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目前的形势与核酸真相

目前的形势与核酸真相

公众号新闻

来源:纯科学  作者:纯科学

图片/秀二、原文 编辑/丛林


制造界导读:抗疫三年,牺牲经济换健康,全国人民都努力了。可这疫情时间太长了,大家真的累了、疲了,特别是年轻人真的熬不住了,焦虑的、自残的!全国压抑情绪和怨气一股脑发泄在核酸检测上,怀疑阳性造假。
今天纯科学公众号发布《如何全面科学地认识疫情(上)》,沉下心来,认真读了一遍,看明白了很多。病毒的毒性应该小了,因为无症状多了,但传播也更犀利了,这次全国大面积封控,的确,某城市单日感染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时候如何抗疫?考验中国人智慧的时候到了。

1/目前迫切需要对疫情最专业的科学认知
疫情已经发生三年了。如何认识和应对疫情也越来越考验人们的耐心和专业认知能力。
2022年11月11日,俗称的“新二十条”发布(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1号),引发了很多解读。
之所以这次新规与过去有显著不同,一句话说就是强调通过“科学精准”的方法实现动态清零,特别强调避免层层加码。但具体如何实现既科学精准,又能动态清零,客观地说很多地方政府执行者有些无所适从。这从很多措施短期内不断变化可以体会出。之所以现在如此之困惑,原因在于:
  • 疫情已经持续了3年,虽然中国最成功地实现了动态清零,使我们有效避免了大量的感染和死亡。但必须客观地看到,动态清零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也是很显著的,尤其给服务业带来的痛苦的确很重。当人们在承受什么的时候,对正在承受的事情当然感觉最为强烈,而对可能出现的其他困难,毕竟还没落到头上,有可能会估计不足。因此,很多人会倾向于放开,不再坚持清零。的确,如果新冠疫情永远像现在这样持续,我们总不能永远采取像过去一样的防疫措施。目前的状态的确是我们比较难熬的阶段。总体上说,中国人民是很体谅并支持中国政府积极防疫的,但民众为此承受的痛苦也不能无限地被拉长。
  • 其他国家绝大多数基本都已经无能躺。中国在过去显得抗疫过于成功,现在和以后又会显得过于封闭,受到外界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 病毒不断在变化,疫苗接种也已经非常普遍。其传播力越来越强,表面看起来毒力越来越弱,但具体到底是不是真的毒力越来越弱不能从表面的统计数据简单得出结论。因为拿现在已经普遍接种疫苗、已经大量采用新冠药物前提下的人群感染奥米克戎的死亡率,与缺乏这些手段的德尔塔毒株流行时的死亡率直接进行比较是不合适的。
  • 如果感染德尔塔时人们已经普遍接种疫苗,死亡率肯定不是那样的数字。美国在新冠药物上市之后,的确死亡率出现显著的下降,但目前每天新冠死亡病例还是从几十到上千不等
  • 从2022年8月26日到11月26日,最新的新冠死亡小计为3 .57万例,平均每个月还是有近1.2万例。按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略有差异,但基本也是一样的(最近三个月小计3.55万,平均每月死亡1.18万例)。这是在普遍接种疫苗、普及了辉瑞公司的所谓新冠“特效药”前提下实现的。参见前面公号文章第三代科学意味着什么?一文中对统计学与测量学差异与联系的论述。
  • 当然,在有疫苗和药物前提下,实际死亡率比过去显著下降这也是事实,2021年美国因新冠死亡人数是月均3.46万,2022年同比是其近三分之一,这个是实际的数字,它应该被准确理解为病毒传播性、毒力、疫苗、药物综合起作用后导致的结果。
  • 大规模接种疫苗后的表现已经证明,疫苗接种的确很有用,有效降低了死亡率。但它还是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新冠疫苗无法完全阻止感染;二是无法阻止死亡;三是新冠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人体内保持有效浓度的时间较短,普遍在半年至一年就下降到接近消失了。
  • 要想依靠疫苗就得不断地接种;新冠疫苗是否有负作用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所以,11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老年人是重症患者的重点关注人群,注射疫苗可有效地减少重症和死亡风险。这个精准体现了利弊权衡的结果。
  • 长新冠问题。有些人把它说成是后遗症,但医学上严格定义的后遗症可理解为永久性的机能损伤。只是普通百姓不那么严格,把一般得感冒后出现的短暂机能下降(如乏力、味觉不敏感等)也称为“后遗症”。普通感冒的这些症状一般病好后在很短的一、两周内基本就消失了。但得了新冠以后,人体机能的下降(乏力、味觉消失、记忆力下降、性欲和功能下降等)有可能不会很快消失,而是长期持续。因此医学界给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长新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新冠后症状”。这已经是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个问题。
  • 世卫组织对“新冠后症状”的定义是指可能或确诊感染新冠的个人在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且没有其他的明显诱因。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采用的定义是,在新冠感染4周后仍然持续有症状或健康问题,而英国则采用了12周的时间标准。
  • 这个问题一是数量已经非常庞大,在美国已经有1600万人;二是它会不会成为时间超过几年,甚至更长的症状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如果反复感染,长新冠的时间会拉长到多长的程度?这些还不是完全清楚,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 长新冠这种全新的现象至少说明了一点:原来没有听说过长感冒,长流感,为什么会有长新冠?这就表明新冠对人器官的损伤不仅更严重,而且会对人体肌能的恢复能力和免疫能力也有损害。当然,并不是所有感染过新冠的人都会有长新冠,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其出现的比例大约占新冠患者的10%至20%。另外,主要是较重症状的感染者会出现长新冠,轻症甚至无症状感染者基本不会出现。
  • ......
美国2022年9月至11月的新冠日新增死亡病例数字变化,从几十到上千。数据来自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所以,疫情是一个跨越众多学科才能看清楚的问题,而不能只是单纯从某一个专业角度、完全无视其他专业角度来考虑。疫情本身(变异、传播性、死亡率、长新冠)、防疫(隔离与封控)、核酸检测、疫苗、药物、经济与社会成本、生物战、舆论战、合法性......缺一不可。
任何决策无非就是一种利弊之间的取舍。如果利弊的对比非常明确,问题只取决于执行不同决策的能力。只要能力足够,决策就只取决于利弊权衡。如果能力不够,就没得选择,此时谈利弊其实就没有任何意义,不过这种情况下决策反倒变得很容易,因为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那不是选择,而是没得选;那也不是决策,而是“只好如此”。
但如果能力足够,利弊对比结果处于比较临界的状态,决策就会非常困难。尤其是相当多的国家都已经事实上无能地躺下了,还有能力站在那里的人就会树大招风、被人妒忌。因为如果大家都没得选,都只好如此,那谁也不说谁。虽然无能躺的人都知道自己无能,但没有比较的话就没有伤害。如果还有一个人居然有能力站在那里,有比较了,那不就体现出已经躺下的人真的是无能了吗?有比较了,就是对无能躺下的国家的伤害,这会让大家心里都很不舒服。
但我们也不能仅仅为了显得其他人都很无能而继续还站着,又不想直接地无能躺,所以能不能找到一条新的路径,就成为现在考虑的问题。这也就是新二十条希望闯出来的一条新路。能不能做到呢?
已经站了三年的确比较累、大家都很辛苦了,但又不能直接躺下。能不能寻找一个更好的路径,科学精准专业地坐下?这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所在。
 2/上海年初疫情发展过程的启示


