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英文,是「鸡娃圈」最重要的成功标志之一。胎教磨耳朵,到绘本阅读,外教口语轮番上。可是有的父母花了大价钱,结果却可能不尽如人意。今年14岁的Hannah的经历可谓“反其道而行”。身处上海鸡娃高地,直到小学一年级她才刚开始背26个字母。然而,不超前抢跑的她,却在几乎没有补习的情况下,在体制内读中学的13岁时考出托福110分高分。英语启蒙是有黄金期,但学习是终身的事。什么才是学英文的正确姿势?一起走进Hannah的经历吧。
身为一个上海05后学生,我听说过许多同学还在妈妈肚子里,或是小婴儿时候就进行了英文启蒙,四五岁就能背多少单词……那个时候民办还要幼升小、小升初考试,准备简历等,幼儿园小朋友常在外面参加各类补习班和比赛等。我爸妈说,那个时候小朋友普遍会提前学校内校外的知识,但是他们却毅然决然的选择让我度过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我在小学前就没有学过英文。毫不夸张地说,当我六七岁开始学习英语时,我的同学们都已经可熟练地和老师进行简单交流了。一方面,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爸爸妈妈自然一直都把我的健康和快乐放在第一位,所以尽可能带我多出去玩。
另一方面,他俩一致认为保持兴趣、保持好奇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很重要。我从小以来是一个极其贪玩的孩子,所以没有强迫我去死学。在幼儿园的时光是快乐的,当时我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玩。她们很少跟我提起和学习有关的话题。也就是说,当身边一批又一批的同学,或者说是家长,都在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而提前学习,我们却无动于衷, 甚至“躺在起跑线上”。所以,我并不是一个被英文「鸡」大的小孩——起步不算早,也没有一鸣惊人。我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现在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英文牛娃,英文成绩在学校一直非常好,在13岁时候自学托福也考出了110分的高分。更重要的是,身处大家都很卷英文的环境下,我并没有体会到鸡英文的痛苦,而是自发地爱学英文,这可能是最为重要的。在我的记忆中,爸爸妈妈也没有催过我学习,一年级要学英语还是我自己提出来的。但是,当我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就尽一切努力支持我。妈妈帮我找了大量的书目和音频、收购了垒起来就和花瓶一样高的练习本。在不同阶段,当我遇到学习语言的瓶颈,他们也会想办法激励我,保持我对英文的热爱。当我不想补课的时候,他们也相信我自己可以做好。因为家长们常常看重的是学习的方法、单词量和刷题量。但父母一直跟我说,做学问时热爱和效率至关重要。学习不能以投入的时间为衡量,很多家长看着孩子坐在书桌前或补习教室里就觉得安心,但很多同学去补课,坐在教室里不吸收,就是浪费时间。带着这种共识,接下来,欢迎进入我可复制的英文打怪之旅。因为中文和英文单词单词结构的大相径庭,我一开始特别不适应——光背完26个字母,就花了整整一个月!等学会ABCDE后,我就进入了每天一小时的原版书阅读。原本以为在父母的激励和帮助下,拼命多看书就可以提升英语阅读水平,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水平不够,看得太痛苦了,还老跟父母起矛盾。虽然父母总是会想办法让我看到读英文书的乐趣,但我又特别拖拖拉拉,要读完一本书所花的时间太长了,还耽误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把每天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变成了40分钟的听书时间和20分钟的读书时间。没想到收效极好。我听的第一套有声书是 Oxford Reading Tree,每一本书我至少听了十几遍,都能倒背如流。父母也会引导我在听的时候刻意留意很多我刚学会的句型。等听到这套书最难的级别时,我已经可以轻松地概括书中的内容了,更神奇的是,我几乎掌握了书上所有的陌生词汇。
这件事也让我理解,与其浅尝辄止在乎读过多少本书,不如把读过的树读透、读精、读懂,代入语境去理解、运用每一个文本中出现的句型,深度理解语言的逻辑。听完这套书之后,我又去听了RAZ。相较于Oxford Reading Tree 来说,RAZ系列更多样化,尤其是科普书每个级别分类得很细,增加了知识面。我也搜集了我很喜欢的适合小学低龄段学生的书,分享童年的乐趣:
