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曲解的「棉花糖实验」,耽误了多少孩子?
1
1966 年,斯坦福大学的一所幼儿园,一群 4-6 岁的孩子面临一个难题:怎么才能忍住不吃桌上的一颗棉花糖?
给孩子们出这道难题的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教授,不会想到多年后自己主导的这个实验,会被列入 20 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实验,并被育儿界奉为圭臬。
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教授
没错,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棉花糖实验。在这项实验中,实验人员把一颗棉花糖放在孩子面前,告诉小朋友如果能坚持 15 分钟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然后让小朋友一人待在房间。
这些孩子能抵制住眼前的甜蜜诱惑吗?
孩子们在隐藏的摄像头下,可爱地挣扎着,恨不得将棉花糖一口吞掉。
结果显示:前前后后参加过这项实验的几百个孩子,只有三分之一挑战成功,得到了两块棉花糖。
实验并没有在这里结束。之后,Walter 团队对这些孩子进行了持续追踪,发现小时候越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更好的 SAT 成绩、教育成就、BMI 以及其他指标。
2
多忍耐 15 分钟,就更可能成为人生赢家!如此简单的实验过程、如此惊人的实验效果。棉花糖实验一经公开,便紧紧抓住了公众眼球。无论是科研学界,还是大众媒体,棉花糖实验成为炙手可热的经典研究。
米歇尔教授的论文在学界被引用了上千上万次;实验和研究结果纷纷被编入各种心理学的教材;
《纽约时报》、《纽约客》等主流媒体也曾纷纷发表相关文章讨论;以棉花糖实验写成的励志书籍轻轻松松就能荣登 Top 榜单,热销全球。
全球畅销书 《Don’t eat the marshmallow… yet! for children》
(中译本《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
作者:Joachim de Posada 和 Ellen Singer
畅销书作者 Joachim de Posada 关于棉花糖实验的 TED 演讲,播放量高达350万
美国科普节目「Radiolab」,专门为棉花糖实验做了一档节目
打开 YouTube 、百度,随便一搜就有无数个家庭版的棉花糖实验,测验自家孩子。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绝大多数文章都会提到棉花糖实验。更有很多培训机构甚至宣称,尽早对孩子进行延缓满足的训练,可以终身受益。甚至一些父母刻意用不及时满足孩子的要求来训练延迟能力。
经过一次次演绎传播,被大众媒体简化成:用一颗棉花糖就能预测孩子的未来!
3
这颗棉花糖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其实这项心理学经典实验一直遭遇「信任危机」,只要「自律」就能成功的粗暴结论也备受质疑。
2018 年,学界一次对棉花糖实验的 Callout,引发了学界大地震!
颠覆了经典的这位科学家, Tyler W. Watts,是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心理学的助理教授,曾在纽约大学担任研究助理教授和博士后学者。他致力于儿童认知与社会情感发展的研究,多项成果在《美国心理学家》、《心理科学》、《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者》等权威杂志上发表。
Tyler W. Watts 教授
Tyler 与同事们重新优化了棉花糖实验,他们选择了更大的样本——900 多名儿童,涵盖了不同的种族群体和父母教育背景,试图重复该实验,并且探索简单的延迟满足实验结果是否能够预测儿童未来在学校和生活中的成就。
经过对这些孩子 10 年以上追踪观察,研究者发现,实验结果不仅无法重现 Walter Mischel 等人先前的结论,还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发现——
影响孩子延迟满足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家庭收入。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孩子,更不愿意等待第二块棉花糖。
2018 年 5 月 25 日,美国心理科学学会官方刊物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公布了 Watts 们的研究,同时也宣告这项几十年的经典实验被颠覆。
4
那么,学界对棉花糖实验的质疑结束了吗?并没有。
2020 年 8 月 25 日,《心理科学》又刊登了一篇「棉花糖实验」的拓展实验,研究结论再次刷新了大众的认知。
实验发现,儿童是否选择延迟满足这个行为背后,受到孩子的声誉(reputation)影响。也就是说孩子们愿意等待更长时间,只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这么神奇?一起来看看实验是怎么做的——
这项拓展实验,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浙江理工大学联合,研究人员对来自中国的 273 名 3-4 岁的儿童进行实验。
首次实验,研究者告诉孩子们:
你可以立即得到一个奖励(1 个贴纸),或者等老师回来给双倍奖励( 2 个贴纸)。
然后,把这些孩子随机分成三组——
-「老师组」,这组孩子被告知老师会知道他们等待了多长时间;
-「同学组」,这组孩子被告知同学会知道他们等待了多长时间;
-「标准组」,这组孩子未被告知任何内容。
结果表明,「老师组」和「同学组」孩子的等待时间比「标准组」孩子的等待时间更长,「老师组」孩子的等待时间大约是「同学组」孩子的两倍。
看到这个结果,你也许会问实验奖励只是贴纸,和原先实验中的奖励棉花糖(食物)相比,是不是奖励不够诱人?