上海2022年年初疫情高峰时达到日新增27719,3月疫情暴发至5月初,2个月感染总数约60万例。如此之高的疫情最后还是动态清零掉了。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5月25日24时,上海累计本土确诊57867例,治愈出院55387例,在院治疗1893例(其中重型118例,危重型34例),死亡587人。如果按确诊数计算,死亡率约1%,如果按受感染总数计算,死亡率约为1‰。这个实际运行结果说明了如下问题:
  • 中国动态清零能力得到相当大程度的再次证明,即使疫情暴发到如上海年初的程度,我们依然有能力将其清零。
  • 奥米克戎传播力的确强悍,稍有不慎,就会在极短时间内爆炸性地增长。
  • 新冠本身造成的危害还是处于一个让人很头疼的水平。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我过去一再强调过,绝对不能把死亡率作为评价新冠本身危害的唯一指标,而是需要将传播性、死亡率、长新冠三个数据综合起来才能有效评价。很显然,狂犬病死亡率接近100%,如此之高的死亡率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个值得过度关注的传染病,因为它的传播性极低,每年感染者只有以百计算的个案水平。
  • 新冠的死亡率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关键是其传播性还是太强了。因此,只将其与流感的死亡率作简单对比是不合适的。中国对流感并没有作任何特别防控,每年感染总人数也就300多万。但对新冠如果不加防控,短期内感染总数会突破全社会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的水平。如果中国以4亿人受感染,按上海受感染者1‰死亡率计算,死亡总人数会是40万人。这个水平的死亡总数中国社会能接受吗?
  • 最关键的问题是:到底我们能接受多少人在一年内因新冠死亡?很多人只是在争论新冠的毒力是强还是弱,死亡率高还是低,它是不是已经接近感冒或流感?但真正的问题是为此准备死多少人中国社会能接受,而不是其他任何问题。因为只有从这个前提才能推导出什么叫毒力强还是弱。如果只能接受最多再死亡4万人,死亡率得降到万分之1以下才行,而不是死亡率到千分之1你就说它已经很弱了。如果最多接受再死亡4千人,死亡率得降到10万分之1 以下。如果回避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其他问题谈了都意义不大。这个问题的确很难讨论,因为太沉重了。但要想进一步放松,又不得不面对。
  • 境外势力的干扰和舆论战必然存在。上海疫情期间达到一个小高潮。
3/谣言、舆论战和中情局病毒

1. 核酸谣言一

本来,因为人们心理上的敏感,疫情期间谣言就容易传播,加上前面所说中国疫情防控成功得鹤立鸡群,各种搞垮中国疫情防线的专业谣言更是少不了中情局的忙碌。例如,最近网上流传一段录音,号称是一“女英雄”15日在国家信访局信箱反映当下疫情情况,梁平疫情指挥部作电话回复,文件名是“核酸不停,疫情不止!!向女英雄致敬!!!”。
其录音中反对核酸检测的理由是什么呢?就是注射灭活疫苗会导致核酸检测阳性,所以重庆那么多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假阳性。此女还一口一个科学和精准防控,呼吁停止核酸检测,搞得有模有样。为什么说这个是中情局的作品?因为这个知识点一般人真看不懂,太专业了。
注射了灭活疫苗后,身体内就会有灭活的病毒,此时去进行核酸检测的确会出现假阳性。但是,灭活疫苗之所以能作疫苗,就是因为它已经被灭活了。什么叫灭活?就是不能再繁殖。所以无论其在体内载量是多高,只能等待被人的先天性免疫系统吞噬掉。人的免疫细胞吞噬掉灭活的病毒后,才会在体内产生抗体,从而最终起到疫苗的作用。
因此,灭活的病毒进入人体后的载量会迅速下降,到48小时后就基本为零了。此后再做核酸检测,就不会再呈现阳性。甚至于,从疫苗研发角度来看,因为灭活病毒在人体内载量下降得太快了,所以,还有一种疫苗的研制思路是减毒疫苗。就是病毒并没有完全被灭活,还有一些活性,只是比实际病毒繁殖能力减轻了很多。
但在现有新冠疫苗中并没有采用减毒的技术。注射疫苗时,一般都会提醒一下48小时内不会做核酸检测。事实上,24小时之内灭活的病毒就衰减得接近于零了,只是为保险才说48小时。
重庆数以千计的无症状感染者会因为注射疫苗核酸检测成阳性吗?绝无可能。这个谣言的荒唐和可笑之处就在于,如果真有人因为注射疫苗48小时后做核酸还是阳性,那麻烦可就更大了,说明此人免疫系统对新冠不起作用,或作用很小,那比真被感染了更应该被特别关注,否则一旦真被感染就死定了。
但是,以上知识点别说是一般的防疫人员,就是专业人员也很少去关注。只有专业性特别高,同时又别有用心的人,才会如此费心地精心编造出这种极为精准同时攻击性很强的谎言。这也是中情局作品的一惯风格,一看便知。

