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核酸检测 变成某些人的生意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文:檀扒爷
来源:叶檀财经(ID:tancaijing)
文章已获授权
11月25日兰州市卫健委发布通报,表示11月24日该市七里河区转移阳性患者时,一些人的健康码居然还是阴性的。
这种屋里埋雷式的操作,让七里河区联防办措手不及,明显干扰了防疫工作,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仅仅是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工作人员误将异常人员的名单信息录入到了阴性人员的信息包中。
从2020年初疫情爆发到现在已经3年,病毒都到了能打酱油的年纪了,谁能想到参与防疫工作的第三方机构,还能整出这样的活?
在兰州卫健委发声要依法对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予以严肃处理的同时,网友和媒体也把这个公司的一切扒了个底朝天,没想还挖出个“核酸帝国”来!
而这个庞大“帝国”的背后,站着一个人的身影,他的名字叫——
张核子。
1
你的核酸 只是他的生意
张核子这个名字很有特点,科技感很强(某档节目中他表示自己还有俩兄弟叫原子和电子),而从核子基因官网上他自己的简介来看,也的确像个专家。
图片来源:核子基因官网
根据官网信息,核子基因有64家子公司、50个实验室遍布全国,盘子很大,同时通过爱企查提供的信息,和他相关联的企业多达27个,不是法人就是股东,要么就是高管,手下“核酸帝国”版图之大,令人汗颜。
然而就是这么个生物医学大咖,居然是靠房地产起家的,没想到吧?
根据爱企查,2006年4月17日,张核子和巴颖在深圳福田区成立深圳市红石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是房地产顾问、经纪等,用现在的眼光看,大概类似中介公司。
看一下国内地产的发展史,06年国内地产风起云涌,07年直接来了个暴涨,从这一点看张老板的商业嗅觉是很灵敏的,而之后几个操作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15年7月,张核子和张镁洋成立了深圳市核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网络技术开发和电子商务等。16年7月,他又和巴颖成立了深圳市核子健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捣鼓起了健身器材销售和计算机系统集成等。到了18年5月,他和巴颖、张珊珊成立深圳市核子教育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教育信息化平台、教育实训仿真软件等等。
可以说,张老板每次都站在行业风口上,什么要火就做什么,眼光很老道,是个弄潮儿。不过上述公司均已注销,他一直坚持做下来的,是12年4月时他和诸多股东、合伙人创建的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兰州这一事件的真正源头。
这家公司注册资本3707.4万,微信公众号搜索下核子基因集团,居然还能有加盟咨询选项,根据华夏时报消息,去年1月时,核子基因已经有2000个代理商了,张老板在简历中给自己的“营销大咖”头衔,不是吹的。
数据来源:天眼查
鉴于张老板超凡的商业嗅觉,他自然能感受到核酸检测中的商机,据南方周末报道,2020年2月开始往后的半年内,核子基因的核酸检测业务给其带来了4.5亿营业额。这么看他一年之间就在全国16个地方开设核子华曦核酸检验公司也就不足为奇了,来钱太快了。
具体看图,可以发现单单10月他就在大连、青岛、珠海等8个城市开设了公司,注册资本均在500万-1500万人民币不等(且都没有显示实缴资本),法人中不少也都是由深圳市红业实业合伙企业(核子基因的股东之一)中的人员来担任。
其中比较搞笑的是,有的公司成立的时间非常巧正好就是在当地疫情爆发的前后,你要说有关系似乎没啥证据,你说没关系吧未免有点太巧了。
数据来源: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就拿兰州举例,7月疫情爆发,到了8月还有余波存在,结果张核子的兰州核子华曦却在8月8日就上线了,卡点卡的非常精准。
而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兰州核子华曦成立的8月,长沙核子华曦才因为使用未取得医学相关资质证件、相关技术人员上岗证及相关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工作人员被处以2万元罚款。
这边罚款那边开张,两不误,用新京报在报道中的话说,叫“带病扩张”。
当然,核子华曦的违规记录并不止于此,据健康时报统计,2020年4月,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因为没有把感染性医疗废物置于专用包装物内被济南卫健委警告+罚款。2021年1月,邢台通报,济南华西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涉嫌谎报检测结果。结果到了今年7、8月,山东大学核酸检测项目中标的供应商,还是济南华曦。而今年,深圳的核子华曦也被深圳卫健委罚过两次。
遍地开花,结果完全不耽误其中标,两地卫健委都按不住它,我不知道到底是各地对核酸检测这块标准相差太大了,真就只看报价不看质量,还是张核子和他的“核酸帝国”能量太强了,很难理解,真的很希望国家能对不合规的核酸检测机构进行严打。
至于巴颖、张珊珊等人和他是什么关系,我觉得不必深究。
毕竟,我们做核酸是为了生计,他做只是为了生意而已。
2
是否放开 城市进入两难境地
张核子这个事带给大家的冲击,除了有些发“国难财”的意思外,还有一点就是核酸检测的不准确,让整个城市的防疫都充满了漏洞,因为你再怎么遵守都白搭,赋错码可能会让努力都付之一炬,而出错了的机构,好像也没付出什么代价。
而这种情况,可能会让本来就在放开这件事上举棋不定的城市们,更加两难。
我们可以看到,20条出台后,并没有多少城市真正响应,第一个出来的石家庄反倒是被骂的狗血淋头,而且随着年底的到来,多地疫情又进入了“高潮”,不仅没放开,反而更严实了。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不放开有自己的好处,首先核酸检测虽然很花钱,但由于属于财政支出,放公式里看就是政府开支,所以应该是可以算到GDP里的,根据东吴证券的报告,常态化核酸“采样圈”或降低疫情对经济冲击,而今年二季度,核酸检测相关费用对名义GDP的拉动约为0.62%。
其次核酸产业链的存在可以解决短期的就业问题,今年5-6月,包括顶点新闻和羊城晚报的报道就提过,由于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这种形式的存在,采样员成了刚需,门槛不高,每天工资500,不低。而各地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对毕业生有大量需求,因此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很吃香,月薪过万。我甚至听说,山东那儿有以前在收费站上班的,现在也转头来当采样员了。
因此比起放开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核酸检测这个行当就像一个“新兴行业”一样,至少能帮忙把年底捣腾过去,数据好看些。
然而指着核酸检测问题也很大,先不提核酸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它带来的GDP,实际上是内耗,它能带来的就业,未必长久。疫情迟早要进一步压制,城市也不会一直不放开,这样一来核酸产业链上很多的工作“时效性”很强,一旦产生依赖,到时就业数据可能又会很尴尬。
因此,目前的情况让很多城市很难做,也正是这样,对于核酸采样机构的监管,要更加严格和到位,不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就真的没完没了......
昨天和门卫大爷聊起这事,他讲了个故事:
以前英国人占了印度之后,感觉德里附近好多眼镜蛇,不安全,于是搞激励,让印度人抓蛇来换赏金。
结果后来蛇越抓越多,没完没了,英国人感觉不对,调查发现原来印度人为了领赏,自己开始养蛇然后拿来换钱。
英国人不干了,不给钱了,印度人一看这样,于是把蛇也全放生了,这么一捣腾,外边的蛇反而更多了。
最后,希望一定要严惩问题核酸机构,让大家安心!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根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