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墙从哪里来,又为什么被时代淘汰?公众号新闻2022-11-02 01:11疫情三年,城市里竖起了无数的“墙”,但也有许多墙在悄悄消失。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拆除了外围一圈水泥墩和铁栅栏,上海百年历史的复兴公园拆掉两侧的围墙与街区无缝衔接。在西安、在成都、还有许多城市中,“拆墙透绿”的浪潮正在蔓延。公园的墙从哪里来,又为什么被时代淘汰?上海复兴公园拆除了两侧围墙,改为紫藤廊架公园,为什么有墙?在国外逛公园的时候,似乎很少见到围墙。奈良公园的鹿在整个城市中闲逛,随时可能从路旁的森林里跑出来,讨要游客手中的仙贝。纽约市的居民们或许想不起来有一个叫做哈德逊河公园的地方,但他们只是来到河边,找一块草坪坐下,或是沿着林间小路慢跑,仿佛这里是生活街区的延伸,如此而已。但这并不是公园最初的样貌。公园的历史算不上"悠久"。无论是中国的拙政园还是法国的凡尔赛宫,都被称为"园林",属于私人所有的财产,外围一圈高高的围墙,象征了主人的财富与地位,也保护了领地不受外人侵犯。直到17至18世纪,崛起的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向贵族的统治发起挑战,许多精美的私家园林向公众开放,成为了现代公园的前身。1804年的一个星期天,伦敦最大的皇家公园——海德公园景象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要追溯到1847年开放的英国伯肯海德公园。伯肯海德地区是利物浦市河对岸一英里外的小城,城市的蔓延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喧嚣与污染取代了郊野风光。人们意识到不能再重蹈利物浦的覆辙,于是由政府出资,建造了这座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公园的设计延续了私家园林的风格,并保留了围墙,人们只能通过5个主入口进入公园。在中国,学者认为最早的公园是上海租界区由洋人兴建的公园。1868年,当年称作“公家花园”的外滩公园正式开放。那个时代的“公园”并不是真的面向所有阶级开放。打开围墙,让城市呼吸一个封闭的公园,会对城市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研究了美国12个城市百余年来城市形态的演变后,学者发现100m左右的街道网络是最利于步行且人性化的街区尺度。而一座公园单侧长度可达300m以上,如果用围墙包裹起来,仅开设少量的入口,公园反而会成为步行者的“障碍物”,人们需要走很远才能进入或绕开公园。无论对于富人还是平民,这样的城市环境都算不上宜人。街区式步行模式与传统公园路网模式比较被誉为现代景观行业奠基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的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对这些暗含着阶级隔离意味的设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公园作为各种公共空间类型的组合应“服务于所有阶层”,公众应该拥有平等享受风景的权利。奥姆斯特德在1858年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一座长达4公里的巨型城市公园,成为世界景观史上的里程碑。这座公园是有围墙的,带有尖顶的石墙作为公园的边界,但它们并不是为了隔离而建设的,据文献记载,围墙设计的初衷有三,一是解决高差,形成植被与道路的边界;二是屏蔽园外嘈杂的城市街景;三是方便管理,保证园内安全。纽约中央公园的边界墙设计图同时,为了解决公园体量巨大的问题,奥姆斯特德在东西方向设计了4条交通线路,无缝衔接城市交通系统,虽然有围墙,却并没有阻碍人们进入公园。公园如同一块绿色的布料,有机地编织进城市肌理。几乎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城市规划者也开始注意到开放性公园的重要性。时任塞纳省省长的奥斯曼(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着手进行巴黎规划时,邀请道桥工程师阿道夫·阿尔方(Adolphe Alphand)负责城市景观绿化,他们一起为巴黎增加了大量的公共绿地。位于城市东西两侧的林苑犹如两片巨大的绿肺;蒙梭公园、卢森堡公园、蒙苏里公园、肖蒙山丘公园等点缀于城市东南西北各个角落;此外,无数的星罗密布的小广场、林荫大道与花园,突破了公园的边界,构成城市绿色呼吸系统。当我们用城市的宏观视角来审视公园,围墙逐渐消失了。公园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始探索新的形式。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写道,“真正保证城市不被窒息的不是公园,而是大量的在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1967年,纽约曼哈顿一处建筑之间的空地上,出现了世界第一座口袋公园——佩雷公园(Paley Park)。当时美国的公园管理部门认为,公园的面积不应该小于15000平方米,佩雷公园却只有390平方米,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大。这片空地原本已被人们遗忘。附近办公的人们每天穿越它,却从未意识到它的存在。直到佩雷公园开放的那一天,流水潺潺的瀑布,布满常春藤的墙面,还有满是休息座椅的小广场,共同构成了一处生机盎然的休憩空间。而小到极致的,大概要属“快闪公园”。2005年的一天,Matthew Passmore,John Bela和 Blaine Merker 三位设计师租下了一个停车位,铺上一小块真的草坪,摆上一把长椅和一个树木盆栽,世界上第一个“快闪公园”就这样诞生了!他们把这称为“停车日Park(ing) Day”,如今已成为全球性项目。在大尺度方向上,公园也有了新的探索。奥姆斯特德在1865年为优胜美地所做的一份报告中,描述了当地壮丽的风景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强调这份美景“只能用于公共目的”。在这份报告的影响下,美国设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并发起了国家公园运动,首次将荒野的自然景观与资源纳入保护范围。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国家公园。公园这一概念,从以人为中心,向以生态为中心悄然发生着转变。摄影/成勇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中国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提出了“逆向规划”理念。他认为,城市不应该是一个机器,它应该是一个基于自然的生命有机体,在进行总体规划之前,要先确定不能动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在这张生态底图上再进行城市布局。参考文献:刘竹柯君.试论19世纪英国城市公园的兴起成因[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01):105-109.杨忆妍,李雄.英国伯肯海德公园[J].风景园林,2013(03):115-120.DOI:10.14085/j.fjyl.2013.03.027.吕圣东,严婷婷,周广坤.重塑城市公园开放性——“开放街区化”的理念和启示[J].中国园林,2020,36(03):71-75.DOI:10.19775/j.cla.2020.03.0071.张文英.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中国园林,2007(04):47-53.何娟.成都:世界看见这座公园城市.参考消息(待核实)www.birkenhead-park.org.ukAnnual Report of the Board of Commissioners of the Central Park.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7dQ1AQAAMAAJ&pg=PA83&lpg=PA83&dq=battered+wall+central+parkhttps://www.archpaper.com/2022/02/binational-river-park-between-texas-and-mexico-overland-partners/https://www.myparkingday.org/about本文来源于公众号:GreenLens文字:小西 编辑:高高 策划:佘佘⚪⚪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