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干燥,此地潮爆
“去一趟东山口,就会‘潮到风湿’。”
无论是调侃还是玩梗,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如今的东山口已经成为广州潮人浓度最高的地方,也是旅游攻略里必逛的打卡地。去东山口逛街,治的,就是潮人恐惧症。
在小红书等年轻世代聚集的平台上,搜索“东山口”,跳出来的关键词便是“探店”“潮人”“穿搭”“买手店”等充满时尚气息与新鲜感的标签,点进去,靓仔靓女们精致的街拍出片更加强化了这片区域“潮到不行”的印象。
行走在庙前西街这条网红街,约三百米的距离密布着数十家潮牌店、买手店等,街道上满是年轻的多彩、张扬与喧嚣。没走几步,来到稍宁静些的烟墩路、培正路、寺贝通津,又能感受到东山口更质朴、更具生活气质的一面。
东山口的烟火气
穿着蓝白校服的中学生们骑着自行车经过,匆匆追赶下午的第一堂课;两边的街道上看似平平无奇的餐厅却有着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味道;游人亦贪恋东山口安静、内敛的这一面,用镜头肆意捕捉刹那风光。那片绿荫望着是经年的风景,那红砖绿瓦是旧日的样貌,墙角一簇簇明艳灿烂的三角梅在今年又热烈地开了起来……
潮的东山口、静的东山口,广州的旧生活、广州的新发展,都在这些街道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网红东山口
逛东山口,是摄影师黄生多年来的日常,他迄今依然保持着两周来逛一次的频率。十年前的东山口自然算不上互联网上的网红打卡地,那时候,黄生来看到的是一幢幢颇具特色的小洋房。
上世纪20年代,东山曾为华侨、军政、官宦人家的聚集之地,至今仍完整保存着400多栋历史建筑,构成广州现存最大规模的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走在静谧的街道上,两边的历史建筑在似水流年中沉默坚守着,充满文艺气息,黄生看着心觉安然。
后来,东山口开始零星出现一些中古店、咖啡店,黄生每次来都能发现有趣的新东西。这一两年,伴随着大量的潮流店入驻,东山口成了最适合年轻人逛的潮流地。
不过在黄生眼里,东山口样貌的变化并没有特别大,最大的变化可能就在于庙前西街。不仅有新店更迭,每天还有无数闻名而来的时尚博主在路边拍照。
第一眼见到黄生,会很自然将他归至潮人一列。他一身黑色的服饰低调而深邃,长发扎起,一缕挑染成白色的头发格外亮眼。从高中开始,黄生就开始喜欢研究穿搭,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他笑道:“叛逆期以后,我就想穿点特别的,不想穿得太过普通。”
2008年前后,学生时代的黄生总是到中华广场、地王广场附近的报刊亭去看最新的潮流杂志,以前的他会出于或多或少的虚荣心购买一些印着大Logo的名牌衣服。现在,黄生更追求自在的舒服。他偏好复古特别的设计,喜欢没那么容易买到的东西,而东山口满足了他的需求,这里常有一些宝藏店铺藏着网上寻不到的单品。
东山口潮流店林立,几十家服饰店、玩具店、咖啡店、西餐店都各具特色,不同的门面都能成为人们拍照留念的取景地,形成了一种有趣的景观。Badmarket是第一批进驻东山口的潮流店铺,主理人苗哥见证了东山口潮流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
2002年,苗哥在广州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来逛东山口。原本的庙前西街是外贸一条街,非常“热闹、好逛”,当时的潮人们就能在这里淘到各种舶来的衣物。“只要给三四十元,顾客在衣服堆里能抱多少是多少,有时候能买到Levi's、Big John、Vans之类的好东西。”
在二十年时间里,庙前西街也经过了多次浮沉与嬗变。外贸店关闭之后,街上只剩下一些内衣店,后来愈发沉寂,空铺不少,直到前两年,庙前西街迎来了又一波热潮,人烟鼎盛。
2016年,苗哥从朋友手中接下店铺,用四个月时间来筹划一家面向年轻人的潮流集合店。“我是喜欢追求潮流的人,但有时也会觉得衣服太贵了。当时就想做一个品牌,希望年轻人能逛得体面,在潮流上觉得轻松点。”
Badmarket的一楼是文具、杂货,陈设着许多有趣的东西,二楼是服装,集合了二三十个潮流品牌,来消费的顾客涵盖17岁至35岁的年轻人群。苗哥和团队追求好逛、优质、有趣,有时受火腿肉启发就设计了面料像午餐肉的衣服,有时会从本土文化中汲取灵感,譬如在与adidas合作的鞋款中就加入了“有/冇”的粤语元素,“冇”字加上两横就是“有”,正好一对,像鞋子一样,有趣得很。