2. 核酸谣言二

还有人宣传,计算机病毒是怎么消失的?就是杀毒软件免费,没有利益了,就没有病毒了。这人很懂计算机病毒,谎言也很专业,但也不是事实。因为计算机病毒消失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宽带网络的普及,杀毒软件的进化速度超过了病毒的传播速度。杀毒软件不仅可通过宽带网络自动地实时升级,实时杀毒,而且是普遍查毒杀毒,就如同天天普遍做核酸一样。
计算机病毒虽然也能通过网络传播,却需要一些通信软件(邮件、文件传递、微信通信等)的触发因素才能进行。如同现实社会的病毒必须要有接触才能传染,而核酸检测却可以人为地、有意识地普遍进行。所以,计算机病毒消失的案例不仅不能用来说明核酸检测不好,反而正好证明了核酸检测是对付病毒最有效的手段。持这个观点的人不过是想暗示计算机病毒就是杀毒软件公司开发的。但有任何人认为新冠病毒是核酸检测公司开发出来的吗?包括传播这种谣言的人也不敢这么明确认为,所以你就知道谣言是如何用似是而非的套路去忽悠人了。 

3. 核酸谣言三

还有一个谣言是采用“眼镜蛇效应”来隐射,文章名是“失控的核酸检测会陷入眼镜蛇效应吗?”。它是说英国在统治印度时期,为了消灭大量伤人的巨毒眼镜蛇,就出台法律要求印度人定期上交一条眼镜蛇。但聪明的印度人很快发展出养蛇产业来应对这个法律。后来英国人发现这个法律没用,就废除了,然后印度就出现更大规模的眼镜蛇泛滥的结果。
这个“谣言”可不完全是谣言,因为的确有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违规被处罚。但是,这个不应该叫“眼镜蛇效应”,也可以叫“卓别林玻璃效应”。在卓别林的喜剧中,为了增加安装玻璃的生意,专门和一个小孩子合作先把别人家窗户玻璃给砸了,再去做安装窗户玻璃的生意。
也可以叫“施乐效应”,施乐是复印机的创始人,但在日本高质量复印机崛起后,施乐不仅不去提升自己产品质量,反而乐于靠更多维修复印机增加利润。
可以叫“医药效应”,对医药行业来说,生病的人越多,生意就越好,所以医药领域的经济利益在一定范围内是治病救人,但无止境追求药品市场最大化就可能与社会利益产生矛盾了。
可以叫“WINTEL效应”。INTEL公司和微软联合起来限制操作系统软件的效率,只有这样人们才需要不断升级,需要更多的芯片和PC;
可以叫“智能手机升级效应”。有些厂家的智能手机越升级速度就越慢,最后逼着人们去换手机。
日本企业生产的产品故意降低质量,到了一定时间后就必须要更换......
这是一切市场领域都可能存在的问题,用西方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它可以叫市场的“外部性”。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靠市场检测能力越来越强。有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被查说明在这个领域市场规则在起作用,除此之外还能说明别的什么?
酒文化就是酒厂创造的,就是要让人尽量多喝,这样酒厂的酒卖得就多。除了喝,还要储酒,这样市场就更多了......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市场,全都存在类似问题。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市场,其实都存在创造需求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创造需求也是有合理性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与社会相矛盾了。所有领域都如此,不仅核酸检测领域是这样。所以,这个谣言说的是事实,谣言之处就在于它把这当成核酸检测的特例。
还有一个突然流行的说法是广西柳州很特别,是一个病毒绕着走的城市,原因就是他们三年来很少做严格的核酸检测。但人们只要简单查看下广西这三年来的防疫成果便知,整个广西三年来确诊病例只有2390例,是全国最少的几个省份之一。整个广西三年防疫都不错,而不仅仅是柳州,他当然就没有多少做核酸的需要。

4. 核酸检测行业的价格变化

三年前疫情刚出现时,一次核酸检测的价格是200元人民币,后来降到80元,36元,8元。今年这个产业价格连连暴降,现在是3.5元。通过网上阳光采购,核酸检测产品的价格都是透明的。采样管的价格最初是一只10多元,现在单采的阳光采购价格是低于1.6元。
核酸提取试剂的价格最初也是10多元,现在的阳光采购价格不到2.6元。有人拿去年或今年上半年核酸检测相关产业的公司利润说事,但现在早就不是那个市场情况了。中国研发生产防疫物资的公司不仅为中国,也为全球提供了防疫保证。
国外一次核酸检测价格数以千计,而中国只是其百分之1以下,用中国市场的数量摊低了成本,用国外市场的利润保证了中国防疫的超低价格。不仅核酸检测产业如此,口罩、呼吸机等都是如此。
每个行业都有劣币,甚至败类,需要用严格法治去有效管理,这一点都不奇怪。核酸检测本来是技术上最为可靠的,但技术上的可靠需要依赖实际运行中的产品品质、检测机构和人去实现。它是防疫的核心基础,如果这个基础存在缺陷和问题,整个防疫赖以作出决策和判断就失去准确的依据。最严格地规范这个行业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因为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去否定这个行业,并使公众对这个技术本身产生怀疑。正如中国俗语所说,不能因噎废食

