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抗通胀的新方式
康斯坦丁·多比尔(Constantin Dobirr)早上在法兰克福的一家超市货架间转悠,来自意大利的蓝葡萄正在促销,这种蓝葡萄打八折,每盒售价1.19欧元,重一磅多一点,但近日来这样的折扣非常少见。从中可以瞥见德国通胀的严重程度。
更常见的是涨价,多比尔在相邻的通道发现,黑莓比上个月涨价近50%。蜂蜜、豆奶、腌芦笋的价格都比他上次来的时候要贵。
多比尔是为德国黑森州统计办公室工作的53位价格采集员之一。他从2015年起就以此作为副业,但现在,随着德国通胀率升至30多年前东西德统一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份工作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他说,“很难做到不以为然,很难不担心未来的前景。”多比尔在超市里转来转去,他注意到一种麦片的价格没有变化,还是2.79欧元,但净重比上个月少了12%。这是价格悄悄上涨的一个典型例证,也是最近一种常见的操作,德国的消费者保护部门为此收到了不少投诉。
在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他们在8月份收到了大约250份对这种现象的投诉,比正常水平多出两倍多。这种现象被称作缩水式通胀(shrinkflation),即减量不涨价。这些投诉记录在政府部门的一个网站上。例如,上个月的一项投诉显示,某名牌小熊软糖就试图通过缩小包装来掩盖14%的涨价幅度。多种薯片和人造奶油也在投诉之列。
对于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消费者而言,这些变化增加了家庭支出,尤其是在能源等其他支出同样飙升之际。德国8月消费者价格同比上升7.9%,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表示,9月29日公布的政府统计数据将显示通胀率加速至9.5%。
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德国伊福研究所(Ifo Institute)预计,明年初消费者价格通胀率可能触及11%,上次达到这一高位还是1951年冬季的西德。德国最大的慈善机构DieTafel报告称,领取食品支持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万,自年初以来增加了大约50%。
食品价格涨幅是整体通胀率的两倍多,受到从农业大宗商品到卡纸等包装材料各项成本上涨的影响。Ifo称,几乎所有食品零售商和三分之二以上的食品生产商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提价。
德国家庭和企业应对通胀的行动遥遥领先于欧洲央行的决策者。早在欧洲央行官员7月开始加息之前,他们就明显改变了购物习惯。而美联储在3月进行了本轮货币紧缩周期的首次加息。
食品是大部分家庭预算的第二大类目,仅次于居住,而且通常是节约开支的首选目标。德国市场调研公司GfK最近的研究显示,德国人越来越多地光顾折扣店,进行消费降级,转向更便宜的品牌,在选购商品时保持克制。
还有人转向Smhaggle等工具。Smhaggle是smart haggle(聪明地砍价)的简称,这款免费应用大约一年前发布,基于消费者的购物清单向他们发送超市的最优价格。该公司创始人斯文·罗伊特(Sven Reuter)表示,通过追踪哪家店的哪些商品在促销,以及哪些成本在增加,Smhaggle提高了物价透明度。
“过去半年,全国有一半人无法做到开支不超预算,”罗伊特说。他创办的这一工具目前服务于100万德国人中的四分之一。“可以看到通胀让人们疲惫不堪。”
总之,在德国,食品价格的涨幅是整体通胀率的两倍多,预计明年通胀率将超过10%。因此,德国人也在经历消费降级,并利用App追踪食品的最优价格。
转载自《商业周刊/中文版》
END
更多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