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家论坛:打造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稳扎稳打推进体系化建设,应重视数量更重视质量,久久为功。
越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越是要提振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信心。
5月13日下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专精特新”企业家论坛线上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付京波,《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钟云华,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朱宏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彭寿,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岳阳,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群生,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处长、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杨靖国等领导,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复星国际执行总裁、首席投资官唐斌,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杰克股份创始人兼CEO阮积祥等企业家代表出席活动。
作为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的配套活动,本次论坛聚焦“政策扶持+龙头引领”,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解读“专精特新”培育和支持政策,分享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经验,吸引了超过100万人次观看。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主任付京波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地方培育支持政策持续加力,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蓄势添能取得积极成效。“专精特新”企业家论坛将深度挖掘“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发展基因,总结推广“专精特新”企业成功经验,探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新模式,共同打造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新品牌,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地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国家工业强国的后备军。工信部信息中心将成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推进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集聚、产业园区、企业培育和产业创新生态建设等服务。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 钟云华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钟云华在致辞中表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弘扬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中国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37年来,坚持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记录中国企业家的奋斗与思考,在企业家群体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每年举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中国商界木兰年会等活动,深受社会关注,已经构建起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家创新聚合平台。论坛主办方将充分发挥政策研究、产业数据、媒体传播、企业家社群运营的资源和经验优势,助力各级政府、产业园区发掘好苗子、培育好企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朱宏任作为论坛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今年是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作为市场主体的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陡增。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每一个中小企业和企业家要站稳新起点,认准新路径,咬紧新目标,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他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稳扎稳打推进体系化建设,应重视数量更重视质量,久久为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高水平科技创新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源、新发展格局中的创新极。他希望广大企业家要相信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沿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共同走好伟大民族复兴之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在《以产业集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势能》专题报告中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专项支持政策101项,从以资金支持为主、相对单一的支持方式,逐步加大力度、提高准度,升级为包含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链协同和产业服务生态建设等多元化的措施组合。为进一步增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还要探索以专业化促集聚,以融通化谋发展,以创新性构生态,以体系化优保障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模式。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岳阳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岳阳表示,浙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壮大,一方面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式发展,以及广大企业家的持续“耕耘”和辛勤付出,另一方面政府层面也不断加大政策指导和支持力度。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群生强调,“专精特新”企业是重庆市加速打造智造重镇、高质量集聚发展的重要基础。重庆在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工作中,坚持以“专精特新”的理念抓好“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发展。一是专业建群,念好“专业化”培育经,建立各类产业链“专精特新”培育群,增强专业赛道竞争力;二是精细养群,念好“精细化”服务经,精准精细养链壮链,增强细分市场主导力;三是特色集群,念好“特色化”支持经,“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增强“独门绝技”掌控力;四是创新强群,念好“创新型”保障经,创新驱动稳链强链,持续增强创新技术驱动力。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处长、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杨靖国介绍,北京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六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超七成属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领域。在政策落地方面,北京率先设立“专精特新”成长基金,重点投资信创产业、半导体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拟上市服务库,发挥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作用,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上市、晋层、挂牌和储备“四大工程”,畅通企业上市渠道,已为北交所贡献了超过1/8的上市企业。
协鑫集团董事长 朱共山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会上表示,走“专精特新”之路,既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立身之本,同时对大企业创新制胜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专精特新”是必要的加持和助力。“‘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以能源为源头、工业为重点、交通、建筑等领域一系列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形成合力,尤其是需要绿色低碳先锋企业铆定‘专精特新’下功夫,才能补齐短板,支撑发展,锻造长板,引领未来。”
朱共山呼吁,民营企业永远要回归市场,回归客户,回归创业,回归创新。摒弃规模偏好,拒绝多元化诱惑,坚持精益理念,秉持“工匠精神”,瞄准“缝隙市场”,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伟武
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介绍说,龙芯二十年的发展受益于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市场带技术的路线指引下,资本保障了龙芯的研发以及试错迭代,起到了“扶上马”“送一程”的助推作用。龙芯CPU从跟随性发展走向自主发展,一直致力于构建基于国产自主指令系统且独立于Wintel体系和AA体系的开放信息技术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彭寿认为,大集团既有小企业、也有中企业,它是由整个产业链、整个布局所形成的企业。同样,一个行业中,大中小企业在产业发展中也是共存的、是互相融通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大小之说,只有精和强之别。
应对当前经济格局、产业布局、市场环境的三重变化,彭寿建议围绕“专精特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数据链、资金链做到四个强化。彭寿重点谈了创新联合体的建设,他认为这是实现协同创新、跨界合作的可选模式,即大企业开放自己的资源来赋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成果又服务于大企业的发展。
复星国际执行总裁、首席投资官唐斌表示,复星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对国内乃至全球市场强链补链的重要意义。自2007年起,复星陆续投资了60多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包括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中,复星在投前阶段通过产投研体系发掘优质项目,在投后阶段通过复星产业生态赋能被投企业成长。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支持难、初创融资难、创新发展难的三大痛点,唐斌建议“以投代补”,将补贴资金转化为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更精准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另外,拓宽“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给予投资机构税收优惠,同时组建产业联盟,发挥大中型企业的引领作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应用与推广。
交控科技董事长 郜春海
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痛点提出创新链模式,并重点介绍了交控科技“以用户需求为牵引” 的“政产学研用”全生命协同创新模式与 “应用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创新路径。郜春海认为,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应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构成企业的创新基因。
杰克股份创始人兼CEO 阮积祥
杰克股份是全球缝制设备行业产销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的上市企业之一,2018年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称号。创始人兼CEO阮积祥说,缝制行业市场本身不大,但服务的全球服装箱包产业拥有几十万亿元的市场。为赋能服装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公司瞄准产业招工难、成本日益上升、小单快反等痛点,以服装设备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服装应用软件生态平台为支撑,提供面向中大型工厂的成套智联解决方案和面向中小型工厂的星链云联解决方案,不仅能加速服装产业数字化进程,也将对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作出贡献。
参会企业代表表示,本次政策宣讲内容深入浅出,清晰具体,帮助大家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相关政策、当前形势与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路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争取相应的政策支持起到了指导作用。
本次论坛启动会上,与会嘉宾达成高度共识: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当前,中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更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就能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筑牢基础,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