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文:老C
作者:西西弗评论J
来源:西西弗评论
文章已获授权
大家都知道,总有一天会放开,只是什么时候选择放开。
1、
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有好几次艰难的抉择。第一次是武汉的封城。因为传染病,彻底封锁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武汉封城是第一次。2003年的非典,也没有彻底封锁一个城市。当时,这个决策同样有很大风险。封城后的物资供应能不能保证?封城了,就能消灭病毒吗?回顾历史,武汉的封城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中国真的在境内消灭了新冠病毒,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巨大胜利。如果这个星球上只有中国,新冠病毒无疑就和天花病毒一样,被消灭了。但是,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中国这样的能力。不管如何,武汉封城,让我们成功度过了2020年春夏第一波,2020年冬天第二波,2021年秋天Delta这三波疫情。Omicron之前的这三波疫情(2022年1月1日前),美国死了80多万人。按人口比例,中国这三波疫情,要死300多万人。
2、
第二次是艰难的抉择是上海封城。这个抉择的争议更大一些。2020年疫情爆发后,上海一直坚持“精准防控”的策略,广受好评。在小范围小规模出现疫情的情况下,精准防控完全没错。出一例,几例阳性就封全城,这是胡作非为。但是,人力有时而穷。病毒传染是指数增长。新增感染多了哪个城市的流调都要崩。日均新增感染1000-2000,社会面200-300,流调就在崩溃边缘。精准防控玩不转了。当时上海,华亭宾馆这个传播源,没及时发现定位感染者。这也正常,没人开了天眼。但是,上海在出现了不少社会面阳性,而且无法追踪传染链的案例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做小范围核酸,不做全域核酸筛查,这是错误的。2020年以来,上海市的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是什么时候?是2022年4月4日。上海封城是3月28日。上海全面封城一周后,才做了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努力多获得信息,多调查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实事求是,不要太过于自负。上海财政还是有钱做全员核酸的。如果上海早两三周全员核酸,早点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早点应对。最终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少一个数量级是有可能的。3月底,精准防控崩了,没有中间路线了,上海面临是否封城的决策?封城,还是放开?这是一个问题。这个决策非常非常难。我那时写过不少关于上海的文章,也阵亡了不少,还被禁言了。当时的观点是:站在上海的角度,站在上海市民的利益,应该放开,站在全国的角度应该封城。比如这一篇《谁是大多数?- 聊聊”动态清零“和”放开“之间的选择》但封城的决策,让上海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成为了“代价”。我自己投了第二个选项。第二个选项,是同时满足上海人民的“放开”诉求,和全国人民的“清零”诉求。但是,这确实只是键政的投票,这个“开放共存试验区”的想法,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实操上都不可行。最后的选择,是上海封城,牺牲了上海的利益,保证全国的利益。那段封城的日子,上海人民确实很惨。上海封城,虽然成功压制了疫情。但损失巨大。封城沉重打击了中国经济,今年1-2月经济不错的势头,遭遇重击逆转。民心民意的下跌,也是从上海封城开始。
3、
今天,很多朋友都说:要是3月底,上海不封城,索性放开,就好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不能用封城这条时间线11月的情况,去评估放开那条时间线的民意。2022年1-2月,中国经济很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失业率低于预期。GDP同比增速应该不低于6%。3月份两会,国家信心十足,定了5.5%的经济增长目标。全国范围内除了上海,疫情都控制得比较好。深圳一波香港输入的Omicron疫情,基本控制住了。全国经济,基本没受到疫情影响。2020-2021年武汉之后,虽然有零星封城,但绝大多数人没受啥影响。全国绝大部分没怎么承受封控痛苦。3月份,即使是上海,真正的痛苦其实也还没开始。3月28日才开始真正的封城。那时,全国的民意民心是什么?如果放开了,全国的民意民心又是什么?如果那时放开,就是另一条时间线,不会有目前的封控,也不会有封控导致的怨言和痛苦。
