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条重磅公布 中国走出疫情最需要的是什么
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国终于迈出了走出疫情的关键步伐,让许多人看到希望。这是好事。
层层加码不对,层层减码同样要慎重。
走出疫情需要的不是硬着陆,而是软着陆,需要的不是突然无准备放开,而是有准备的平稳有序。
新十条重磅公布 中国走出疫情最需要的是什么
文/邓峰
突然之间,多地纷纷放松疫情管控措施,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至少十多个城市或地区都已经调整防疫策略。
进出小区或乘坐公共交通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允许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提倡无新冠肺炎相关症状、非风险岗位、非重点人员以及无需求的市民非必须可以不用做核酸。与此同时,媒体和医学专家纷纷发声说新冠病毒的毒力已明显下降,不用惊慌。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十条防疫措施,力度超前。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从现在开始,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除此之外,新十条防疫措施还要求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强重点人群(主要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这无疑说明事情已经发生变化,中国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严防死守的防疫模式将成为过去。这是大势所趋,既符合病毒毒性变化、相当比例民众的诉求,又符合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与病毒搏斗三年的中国,终于熬过来了。
疫情三年,对经济民生的冲击较大,不少企业和家庭陷入生存困境,调整防疫策略是正确选择。
对于这一点,笔者乐见其成。过去一年中,笔者多次建议中国防疫能更加科学精准,不再一刀切、层层加码,不再过度防疫,早日为终究要到来的对世界的开放与恢复正常生活做准备。
比如,在11月下旬,笔者便在《中国要为早日走出疫情加速准备》一文中再次建议:“中国若想平稳走出疫情,若想尽可能不引发医疗挤兑和社会恐慌,势必要消除相当比例民众的恐慌,引导他们科学认知毒性早已不同于三年前武汉疫情时的新冠病毒,在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增加医疗资源的投入,加速提升老人的疫苗接种率,为老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建立保护屏障。从目前形势来看,这项工作要加快进行,越快越好,以便于早点走出疫情,回归正常生活。”
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国终于迈出了走出疫情的关键步伐,让许多人看到希望。这是好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新十条防疫措施,将重心转向加快提升老人的疫苗接种率、有基础疾病老人的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尤其关键。可以说,中国能否平稳有序走出疫情,能否以尽可能低的代价换取较大的防疫成果,关键便在于能否消除相当数量民众的恐慌心理,不引发医疗挤兑,为绝对数量较多的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建立保护屏障,让宝贵的医疗资源用在最需要的人群身上。
不少农村主要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他们抗风险能力差,尊重农村实际情况,给他们一个缓冲和准备的时间,是必要的。
过度防疫是不应该的,躺平同样不应该。层层加码不对,层层减码同样要慎重。中国是个国情非常复杂的超大型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有时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
以城乡差距来说,与大城市经济发达、财政实力相对雄厚、医疗资源相对充足、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强、公务员素质相对较高不同,农村医疗资源非常匮乏,医疗技术落后,农村的政府和民众都比较穷,农民公共卫生意识较差。在今天许多农村地区,主要只剩下老弱群体,他们当中有基础疾病的比例比较高,属于新冠疫情下较危险的群体。因此,防疫既要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策略,又要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因人因地制宜,绝不可毫无准备地突然硬着陆。
中国是个有着14亿人的发展中国家,至今还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遗忘的国情。正因这样,当中国迎来走出疫情的曙光时,越要加快与弱者共存的准备工作,让每个家里有老弱、有基础疾病患者的人心安。这既关乎道义和伦理,又是中国平稳有序走出疫情的关键。毕竟,最难的不是开放,而是与弱者共存,走出疫情需要的不是硬着陆,而是软着陆,需要的不是突然无准备放开,而是有准备的平稳有序。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