扎根东山口后不久,就有不少顾客冲着Badmarket来到庙前西街,当时还没有其他可逛的店铺。如今不同了,年轻人们甚至能总结出各种潮流攻略。苗哥觉得这种变化是好的:“在这里开店,当然希望人越来越多。这里什么样的人都有,有潮人,也有普通人。在东山口有越来越多这种店,变成一个年轻人聚集的街区,我觉得这是好事。”
广州东山口“最美斜坡路”
被问到广为热议的“潮人恐惧症”时,黄生也忍不住笑出声,这曾在他与友人的聊天中成为笑谈。在黄生看来,东山口“潮到风湿”或许更像是网络梗。以前常去日本的他见过东京涩谷街头更夸张的穿搭风格,觉得东山口年轻人们的穿搭都很正常,更重要的是,“潮流文化应该是相互包容的,而不是互相排斥、恐惧。”
黄生觉得,广州玩潮流的文化在全国来说都算是早的,滑板、地下说唱早在90年代就流行于当时的年轻人中,“对我来说,新的东西才是潮流,不仅是大众的。广州在这方面就很不错,连亚文化的潮流都能在这里生长。”苗哥也表示:“说广州不潮其实挺扯的,其实广州有很多潮流东西都是玩够了他们才玩的。”
东山另一面
东山口“潮”的一面在社交平台上不断被放大,不过,有一些老东山人还不习惯。在本地居民眼里,旧东山是书香气息最浓重的地方,走在路上能遇到老先生、年轻学生去图书馆等地读书识字,记忆中的墨香令人怀念。
“安静”,“宜居”,这些是东山的另一面。
老东山人雷鸣夏在《珍藏东山》文集中记叙了东山口多年前的宁静、惬意:“小学时常与一班书友仔去梅花村爬火车,去寺右涌捉螃蟹,去庙前直街睇耍猴戏,斗蟋蟀。诚一乐也!中学时下午三时方才上课,午饭后时间甚多。本人不喜午睡,便每日从寺贝通津隅园出发,在保安前后街、新河浦、龟岗、启明路一带踯躅游荡,穿越小道,探秘小巷,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将各处花园洋楼的容颜面貌捕捉入目,铭刻在心,其乐无穷!”
在广州东山口和猫猫有场约会
Kelly算是新广州人,她跟随爸妈来广州生活。大约四五年前,她第一次来到东山口,“最开始来东山口,感觉就像探险。”Kelly想找的是一家名叫橄榄山的生活美学店铺,她找了两次都没有找到,最后在一幢小别墅里找到了——神秘而奇妙的体验。一些宝藏店铺像珍珠一样散落在东山口的角落里。橄榄山里陈设着瓷器、石器,还有一些从日本漂洋过海而来的器皿。在那个不算好找寻的地方,Kelly感受到东山口令人舒适的艺术体验。
如今,Kelly住在离东山口不远的地方,每天可以步行上班或者闲逛。Kelly最喜欢逛东山口的两个菜市场,龟岗市场和东山肉菜市场。结束一天的工作以后,刚好赶上菜市场的收市时间,那时候的菜价是最便宜的。
Kelly说,只有经常去逛的人才可能会知道,市场里有家店的老板收留了流浪猫,还有一家店养了鸭子,在市场侧面有家商户的老板每天都坐在那里剥栗子,有位修鞋垫的叔叔手工非常好。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卖百货的摊子,每天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前一天可能是批发的毛巾,第二天变成了厨具,再一天又成了药材,像变魔术似的。
广州“网红”肉菜市场展现岭南市井气息
“我自己会很喜欢逛这座城市的背面,它更加有生活气息。我喜欢发现那些很有人文气息的东西。”
Kelly是LPS在地公园的员工,这家位于恤孤院路的艺术空间在东山口开放已有三年时间。它既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馆,也不仅是画廊,而是介乎美术馆与画廊之间的状态,是一个专注于当代艺术展览的在地场域。
落地东山口之后,LPS在地公园也与东山口居民建立了一种连接。它面向道路的是一面透明橱窗,路人能够直观地看到当期展览的一些布置、感受到艺术家的风格。通常一到两个月,展览主题就会更新,这时附近的居民就会好奇地向Kelly了解新的艺术展。每周的特定时段,LPS在地公园会免费开放给居民们参观,常常有住在附近的妈妈带着小孩来欣赏艺术家们的手工创作。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希望向大众普及艺术、美学教育,希望大家有一个双向的通道。”Kelly向南风窗表示。
LPS在地公园 / @PublicSpace在地公园
除了LPS在地公园,从2018年起,在地文化旗下白鸟之歌、二丁里、橄榄山,以及买手店A Brick、SND广州概念店等诸多实体空间都已陆续入驻东山口。在地文化主理人吴汀曾这样诠释:“我们试图将非常规的、小众的、具有独立审美的主体聚集在同一场域,从而重塑为新的人文艺术生态。”一个集文化、艺术、时尚、商业、建筑、研究和实践等属性的公共环境正在逐渐形成。
这样的互动、融合也是广州政府近年来所希望的。2019年,越秀区发布《东山新河浦全域旅游文化体验街区品质提升计划》,计划将东山新河浦街区打造成为“艺术生活社区”、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样板区。