5. 极专业的核酸认知误解案例

网上还看到一篇文章“数据说话:核酸检测准确率太低最终只能静默”,表面看非常专业,我不能说该作者是刻意造谣,但很显然是不懂核酸检测技术造成的误解。他是以一篇实验论文为基础解读的,并且给出了四篇参考文献。主要的论文是2022年10月10日,《预防医学情报杂志》发表的《冯玉亮,杨慧萍,黄忠平,
徐朝花,张磊,黄伟峰,刘丽,马小珍.新标准下17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性能比对研究》。如果不是对核酸检测技术特别专业的人员,并不一定完全看得懂这个论文里面的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并且这个论文里面对一些关键性的技术数据并没有明确给出,这更会使不了解核酸检测技术的人很难知道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简单点说,2020年12月28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13号文件《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中首次规定核酸检测试剂灵敏度为500copies/ml(原文为“建议选用高灵敏的试剂(检测限≤500拷贝/ml)”)。2022年1月15日国家卫健委颁发《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后,对检测灵敏度提出更高要求。
这个500copies/ml的检测限或灵敏度到底是什么含义?PCR是核酸检测的最后一道工序,它的输入是前道工序的浓缩液。如果浓缩液中核酸的浓度为500copies/ml,提取的上样量一般为5微升,那么这个上样的样本中的核酸数量就是2.5个。也就是只要输入2.5个病毒核酸就能检测出来,这个灵敏度显然已经是高到极致的。
如果要更高的灵敏度,比如现在要求到150copies/ml,那么如果上样量还是5微升的话,输入的病毒核酸数量就只有0.75个了。无论试剂和PCR仪器有多么好,这怎么可能测得出来?因此,如果要提升灵敏度,只有增加上样量。而这就必须改变产品结构,试剂盒的尺寸和试剂的量都必须改变。前述论文中并没有提供上样量是多少的数值。
从论文中提供的数据来看,是有厂家做得非常好的,比如其中的产品O在核酸浓度为118copies/ml时都能测得出来,它的上样量肯定不是5微升。在浓度为9064copies/ml时,所有产品均能测出OFR基因阳性样本。
仅仅看检出率数据是不能说明所有问题的,因为有些样本的浓度已经超出了产品本身声明的检测范围。就像一个望远镜,它声明只能分辨10公里外1cm的物体,但你把物体放到30公里处,说它分辨不出来,这的确是事实,但不能简单地说它不合格。另外,该论文是以德国QIAGEN公司的QLAcuity 数字PCR测出的样本数据作为依据的。以下是这个设备的技术参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最底下一行“上样体积”。以最大的QLAcuity One的30微升计算,换算一下它对应的理论灵敏度就为1000/30 = 33copies/ml,也就是病毒核酸浓度如果低于这个数值,有可能上的样本里面根本就没有提取到病毒,当然就测不出来了,但并不一定就说明里面完全没有病毒核酸。以它为标准测不出来的样本也未必绝对就是阴性的,那么以它为标准所说的阴性样本,也有可能被其他核酸检测试剂测出阳性来。这个并不一定就说明是谁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极为专业的测量学能力才能真正看明白这个论文的确切含义。
因为缺少统一测量学的支持,现在的医学这个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就存在问题,而不是具体哪一个学者专家的问题。这个实验研究的论文本身就显然存在很多不够严谨的地方:
  • 很多关键性的数据指标未列明,尤其作为最重要测量标准的数字PCR设备具体型号没有列明;
  • 各个试剂测试时上样量是多少的关键性数据也没有;
  • 没有说明是否进行等精度多余测量
  • 没有误差分析;
  • 没有对“阴性样本”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样本进行数字PCR复检,以确认是否真的是阴性样本。
  • ......
这些一看便知论文作者没有受过严格测量学的训练。当然,我们要特别强调,这不能说是具体哪个该领域学者和专家的问题,而是整个医学这门学科存在的缺陷,其他大量学科也存在类似的第二代科学中的问题,这是个普遍现象。我个人判断被测产品中有部分灵敏度不达标,甚至不满足其自己标称的技术指标是很有可能的,但导致“假阳性”的样本有可能并不是真的假阳性,而是样本自身的确就是极低载量阳性样本,只是其浓度在数字PCR的灵敏度以下它没有测出来,但在核酸检测时就是刚好有少量病毒核酸进入到了试剂盒里被测出阳性来。
因论文中并未说明是如何处理这种可能的情况,直接就把它当成假阳性处理了,所以这只是论文中的实验结果作出的潜在原因分析。核酸检测技术特异性超高,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使产品的品质不是很高,只要样本没有被污染或者本身就是低载量阳性样本,否则很难出现假阳性。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方向的产品评测的确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它属于灵敏度的极限评测,就是在产品检测限附近进行评测,以确认产品的实际灵敏度性能。的确有些厂家的产品可以判定为不合格的,因此需要加强对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市场监察。
后面我们在专门讲核酸检测技术时会谈到,在核酸检测技术上存在一个很大的盲区:最关键的问题还不是最后一道的PCR环节,而是前面的前处理环节。

3. 攻击核酸检测的原因  对生物战的借力打力

为什么有人特别反感核酸检测?因为只有严格科学的检测才能使社会真正清楚自己的客观状态,采取正确的决策,防止疾病。任何检测、包括核酸检测本身也可能会存在类似的自我创造需求的问题,这需要更严格的市场监察和规范。并没有天然就合理的市场机制,这也是为什么市场必须要有监察和规范的原因。
关于核酸检测公司从流程等环节看为什么不可能出现人为的假阳性,参见花猫哥哥的一篇采访(也就是以社会测量为基础)相关行业后写的文章“原创 | 疫情下的地雷阵:核酸检测的真相”。我们此处作一更简单直白的说明。的确有少数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被严厉查处,吊销营业执照,其原因是什么也都公示了。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是企业,他们当然需要盈利,的确有自身的盈利动机。
他们要盈利以经济学角度看只有从两个方面入手:增加业务量,减少成本。以增加假阳性来增加业务收入在经济上基本是说不通的,但从减少成本角度的确有可能说得通。所有被查处的公司公示的原因几乎都是一个类型:减少成本。
例如把几个样本简化成只用一套核酸提取和检测试剂来做;根本就不检就报阴性等等。也就是说,即使第三方检测机构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抱着侥幸心理真去造假,也只会导致假阴性,而不是导致假阳性。这是所有公开资料全都清清楚楚显示的,也没有人包括所有攻击核酸检测的人去质疑过。
但为什么所有炒作核酸检测机构造假的人都根本不提、极力回避这一最重要的基本事实呢?因为要提这一点,导致的结果就有可能只是少报告了阳性,那么接下来的导向显然就是应当要加强检测,减少阳性。这和中情局病毒要达成的攻击方向是完全相反的。这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
同时再大量制造方舱等隔离设施生活条件何等艰苦的舆论,鼓动人们不去方舱隔离。以此与攻击核酸检测相配合:就是冲着让你查不出,查出了也难以隔离的破坏防疫目标来的,很明确。
所有爆炸性的新消息,先检查一下作者是否为文科生,如果只是文科专业尤其文学艺术专业的,至少要另外找三个理工科专业的出来作解读才能认真对待。别当傻瓜被忽悠了,这是以A基因为靶点的中情局病毒查杀机制。
谣言是下三路的攻击。直接正面呼吁放松防疫措施就是上三路的攻击,各路攻击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效果最大化。
很多中情局病毒的攻击靶标,客观上说也的确有可能是我们的弱点,所以对付中情局病毒和生物战也不仅仅是防范、查杀,完全可以利用一下嘛。比如,借助其攻击正好改进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
 4/美国现在只能在认输和生物战之间作出选择

1. 战争的本质就是互相消耗

什么是战争?战争的本质不是两利相较择其重,不是双赢,那是正常和平时期大家做生意的基本态度。战争是互相攻击,互相伤害,看谁能熬得更久;不是看谁获利更多,是看谁能挺得时间更长。今天的世界事实上就是处于世界大战的状态,只是战争的方式变了。是以全球的生物战、舆论战、科技战、贸易战和部分地区的热战(俄乌战争等)体现出来的。所以,这个是我们考虑疫情时不能忽视的问题。因为它改变的是评价问题的基本标准。 

