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投中网
作者 | 张 雪
出品 | 投资人说(touzirenshuo)
“我们机构今年离职的人全部去了被投企业。”
“当你的通讯录里有一百多个被投企业CEO的联系方式,你还会去选择投简历吗?更何况,有些CEO会主动找来希望帮助他们推荐一些职位的候选人,有的人就直接推荐自己了。”我问了一圈熟悉的投资人、FA,他们给我的回答都是:涨薪,高title,我加入了被投公司
说来也巧,Henry在入职某软件创业公司的当天接受了我的采访。据悉,Henry曾是该公司去年天使轮的投资人,也是其A轮投资的参与者。在聊天中,我能明显感受到他的兴奋,他把这次的跳槽看做是自己的再创业。与其他投资人稍不同的是,Henry在做投资前,是创业者出身,这次再回到企业,他认为是脚又踩到了地上。他谈到,“今年的投资是有些浮躁的,看问题的逻辑也不理性,而我是坚持相信软件的价值的。所以选择了回到企业当中”。加入到这家企业,Henry心中也是有底气的,他跟我分享了一组这家年轻公司的营收数据,这一两年已经保持了100%以上的增长,也正是因为这份信任,他举家从一线城市迁到了二线里。当被问及这是否是个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时,Henry称:“做这个决定只考虑了几周,当时企业正好需要一个负责融资的人,薪资也比较给力,所以双方也算一拍即合。”阿曼达与Henry有着同样的好运,甚至她的运气更好些。阿曼达,是一个没有过试用期的投资经理,可以说选择进入投资行业的她,并没有正式进门。然而就在她试用期被pass后,她火速加入了一家早期创业公司,入职title是联合创始人。如果说,这种资历下,她的高title和可观的收入,已经让人艳羡。更具戏剧性的是,不足一年后,这家公司已经长成了独角兽企业。除了上述这样的投资经理外,一些投资人也选择加入了被投企业,而他们一般也是具有产业背景的。比如曾是企服领域专业投资人的刘超伟,在今年4月以首席战略官的新身份加入房地产SaaS厂商原圈科技。公开资料显示,他有着4年制造业大项目负责人的工作经历和3年投资经历,熟悉大型项目和资本市场,曾就职靖亚资本、元生资本,主导投资了原圈科技、即时设计、维格、Glue up、魔音智能等项目。再比如原本在东吴基金担任专户投资总监的刘浩宇刚刚官宣加盟东华能源,负责氢能事业部。据了解,刘浩宇于2020年5月加入东吴基金,担任专户投资总监兼专户投资总部总经理,此前为中银基金投资经理。同时他是理工科背景出身,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后又到麻省理工学院读了制造工程专业。还是怀念做投资的时候
Nancy是在两年前去到被投企业的,去之前她的一个TMT行业的投资人,与其他人的果断不同,她在转向去企业前考虑了很久。她的担忧也很具有普遍性,首先她从毕业就进了投资行业,业务做的也不错,可一旦进入企业再想转回投资,就有难度了,其次进入新领域,就代表着要面对更多新挑战,在大环境不太乐观的情况下,选择的试错性会被放大。但最终创始人三顾茅庐般的邀请和公司的成长性还是打动了她。“在最初接触公司时,公司规模只有二十几个人,但如今已经迅速扩张到了二百多人,而且公司做的直播业务也在风口之上,想象空间很大。”“如果在投资机构里,可能现在并不如意,一来机构出手的次数变少了,整体节奏变慢,我们自己很多的投资逻辑也没法验证,成就感也相对低。”另一位也在企业待了两年的王聪也在聊天中透露了对投资时光的怀念。王聪加入的是,他作为投资经理时投的最后一个项目,目前该公司也开始拓展直播业务。“作为投资经理的时候,我在内部汇报,关于公司的直播业务,实际上就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XX科技搞定了XX品牌,在X平台继续发力。但在企业端,需要做的事情,付出的努力实在太多了。”“在机构里,什么事情都有领导顶着,我只需要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然地隔绝掉了很多压力。”换句话说,现在对能力的多面性要求,对细枝末节事情处理能力的要求,都上升了好几个维度。Nancy也谈到,在做投资人时,项目比较多,如果这个项目出现问题,给出些建议再观察一段,但如果还没有改进,直接就不投了。但在公司不一样,公司出现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花费百分百精力对待。有人还在观望
