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华布局芯片厂?乌龙背后是“缺芯贵电”
编辑| Sybil
出品 | 科技智谷
最近有关特斯拉在中国布局芯片厂的消息,看来是个乌龙。
近日,有消息称,特斯拉与瑞士汽车半导体公司Annex在济南建立了合资公司安纳思半导体。该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5亿美元,其中Annex拥有55%的股份,济南苏黎世安纳思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股40%。
从股权结构来看,该公司由特斯拉关联公司TESLA MOTORS LIMITED、济南苏黎士安纳思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ANNEX SEMICONDUCTOR LIMITED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5%、40%、55%。
虽然目前来看,特斯拉持有的股权比例仅有5%,相对比较低,但这却是其首次在中国大陆布局芯片设计及制造环节。
作为安纳思半导体的控股股东,Annex Semiconductor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为快速发展和复杂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 ADAS ) 以及自动驾驶 ( AD ) 市场提供领先的芯片解决方案。
今年6月,苏黎世基金 ( Zurich Fund ) 宣布以全现金交易方式完成对Annex Semiconductor的收购,总交易对价50亿美元。
安纳思半导体的第二大股东——济南苏黎士安纳思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于今年9月26日刚刚成立,注册地就在安纳思半导体的隔壁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华信路3号历城金融大厦1112-18 ) 。它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是苏黎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竟是乌龙一场
有意思的是,济南苏黎士安纳思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的股东有三位,山东历金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持股49.5%,青岛苏黎士瑞芯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持股49.5%,苏黎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
针对这一消息,一名特斯拉中国的发言人对此进行了回应。
该发言人表示,总部位于美国得州的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与安纳思半导体合资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而通过查询可知,安纳思半导体的特斯拉同名投资方是注册地在英国的Tesla Motors Limited。并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美国车企特斯拉。
虽然特斯拉在中国参与成立芯片厂的消息看来不靠谱,但不可否认,芯片供应是疫情期间困扰众多汽车厂商的老大难问题,芯片短缺直接导致车企减产的情况屡见不鲜。
特斯拉设法拓展芯片供应源的行动也不算意外。上周还传出台积电将为特斯拉生产下一代全自动驾驶(FSD)芯片的消息。
还有消息称,特斯拉向台积电下了芯片大单,该订单的规模将让特斯拉成为明年台积电的七大客户之一,这些芯片将以4纳米或5纳米的工艺制造。
对于上述订单消息,台积电未予置评。若消息属实,台积电将取代三星,成为特斯拉FSD芯片的代工厂商。
车企“芯慌”
“芯慌”的寒意一直在汽车行业蔓延。
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390.5万辆汽车。根据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427.85万辆,较此前的预估增加约1.62万辆。
芯片短缺仍然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
芯片短缺背景下芯片价格飙升,直接导致主机厂采购成本增加。新品上市初期受芯片短缺影响,拉长订单交付周期,严重影响新品上市节奏和销量。
新能源汽车芯片短缺正在成为常态,整车企业和芯片企业没有构建起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为了抢产能,很多新车都是先装上,缺零件的话,等零件到了再补充。在这种供给不可控的情况下,带来了很多产业的异常现象。
“贵电”困境
与“缺芯”一样,“贵电”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一年多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的价格约为5.3万元/吨,而今年最新的价格已超过56万元/吨。
目前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超过电动汽车整车成本的40%,严重影响产品效益达成,对企业成本造成极大扰动,电池成本上涨幅度也远大于技术进步给用户带来的价值。
各大车企都深受其害,均有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交付延期和成本增加,严重威胁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除了市场和技术的挑战,动力原材料和电池的价格上涨已经给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关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帮助行业摆脱“缺芯贵电”困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工信部将持之以恒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优化政策供给,尽快完成积分管理办法的修订,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另一方面,保障稳定运行,健全汽车生产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开展整车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关键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加强国际资源的开发合作,推动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打击投机炒作,捂盘惜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芯片国产替代加速
随着美国出口管制升级,中国国产芯片自主可控,已经成为逆周期扩产核心驱动力,芯片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
当前,中芯国际大幅上调2022 年资本支出,2022 年全年资本支出计划从人民币320.5 亿元上调为人民币456亿元。东吴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仅华虹集团、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四家晶圆厂未来合计扩产产能将过100 万片/月。
随着国内扩充产能加快,今年前三季度,国内11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 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三季度合计营收102 亿元,同比增长69%,收入端增长大幅提速。在净利润方面,11家半导体设备企业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9%。而存货和合同负债分别同比增长69%和76%,达到历史最高点,在手订单饱满。
但是车规级芯片是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缺芯”则是汽车在智能化发展道路上的最大掣肘。在危机之外,长远来看,技术经验没法一蹴而就,国外厂商十几年积累才实现的领先,国产厂商不可能一两年内就实现超越,无论是自研还是投资,都还需要更强的耐心。
*素材来源:
中国工业报、新行情、芯事件、钛媒体等内容整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