2. 生物战的表现

中华元的一篇文章“间谍投毒、超级传染率:防疫两个关键被忽视”提到这样一些问题:

新疆很多地方已经封控了约百天,按照此前深圳、上海的经验,如果封控执行到位,20-30天就可以彻底清零。新疆地域宽广,人际往来的频率远小于内地,之所以百日不能清零,很可能是分裂分子恶意投毒所致。
对于极端分裂分子来说,他们敢冒着被肉体被消灭的风险,当街杀人放火(2014年3月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2014年5月新疆乌鲁木齐暴乱),难道不知道传播新冠病毒不用铤而走险,对新疆社会破坏效率最高——长期封控会让百姓难以忍受增强对抗情绪吗?新疆分裂分子背后的国际敌对势力,为了分裂新疆无所不用其极,难道不会鼎力从财力、生物技术等上支持分裂行动吗?
另一个敌对势力恶意投毒的重大风险来自于台湾。台湾当局一直以来对大陆进行间谍活动,以盗取大陆的情报技术、破坏大陆的安定繁荣。近年来,随着大陆军事实力越来越强、解放台湾的把握越来越大,台独势力更会不择手段,面对新冠病毒这种投入最小破坏力极大的生物武器,台湾间谍会突然失聪失明,甚至变成了“圣人”?
可能有人会说,这么说有点“猜测”的感觉,怎么能算专业和科学呢?但是,请牢牢记住《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尤其在今天,千万不要幻想没有人对中国发动生物战。

3. 美国的生物战传统与中美之争

美国就是主要靠生物战灭绝了北美的印地安人。参见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
一战靠产生自美国的大流感消灭了全球上亿人,这是欧洲一战无法继续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欧洲由此一蹶不振,然后还把病毒起名叫西班牙流感,栽赃到西班牙头上,到现在还有人称“西班牙大流感”。
朝鲜战争美军战场上打不赢,就向志愿军投放生物战武器。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就是由此诞生的。
本次疫情无数证据指向美国德特里克堡,俄罗斯也在乌克兰找到美国研发生物武器的大量证据,但美国却曾把新冠称为“武汉病毒”。......
对于一个有如此悠久历史,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从生物战中获得巨大利益传统的国家,还要说不用考虑生物战,那就叫忘战必危。
为什么美国会如此热衷生物战?因为生物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它的高度隐秘性,它是一种隐形战争(参见本文后面参考文献中所列“隐形战争”的系列文章)。只要不是公然用炸弹和飞机进行病毒的投放,就很难找到它进行生物战的确切证据。另外突出的优点是成本极低,而杀伤力巨大,杀伤面广,甚至达到全社会的覆盖面。
美国近几年对中国的公开定位一再明晰:
“三股挑战势力”之首,“竞争对手”;
“唯一全球竞争对手”;
“战略竞争对手”;
“优先考虑的、唯一的全球竞争对手”......
什么叫美国的对手,而且还是战略性的、要优先考虑的、唯一的、全球性竞争对手?那就是得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下死手进行打压、遏制。上三路、中三路、下三路的手段如果不用足了,怎么能配得上前面的定位和称号?
可是,要打压成功得有手段啊。美国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都不成功,武器装备又对中国越来越不占优势,台湾问题操作太多真就可能把台湾丢了。那怎么办?现在它除了狂打生物战还有成功希望以外,有别的招吗?真没有了。
贸易战很久都不提了,说明什么?美国不仅打不赢贸易战,而且上下都很清楚,这只会反噬自己。
台积电的创始人张仲谋一再强调说在美国建厂不可能成功,但台积电已经有几百高管被运到美国,死活也要把台积电从台湾拉走。这反映了美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他的军力已经不可能抵挡得住解放军了。民进党在新的“九合一选举”中全面失败。台媒报道,不久前中美空军在台海三天三夜共出动400架战机对峙,300架是解放军的先进战机,只有100架是从关岛经空中加油飞过来的。
美军在空军的数量、质量、后勤支撑等都全面处于绝对下风。G20峰会上中美高层会晤,拜登提前到场,跑步进入会议室,对中国领导人作出的保证从原来的“四不一无意”增加到“五不四无意”,新增了不支持“两个中国”,无意与中国进行“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无意围堵中国等保证。当然了,美国的保证基本上不值多少钱,表面上全面缓和与中国紧张关系的同时,各种极尽所能遏制中国的动作不断。进一步禁止采用中国通信设备,要他国禁止采用中国的交通、物流等产品和平台。但美国老大说的话越来越不好使了,要荷兰ASML扩大禁止向中国出售光刻机,荷兰明确表示拒绝。欧洲领导人也纷纷与中国领导人见面。
美国在芯片上不断制定新的限制中国的法案。但是很多美国业内的人已经清晰地表明,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美国失去芯片领域的优势地位。
美国现在明面上能看似有效遏制中的抓手只剩下芯片和台海两个,其他方面美国连尝试的勇气都越来越少:南海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人权问题、钓鱼岛问题......美国操弄得都越来越少,甚至提都没有心思提了吧?最后还剩下一个暗的,就是生物战。
反过来说,真没有别的办法了,那它怎么可能不狂打生物战呢?前面那些与生物战配套的舆论战谣言是一般的中国公知能编得出来的吗?以我对中国公知的了解,他们没这个水平。就像现在中国的确生产不出7纳米以下的芯片一样。这样的配套谣言舆论战武器只能出自中情局之手,也完全符合他们的谣言生产技术工艺特征。
在物质上泼带病毒的脏水同时,在精神上、舆论上一定要同时泼污蔑对方防疫体系的脏水,这是生物战的基本操典,属于常规操作,动作非常标准,没有任何稀奇的。从侧面来说就是生物战最好的证据链。
所以,不要问为什么美国死了那么多人,疫情那么厉害,还要说美国是在搞生物战。首先是美国自己没得选,它只能无能躺。既然如此,何不拼命地拉中国一起躺平?如果理解战争的本质就是互相攻击,互相伤害,看谁能挺得更久。谁能挺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由此就明白美国这么做背后的逻辑了。

