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抗原替代核酸真的做到了!这些省市的一小步是全国防疫的一大步
最近不少地方纷纷出台: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筛查。
这样的新政被广泛赞誉,但同时很多群众也存在一些困惑。有不少读者给三甲留言,医院和公共场所均需要提供核酸码,特别是没有核酸怎么看病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配套措施没有跟上的问题。北京等地的做法为各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北京: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查验健康码时,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进入,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区域,对于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在分诊期间补测抗原,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诊;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可免于核酸查验,仅查验陪诊人员核酸。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机构不得因无核酸结果拒诊或延误救治,可在进行紧急救治同时进行新冠抗原及核酸采样检测。对于收住院患者和陪住人员核酸检测的要求不变。
成都:居民出入小区、院落,不再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只需要出示自己的健康码。主动出示健康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及乘坐公交、地铁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
还有的地方如广州多区所有社会面核酸立即暂停后,目前多家商超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统一配套措施官方还未出,相信始终走在前列的广州不会落下。
全员核酸检测在过去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种探索手段,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核酸造假、腐败屡禁不止不说,疫情一旦形成规模,现有的核酸采样点就会人挤人、安全距离大多荡然无存,交叉感染的风险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大型的感染现场,受感染的人已经很多了,这时候如果还要去集体测核酸,测的时候反复聚集反复传播,以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很难像过去那样控制住。
抗疫走到今天,“全员核酸”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词语,无论在当下各地的文件文字表述中,还是在实际防控中,“全员核酸”都该退出历史舞台。
一刀切的“全员核酸”是防疫至上、过度防疫,有温度的“精准核酸”是人民至上、精准防疫,其背后的理念天差地别。把有限的核酸资源用在需要的人身上,不仅能减轻采样和检测的巨大工作量,把好质控关,促使采样人员规范采样,避免“咽检”变成“舌检”“牙检”“腮检”甚至是“空转检”,使核酸检测更加高质高效,还能减少核酸点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另外,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减少不必要的核酸检测,用抗原自测替代补充, 还能倒逼市场自主进行优胜劣汰,可以预见活下来的公司采样和检测质量都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在奥密克戎变异株超强传播冲击下,在防控上做减法做优化,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科学担当和民生担当。北京等地一小步是全国防疫的一大步,建议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借鉴推广,取消一刀切全员核酸后,配套措施一定要跟上,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优化疫情防控的最高标准。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还想醒大家,健康人生拒绝悲剧,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关注三甲传真,每天锁定这里,从阅读一篇有温度的医学科普开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