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偷偷地挖过鼻孔,但很少有人认真研究过这个行为。来自欧洲几家博物馆的5位研究人员填补了这个空白,他们在2022年10月26日出版的《动物学》(Zoology)杂志上联名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描述了12种哺乳动物的挖鼻孔行为。其中最厉害的当属马达加斯加指猴(Aye-ayes),这种动物的中指是其他4指的3倍长,它除了被用于从树洞里挖虫子之外,还被用来挖鼻孔。研究人员用CT扫描仪构建了指猴头部的三维结构,发现这根中指可以一直沿着鼻腔捅到咽部的位置,几乎就要进入食管了。
这篇论文还附上了一个视频的链接,可以看到指猴会把中指深入鼻孔挖来挖去,然后拔出来舔舐粘在上面的黏液。动物学界专门有个名词描述这种吃鼻涕的行为(Mucophagy),一项研究甚至发现有44%的人有这种嗜好。鼻涕里含有很多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吃下去不太卫生。不过正常情况下鼻涕本来就是被鼻腔纤毛推送进食道的,问题倒也不大。但最近有条新闻很吓人,说在2022年10月17日出版的《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论文,证明挖鼻孔会诱发阿尔兹海默病。其实原文的意思没这么严重,而且只在小鼠身上做了实验,没有涉及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想知道细菌能否通过嗅觉神经元直接进入大脑,以及进入之后大脑的反应。具体来说,哺乳动物的嗅觉神经元可以从鼻腔直接通到脑组织内部,无需经过血脑屏障,这就为病菌入侵大脑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来自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小鼠身上模拟了挖鼻孔的行为,破坏了鼻腔黏膜,结果发现肺炎披衣菌(Chlamydia pneumoniae)可以顺着嗅觉神经元入侵小鼠的大脑。一旦入侵成功,小鼠大脑就会堆积大量β-淀粉样蛋白,以此来阻止病菌的入侵。这种蛋白正是阿尔兹海默病的重要指标,目前仍然被认为与阿尔兹海默病有着密切的关联,于是就有了上面那个惊悚的结论。其实正常情况下挖鼻孔不会破坏鼻腔黏膜,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动作轻一点就是了。另外,鼻毛最好不要随便拔,建议用专门的鼻毛修剪器进行清理。接下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嗅觉神经要和大脑直接相连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嗅觉的预警功能了。人类祖先生活在树上,视线经常会被树叶遮挡,鼻子往往会比眼睛更早发现敌情。嗅觉神经之所以要直通大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缩短反应时间。不但如此,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研究人员还发现,某些嗅觉信号甚至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处理便可以直接命令运动神经元做出反应,相关论文发表在2021年10月13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其实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触觉,如果我们不小心碰到了很烫的物体,会立刻抽回手来,这叫条件反射。此前很多人认为嗅觉的预警速度没那么快,但瑞典科学家设计了一个精巧的实验,证明那些代表危险或者令人厌恶的味道会直接通过嗅觉神经元传递至大脑中的运动皮层(Motor Cortex),从而让人条件反射般地做出回避动作,整个过程只需300毫秒的时间即可完成。为了保护我们从祖先那里进化来的嗅觉预警机制,大家还是好好保护我们的嗅觉通道,挖鼻孔的时候小心一点吧。事实上,格里菲斯大学的科学家们还发现,嗅觉的衰退正是阿尔兹海默病的预警信号之一。排版:田甜 / 审核:然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