在机构负责投后工作的林曼丽最近也在看去被投工作的机会。“我倒是不着急,现在也是在积累资源,不过哪天真干不下去了,我第一选择肯定是被投。”“你想想,我在他们很小,势微的时候就负责对接他们,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长得不错了。说白了,在困难时候帮过他们一把,如果我想去的话,其实很容易的。”只不过,说到底她还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暂且还不想脱离稳定舒适的环境。与她的看法不同,另一位投资人王涛认为,遇到一家适合跳槽的被投企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企业里任职董秘岗,甚至是副总的话,本身要跟老板真的相互之间有比较强的熟悉度,信任度才有可能。其次,企业中负责做融资本身就是个相对清闲的活,饱和度并不高,但如果要兼任其他业务端的事情,多少也会力不从心,大家在投资端都是理论型人才。”虽说从投资经理到基金合伙人,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好在投资人的发展路径比较固定,坐到一个舒服的位置上也不算难事。当我追问Nancy,有没有试想过如果自己现在继续坚持在投资行业的情况时,她回答:“这个倒是真的设想过的,我觉得自己如果在上市公司中做战投,现在过得也不错,我还和之前的同事保持着联系,业务发展很好。”反而到了企业之后,除了短期内可见的光环,长久来看还是一个打工人。“到企业两年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胖了,熬夜多了。”伴随着他加入的时间越来越长,感受到的各方压力也在增加。选择今年离开的那批人
按照常理来看,投资经理或者投资人跳槽首选为何不是投资机构,而是转向了企业高管或者FA?其一,跟大环境以及我们当前所处周期相关,不同阶段的企业都有紧迫的融资需求,他们需要有这样的人才来推进,如果这个人具有机构的资源和人脉,那更是锦上添花。其二,正如上文所说,当机构投资节奏整体变慢,投资人的成就感得不到满足或者心理有落差,去其他机构也可能无法得到改善,所以不如换个路走。其三,有的投资经理像文中的阿曼达那样,可能由于自身原因,本就不适合投资行业,选择去到被投企业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而投资人下场到创业公司创业也并非是今年才有的,甚至有投资人从创业公司董秘做到CEO的例子,只是投资行业从业者今年的流动性更强,而流向的两个巨大分支就是被投企业和FA。具体到行业里,我了解到,今年去到被投企业里的投资人,以新消费和TMT行业居多,也有少数是投企服,硬科技和新能源的。在经历了一轮投资热潮后,今年新消费品牌不同程度地遭遇考验。投资人们也没能幸免于难,可见今年消费投资已经不复当年盛况。再看TMT行业,普华永道中国内地TMT行业主管合伙人高建斌近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受投资季节性趋势影响,TMT行业的投资热度大幅下降,导致投资金额和投资数量整体下跌。”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对投资人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么转型到热门行业,继续做投资;至于除了这两个行业外的一小部分人,有的是基于被投公司的邀请,有的则是看中了被投公司所在行业创业公司的新机会,权衡之下,做出的高性价比选择。当然,古往今来,成功的路从来不是只有一种,大浪淘沙下,每种选择的背后都其故事与意义。继续做投资和加入被投企业也并不存在选择的优劣之分,更多时候是冷暖自知。
进群交流、活动预约、转载、媒体互推
扫码添加运营者微信,备注「姓名+公司」
寻求报道、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
扫码添加商务微信,备注「商务合作」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发现赞和在看了吗,戳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