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面临联邦调查,涉嫌违反动物福利法
图片来源:pixabay
据路透社(Reuters)报道,埃隆·马斯克创建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因可能侵犯动物权益,正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公司内部员工表示,由于马斯克向团队施压,要求加快研发进度,使得动物试验仓促进行,一再重复失败的试验。这导致试验使用的动物数量剧增,死亡数也剧增。据路透社查阅到的文件和消息来源,自2018年以来,Neuralink共杀死了约1500只动物。目前路透社表示已经确认了4项可能存在问题的试验,涉及86头猪和两只猴子,据知情人士透露,高压的工作环境下测试人员准备不足造成了试验出问题,而这也导致需要重复试验,有更多试验动物因此死亡。据介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审批该公司关于医疗器械和相关试验的申请,但该公司在研究期间对动物的处理受到美国农业部《动物福利法》的监管。
火星少见的地质活跃区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的地幔柱示意图。(图片来源:Adrien Broquet & Audrey Lasbordes)由于缺乏现今的地质构造和火山喷发证据,一般认为火星的地质活动并不活跃,尤其是与地球相比。然而,2018年至今一直在火星上的NASA“洞察”号(InSight)着陆器最近探测到了微弱但持续的地震活动,这些地震活动可能来自附近一个最近形成的裂缝系统——刻耳柏洛斯堑沟群(Cerberus Fossae)。近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的一项研究显示,火星上可能仍然存在活跃的地幔柱,或许揭示了该地区的火山和地震活动。
地幔柱是由行星内部的高温地幔上涌形成的。科学家分析了“洞察”号和刻耳柏洛斯堑沟群所在的埃律西昂平原地区的地形、引力和地质构造。作者利用地球物理模型获得的证据表明,整个区域下方有一个地幔柱,组成地幔柱的热物质比周围环境的温度还要高95-285开尔文。地幔柱的核心正好位于刻耳柏洛斯堑沟群。和地球一样,活跃的地幔柱能引发局部的持续地质活动,包括被“洞察号”探测到的火星震,同时也是刻耳柏洛斯堑沟群底下火星壳缓慢裂开的原因。以上结果或表明,火星是内太阳系中除地球和金星之外目前有活跃地幔柱的第三个天体。
· 环境 ·
一部分由降雪积累的冰会通过冰流快速向海岸移动,这是冰盖损失质量的一个主要途径。虽然冰流对于理解该冰盖和其他冰盖的整体行为非常重要,但人们一直不清楚冰流发生的原因及其随时间推移的稳定性。
东北格陵兰冰流是当前格陵兰冰盖一大部分冰质量流失的一个主要因素。近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一项研究显示,数千年前,延伸到东北格陵兰冰盖的快速移动冰流曾发生停滞和突然重构。研究者利用雷达数据分析了深埋在东北格陵兰冰盖下的冰层,并重建了该地区以往的冰流模式。他们发现有一系列突出的褶皱提示这些冰向着当前东北格陵兰冰流北部快速流动。从这些褶皱的方向和它们的形变特征可以判断,至少曾存在过两支现在已经不活跃的冰流。虽然很难确定这些特征的具体年代,但作者认为,这些冰流活跃的时期至少持续到了全新世早期(约1.15万年前),而且它们的源头来自比现代冰流更靠北的地区。目前仍不清楚冰流位置改变的确切原因,但作者表示,格陵兰冰流能根据冰川状况变化快速调整,而且持续的暖化可能会导致未来出现类似重构,对海平面上升具有潜在影响。· 天文学 ·
韦布空间望远镜观测到星系间的微光
用 JWST 上的NIRCAM 相机获得的星团 SMACS-J0723.3-7327 的星系团内光。(图片来源:NASA, ESA, CSA, STScI)
在星系团的各个星系之间有一些游走的恒星,它们被巨大的潮汐引力拖出星系,释放非常微弱的光线,即星系团内光(ICL)。近日,在发表于《天体物理学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利用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红外波长探测及高分辨率成像仪,采集到SMACS-J0723.3-7327星系团ICL前所未有精细的高分辨率图像。ICL极其微弱,它的亮度还不到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最暗天空亮度的1%。因此想要分析ICL,科学家不仅需要使用空间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还为此改进了原有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星系团的中心是大质量星系的融合体,而外部则是由银河系体积的星系吸积形成。这项研究将提供了有关星系团形成的线索,此外,由于释放ICL的恒星会受到星系团的引力场牵引,使得ICL也可用于追溯暗物质的分布。
人类要在空间长期生存,必须保证植物能够在空间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种子。此前,国际上在空间只完成拟南芥、油菜、豌豆和小麦“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昨日,随着圆满完成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位航天员平安归来,经历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也一起搭乘飞船返回舱从太空归来。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通过对空间获取的图像分析并与地面对照比较,研究团队发现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的多种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分蘖数、生长速率、水分调控、对光反应、开花时间、种子发育过程以及结实率等多方面,均有影响。研究团队还在空间开展了再生稻实验,并获得了再生稻的种子。“从剪株20天后就可以再生出2个稻穗,说明空间狭小的封闭环境中再生稻生长是可行的,这为空间作物的高效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证据。(新华社)
研究者在牛肉和生菜等食物上测试了新开发的抗菌喷雾(图片来源:McMaster University)
噬菌体能够入侵并杀死细菌,并且相比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噬菌体疗法更不容易导致耐药性。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成功开发出了基于噬菌体的食品抗菌喷雾。 研究者诱导噬菌体聚集、相互连接并形成直径20微米的凝胶微珠,再以喷雾形式将其洒到食品上,形成抗菌层。这些噬菌体能够针对性地消灭大肠杆菌0157等有害菌株,而不会伤害其他细菌,从而保持食品的风味。此外,噬菌体还能够自我繁殖,达到动态、持续的抗菌效果。研究者表示,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开发出针对性杀伤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细菌的喷雾,并有希望应用到净水、医疗等更多领域。
据国家卫健委官方数据,12月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04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8例(广东15例,上海8例,福建8例,湖北8例,重庆4例,江苏3例,北京2例,内蒙古2例,浙江2例,四川2例,天津1例,辽宁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2例,福建1例);本土病例4988例(广东2120例,北京1163例,重庆460例,四川259例,河南163例,福建122例,黑龙江106例,浙江84例,海南70例,山西55例,云南53例,陕西44例,内蒙古43例,上海41例,辽宁35例,贵州30例,江苏27例,山东26例,湖北23例,青海23例,湖南11例,吉林7例,安徽7例,新疆7例,河北4例,江西3例,天津2例),含68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431例,重庆84例,浙江36例,北京29例,青海23例,福建20例,黑龙江19例,四川13例,河南6例,贵州5例,云南4例,江苏3例,安徽3例,海南3例,陕西2例,山西1例,山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016例,其中境外输入157例,本土22859例(重庆3708例,北京3503例,广东3421例,山西1569例,黑龙江1241例,陕西999例,四川882例,山东542例,上海536例,新疆533例,江苏473例,天津449例,云南441例,湖北415例,福建356例,贵州355例,青海348例,广西304例,内蒙古302例,辽宁289例,湖南279例,宁夏270例,浙江263例,吉林262例,安徽254例,河南194例,甘肃193例,河北180例,海南144例,江西98例,西藏35例,兵团21例)。
截至2022年12月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4429.5万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