别急,研究者为了实验更加严谨,又做了一个实验,这次把奖励从贴纸换成了饼干。看看孩子们是否能继续讨老师欢心,而抵御住美食的诱惑?
怀揣小心思的研究人员,在中国杭州另外一个幼儿园,重新招募了 80 个孩子,这次把孩子们只随机分成了 2 组:
- 「老师组」,这组孩子被告知老师会知道他们等待了多长时间;
- 「标准组」,这组孩子未被告知任何内容
结果「老师组」孩子的等待时间再次胜出!
我们真是小看了这些小小孩, 即便是小孩子,也希望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这种心态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5
你可能好奇?这么大点儿的小人儿也会在意别人的想法?
这就是声誉管理(reputation management)的表现。声誉管理是一种社会技能,在允许人们相互协调和合作方面发挥着基本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在意别人看法,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喜爱和认可。
学龄前阶段是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园,同伴和老师是孩子社交的主要对象,老师对儿童总体印象的反馈会加重儿童对同伴的喜好和认知。
这项研究的首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Gail Heyman 表示:
自控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我们的新研究发现,棉花糖实验除了可以衡量自控力外,还能够衡量另外一项重要能力:意识到他人的看法。在完成延迟满足时,等待时间更长的孩子更关心、或者说更善于弄清楚周围的人看重什么。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由于这次,实验地点选在了中国的幼儿园,报告提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往往更受尊敬,相比于其他一些国家的孩子,中国孩子更想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换句话说,咱们的孩子更看重「声誉」。因此,研究人员将在未来进一步探索,将实验结果在不同文化间推广。
小结
从 1968 至今,棉花糖实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说推翻也好,说优化也罢——科学家们一环套一环的系列实验,对我们家长传递了什么呢?
一颗小小的棉花糖,一个延迟满足的表现,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可能是孩子的认知能力,也可能是家庭环境的塑造,可能是孩子对实验者是否信任,也可能是孩子是否敏感于声誉。我们很难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因果关系,去理解人的心理与行为。每一个结果都是当时环境下的真理,而每一个结果也可以认为是不对的。
所以,如果你打算用一颗棉花糖测试孩子的自制力,甚至断言孩子将来如何如何,可要考虑清楚了。孩子的小小大脑,远比你想的复杂。
别再用一颗棉花糖,去轻易决定孩子的未来。❖
提升自制力,要从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执行功能这些底层能力入手。比起枯燥的训练,桌游能真正激发孩子潜能,在玩中提升大脑的认知能力。爱贝睿精选多款德国新天鹅堡高品质桌游,让孩子宅家越玩越聪明!
爱贝睿&魏博士儿童桌游严选
直播间大礼不停
本周六晚 8 点就等你!
5 月14 日本周六晚 20:00,@爱贝睿科学早教 联合 @魏博士儿童桌游严选 为爸爸妈妈准备了一场直播,由专业老师现场开箱,帮你解锁超多爆款桌游玩法,一次开箱看个够!
@魏博士儿童桌游严选 由大家熟悉的 Dr魏 针对中国家庭,为孩子们推荐益智烧脑又有趣的桌游产品,真正做到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以及,只有直播间才享受的专属福利!(详见活动海报)
👇👇👇
这些娃越沉迷,妈越开心的益智玩具,快来直播间薅大羊毛!保证每一款娃都爱不释手,越玩越聪明~千万别错过啦~
长按二维码,即可加入活动群,及时获取直播入口。已经加入爱贝睿科学早教城市群的家长,无需重复加入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