2021年,广州市政府出台了《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该规划在保护的同时,鼓励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提出了形成红色印记体验段、东山艺术漫步段、广式生活体验段等具有街区特色的主题化慢行路径。艺术的氛围,广府生活的气息,都成了如今东山旅游的特别体验。
在政府推动下,新河浦街区在延续以往安静、优雅氛围的同时,悄然发生着新变化。越秀区商务局四级调研员李静在受访时称,入驻的新潮店铺并未破坏街区原生的历史文化氛围,反而是一起参与街区文化思考并与社区共享。它们以本地文化为核心,通过文化集市、社区活动、艺术展览等方式,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内容,并与居民成为友好邻居。
东山的一面,是最新潮的那面,它深受年轻人的喜欢,有自带热度的网红气质;东山的另一面,是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那面,有着生活化的人文气息,永远是东山口最令人着迷的基底。
年轻人的广州
在不上班的午后,陈俊全约好同学到东山口找一家书店。他们的另一重乐趣是,在路上没人的时候,可以站上滑板滑上一段。陈俊全在大学的时候爱上滑板这项运动,练滑板的时候,有些动作很困难,这种挑战性带来莫大的乐趣,令人欲罢不能。陈俊全说,自己在板上滑行的时候会感到很自由,“就像在风里面飞一样”。
逛完书店之后,他们就前往中华广场。那里是广州滑板爱好者们的一大据点,此外他们还常去琶洲桥边上。这些地方玩的孩子比较少,同时还有较大的光滑地面。从下午开始一直到晚上,能见到不同的年轻面孔出现在广场上。陈俊全一玩就是大半天,有的时候做出一个很帅的动作或者过了一个障碍,熟悉的朋友就会狂呼、鼓掌,不熟的路人也会拍板鼓励,氛围好极了。
广州滑板公园,已经成为滑板爱好者的打卡之地 / 骆昌威 摄
广州的年轻人还会去哪、有什么爱好?答案有很多。
除了滑板,有的年轻人每周会组织户外徒步,用一整天的时间回归大自然,挑战自我,牛木线、牛天线、六片山环线等徒步路线在社交平台上颇受热捧;城市露营也正流行,在二沙岛公园、大学城等地的草坪上,帐篷,音乐,美食,小而美的户外感受;夜幕降临以后,年轻人们则来到一些园区的足球场、体育场玩起了飞盘游戏,这项颇具社交属性的运动正在城市青年中刮起新的潮流……
在广州,还有不少地方都和东山口一样,在保持旧有风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成为年轻人聚会的新去处。永庆坊就是一个从老街跃升网红打卡地的范本。
位于广州西关老城的永庆坊,保留了完整广府文化风貌,历史文化景观密集。近年来,永庆坊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打造形成了时尚新潮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的格局。年轻人到这条老街,除了看非遗景点,还可以去网红餐饮店、潮流酒吧、文创集市等地方打卡。
广州永庆坊“月亮桥”
下午两三点,灵芝就会到永庆坊开始准备演出的幕后工作,他是Maolivehouse永庆坊店的负责人。今年3月,在街区的支持下,同时看中了景区的人流量,Maolivehouse在永庆坊开了广州第二家店。
在夜晚,听一场现场演出,近距离地欣赏喜欢的乐队的表演,音乐或酒,为年轻人带来足以微醺的愉悦。根据《2021年全国演出市场洞察报告》,广州是全国整体演出收入前五名的城市之一。“我觉得广州livehouse的发展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跟上海、成都差不多。广州的包容性比较强,不同的风格、文化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现。”灵芝告诉南风窗。
第十届广州国际灯光节
如今,Maolivehouse每周平均会组织三四场演出,有时候,一场livehouse结束了,还会开始一些主题派对。到了凌晨一两点,准备各自散去的年轻人,会惊喜地发现永庆坊进入“宵夜时间”,沿街会有摊贩摆摊,就像广州的许多街头那样,烟火正酣。
再往上下九方向走远些,人们可能还会遇到时下最流行的车尾箱集市。二三十辆小车排开,咖啡店、奶茶店、小吃店都被装进了后备箱里,这些年轻的老板们也最了解年轻人的口味。
灵芝觉得,永庆坊很有老广州的味道,他也更喜欢享受这里的慢生活。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 | 煎尼
排版 | 八斤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