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本书把我们赶出了几千年的精神温室公众号新闻2022-12-02 08:12这本书,曾被雪藏二十一年而无法出版,却在大学里以手抄本的形式隐秘的流传,竟然影响了一代人,成为八十年代学子的共同的历史回忆。十多年后,它最终出版面世,印证了一段曾逐渐变得包容、却逐渐远去的时代。它曾被视为“精神污染”,也冒犯了很多人,因为它探讨各种常识,却总是给出“意外而令人讨厌”的答案。比如各式各样的“中国式人生危机”:他用一本书把我们赶出了几千年的精神温室——为什么人们活得那么累?——为什么人们把面子看得比天还大?——为什么人们对内麻木,对外排外?在这些问题上,恐怕找不出比它更深刻、更给力的著作了。这就是生于大陆、长于香港、学于台湾、美国深造的著名海外学者孙隆基先生的代表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目录孙先生在美国大学长达十多年时间里,从事美国人高度关心的“批判美国文化”课题,硕果累累,并以“弑母文化”观点受到美国学术界高度赞誉。随后,孙先生开始回首他感触最深、思考最久、也最难触碰的中国社会,将传统文化放入“现代”世局之中,进行尖锐剖析,背后则是一种真正的悲悯和温情,和对家国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活在“二人结构”中,只有面子,没有真实自我在现代文明观念中,首先承认人本身就“是一个人”,进而发现人的存在和意义,比如摘下各种社会面具进行内省式思考,找到“真正自我”。然而,传统文化正好相反。· 两千年传统社会的“超稳定性结构”现代文明社会鼓励一种不断开展、不断超越、不断进步的动态发展。而传统文化则恰恰相反,是一个超稳定的静态社会。· “植物性人生”和“变色龙观念”的交替和结合在现代文明社会和商业文化中,鼓励的是动物性的人,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行动力,崇尚一个人将自己的生命力不断展开,善于开拓外在世界,征服海洋和太空,提倡变动和挑战,来追求超越和进步。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培养的人是植物性的,缺少目的和欲望。· 他的出现,弥补了中国文化视野中最缺的一环更让人深思的是,传统文化结构产生了一个深远问题:当缺乏外部世界对照时,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看懂自身的问题,“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孙隆基先生所说:“这是一个未断奶的民族”。因此,我们要感谢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孙隆基先生的出现,他的著作弥补了这一缺憾,先生的人生充满坎坷,生于重庆、长于香港、毕业于台湾大学,又赴美在斯坦福大学读东亚史,历经各个重大历史关口。可谓中西文化各个层面对撞中,最有说服力的见证者。而作为国内罕有的具备世界视野和文化洞察力的学者。他又能跳出中国视野,从文明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总是看不懂的秘密,超越了体制和国民性的叙事。他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无情地把中国人赶出了几千年的精神温室,在文化的深层结构中,重新审视个人观念、精神危机、家国关系等根本问题。本书笔笔见血,深挖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先醒来的人”身在其中、全力挣脱,又想唤醒沉睡者的痛感,这也是本书当年在地下被广泛传抄的原因——刺痛,却令人清醒。学者傅国涌:当年我只拿到十多页该“书”的详细目录,就“如获至宝”。学者许纪霖:我至今还保留着那份《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复印本,书角已经卷起,字迹模糊,上面还布满了各色各样的手印、油迹和警句式的批注——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曾经向我借阅过。本书命运多舛,一度绝版,又在诸多努力中复活,将来前途未卜。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解剖中国社会”十书,含独家好书)。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