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0后”,失业中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布克
《我的前半生》剧照
金秋的阳光让人不忍浪费,正好早起完成一套规定动作:倒垃圾、做早餐、送孩子上学。这是我失业后主动跟老婆要来的。从学校回到家的时候,老婆已上班了。我看到阳光慷慨地照在沙发上,心里被这种“不计成本”的行为刺了一下。我一屁股坐在阳光里,茫然看着窗外,一整天的时间铺在我面前,而我将“不计成本”地把它过掉。前一晚刚跟朋友喝了“庆祝酒”,他此刻应该正在去往新公司的路上。好吧,从今天开始,没人跟我大白天琢磨晚上找啥理由喝酒了。
我刚想拾掇一下失落感,心却被一段往事击中了。那是20多年前的大学毕业季——吃不完的散伙饭,放不下的酒杯。不在乎谁买单,不在乎去医院。各种合影、各种回顾。各种哭、各种吐。今天看来,画风浓烈得不可想象。在阳光耀眼、亮得发白的回忆里,一场连滚带爬、不计成本的毕业季。好像这辈子都没再那么用力地活过。
恐怕这就是凯鲁亚克的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在《达摩流浪者》里,主人公和友人前前后后的对话像极了毕业季的酒话——对未来人生的各种夸张畅想。什么混码头、逛寺庙、跟和尚喝酒、到处鬼叫之类的。可不管之前多么荒唐可笑,此句一出,就把气氛从胡闹变成严肃,把扯淡变成宣言,把离愁别绪变成意气风发。这之前还有半句——“我们俩是永远不会变的”。如何能让友情抵抗岁月的冲击?凯鲁亚克给出了他的武器和态度——保持年轻,保持热泪盈眶!
年轻人可以心安理得地哭,并且哭出凯鲁亚克笔下的诗意。可到了今天,关于哭的画风不一样了。以男人为例,男人之泪不仅愈发被包容,甚至变得喜闻乐见了。本来是以哭为耻,直到大量综艺节目里的不哭不罢休。大家不再止于“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是一定要探寻“只是未到伤心处”。“中年人痛哭”“大叔泪奔”这样的字眼儿总能冲上热搜。于是,中年人成了“热泪盈眶”的最佳代言人,这恐怕是凯鲁亚克没想到的。
比如此时的我就想热泪盈眶一下,因为心里充满离别的失落。好比年轻不一定指年纪,热泪盈眶不是非得哭一鼻子,离别也不必是物理上的。可能是朋友圈里最后一个单身汉的消失,可能是一份一堆加号的体检报告,也可能是孩子的一句“这周末我约了朋友”。还有可能是——都是奔五的老爷们儿,朋友告别了失业,我还没有。
看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句话我做到了一半。我不再年轻,但仍然时常热泪盈眶。
排版:树树 /审核:小风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圆桌”栏目读者投稿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个人问题投稿
微信公号投稿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投稿
生活圆桌投稿
头条号“粉丝信箱”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