4. 美国打生物战的优势与迫切性

为什么美国敢于采用这种与中国拼损耗的方式打生物战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最核心的经济是靠发美元,而美元是可以完全躺平了发。这几年疫情期间他就是躺平着发了约10万亿的美元。但中国经济从根本上说是靠实业,要发展实业必须要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疫情对服务业冲击最大,制造业相对较小,互联网和软件等影响更小。疫情这几年虽然中国的封控最严,但出口却增长最大。
现在,情况正出现越来越多的变化。美国发美元的潜力已经越来越小了,截至2022年10月3日,美国政府债务突破31万亿。高通胀持续了一年多,至今依然保持在8%左右的高水平。
2021年8月以来美国的CPI同比涨幅(蓝线)和核心CPI同比涨幅(红线)。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
1980年以来美国的CPI同比涨幅,可见目前远超过去40年间的平均水平。资料来源:www.macroview.club. 
不断加息,利用俄乌战争收割欧洲和俄罗斯,都无法解决美国当前遭遇的内在危机。所以,它迫切需要能找到有效的办法来遏制和收割中国,也会特别有内在的动力利用生物战迫使中国尽快躺平下来。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美国此时此刻的战略局面和极度焦虑的心情。
既然生物战对美国如此之重要,那么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如果要用生物战真的打垮中国的话,怎样做才是可能成功的途径?其所有的手段会是什么?只有清楚地分析到对手的所有谋略,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对方的手段只是投毒和造谣吗?如果只是这些手段,并不能确保成功。从外部的进攻从来都难以打垮中国,只有从内部防疫体系上打垮中国,才有可能使中国在疫面前处于两难境地:
要么使中国彻底躺平,同时借此给中国制造混乱。因为这不是一个常规的情,而是一场人为的战争。既然是战争,那就要尽最大可能给对手造成最大程度的损害。美国死了100多万人是全球防疫最优,但如果中国死亡人数10万人,就可能被骂成全球最差。更重要的是,无论中国怎么做,美国都会尽最大可能地动员公知群体造谣污蔑,封控是违反法律和人权,经济受损;不封控是防疫失败......总之,美国做出什么结果都是最好的,而中国无论怎么做,无论做到多么好都可以挑出毛病。
要么只能陷于高成本方式的清零,从而尽最大可能地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
5/目前的形势
全国目前疫情形势,2022年11月24日增加32695,近期接连创出三年疫情以来的新高。
从这个全国疫情走势图一看便明白,即使在11月11日出台新二十条之前,疫情就有些处于失控的爆增状态。新二十条出台之后,基本上是一路指数上扬。无论是否科学精准,但肯定不是动态清零,而是动态指数增长了。
北京,爆炸性增长。 
重庆,爆炸式增长。是否能停住转入下降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以上我们主要是选择日新增300以上,或呈现出失控状态的省或直辖市。年初的疫情是以上海为主,吉林为辅。但此次疫情不同之处在于,全国有较多省和直辖市处于高水平爆炸性增长状态。其中广东、重庆、河北、北京、河南等日新增都达到上千的规模。大量过去防疫模范地区如江苏、浙江等,年初在上海身边都没失控,但现在都有失控的势头。
我们真的只是想坐下,但刚一坐下就马上有躺下的势头了,这可怎么办?最关键的是俗话所说: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现在不同意见众说纷纭,网红专家再次非常活跃。如果没有系统的、专业的方法,要真正控制成“科学精准”是很困难的。
广东,尤其广州,目前此轮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已经显示出现拐点,只是日新增量还是比较大。
以富士康疫情闻名的河南疫情,已经开始从最高日增2700左右进入接近清零阶段。 
最新河北省数据也快速转向清零了。
从这些省份数据也可看出,要想清零,倒也不难,难的就是如何以尽可能低的经济与社会成本清零。
本来只想坐下,但一坐下就很可能躺下了。
如果任其躺下,很快就躺成这样了。
难道真的就不能找到专业的、低成本坐下的方案吗?
首先,希望公众现在可以抱持一个更为平常心的态度。因为根据三年来的经验,目前为中国提供了相对有一定余地的客观条件。允许政府进行一定的新尝试,去寻求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更低的途径。即使实验不成,大不了还是回到原来的已经比较有经验的严格封控措施,清零也不难。
即使美国在对中国搞生物战,我们也不是说简单地只能以全面封控来回应。
如果能找到更好的路径,差距也不是那么远。如果有效封控时间能缩短到一周内,就能实现动态清零,那么对经济的影响就非常小了。人员从国外来中国,如果封控时间能在一周之内,本来倒时差也得个3、5天,那精准封控与平常状态差距就很小了。
所以,我们不要总是从两个极端来考虑问题,要么完全躺平,要么就完全封城几个月。科学精准地实现动态清零,是要在经济社会影响最小前提下实现动态清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管理问题,而且必须依赖科技的进步。因为根据以前的经验,在目前技术条件和管理方式前提下,要从疫情的爆发状态成功地转至清零状态,个人封控时间长度是在14天,城市或区域封控时间约在一到两个月。
加上前述生物战的大环境,以及疫情防控时间越长,很多人越不理解,封控配合力有弱化的趋势,动态清零的周期不是缩短,而可能还会被拉长。如何才能科学精准,以更低的防疫成本来实现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经济社会成本也接近最小化呢?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没有科技和管理上的新突破,仅凭现有的技术显然是难以实现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目标的。为此我们就与疫情相关的各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它们包括:
  • 有没有新冠特效药?
  • 对疫苗的作用如何看待?
  • 核酸检测技术进步的空间——灵敏度、通过改进前处理环节提升灵敏度。
  • 为什么说抗原检测就是专门用来反清零的?
  • 实现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技术原理讨论。
 6/有没有新冠特效药?
 “新冠特效药”是一个人们寄予很大希望的方向,我们就先来谈这个技术问题。可以特效杀灭新冠的物质是有的,84消毒液就可以。但是,特效药是要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安全的前提下,又能杀灭病原体,这个问题就难了。一般来说,病原体越大、越复杂,就越脆弱,特效药就越容易找到。比较大的病原体如寄生虫等,现在基本都有特效药。而病毒是最为简单的病原体类型,要找到能杀灭它们的特效药就最为困难。因为医学领域的术语一般都特别生僻,因此直接来谈这些抗病毒药物的机理可能一般人会难以看懂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病毒与人体就如同是进行一场战争,要获得胜利,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主力部队。但仅靠主力部队可能难以获胜,抗病毒的药物就是协助主力部队的。以此可以将抗病毒的药物分为四种类型。它们也是开发新冠药物可能的药理来源:

1.   减弱或抑制病毒繁殖

这个相当于在敌人进攻道路上设置障碍,拉铁丝网、挖壕沟、破坏道路......这类行动本身并不会消灭敌人,仅仅是以此延缓敌人进攻的速度,为主力部队到达并消灭敌人争取时间。
采用这类药理开发的抗病毒药物目前是最多的。病毒要造成人生病,需要在人体内大量繁殖,而要成功地进行繁殖也是有条件的。只要在病毒繁殖的各个条件或环节加以抑制,就可以减轻或抑制病毒的繁殖。病毒要成功实现繁殖,主要经过这几个环节,首先要吸附在人体细胞上;其次入侵细胞内;三是病毒核酸的合成;四是病毒蛋白的合成。在所有这些环节任何一个或多个施加障碍,都可以减弱或抑制病毒的有效繁殖。这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a.   抑制吸附于细胞;
b.   抑制侵入细胞,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
c.   抑制病毒核酸复制,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d.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如利福霉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之所以说是“抑制”,而不是完全“阻断”,就是它们都不会完全使病毒繁殖过程终止,也不会杀灭病毒。因此,这类药物一般只是减轻症状,减缓病程,从而为人体自身免疫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好的条件。也就是达到现在各类感冒药的水平。理论上说,如果只是这一类的疗效,它们不太可能成为特效药。目前新冠药物极少是从这个思路进行开发的。
医生在给感冒病人开药时,往往会提醒一句多喝水。在消灭病毒的问题上,喝水都可能比这类药物作用更大,因为它是通过排泄,把病毒排出人体外,这和杀灭病毒实际效果是类似的。我因为常年出国,在国外如果感冒了治疗很麻烦,所以只要刚一出现感冒症状,我就马上尽最大可能地持续大量喝水,最后发现不用吃药,只要喝水就可以很快治好感冒,两天就好了。对付感冒,水倒可能是特效药物。对付新冠,多喝水也有类似功效。

2.   阻断病毒繁殖

它相当于不仅仅是给敌人设置障碍,而且能直接开展阻击战,设置阻击部队消灭一部分进攻的敌人。目前新冠药物的开发,绝大部分就是采用这种药理思路。它们进行抑制的靶点非常精准,这样力度就可以很大,大到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复制过程阻断,相当于消灭了这一部分入侵的病毒。
它们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所依赖的某种酶,而实现对病毒复制过程的部分阻断。目前所选择的靶点较多采用的是3CL(3C样蛋白酶,3C-like protease)和RdRp(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中国常俊标教授发明,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阿兹夫定(Azvudine),又称阿滋福啶,原来是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它是一种艾滋病毒逆转录酶(RT)抑制剂,2021年07月21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宣布,附条件批准真实生物申报的阿兹夫定片上市,用于与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联用,治疗高病毒载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开发成以RdRp为靶点的治疗新冠的药物(就是上线一天就被下架的那个新冠药物)。2022年8月9日,该药纳入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
 国外默沙东Molnupiravir(以RdRp为靶点)2022年一季度实现销售32亿美元,辉瑞的Paxlovid(以3CL为靶点)实现销售14.7亿美元,已经属于是大规模使用了,但美国和欧洲等地新冠死亡病例并没有停止,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在观察之中。阿兹夫定之所以上线一天就被下架,就是因为该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带来某些已经查明的副作用。根据《阿兹夫定片说明书》,该药品可能造成神经系统和胃肠系统的症状,也可能会造成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液学参数的异常。动物研究表明该药物存在一定生殖毒性,可能造成卵巢、子宫重量降低,或是造成胚胎及胎仔发育毒性。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即便将其纳入了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该药物也“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患者慎用”。
辉瑞的Paxlovid使用中也发现一些很奇怪的问题,现在还未完全查明。例如对一些年轻人没有效果;用药之后复阳的几率反而比未用药的比例更高等等。
 

    辉瑞Paxlovid的 3CL 蛋白酶抑制剂作用原理

V116 聚合酶(RdRp)抑制剂作用原理

阿兹夫定聚合酶(RdRp)抑制剂作用原理

3.   从基因层面阻断繁殖

这个相当于把阻击战打成伏击战,搞得好就把敌人真给消灭了,能达到这个效果是真正的特效药。如果只是使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失去活性,病毒本身还没有被完全破坏。如果抑制不完全,它还会继续复制。如果药物更加活跃地与病毒的基因结合,相当于让病毒产生了基因改变,从而不是复制所依赖的酶失去活性,而是复制后的病毒也彻底失去活性了。这就相当于彻底杀死了病毒。目前能实现这一点的,有一个成功案例,是治疗丙肝的药物。它们是吉利德公司开发的“吉一代”索华迪,“吉二代”夏帆宁,“吉三代”丙通沙,“吉四代”的索磷维伏片(商品名:沃士韦,索磷布韦 400mg/维帕他韦 100mg/伏西瑞韦 100mg,SOF/VEL/VOX)。这些药物也就是2017年至2020年先后在欧洲与中国等获批上市,是特别新的医药科技进展。
我在过去写的一些有关抗病毒药物的介绍里,认为之前人类还没有成功开发过一例抗病毒的特效药,这里特别要更正一下,最新的进展的确已经有一例。这类直接抗病毒的药总称为DAA(直接抗病毒小分子药物,direct-acting/antiviral/agents)。丙肝依然是目前唯一被证明的确能成功实现特效药治疗的病毒类疾病,1-6型全部基因型丙肝都可获得接近100%治愈率的疗效,甚至到重症病程也可以痊愈。而就在不久之前还主要是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方案,但其治愈率只能达到70%。丙型肝炎病毒(HCV)也是一种RNA型的病毒。因此,治疗丙肝的成功对于人类最终战胜各种病毒类疾病,尤其RNA型病毒疾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在最新宣布的新冠药物中,中国开发的深诺西韦(SHEN26)也是类似的原理。以下照片是我在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考察时,该药物研发团队的刘新军博士为我介绍相关情况。
该药物是在早期美国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韦(就是那个“人民的希望”)基础上大幅度改进而成,用药后可使新冠病毒载量下降上万倍,所以,我把深诺西韦称为“生的希望”。它也是采用RdRp作为靶点,由南方科技大学张绪穆团队主导研发的。负责该药物产业化和知识产权的公司是2021年8月份成立的深圳安泰维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该公司法人为张绪穆团队的李官官博士后、大美女。SHEN26药物就是她主导设计的,颜值和产品都值得关注。 
11月份,SHEN26胶囊II期临床研究方案,已经获得组长单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临床试验审查批件。

