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竞争力
从入行起,我们就被反复教育,做商业设计,要时常关注竞争对手和市场的动向,尤其在细节上,要做得比市面上大多数竞争对手好,才可能获得用户的青睐。
如果一款产品的设计看不出来比竞品好在哪里,就会被认为还不够好。于是各路产品不断尝试做出区别于他人的新颖功能,来争夺用户流量。比如小米早期的研发团队,曾经设计了 652 种手机解锁方式,但是反复测试后还是不如苹果的滑动解锁好,只能放弃。
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在看这些故事时,我总会感慨那时候产品人和设计师的创新精神。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许多人在做功能时,变得过度关注竞品本身,只是去抄竞争对手的功能,力求做得一模一样,而忘了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体现出自身差异。似乎差异成了一个贬义词。
或许有人会从这些故事里读出另一种理解:“因为大多数公司都不像小米,没有试错成本,于是只能遵循着市面上已经被用户认可的功能去设计。”说这话的人,似乎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设计水平不行而开脱,如果公司能承担试错成本,这些人是否就能设计出比别人更好的功能呢?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一般有能力的设计师,不会在意试错成本,而是主动学习,力求得出能够解决问题的优质方案。而不是一边抄竞品,一边觉得公司就想要快,设计得好不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似乎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就能设计出不得了的功能了。这也成了如今常见的一种现象。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如此,市面上在不断精进的产品有很多,比如大家都不太待见的点餐产品,肯德基。
我每次锻炼完,都会想吃肯德基,一个套餐不够,还要外加一个蛋挞。
肯德基的套餐页面很长,因为要选择 4-5 个餐品,单饮料就有很多可选的,需要滑动 1-3 屏才能看全所有饮料类型。于是在点完套餐之后,想要在当前页面查看自己点了哪些餐品,就要反复滚动进行确认。
而一个套餐如果有 4-5 个餐品,滚动的屏幕会非常长,大概需要 5-7 屏才能看完。这样,点餐效率就会很低。
于是这次改版,他们在底部添加了一个餐品栏,能让用户快速确认自己的套餐。
这个设计里面有许多小的细节值得表扬。比如刚进入套餐页时,会自动选择默认的套餐,而当用户想要替换其中一件餐品时,如删除蛋挞,页面就会自动跳转到甜品类目,让用户进行选择。
如果删除两件或多件餐品,如在重新选择完饮料后,再点击未选餐品的空缺图标,也会跳转到对应的类目。
包括,当类目下可选的餐品数量少于九件时(应该是九件),餐品会是大图展示,而大于九件时,餐品就会变成缩略图列表展示,如下图。
我之前点餐时,心里都会暗自吐槽选餐烦琐,如今问题被解决了,不免增添一份好感。再点麦当劳,这种反差感就会变得更为明显。
做增长,分析用户之所以选择某款产品,道理很简单,就是它更好。
如果所有产品都是相互盯着,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也跟着动一动,那就不会有什么创新,用户也不会为了产品而留下。
一款产品要做到高留存,除了要让用户容易上手,还要让用户有不会离开的理由,它可以是情感上的原因,也可以是客观条件下的原因。
如果所有的东西都跟竞品一样,那用户为什么留下呢?噢,因为更便宜?那么用户群体的属性就会是那些图便宜,而不是愿意为好产品买单的人。
来源 | 呆呆有理(ID:daidaiul)
作者 | 呆呆本人;编辑 | 亚亚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