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当我们告别疫情的时候,真的可以说我们“走出疫情”了吗?

当我们告别疫情的时候,真的可以说我们“走出疫情”了吗?

社会

时下中国正在承受疫情接近季节性流感前避不开的“疫情大海啸”,因各地情况不同,所以此轮大海啸的剧烈程度和阵痛期都不尽相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范小红团队近期发表的研究判断,中国此轮Omicron疫情感染于元旦前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接近尾声。至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估计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1月中下旬出现。时值春节,预计中国还将再次面临大规模感染潮。

虽然疫情海啸的剧烈程度和阵痛期不尽相同,但人们对于“走出疫情”的期待和诉求却是一致的。但中国走出疫情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是等待疫情接近季节性流感吗?是实现群体免疫吗?是彻底告别口罩吗?是回到疫情前的生活常态吗?这些只是医学意义上的“走出疫情”,要想真正走出疫情,最关键的还是要对我们共同经历的这场疫情进行总结与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房宁在武汉疫情之际接受笔者专访时就提出,“地方也好,我们的体系、政策、法律也好,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要达成共识,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疫情过后,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角度,从社会治理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研究。”因为“这是对历史和人类负责的态度,否则的话就吸取不了经验教训。”

过去三年,疫情对各方面的冲击激烈且持久。尤其是20213月底开始至6月,上海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静默、封控,这一次的长时间封控,不仅对产业链、供应链和中国整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同时也让民众对如何走出疫情产生巨大诘问。封控期间和解封之后,身居上海的两位本地学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萧功秦,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许纪霖分别写文章谈了自己的思考,虽然两人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同时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上海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与心理创伤,远远被低估了,而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恐怕会持续很长时间。

萧功秦在题为《在艰难时期如何安身立命:疫情中的思考》文中说,疫情中显露出来的这些社会问题,会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国运的深层次因素。希望疫情过后,我们社会能从上到下,都对这场灾难进行深入的理性总结与反思。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社会困局中的经验与教训也是一个民族的财富,然而必须通过深刻的反思,才能转化为民族的经验资源。

同时,通过与一个网络上的极端者对话,萧功秦也发出警醒:在困境来临时,我们国人应对困境的精神态度与文化手段,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中国人身上极左时代形成的陈旧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残存的极端思维会从假死状态重新复活。一旦国际环境恶化,国内经济困难出现,各种阴谋论思维、亢奋极端的狭隘民族主义、自以为是的厉害国观念,受害者式的悲情主义,都会被重新激活,它们会取代人们的常识与经验,并且具有传染性。这是因为每个人思维中多少有过它们曾经的活动轨迹。甚至已经被全民否定的阶级斗争的观念,也会很轻易地回到我们生活中来支配人们的思维。加上人道文化的缺失,以及其他种种恶根性,其中有二千年来的专制统治形成的文化习性,也有十年动荡时代的左的思潮在国人精神与心理上积淀的文化惯性。都可能会在艰难时期不断被激活。

1980年代开始就专注于中国社会启蒙的许纪霖,则在《上海静默给2400万上海人上了一课,也给所有关心中国的人上了一课》中坦言,这次静默给2400万上海人上了一课,这一课远远超过我们过去三十年的启蒙。因为上海静默,不仅对上海,对整个中国都是一个大事件——历史的转变往往都是由一些大事件构成的,它们成为一种枢纽性的现象。我觉得这次静默带来的转折性意义,现在还远远看不出来,一般人只谈到经济冲击,经济冲击是其中一部份,但更大的是另外一些冲击。人是靠某种期望、对某些前景的信心活着的,群体中彼此之间有一种信任感,这种信任存在于公民与政府、个人与个人之间。现在这些纽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甚至引发了某种危机感。这种冲击带来的影响,我觉得到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在文化心理意义上,都是一个大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点将会看得更明显。

从武汉疫情到上海疫情,再到整个中国,疫情对每个人的影响都具体可感,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心理的,这些影响最终会在个体层面、国家层面导向怎样的后果,就像萧功秦和许纪霖说的,现在还远远看不出来,且会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国运的深层次因素。从这个层面来看,当我们告别有形疫情的时候,真的可以说我们走出疫情了吗?

推荐阅读:

北京疫情五问五答

最难熬的三天过去了,正常生活还会远吗?

“阳”了前后的几点想法

什么才是对李文亮医生最好的悼念?

未来若干年,我们都将生活在疫情的延长线上

“看见”是一种力量

他的自信从容,让我们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

清华这场疫情座谈会,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浙江宣传”又刷屏了,与老百姓的对话方式真的很重要

与小区居委会对话之后的几点想法

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

疫情下的追问与反思:越爱整个人类,越不爱具体的人?

静下来、慢下来容易,“活起来”难

作为一座四线城市,榆林此轮疫情真正的考验是什么?

群情不安,梁漱溟为我们敲响的警钟

探索第三条防疫道路,不妨多听听医学专家怎么说

不要低估香港、广州、石家庄的样本意义

调整防疫措施后,三个方面的问题需重视

讲三个跟香港有关的小故事


新書推介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看見香港訪談錄》
作者:吳婷
ISBN 9789620450259
2022年7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当我们在谈论女性相亲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张文宏最新研判:走出疫情已成定局,不会再逆转早财经丨张文宏:走出疫情已成定局,要做好2~4个月准备;浙江省委书记调研阿里;连花清瘟致肝衰竭?药企回应张文宏:走出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张文宏称走出疫情成定局、世界新首富易主、霍乱在多国卷土重来等丨今日天下张文宏:走出疫情,成败全在社区基层医护冬至:暗夜最长的时候,并不是极度深寒;白日最短的时候,春天已在呼唤!在最有激情的时候,做最渴望的事情中国是否正走出疫情的阴霾?英国内政部考虑缩短PSW签证至6个月!告别疫情,英国新冠加强针推广2月结束...张文宏再发声:走出疫情的关键,在于……能牵手的时候,请别肩并肩;能相爱的时候,请别说分别事情已经起变化,中国正在往走出疫情的方向转变16万感染仅4例重症!这个城市,率先走出疫情恐惧中国要为早日走出疫情加速准备可能要和你们告别了...张文宏团队: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今天是新的里程碑,中国吹响了走出疫情阴霾的决定性号角尹思泉简论书圣特点--《书法欣赏》发刊【周末综艺会3期】“秋思”禅意“半壶纱”张文宏最新研判: 走出疫情已成定局! 此轮疫情要做好2到4个月准备那年火车上的故事(下集)(二十二)走出疫情但与病毒共存信号越来越强烈 请停止疫情妖魔化宣传下一步可能会有什么举措? 没有不可能的, 只有想不到的澳洲航空业正走出疫情阴霾,旅客数量已恢复至三年前水平!今年机票价格有望下降!当我说阅读的时候,我想说些啥走出疫情困局:未来十年,这是能让普通人获利的最大机遇!张文宏:走出疫情已成定局,趋势不会逆转当我们拿起这杆“摄影枪”扫射别人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想过会给摄像机跟前的人造成的影响|陈学礼 一席第952位讲者节选《答陶斯亮》|“经济为主、疫情为次”的防控放开方针的科学依据是疫情的不确定性,而不是马上走出疫情美国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张文宏最新研判:走出疫情已成定局!此轮疫情要做好2到4个月准备两害相较取其轻!走出疫情,让生活和生产尽快恢复正常,应成为当前的首要政策新十条重磅公布 中国走出疫情最需要的是什么中国社会正在彻底走出疫情的阴霾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