4.   抗体中和病毒

理论上说,这个也和前面的原理类似,可以达到特效药的程度。2021年12月9日,腾盛博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Brii Biosciences宣布,其旗下控股公司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获国家药监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 公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公斤)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该药目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推荐类用药。
制造新冠抗体如同人体内二次免疫的原理是一样的。接种疫苗的目的就是让体内产生针对新冠的抗体。如果在体外可以生产出来,在人生病时直接注射到体内,效果与二次免疫是类似的。此次获批是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支持的ACTIV-2的3期临床试验,包括847例入组患者的积极中期及最终结果。结果显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使临床进展高风险的新冠门诊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80%(中期结果为78%)。
另外,科院微生物所和君实生物团队共同研发的JS016,舒泰神单克隆抗体BDB-001注射液(根据德国InflaRx公司授权许可开发),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中心谢晓亮团队开发的中和抗体DXP604等都属于这类原理的药物。北京市已批准DXP-604作为“同情用药”在北京地坛医院临床救治。
这类药物的一个问题是抗体的生产极为困难,成本如何有效降低是很大的挑战。7月8日,在腾盛博药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中国商业化上市发布会上,腾盛博药方面透露了该药物定价方面的信息,2克剂量国内售价不高于1万元人民币。注意是“不高于1万”!那就是接近1万喽!现在一克黄金400多元,就按450算吧,2克剂量也就不过是22克黄金!不知道中国黄金储备现在够不够用。用于新冠暴露前预防的药物、由欧洲的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中和抗体Evusheld(恩适得)已完成入境特殊物品审批,一次性两针接种价格为13300元。这玩意儿可只是用于预防,别说是穷人,就是富人用起来也有点心疼。但不管怎么说,能有些救命的东西顶着,好歹有个心理安慰。

5.   影响人体自身免疫力

这种原理不是自己去打阻击,而是帮助主力部队提升战斗力,间接实现抗击敌人的效果。
一些中药起作用,很可能也是这个药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有多个不同症状情况下推荐的中医处方,甚至推荐的针灸治疗穴位。这个原理的范围很广,要是不严格地说吃鸡蛋也能增强免疫能力。从药物角度说,干扰素、白介素等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免疫系统,使人增强免疫能力,它们是具有广谱性质的抗病毒甚至抗肿瘤的药物。
增强人自身的免疫力还是最根本的出路。

6.   新冠药物总结

从过去的抗病毒药物的药理和临床实践来说,一般的抗病毒药物是没有特效药的。但是,最近生物科技的进展为获得抗病毒的特效药展现出了曙光。这种药理不仅用于开发新冠药物,而且在抗艾滋病、乙肝、肿瘤等药物中都在采用。所以,有人听到某个新冠药物过去是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开发就有些担忧,这个是一种误解。这种药理是具有通用性的。中国在开发新冠药物上已经出现群体突破的好现象,最终哪个能真正突破出来现在还不好说,但群体突破是中国非常多领域实现跨越的成功模式。
只是请大家注意,目前为止,各种新冠药物都展现了一定的“希望”,但还没有完全变成现实。因为一种真正可用的治疗新冠特效药的成功有太多限制条件:特效,可使死亡率降到接近于零;毒副作用低;成本低;最好可以口服......我们要以科学理性、包容和支持的态度对待全新探索中的各种新冠药物开发。我们期待新冠药物中能出现除丙肝药物外的第二种抗病毒特效药。
本篇总结一句:目前我国作出一定的防疫调整,是基于非常不同的药物、核酸检测、疫苗、防疫物资等技术、生产、成本的基础。遥想三年前刚出现疫情时,连口罩资源都紧张得要死,现在即使N95医用口罩都可随便买到,价格非常低廉。新冠药物已经有,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新的研发中的药物正在路上。所以,美国中情局病毒要想在中国泛滥,想通过生物战搞垮中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后面我们会继续讨论疫苗,尤其新的核酸检测技术的突破,给出科学精准防疫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技术实现路径。(未完待续)

联系我们:txm176(值班微信)广告及商务合作:电话18660411611投稿及采访约谈: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申请转载授权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王毅出席202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并发表演讲【终版议程】倒计时3天,TIS2022细胞基因治疗与核酸药物产业化峰会多地医院宣布:核酸检测不再对社会面开放!一地明确:核酸检测全由公立机构承担!郑州:公交地铁、小区和其他公共场所不再查核酸如何在抖音电商实现生意增长?一文搞懂巨量千川的基本盘与核心能力马斯洛:你目前的工作值得热爱吗?梦中的额吉留学生注意!澳洲八大宣布:新学期评估将迎大改!目前的考试方式都变了,AI作弊重点打击感染XBB等新毒株后,适用目前的中医方案吗?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分析被高估的鹰眼:美国对外情报的优势与弱点关于毛主席遗体的处置意见最后一天:2023年,社会生活新趋势与个人发展策略 | 社没闭门会多地通告:关闭所有核酸免费采样点!社会面核酸检测量断崖式下降,一批核酸检测机构或将陷入财务危机2023年亚洲或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年行业趋势与机会展望硬件开发趋势与技术探索刘鑫二审曝江歌诈骗10万日元:是黎明前的狂欢,还是垂死前的挣扎认知行为疗法 (CBT)的常见模型与核心技术是什么|梅肯鲍姆明年的形势会有多恐怖?权威解读: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在目前疫情新形势下,普通人该如何准备?肿瘤新抗原免疫疗法的优势与挑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满意目前的角色?想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选择Careers NSW,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在主流期刊模式之外求生存,预印本的优势与困境老照片:80年代的纽约惨不忍睹的22年11月美国绿卡排期!往后的形式,会更加困难。。。二哈看店遇小偷看一眼继续睡,网友笑翻,主人却爆心酸真相…艺术家专访|王光乐:以独特的形式语言、极具理性且克制的表达对生命的哲思CBT治疗与核心技术应用明日开班!创始人亲授|大促8折长黑头、痘痘,刷酸真的有用吗?谷歌亚麻春招傻瓜式备战指南,揭秘最新春招形势与内幕!生活的幸福度聊一聊:你怎么看待目前的可穿戴智能设备?裁员潮滚滚而来,大萧条或复苏反弹?美国2023经济走势与2024大选展望【时政大视野】第73期用抗原替代核酸真的做到了!这些省市的一小步是全国防疫的一大步浅聊上海百年风情史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