1.Magic Tree House。这是一套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同学们读的英文启蒙书集,由很多个完整的小故事组成,内容有趣,用词多样但是通俗易懂。
这一个系列都属围绕着主人公Jack和Annie以及他们的魔法师朋友Merlin的神奇时光穿梭旅行。
2.Wings of Fire。这个系列比较长,需要一定的耐心。这套书拥有着一个神奇的设定和独特的故事主角。本书的主角是一群来自不同家族的龙,他们被预言家赋予了带来不同种类的龙之间的和平的重任。书中包括很多中龙,其中有优雅的Sea Wings,高冷的Ice Wings,神秘的Night Wings等。
3.A to Z Mysteries。和Magic Tree House 相似,这个系列的启蒙读物是由多个完整小故事构成的。这套书中有26个等待Dink,Josh和Ruth Rose破解的案件。
目睹完这三位小孩破解的案件,你会发现其实“罪犯”的作案目的都不恐怖,甚至还有些好笑…
4.Roald Dahl的短篇小说。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The Witches,The Big Friendly Giant,Fantastic Mr fox以及Matilda都是他笔下的著作。
罗尔德·达尔总是用有趣的语言和情节来引出他想告诉读者的深刻道理。比如,在人尽皆知的《伟大的狐狸爸爸》一书中,罗尔德利用了有趣的剧本体现出了狐狸爸爸一路的艰辛以及父爱的伟大。
5.Winne Dixie。《傻狗温迪克》向读者充分展示了邻居以及陌生人之间的温情。在本书中,所有人都在为别人考虑,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让身边的人感到所谓的“小确幸”。
这本书极其治愈,比较适合作为一本启蒙读物。
6.Geronimo Stilton。这套书我很早就读过,已经记不起什么细节的内容了。这个系列的书都是围绕主人公Geronimo Stilton以及他的老鼠出版社展开的。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哈。
现在上高中后,虽然时间压力大,考试难,但我几乎每天都会阅读。小时候,《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向我诠释了贪婪的后果,让我知道了真诚的难能可贵;《小王子》告诉了我要“用心去感受”才能懂得世间真理。
再大一些,我读到了《杀死一只知更鸟》,深刻地体会到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也看完了《黑暗之心》,理解了欧洲早期殖民的残酷;还从《寂静的春天》中懂得了大自然的珍贵,从《小妇人》中体验到了人们之间的温情。
🔽滑动看Hannah在各个阶段读过的书单🔽
小学时候,我在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开通了荔枝电台,会录一些英文有声书,口语题目练习之类的。同时,在读书之外还得学会举一反三。从小学三年级起,我开始做一些阅读理解的题目。那个暑假就做了六本阅读理解,从一开始的抱怨苦恼到最后正确率近100%,对高年级考托福也很有帮助。同时,在父母的鼓励下,我开始参加各种国内的英语竞赛,从英文中得到更多成就感。一开始,我也去找了培训班。但没过多年,我非常厌烦补习班机械地刷题套路。我也意识到,真正的本事在于英语各方面日积月累的经验。于是,我跟父母商量,我不要上补习班了。刚离开补习班之后,我在竞赛中的成绩下降了一些。但反倒给了我契机,让我从原本只会做补习班老师布置的题目变成学会自我复盘,汲取错误的经验,成绩也缓慢爬升。(后来这些竞赛都被取消了)。如果我一直在补习班里学习,可能我就没有这样自己总结经验的机会了。小学5年级时,为了更系统性学习英文,我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接触国际教材,而由于前期的磨炼,入手国际教材没有那么的困难。对于5年级学生,我特别推荐Ted Talks和Perspectives。
