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走出疫情但与病毒共存信号越来越强烈 请停止疫情妖魔化宣传

走出疫情但与病毒共存信号越来越强烈 请停止疫情妖魔化宣传

社会

       中国的事情总是自上而下进行,疫情的转向也是如此。至少从10月底至新十条出来,中央发出走出疫情的诸多信号,不是被地方忽视了,就是被地方轻视了,而且继续渲染疫情的严重性,对疫情进行妖魔化宣传。

       1 第一个被忽视的信号

      1030日至112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受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人们只是将其视为一次外交活动,强调他是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其实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味道,他是中国疫情三年来首位到访外国领导人,从两国领导人同框照片可见,他们握手言笑,会接待和谈,整个过程双方都没有戴口罩,这意味着什么?

       这从一个侧面发出了中国将走出疫情,开门迎客了。只可惜,鲜有人想到这一层。殊不知,中国政府往往以含蓄而曲折的方式发出某种强烈信号,就如乒乓外交。

     2 第二个被轻视的信号

      1110日,政治局常委会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已经转向稳经济、保民生,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且发出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的指令。

       次日,国发二十条新政就出台了,声言“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这是中央直接发出的转向信号,有一个地方捕捉到了,但转瞬间就又回到过去,这就是“一夜夭折”石家庄。

      可惜的是,大部分地方都轻视了中央发出的信息,也许隐隐感觉到了,但被石家庄的举动惊住了,转而犹豫观望;更可能的是,各地的关注点还停留在“动态清零”的字眼里,更由于他们习惯了过去的做法,仍旧各自为政,我行我素。

       3 单眼看第三个信号

      在防疫新政推出第5天的1115日,中国元首去了印尼巴厘岛参加G20峰会。人们隔海看花,只看到外交上的鲜丽,却忽视了另一层意味。

       三年来,在此之前,中国领导人何时出国访问过?但这次不仅走出去了,而且包括中美峰会,参加宴会和会议,与多国领导会谈,都是握手言笑,不戴口罩。如果说外国领导人来访,人们没有注意到弦外之音,但中国国家元首走出去了,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不仅要开门迎客,而且要融入国家社会,难道不是宣示中国要走出疫情?

       开放前沿广州的敏感

       直到1126日,中央严令九不准,几天后的1130日,广州宣布取消核酸检测,把防疫第一责任交给民众自己。

       这次引起的反响较大,迎来不少地方响应,包括上海、深圳、浙江、沈阳、重庆……甚至首都北京,但更多地方还在犹豫观望。已经出台优化防疫措施的地方政策相互打架,各地政策也不统一。其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只放开部分公共场所,包括办公、学校、堂食在内的场所仍需要核酸检测;二是各地都要求“落地检”,乘坐航空、高铁、客运、轮船等交通工具仍须核酸检测。

       要害是人口流动不仅在一个城市仍然受到限制,更在全国范围仍然很困难。

       5 新十条出台前打招呼

       中国政府的一贯做法是,在重大决策出台之前,反复吹风,反复打招呼,为转向做铺垫,就看你听不听得见,听不听得进去。

       出台新十条之前,中央已经在反复吹风,集中在一点上: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减弱!并向公众说明:这是疫情新形势!

       从11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首次指出这一关键点,到主管防疫的副总理孙春兰调研座谈,再到 1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权威解读疫情新形势,集中说了一个道理:奥密克戎毒力明显减弱!

       这种打招呼持续到127日,同时反复强调禁止长久封控,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6 新十条震撼了全国

       水到渠成时,中央重磅发布新十条。新十条的出台并不仓促,各地官员之所以感到突然,是因为他们被三年严控的惯性搞得麻木了,或者“清零”成为政治正确不敢违逆,或者一些地方存在利益纠葛,突然被要求割舍了,因而对中央打招呼熟视无睹。

       新十条的要害是“不再对跨境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与此相关,强调“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

      这旨在放开人口在全国范围的自由流动的,从而吹响了终结疫情号角,意味着中国从此走出疫情。

        7 财经困难倒逼走出疫情

       走出疫情是各种因素促成的,疫情之下的国民经济受到重挫,防疫的高成本,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开门营业,保持产业链的正常供应,如此等等。

       就财政负担而言,2020-2021年,全国卫生总开支高达14.7万亿,其中各地直接防疫财政开支超过了4000亿元,而各地土地财政为零,再难承担起高昂的封控费用。

        8 毒力明显减弱是根本原因

       但财经问题不是根本问题所在,根本原因在于奥密克戎已经不对人类构成生命威胁,否则,即使经济上面临再大困难,中国政府也不会放松疫情管控。

       以广州为例,在此轮疫情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约95%,在院治疗的感染者中,轻型占比超过97%。这一波疫情中,广州收治了16万多例感染者,没有1例死亡,仅有4例诊断为重症,而且都是由于基础病导致的肺部感染,跟新冠病毒感染没有直接联系。

       因此,新十条发布当天,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解读新十条时点出,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的减弱就是疫情新形势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其它说法都是陪衬!

        9 与病毒共存成共识

       走出疫情并不意味着病毒消失了。新冠病毒像99.99%的病毒一样,无法被消灭,而会演化成像流感一样的普通疾病,成为我们生活的“常客”伴随左右,而且会反复发作,用全球流行的话:我们将与病毒共存。

       在这种情况下,不放开还有别路可走吗?

