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与突破如同孕育一棵植物的过程,当气温土壤条件合适,微小种子蕴藏的无限生命力,自然会破土而出。陈蓉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某种程度上说,她的研究领域也和微观中蕴藏的无限潜力有关。陈蓉最喜欢引用的是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的一句演讲标题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底层世界大有可为。陈蓉研究的正是这样的底层世界。20年前,还在斯坦福读书的陈蓉就开始探索名为原子层沉积ALD的技术,通俗来说就是在微观层面,像叠积木一样制作高精度的原子薄膜,这种技术在芯片制造、柔性电子和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均有应用,特别是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如果说现有的光刻机技术是做减法的话,ALD的加法刚好是它的反面,这意味着ALD技术在未来将为中国突破芯片制造卡脖子难题提供了弯道超车的破解思路。为了肯定陈蓉在原子制造的高精度定位、一致性和高效率方面的贡献,2021年科学探索奖授予了她。这种针对突破卡脖子难题的研究,在科学探索奖的获奖者中还有很多。而在基础科学领域,年轻科技工作者们的研究成果许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比如中微子的研究。中微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对它性质的认识既能帮助人们理解微观量子世界,还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认知有帮助。作为微观世界中最难琢磨的“隐形人”,中微子质量小,不带电,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因此对它的观测需要庞大的装置。今年六月刚刚完成主结构安装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是继大亚湾后我国第二代中微子实验装置,建成之后,将和日本的神冈探测器和美国深部地下中微子实验设备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两座中微子实验室的背后都有第三届科学探索奖得主温良剑的身影,现在已经在江门常驻的温良剑负责物理研究和探测器关键技术的研发,随着江门实验室的落成,我国粒子物理研究将达到国际领先地位。从自主视频编码标准设立,到人源基因转录机制研究,杂交水稻育种,自供电软机器人乃至量子计算机,从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到基础科学的突破进展,这些成果背后都有着像陈蓉和温良剑这样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身影,他们很多人都是科学探索奖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