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结束了,对这三年,别纠结,但也别忘却
作者:海边的西塞罗
来源:山巅上的加图
文章已获授权
愿你明日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得起你昨日谨小慎微的离隔。
1
建国初期,我国有位诗人叫郭小川,特殊年代挨过整,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来,他高兴坏了,又是喝酒又是抽烟的庆祝,结果醉倒后,手里的烟头引燃了棉被,造成火灾。郭小川先生就在这场火灾中不幸丧生了,倒在了他总算期盼来的能熬出头的前夜。
每当看到重大国际国内新闻的时候,我总会不自觉的想起这个故事,与时代的车轮相比,个人 实在是太渺小了。所以有的时候,即便时代的车轮正朝着你期望的那个方向转向,你也应该谨慎谨慎再谨慎,小心小心更小心。因为转折时期总意味着更多意外,而身为个体,你没有抵抗意外的能力。一个蹦出的火星可能就能要了你的命。所以还没到喝酒庆祝的时候,冷静一点,谨慎一点,这样最好。
今天中午,看了国家卫健委刚刚公布的防疫新十条,我也隐隐约约有类似的感觉。疫情整三年了,可能真的快到了快要“熬出头”的时候了。这几天多地下发通知,不要求天天做核酸了,坐公交搭地铁不查二维码了,餐馆超市陆续开业了。虽然如果你记性好的话,会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很多地方其实也都还没普及测核酸这种东西。但怎么说呢?趋势确实是明显的。
而“新十条”公布以后,这个趋势应该会更加明显,因为无论新十条本身、还是之后的新闻发布会,有些东西已经不再提了。也是在今天,央媒已经开始引述专家的话,说奥密克戎的重症比例已经低于流感了。这也是鲜明的信号,预计不久,目前一些走得慢的省市也会陆续修改政策。
当然,新十条依然强调了“不是完全放开不妨”,而是“主动优化”。一旦被划定为“高风险”,依然需要接受五天的隔离。其实目前的形势,有点类似于当年改革开放初期搞“包产到户”的时候,这一步迈出去了,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试一下,哪一边的主张其实都依然是理论。所以政策制定者需要“走小步”,先有限的开一些口子,看看社会的反响,如果效果好,再继续往前推,如果效果不佳,会收回来也不一定。
所以接下来的一个月新十条推行效果如何,非常重要。因为再过一个月全国春运高峰期就要来了,接下来则是农历新年。到时候会有什么样的防疫新政策推出,才是真正决定未来一年甚至几年内我们怎样生活的关键。而届时的政策,恐怕要取决于这一个月社会面的整体反应情况。
所以卫健委的回复很中肯。问:何时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回答是:我们已经接近了这个时机。
请注意,只是接近,并没有宣布真正的到来。所以对那些已经快憋不住,决定马上要出门或像疫情前那样生活的朋友,我都劝他们再等等。越到了这个时间,越要谨慎为上。
真的,别急,再等等。三年都忍了,不急这几天。
2
“凡事有始必有终。”我突然想起电影《黑客帝国》里的那句话。
电影里的特工史密斯自第二部起就像病毒一样开始感染整个矩阵世界,他们不断复制自己,且这个趋势似乎无可阻挡,直到最后,整个矩阵世界里的所有程序和人除了尼奥都变成了史密斯,然后他对尼奥如是说。再然后,他感染了尼奥,可得意不过三秒,所有史密斯都自爆了,矩阵世界恢复如常。
小时候看这段的时候我有点没看懂,甚至觉得这个剧情很无厘头。但后来读了一些书,发现这似乎可以看做一个关于人类与病毒关系的寓言故事: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经造成10亿人感染,2500万~1亿人死亡。而当时的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但据考证,这种可怕的病毒其实今天依然存有后代——它就是我们今天常得的流行感冒的前身。
把今天得了请个假都不好意思的流感和当年死亡率近10%的瘟疫联系起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这是真实的。如果你看过《病毒星球》这本书,它会告诉你,其实对所有病毒来说,传染性、变异性和致死率之间,都存在一个不可能同时达成的“不可能三角”。
也就是说如果一种病毒拥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变异性,它就不可能长期保有很高的致死率,最终其致死率、重症率会因为它们的这种演化选择变得不用过度防范,像流感病毒。
如果病毒拥有较强的变异性和致死率,其传染率就注定会受到限制,像艾滋病病毒。
如果病毒拥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很高的致死率,那么它一定变异性是极低的,容易被疫苗所预防,像天花病毒。
3
“人就是这样,只要一切运转正常,就没人在乎它们是怎样运作的。”这也是一句《黑客帝国》里的名言,锡安的议长对尼奥说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