,楼市作为国民经济主体,还会有一波攻势。


说实话,现在买房已经进入历史性地成本最低区域,不分城市的利率水平已经破4走3。


这时候一定要对一二线城市的“确定性”多多关注,年底该上就上。


因为房地产不单被供需影响,还会坐在货币的过山车上。


按照目前的状态,M2的增速只强不弱,护盘运动下货币支持的力度也会空前,兜兜转转这部分钱还会流入楼市,造成规模性的上涨。


好的资产终究会被掠夺一空。


未来国内楼市会形成一种奇怪的现象,一部分人抢跑,一部分人抢入,双方擦肩而过,互相嫌弃,就如同现在的天气,穿棉袄的跟穿短裤的擦肩而过,总要细细打量一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医药的投资逻辑变了吗?还能买不?这三年,人们对“好生活”的定义,变了……鸡没鸡味,不是你变了,是鸡变了只用美国编辑,提供高质量SCI润色;还有免费查重!2022年秋季讲座日 | 江南春先生:用确定的逻辑,打赢不确定的市场(下篇)驻外记者回国当总编辑,却发现报社比战争前线还危险这次“不愉快”背后的经济逻辑,比你想的更深刻张学良的“双十二”:不但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网友玩嗨了:英驻印末代总督VS英首个印裔首相……时代真变了?形势变了?乌克兰大举反攻,收复千余平方公里领土...疫中球,诗二首没道理,没逻辑,但就是好看登月、mRNA疫苗、基因编辑,Nature预测2023科学大事件!"顶流"张坤变了?最新持仓思路曝光!大幅减持消费股,加仓这两类股票即将绝版的漫画解谜书!福尔摩斯神探推理手册太烧脑,培养孩子缜密逻辑,库存不多,要抢!早报 | 郑州富士康回应“726房死亡事件”:系恶意剪辑,已报警;兰州警方通报七里河事件;专家称0添加未获官方认可解开《周易》的内在逻辑,读懂这一本书就够了!2022年接近尾声,国人的消费观,变了吗?为何《地铁跑酷》霸榜18天?创梦天地CEO陈湘宇:运营逻辑变了!活动预告:周末2城4场活动,译者、作家、学者、设计师、编辑,大咖云集五四运动,顾维钧,很有意思,巴黎和谈的英雄,民国的全权大使,共和国的战犯,国际法院的院长,,,新西兰变了,工党失败了?总理出言辩护!奥克兰新市长上任,他要面对这些麻烦事……A$AP Rocky 宣布完成新专辑,公开表演未曝光新歌从社区分享到专业合辑,好音乐如何“对味”?投资逻辑变了,热钱正涌入这些方向做个情感独立的好女人!特斯拉降价的逻辑,蔚小理学不来【祝贺美景上任】《大鱼》急招!VanPeople全宇宙招聘公众号编辑、短视频剪辑,待遇丰厚!张铁生改变了我的人生美国多灾多难的底层地理逻辑,究竟是什么?99年女编辑,能在相亲群脱单吗?甲方:方案没逻辑,好看有何用!2022年秋季讲座日 | 嘉宾金句合辑,精彩思享盛宴真正的数字化,是CEO决策的底层逻辑要变了 | 商业观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