       9  “动态清零”不再是政治正确

        随着与病毒共存成为共识,“动态清零”的话语突然消失了。新政三十条、九不准和新十条,都没有出现“动态清零”字眼。与此同时,从1129日起,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到孙春兰的调研讲话,再到最近中央一系列座谈会,都没有使用这一概念。

       10 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各国实证经验表明,因为大范围接种疫苗,使得大多数民众产生抗体,使得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是无症状和轻症,重症率低,死亡率更低。疫苗防感染差的说法不可取!

       122日,世卫组织官宣:全球90%的人都有新冠抗体!

       因此,即使走出疫情,接种疫苗仍然非常重要。即使疫苗技术先进的美欧,疫苗的有效时间只有9个月至一年,所以每隔9个月需要续接疫苗。目前,美国民众已经接种四针。 

     11 像防感冒一样防新冠

       感冒具有季节性,冬季到初春是感冒高发期,新冠疫情也一样。千万别忘了老祖宗留下的规律:

       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完于春分,灭于清明。千百年来,皆如此。所以,大雪到了,我们要更加注重个人防护,熬过后面八个节气!勤洗手、戴口罩!

        12 无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今年年初,香港大学研究团队联合海南医学院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 Nature 杂志上在线发表的研究论文、1118日,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病毒学实验室研究部门负责人尼尔杰·范·多雷玛伦等人在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都表达了这一观点

        伦敦国王学院追踪了5.6万名英国的奥密克戎感染者,研究发现,与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期新冠”(后遗症)的几率要低20%50%

        从实例看,感染过奥密克戎的患者基本都没有后遗症。

       13 政府的职责是消除恐惧

       一方面奥密克戎毒性明显减弱,非常接近季节性流感,可防可控可治;另一方面按期接种疫苗,保持体内的新冠抗体,就不用恐慌了。

       恐惧不是来自病毒本身,而是来自妖魔化宣传和粗暴管控措施。现在很多民众并不了解疫情形势变化,不少人突然面临开放,陷入惶恐之中,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妖魔化新冠病毒的观念上。以“北大屠夫”自称的陆步轩说,病毒比感冒还要轻,隔离却令人惶恐。

        疫情、自然灾害…… 不论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消除民众的恐惧心理,让民众有信心战胜灾难。消除民众的恐惧是政府长期的任务,应该成为一项公共理念,一项基本国策!

       14 停止疫情妖魔化宣传

       为了消除民众恐惧心理,要立即停止把疫情妖魔化的宣传,引导民众尽快走出疫情阴影。

       我同意这样一种观点:故意夸大新冠病毒的危害性,引发民众对病毒的高度恐惧,致使民众对自我防护缺乏自信,对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缺乏信心甚至恐慌,严重影响防疫政策的决策和执行。

       因此,舆论应该转向,当下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宣传奥密克戎病毒毒性减弱、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与普及、防控经验积累的防疫新形势,宣传中央优化防疫的新政策,宣传优化(放开)防控的典型,最大限度的消除民众的恐惧心理,为尽快走出疫情,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大造舆论,让民众做好走出疫情的思想与心理上的准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新十条重磅公布 中国走出疫情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早与新冠病毒共存的英国,如今是否有“后遗症”?韩国高尔夫美女多,美国诺贝尔经奖多被妖魔化的TikTok再陷政治漩涡,一年内从美国消失?张文宏最新研判: 走出疫情已成定局! 此轮疫情要做好2到4个月准备手表测火腿的“血氧”靠谱吗?不宜妖魔化科学检测张文宏最新研判:走出疫情已成定局!此轮疫情要做好2到4个月准备张文宏:走出疫情,成败全在社区基层医护回头看:原卫生部长高强人民日报刊发雄文,驳斥张文宏“与病毒共存”言论张文宏最新研判:走出疫情已成定局,不会再逆转【E诗配画】登鹳雀楼思维能力越强,找出路的能力就越强也不要妖魔化方舱啊Why do Tibetans think they are Chinese?走出疫情困局:未来十年,这是能让普通人获利的最大机遇!张文宏再发声:走出疫情的关键,在于……和家长打交道多了,我顿悟了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教育真相张文宏:走出疫情已成定局,趋势不会逆转澳最新血清研究显示,超三分之二澳人已经感染过新冠,儿童感染率竟超90%!专家:已经和病毒共存...这部韩剧好看 《非常律师禹英隅》今天是新的里程碑,中国吹响了走出疫情阴霾的决定性号角当我们告别疫情的时候,真的可以说我们“走出疫情”了吗?前苏联斯大林援助蒋介石国民党中国要为早日走出疫情加速准备免疫力越强,抗癌能力越强?错!这种状态才最好两害相较取其轻!走出疫情,让生活和生产尽快恢复正常,应成为当前的首要政策早财经丨张文宏:走出疫情已成定局,要做好2~4个月准备;浙江省委书记调研阿里;连花清瘟致肝衰竭?药企回应事情已经起变化,中国正在往走出疫情的方向转变专家:与病毒适应性共存,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日趋成熟;有新加坡实践先行张文宏团队: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节选《答陶斯亮》|“经济为主、疫情为次”的防控放开方针的科学依据是疫情的不确定性,而不是马上走出疫情16万感染仅4例重症!这个城市,率先走出疫情恐惧张文宏称走出疫情成定局、世界新首富易主、霍乱在多国卷土重来等丨今日天下与病毒共存,美国政府都做了什么?| 北美候鸟江西的天价彩礼,越发妖魔化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