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两姐弟看电视,父亲怒砸电视机:你给孩子的坏脾气,迟早还给你

两姐弟看电视,父亲怒砸电视机:你给孩子的坏脾气,迟早还给你

健康

Becky | 作者
张敬 | 编辑


你小时候有过不听话,偷偷看电视的经历吗?


还记得那时爸爸妈妈的反应吗?


最近看到这样一条视频:


暑假期间,一位父亲回家后,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光顾着看电视不学习,一气之下怒砸电视机。


姐弟俩当场被父亲的举动吓呆了。



对于这位父亲的暴怒行为,很多网友都表示无法理解:


“这样做真的很吓人,以后孩子看电视都有心理阴影了”;

“他砸掉的不是电视,而是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


也有人认为,

“这位爸爸或许只是气大了”;

“父母恨铁不成钢,又不能打孩子,所以只能砸电视”;

“难道父母不能有脾气吗?有些孩子不来硬的根本就不听话”。

  

信息有限,我们并不知道因为“看电视”这件事,这位父亲和孩子有过怎样的沟通。


但单从画面,我们看到的是:


一个情绪失控的父亲,在自己的子女面前,摔完电视后扬长而去。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情绪巨婴”


指的是一个成年人,哪怕已经当了父母,但依然像个没断奶的婴儿一样,没有调节情绪的能力,做什么都要顺着自己。只要事与愿违,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完全不顾后果,直到对方服从为止。


看似发泄,但本质上,是在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对方。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不管是伴侣之间,还是亲子之间,都有着这样的“情绪巨婴”。

 

前段时间,一位辽宁的妈妈拉着10岁的女儿去投海,女儿一直哭着要上岸。


所有人都以为她们要做傻事,直到被民警救起后,这位妈妈才说,是因为女儿上网课不认真,她只是想用“跳海轻生”的方式,去吓唬孩子。



很荒唐。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脸色,对孩子来说,就是整个世界的颜色。


那些“情绪巨婴型”父母,很可能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阴影。


试想,面对怒砸电视的爸爸、投海的妈妈,哪个孩子不会害怕?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一种可能,是变得“乖巧懂事”,害怕自己万一做错事,就会招致父母情绪失控。他们会努力活得小心翼翼,小时候讨好父母,长大后习惯性地讨好别人;

第二种可能,是长期被“坏情绪”传染,不自觉地模仿继承了父母的不稳定情绪,动不动就发脾气,长大后也变成了“情绪巨婴”,以同样的方式折磨身边的人。
 

“孩子,其实我并不想发火。”


如果说上述两个情况比较极端,那么下面这个段子,对很多家长来说,可能并不陌生。



看起来好像很搞笑,但背后,其实是家长们的绝望和无奈。


似乎一定要愤怒,要让孩子害怕,他们才会听话。


很多家长说:


“我也知道不对,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啊!”

“其实打完孩子我当下就后悔了”。

“我好好说话不管用,只能大吼大叫了。”


但这种沟通模式,只会让孩子从内心里不信任父母,遇到问题也不敢向父母求助,最后彻底关上了交流的通道,成为了心理上的“孤儿”。


作家桐华曾说过:“因为孩子世界很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


老师的一句责骂、爸妈的一个耳光、同学无意间的冷落……在成年人眼里不值一提的小事,都足以震动孩子的世界。


现在的孩子,大多过早进入成人化的内卷。


如果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累积自我否定,一旦到达临界点,就难免精神崩溃:


2017年,江苏一名10岁的女孩,喝农药自杀;

2020年,四川一名小学生留下 “我活得太累了”的纸条后,从高楼一跃而下;

2021年,安徽一名13岁女生,因为被班主任质疑作弊,跳进池塘溺亡……


其实,哪个父母不想要“母慈子孝”?


谁也不想要“鸡飞狗跳”的生活。


但既要他们兼顾工作,又要处理孩子的生活琐事,确实太苛刻了。


有些父母之所以会成为上文中的“情绪巨婴”,或许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太大,导致焦虑和烦躁。


也有可能是,他们从小就是被这样对待的。他们曾经被如此粗暴地对待,等他们成为了家长,对待情绪的办法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下来。


从没有人教过他们该如何成熟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果说居家隔离是对心理状态的一次小考,那么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才是每个家长真正的大考。


家长在反思自己行为的同时,设法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尤为重要。



“和爸妈一起看漫画吧!”

其实,我们不妨试着把选择权重新交回给孩子,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沟通。


比如,漫画。


许多80、90后的父母,大概都是在漫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吧。


还记得拿到零花钱后冲到报刊亭买漫画的心情吗?还记得捧回热乎乎的杂志,回到家哪怕打着手电筒都要在被窝里偷偷看完的经历吗?



漫画的魅力在于,不用说教,就能开开心心地明白一些道理。


故事里的每个人并不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好像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那些父母不曾讲过,或是说不明白的道理,漫画用自己的方式,或幽默、或讽刺、或夸张,让学习摆脱了枯燥和乏味,变的有滋有味。


你的童年是否看过这些?


