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XBB等新毒株后,适用目前的中医方案吗?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张依琳
1月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负责同志,有关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及专家出席。
会上,有记者提问,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为主,但是现在在一些国家出现了BQ.1和XBB等优势毒株,并且已经在我国本土病例中检出。我想请问,在感染新的毒株以后,目前的中医方案是否依旧能够适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目前,这对我们来讲还是难以准确判断的问题,因为中医诊断疾病有中医的基本思路,“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三因制宜”,我们目前只是从文献报道上获得信息,关于BQ.1还有XBB的临床表现,目前我们看到的和国内流行株之间似乎没有明显差异,仍然是上呼吸道感染为主,我们并没有看到实际的临床病例。
刘清泉表示,这两个变异株和目前国内流行的变异株,从中医来看,本质上没有大的差别,中医核心病机是一致的,治疗方案仍然可用。但从中医病机变化来看,从原始株到变异株,主要以呼吸道为主,部分出现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泻,还有胃胀满,不想吃饭等情况,这些情况也在十版方案的诊疗范围之内。
有记者提问,在抗病毒救治中,小分子药物主要能发挥什么作用?
王贵强表示,我们强调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早期使用,越早越好,一般五天之内使用效果最好,五天之外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对重症高风险人群使用,比如我们提到的老年人,基础病的,没有打疫苗的,重症高风险优先使用,渴望降低重症风险,一般病人使用价值并不大。
王贵强解释,因为这个药物有一些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强调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综合来看,抗病毒口服小分子药能够帮助病人降低重症和住院风险,甚至降低死亡风险,但我们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有记者提问:第十版诊疗方案距离上一版过去了10个月的时间,我们对于新冠病毒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机理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贵强介绍,我们发现尽管奥密克戎毒株致病力下降,但是没有打疫苗的老人仍然是重点人群,我们强调老年人需要接种疫苗包括第二次加强免疫,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降低奥密克戎毒株的危害性,降低它的病亡率。针对奥密克戎毒株来讲,目前尽管它的致病力下降,但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奥密克戎毒株进一步的变化,包括它的病例,潜在的风险,我们都需要关注,进一步针对毒株的特点给予相应一系列诊疗方案的调整。
会上,有记者提问,关于重型和危重型高风险人群判定标准当中年龄这一项,从第九版的大于60岁改到大于65岁,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因为65岁以下人群的危险程度减轻了?还是因为现在患者增多了需要把医疗救治力量集中在更高危的人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回应称,重型和危重型的高风险人群,第八版、第九版是60岁,目的是为了把高风险人群找出来,重点关注,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避免重症。临床实践当中,我们发现65岁以上,伴有基础病,尤其是没有打疫苗的人群重症化和危重症的比例更高,从目前的临床数据统计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所以我们这次进行了微调,不管是60岁还是65岁,我们都需要强调有基础病,没有打疫苗的人需要关注,我们希望在临床实践当中将高风险人群纳入管理,早期干预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转送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王贵强表示,有专家提出在定点医院,重症、危重症比例有3%~4%,有的专家医院是1%的重症化比例,也有某一区域人群当中更低,这种讨论需要说明一下,我们说的重症率是指某一个单位重症病人除以整个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乘上百分之百,这个数是所谓的重症率。重症率的差别会很大,因为不同医院收治的病人基数和病情程度都不一样,这个数字不同单位之间差别会很大。我们北大医院有ICU病房,ICU病房重症比例高,还有准ICU,可以吸氧等等,这些病人相对轻一些,所以重症比例低一些,从全院来讲就更低,所以我们说重症率,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参数,它是在一直变化的。包括一些轻型的,中型的病例,基本不到医院看病,我们看不到这些基数。所以全人群的重症比例需要大样本的数据出来以后才可以最后给出数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