Ted Talks是由不同的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热点话题以及一个匹配的Ted Talk演讲,非常有趣,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这套书里也有6本题集。Perspectives里则含有大量的科普文章,很有利于增大知识储备。在小学时候,我主要培养的是对英语的热爱,以及听力,口语,阅读的能力。六年级之前,我写作时措辞比较单一,用词重复严重,使整篇作文缺乏活力和多样性。于是,我做完了Keynotes和Notetaking这两套教材。而在用国际教材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记忆一些地道的表达,和多义词同义词的转化,有意识积累一些使语言更优美的诀窍。初一那会儿,妈妈问我要不要去试试托福?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术英文检测下我自己的水平,也可以让学习更系统化。我们刚开始做了模考,得到的95-100的预估分数就让我们很吃惊,也让我很开心,坚持日积月累地学习是一定会有回报的。我发现模拟题比真题简单一些,也可以起到循序渐进的效果,对于初阶备考的小伙伴们会很友好。实话说,我听力和口语没怎么练习过,最困扰我的就是阅读。以往我读书习惯仔细读完,但在考试中,这种方法让我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找到文章的证据,就找到一种答题技巧,先浏览问题再去找找答案,事半功倍。另一大难关就是写作。托福写作对打字速度以及思维缜密性的要求都比较高,对于像我这种“二指禅”选手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虽说托福只要求考生作文中的单词数量不低于300词,但按照经典5段式来的话,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往往要写到至少500词以上才能拿到高分:
初一那年暑假,我写了几十篇历年作文,总算提升了打字速度。最后,第一次就考出了110分。不过写作仍然是我的短板,才考了25分。我一直觉得,学习英文是最需要潜移默化,是偷不得懒的,也是最为公平的。我也很建议大家在中学开始,选择用自己匹配的学术英文检测水平,比如雅思、小托福等。如果不是参加学术英文考试,我的语法、阅读速度和写作都没有如此大的提升,可能还停留在休闲阅读阶段。而考出了好的成绩,也能让我更有动力学好英文。虽然考出了托福高分,但这毕竟是一个针对外国人的考试,很多人都说在国外读书不一定够用。毕竟,语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加上考出托福后,全家商量下来,确定我未来大学会出国念书,我也从体制内转到了国际高中。那么,在考完标化考试后,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是精通英文背后的思维方式,对学术英文进行充分地了解。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政治哲学思辨课(感谢妈妈的好眼光)。我开始学习如何写论文,如何搜集资料,如何使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更周密。因为我之前读的书大多都是虚构类的,所以我对真实世界里的的各大话题没有深刻的了解。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跟着老师们学习恐怖主义,食品税,全球变暖,动物实验,安乐死等极富争论的话题。并且,我开始阅读了大量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新闻长报道和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相比于标化考试中的阅读节选片段,一来语言难,二来长度长。不得不说,我一开始非常痛苦,常常熬夜到凌晨,甚至无数次不想上课了,想退回到自己的舒适区。但是学习不就是不断突破自己擅长的过程吗?上坡路才走得艰难吗?现在难,也能为高中和大学打好准备。经过两个学期的磨练,我终于写出了一篇小型学术论文。虽然说它的篇幅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内容质量总算能过关了,这也可以说是我学习英语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篇学术论文产出的过程,真的很痛苦。学习英文的过程也让我意识到,学习从没有捷径,也没有结束时刻,总有更高的山在等着我去爬。所以,若在学习中没有快乐和兴趣,真的很难坚持下去,很多同学“不愿意学习英语”就是因为学得很痛苦。所以,最后,我不想祝大家都考出高分,而是希望每个人,找都能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刻。本文系授权发布,转载自公众号:谷雨星球(ID:guyujihua2021),关注我们,看「100个中产妈妈的故事」,用真实对抗焦虑,解决中产育儿难题。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 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