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阻挠下,德国批准中资入股汉堡港,有何意义?
德国时间周三(26日),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发布声明称,内阁会议已批准一项方案 ,允许中远海运收购德国汉堡港。
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董事长Angela Titzrath对这一决定表示欢迎。
这事可是拖了一年多了,终于在舒尔茨访华之前尘埃落定。
乍一听是个好消息,其实还是个妥协的结果,至多是看起来还行,实际上不太行。
早在2021年9月,中远集团表示希望以6500万欧元收购该码头35%股权,将该码头打造成欧洲的首要枢纽。
事实上,比2021年的入股计划,这次的却差了不少。能批准,一半是看到舒尔茨的面子上,另一半则是经济上的担忧。
在2018年出任德国财政部长前,朔尔茨担任了近八年的汉堡市长。最初引中远入股汉堡港还是朔尔茨担任汉堡市长时推动的。
舒尔茨是一个要面子的人,马上就要过来吃席了,总不能还留个尾巴吧。
于是,在联邦经济部、内政部、国防部、交通部、外交部、财政部一致反对的情况下,德国总理肖尔茨仍然执意允许中资入股汉堡港。
其实,汉堡港需要钱,中国公司又愿意投资,原本是个双赢的计划,最终还是差在了意识形态上。
德国政界的政治正确愈演愈烈,没有了默大娘掌舵,这帮人已经把德国带跑偏了。
中国企业的到来,更多是带来了新的投资,相比德国企业而言,中国人更愿意投入资金。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德国也深受其害,当时很多企业现金流都断了,资产价格非常便宜。
那几年,大大小小的,中国企业收购了不少德国公司,实际上也拯救了不少企业。如果不是中国人的到来,很多企业早就已经倒闭了。
直到美的集团轰轰烈烈地收购了德国著名的机器人制造公司库卡集团,刺激了德国人。
于是,德国联邦政府为了限制外资并购,效仿美国的CIFUS,制定了外资并购的规定:若是外资意欲收购德国关键基础设施的股份超过10%,需要得到联邦政府的批准。如果该设施不被列为关键基础设施,收购股权低于25%则无需政府审批。
在这之后,德国政府也借这个条例阻止了中国国家电网收购50赫兹20%股份。
所以,这次能同意收购汉堡港,实际上是在舒尔茨的协调下,做出了这么一个勉强而又折衷的安排:汉堡港没有被列为关键基础设施,所以,允许中运集团购买24.9%的股份。
事后,朔尔茨也不得不撇清强调,这不是在出售汉堡港,而只是一个码头的少数股份而已。
不到25%的股份,这起收购纯纯的就是一起财务投资,25%代表了一个最低的“有否决权的少数股权”的水平,这就意味着中远集团在汉堡港码头公司不会有业务决策权或人事决策权。
所以,更多的还是象征意义。
其实,德国对内的保护和对外的限制越来越明显,而且,全球都是这个趋势。
《德国外商投资制度》多次被修订,去年,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又公布了《德国外商投资条例 》的第十七修正案。
根据新规,十六个新增行业被纳入外商投资条例的管控范围。
包括:地球遥感系统、人工智能(AI)、自动驾驶或飞行、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网络安全、航空航天、核技术、量子技术、3D打印、网络技术、智能仪表网关、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原材料、秘密专利和农业地产的某些领域。
如果非欧盟/欧洲经济区的投资者收购在这些新行业类别开展业务的德国公司至20%的投票权,就会触发强制申报义务。
此外,如增持的投票权达到特定门槛或获得特定的公司治理权等情形,也需接受外商投资审查。
反正德国人在这条道路上是越行越远,德国的政界和工商界是撕裂的,中远收购汉堡港就是一个例子。
汉堡港与中远集团持续发展业务已经有40多年了,相对而言,汉堡市和汉堡港是非常欢迎中远的,但德国政府拖着迟迟下不定主意。
反正着急的不是中国,而是德国。
这是因为中远早已经入股了荷兰的鹿特丹港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中远集团就持有鹿特丹Euromax码头35%的股份,而鹿特丹的集装箱吞吐量比德国所有港口的总和还要多。
2021,中远将鹿特丹Euromax码头35%的股份出售给了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不过,丝路基金则是由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只不过是左手换右手了。
中远持有比利时CSP泽布吕赫码头90%的股权,CSP泽布吕赫码头是泽布吕赫港区仅存的集装箱码头,从2018年1月,中远海运港口与泽布吕赫港务局签署新的特许经营权协议,全面接管该码头。
2022年,安特卫普港和泽布吕赫港合并成为欧洲最大的港口。所以,中远完全可以将通过鹿特丹、安特卫普在欧洲卸货。
此外,中远集团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海运商,参与全球50多个集装箱码头的运营,其中包括荷兰鹿特丹、西班牙毕尔巴鄂、希腊比雷埃夫斯、意大利瓦多等14个重要欧洲港口。
对中国而言,德国最终同意中远入股汉堡港,除了舒尔茨的推动,当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毕竟,德国已经与俄罗斯的能源脱钩了,如果再与中国的经济脱钩,那么德国这辆火车就快要脱轨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