2022年3月,因为上海一个城市的疫情,拉全国下水,全国被迫放开。上海人口比台湾还多,死1万多人是正常数字。全国呢?50-100万人死亡是起码的。经济肯定比1-2月份差,5.5%肯定完不成。那时的民意又如何?放开后,超额死亡,经济下行,医疗压力,民众一样会有冲天的怒火。怒火会指向谁?2022年3月底,主流民意是清零。如果在3月底,为了保上海的利益,全国放开后结果是什么?痛苦怨恨会朝什么地方宣泄?那个时间线,可没有封控这些事,没有乌鲁木齐的火灾。我相信,小作文满天飞,民众的怒火可能数倍于今天对封控的怒火。决定放开的人,会被民众视为罪人。如果上海疫情发生在现在,估计就放开了。或者如果今年3月份,北京广州重庆新疆河南,同时爆发疫情,要封得封半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上海,我相信,3月份也可能就放开了。上海封了1-2个月后,在5月放?那真成傻子了,上海人估计都不愿意。受了这么多罪,好容易看到点曙光,然后认输前功尽弃?上海胜利清零后,7月放?仗打输了,没办法被迫认输妥协正常。仗已经打赢了,然后认输妥协,那就是秦桧了。其实,上海清零后,已经在放松了。上海清零后,发了第九版,缩短入境隔离时间,已经在放松了。第九版之后,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大家也都看见了。3月底的上海封城,是个非常艰难痛苦的决策,但即使回到3月份,重新选择,也很难找到完美的办法。那时公开宣布放开,还是不可能的。
4、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也很危,目前是半静默状态。能居家的,基本都居家办公了,非必要不出小区,但也不是全城严格禁止出入。防控力度比4-6月份的上海松得多。算是半静默防控吧。第二、这种半静默防控没能“动态清零”,但稳定住了每日新增感染人数。每天小几千人,没有变成指数增长。第三、这种半静默防控失败了,新增感染人数快速上升。最终决定加码,实施彻底严格的封城,最终实现动态清零。第四、这种半静默防控失败了,新增感染人数快速上升。最后放弃“应收尽收”,允许阳性居家隔离自测抗原。“实质性放开”。与二季度的上海相比,北京一直在做全员核酸,但肯定有很多不自觉不做的。核酸的取样也越来越不认真。但至少北京决策者比当时的上海对真实疫情的把握更准确。第一个结局,看上去很好,但非常难,几乎不可能。今天和二季度不同。二季度只有一个上海疫情严重,上海胜利了,全国也就基本差不多了。今天,可不止一个北京。广州、重庆、河南、新疆都很严重。想动态清零,就得全国范围清零。一个城市清零没用。前段时间,北京进京是最严格的,也防不住疫情扩散。毕竟,不可能用管理出入境的方法管理国内旅行。第二个结局,也很痛苦。就算能稳定住每天感染数量,离成功也遥遥无期。就算一天感染5000人,要感染浪潮过去,至少得感染30-40%的人口吧。北京2000多万人,按这个速度,得感染4年。虽然是半静默,但能撑三四年吗?如果有能力稳定新增感染,就必须加把劲实现清零,拖不起的。第三个,就是上海疫情当时的决策。但今天,情况不一样了。全国疫情严重,不只一个北京。北京清零了,也没用,得全国一起清零。不可能把全国都封了。此外,今天的舆情民意,也无法支持回到武汉上海这个级别的封城。不服管的人越来越多,封城都不一定能清零了。我现在看到北京防控唯一可行的结局,就剩下第四个了。短期能再撑撑,长期没办法。
5、
防疫没有中间路线,要么坚定的动态清零,要么干脆放开算了。中间状态两边不靠。既要忍受有封控的痛苦,又清不干净长期受罪。美国2020年3-4月就是这样。这个中间状态撑不了多久,越拖越难受,最终只能放开。同时,现在的舆论压力太大。发生任何糟糕的事情,舆论都归结到防疫上。防疫已经成为一切不满的宣泄出口。发生任何负面新闻,都会成为攻击防疫的炮弹。现在,如果再用加码的方式回到动态清零状态,社会舆论一定炸掉。所以,如果想回到严格动态清零的思路,必须从舆情管控到具体应对措施都大幅加码。这一点老实说我并不希望看到。我骨子里还是讨厌舆论管控的。目前的方向是边走边看。先不表态,各地方尽力去做。看能不能用相对柔性的防疫撑下来,至少维持住感染人数不呈现指数增长趋势。也许短期有可能撑一段时间,但很痛苦,痛苦时间还很长。也解决不了问题。迟早还是要面临要么加码清零,要么索性放开的选择。为啥现在既不加码,也不放开,同时放任反对防疫舆论爆发。我其实基本想明白了。但不好讲出来,得想想怎么表达。我对未来的判断是放开,但并不是开个会,领导讲个话,全国放开。而是一步步的,不会说,只会做,最终允许“阳性居家隔离”,实质性放开。而且也是各个城市自己一步步向前走。放开不是世界末日。会多死人,经济也不会一下子变好。但无所谓,天塌不下来,日子还得继续过。“清零派”的失败,本来就是个时间问题。绝大多数“清零派”也都知道,总有一天会放开。没什么人真会相信可以坚持动态清零一百年不动摇。理性的“清零派”的观点一直是,我认为未来会放开,但我认为现在不应该放开。本来我觉得再撑一个冬天比较好。但现在看来,有可能撑不过去了。其实也无所谓了。早在2020年,人类就已经在新冠病毒面前认输了。我们孤独的抵抗了三年,现在也到了放弃的时候。趁着欧美通胀还没终结,实质放开吧,来一波新的供应链冲击,主动去一把产能,给通胀加一把火,一起迎接美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