(图源:Baby晨--baby,托你的海)


他们都来自国内知名漫画机构“漫友文化”。


今年,壹心理联合“漫友文化”打造的“没毛病”漫画心理学系列,就旨在从自主感、胜任感和联结感三个维度,帮孩子建设积极自我成长的心理。


自6月壹心理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开设“没毛病”专栏以后,好评连连。



很多人都在问书什么时候能出来?




现在,首两册“掌握学习力”和“拥有好情绪”已经正式出版!



分别从“专注力、学习法、行动与决断、脑科学”,“焦虑、愤怒、颓丧、快乐”八大方面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主学习和对情绪的正确认知。


用漫画的形式还原孩子们在学习和情绪上的各种疑惑及困扰,灵活地给出心理疏导及方法建议,让孩子们以轻松的状态去认知自我,积极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正视自己的情绪情感问题。


全书画面由漫友出品,保证质量,从每个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场景演绎,代入感十足。



同时,为了保证内容的专业性,我们也邀请了心理学和教育学方向的专家联合把关。尽一切努力把高质量的内容送到每一位家长的面前。



与此同时,为了拒绝说教,本套书以“萌宠猫——没毛病”的视角切入,最大程度地弱化了权威的“压迫感”。小黑猫既是孩子们的小伙伴,也是贴心的观察者、分析者、引导者,加强了孩子们的联结感,让他们感受到父母之外的爱与支持。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爱德华和瑞恩曾提出“内驱力”的三角模型:自主感、胜任感、联结感。


学习动力的唤醒和维持,我们需要“让孩子可以自由做决定”“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好”“让孩子处于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


当孩子们有了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开始不断探索更好的自我时,他们就会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收获学习的成就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两种父母的愿望,其实并不冲突。


当父母开始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自由探索及求知的权利,以及给予更多的情感和情绪的联结,孩子就能在快乐中激发自己的“战斗力”,坚定、勇敢地走向未来,变成他自己喜欢的模样,甚至会超出你的期待。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懂得控制情绪才会拥有快乐,


孩子喜欢学习就能弯道超车。


给中小学生看的心理自助漫画书正式上市啦!


壹心理×漫友联合打造,160条中小学生常见学习,情绪问题,超1200幅漫画,权威专业、实用有趣。


明天上午11点,评论区点赞前5位读者,即可获赠《没毛病漫画心理学:掌握学习力·拥有好情绪》(套装共2册)




爹味说教 

为爱远嫁

 高质量的作

 自伤行为 

微笑抑郁

 给父母送礼

中年婚姻 

儿童性教育

 情绪衰竭

点个“在看”,收获幸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弗兰兹 Frantz (2016)】豆瓣评分 8.3为啥抢劫30万,都是因为这道坎低价开团丨给孩子的财商日历,用365天培养孩子的财商,超级实用中国两姐妹联手编织卖淫网,被警察一锅端!一个人的徒步,900公里法国之路+世界尽头:D45~为走圣路而生绘画小白用 AI 生成的画参赛夺金奖,99%设计师看完想砸电脑...我见过最弱的父母,是冲孩子“发脾气,讲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再这么下去,迟早得被封杀!【社会】74岁两姐妹被赶出公寓,地窖过圣诞2岁娃玩手机近视700度!假期给孩子看电子产品,必须遵守6原则!你给孩子读的书,藏着他的未来!这套趣味历史百科,初中才读就晚了《给孩子的大学日历2023》,别让“考盲”成为你和孩子的遗憾!加拿大华人"旅行生娃"出大事:婴儿脑损伤+脑瘫!父亲怒告医院!不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到底该玩点啥?手机 Ipad终结者,陪娃真正 0 负担(年度超低价)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孩子免疫系统?还会影响记忆力?你给孩子补充了吗?但你补对了吗?当一台电视机,决定拿起逆袭的剧本尹建莉:孩子只爱看电视不爱看书该咋办?孩子一输就发脾气,真的是“输不起”吗?真相在这里!聊一聊:你给哪个游戏充的钱最多?上学要趁早还是Redshirting,孩子几岁上学这道题,到底该怎么选?糕妈:我为什么不反对给孩子看电视?二胎后,终于有底气说这个《鱼之子》观后感:家有万金不如一技随身在美国219.钱丢光,看展览给孩子的财商日历2023 : 365天,给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启蒙沈阳高铁兄妹畸形关系曝光:无底线的放纵,迟早出事!湖北18岁小伙和螃蟹打架,落败后惨进医院:你的坏脾气,惩罚的是自己人间惨剧!加拿大两姐弟被捆绑双手活活淹死!母亲被勒休克!父亲被捕我买电视机,就是为了看这个台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本周孩子们的好奇问题【把世界讲给孩子听】湖北18岁小伙和螃蟹打了一架,结果惨进医院:你的脾气,惩罚的是自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