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富士康滚了,河南人怎么办?
主题:内容不值钱,做成产品才能收到钱
S老板:创业导师
快来直播间观看
这是Spenser的第1356篇文章
最近富士康的事特别火,很多媒体对于上万工人“万里归途”的事已经有了很多详细的描述和报导,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但之后很多网友的怒火让我有点摸不到头脑,他们觉得一切责任都在富士康,他们应该滚出郑州滚出河南,只要富士康走了,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这跟打牌一样,有人赚就必然有人赔,我们假设富士康真的滚出去了,或者就此破产关门了,那肯定有人开心,有人倒霉。
而关门的结果,基本上就是亲者痛,仇者快。
1
先说说富士康如果滚了,谁最开心?
美国。
自打特朗普和中国打起了贸易战之后,美国就特想让西方世界把在中国的供应链转移出来,以减轻对中国的依赖。
毕竟自己国家老百姓吃的用的都是made in China,万一哪天真翻脸了,自己国家老百姓日子还过不过了。
如果按照“西方国家都给美国当狗”的古惑仔逻辑,美国总统就是一声令下的事儿,但不仅是欧洲国家,美国国内的企业对美国政府的要求也不买账。
因为在中国投资建厂,人力成本确实便宜,资本家赚得盆满钵满,老百姓用得着物美价廉的东西,再一个建厂,组建生产线,培训工人,这都是成本,要是转移了一切得重头开始,谁也不会没事老搬家不是。
所以总统你让我们转移,你算老几?
所以尽管中美嘴上闹得再凶,依旧每年好几千亿美元贸易量。
假如富士康真的破产或者滚出中国了,美国政府能乐出鼻涕泡,自己想干没干成的事,让中国人完成了。
第二开心的是谁呢?
印度、越南等国。
假如供应链转移了,这些工厂也不会开回西方去,因为西方工人议价权太高,不但不加班,还动辄撂挑子罢工,这些工厂如果用本国工人,那产品价格都得起码翻番。
所以要转移也得去迫不及待想当世界工厂的地方,越南印度这种人口密集型国家巴不得富士康快点过去,既解决就业,又拉动经济。
2
有赢的就必然有输的,假如富士康倒了,谁倒霉呢?
整个郑州,乃至整个河南。
当初为了能让富士康在河南投资建厂,河南政府也给了十分宽松的税收优惠政策,前五年不用交企业税和增殖税,后五年交一半就行,从第11年,开始全额缴纳。
富士康落户是2010年,到今年正好12年,要是滚了,河南才足额收了两年税,之前的优惠都打水漂了。
而且富士康入驻河南以后,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在2010年以前,大多数人对河南的认知就是农业大省,没啥像样企业和工业,等富士康投产五年后的2016年,郑州已经成为了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规划中也敢喊出“国际郑”的口号了。
到现在,郑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总规模已经从2011年的不到200亿元逼近了5000亿;
郑州富士康是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出口额占郑州的80%,占河南的60%。
而富士康如今的员工将近30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般我国的一个县的人口差不多就是这些,再算上上下游的产业链,以及在富士康附近开饭馆、开旅店、开配送站的。
指望富士康吃饭的人,估计不下百万。
而且平胸而论,虽然都说富士康血汗工厂,但对比国内大多数视《劳动法》为无物的工厂,富士康已经非常讲究了。
有五险一金,有休息日,加班有加班费。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一点不夸张。
而且河南今年出的事大家还都记得,村镇银行爆雷、烂尾楼事件,这时候再把富士康这个经济支柱企业挤走了,会有啥后果,不难想象。
3
说到这,肯定会有人嗤之以鼻:离了富士康,中国人还活不了了?它没了,自然有别的企业顶上去。
说这话的人,麻烦您看看因为疫情倒闭的餐馆实体店,已经过了几个月了,店面该空着还是空着。
一个小店倒了,都没人顶上,更何况一个创造了30万就业岗位的巨无霸企业呢。
我从没有否认富士康在这次员工逃亡事件上的问题,但一个人得了脚气,你就应该去治脚气,而不是直接截肢,截肢了,是再也不用担心脚气了,但你还能走路吗?
如今国内国外的大环境都不好,所以我们更应该按照伟人说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华尔街的资本家希望能继续在中国投资,而我们也需要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岗位,生产足够多的产品出口去赚钱。
那么对华尔街的资本家,你说是相互利用也好,说是团结也罢,就不应该赶尽杀绝。
当然肯定还会有人不忿:凭什么中国就得当世界工厂啊,上游吃肉,我们只能喝汤?
那是因为我国目前在科技创新上确实还达不到成为上游的实力,在没有这个实力之前,我们做世界工厂,也是在积攒实力,厚积薄发。
等到真的可以做到自主研发,领先世界,让各国都买我们原创的产品时,那产业链是否转移,自然就不重要了。
就跟创业似的,你还没有创业的能力就直接裸辞,说好听点那是勇敢,说难听点,那是鲁莽。
解决富士康的问题,和让富士康滚蛋,这是两个概念。
快意恩仇确实爽,但之后承担的代价也是实实在在的,很多说要让富士康滚蛋的人可能都觉得自己特有格局,所谓“大鹏高飞,看不见下面的蝼蚁”。
但大概率,他们不是大鹏,而是蝼蚁。
END
最后送上一手新鲜福利:
过去7年,我连续抓住了6次风口,从自媒体、海外保险,到写作课、房产俱乐部、品牌课、视频号等,一次次起盘成功。
这里的核心在于,用优质的内容获取流量,搭建个体商业闭环。在大环境变幻莫测的当下,这依然是普通人商业起盘的最好杠杆,也是普通人最大的护城河。
于是,我将自己过去的商业化底层逻辑展现,并挑选了学员里最值得学习、最具有代表性、最有看头的案例,进行简单拆解。
汇总成这份《个体商业闭环指南》(各行各业案例更新中)
希望能帮助职场人、自媒体人、个体创业者、中小企业老板,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商业模型。
欢迎扫码添加微信领取,还能围观朋友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