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曾说胡萝卜是小人参,劝你多吃胡萝卜,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是牵强附会的玩笑话。
但实际上,这话是有那么三分道理的,不信你看看远古时候的胡萝卜长相就知道了。
自人类进入农业时代以来,我们人类对大量的植物进行了人工培育,大幅优化了其生物特征,以让这些植物更适合于人类食用。
比如说玉米,右边那个是我们培育出来的玉米品种,左边那个是野生的原始玉米,两者的差距让外人看起来根本不会认为是同一个亲妈生出来的品种。
真正的野香蕉除了皮就是籽,能吃的东西根本没多少,这才是真正香蕉该有的样子,一切果实都只是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而不是为了给别人吃。很多人曾经很疑惑,为什么人类社会里种植的那些农作物和果树都愿意花费大量的营养物质发育出那么多可供人类食用的部位,而真正用来繁殖的种子却没多少位置。不是这些植物不愿意把营养物质用于繁殖后代,是人类不同意,人类种它们只是为了吃。上古时候的野胡萝卜也是这样,它们可不会发育出又肥又大的根部供人类食用,他们的一切生物特征都是为了顺利的活着并繁育后代,不可能特地进化成适合给别人吃的样子。大约2000年前,人类首次选定了野胡萝卜进行培育,当年的野胡萝卜长下面这样。你看这模样,是不是一点都不像我们今天的胡萝卜,倒是很像人参?事实上就是这样的,这东西和人参确实是高度相似,甚至这东西的根部又硬又干,也不适合吃,像药材那样切片倒是勉强还可以。如今野外的自然界还分布有零星的野胡萝卜,让我们人类的研究人员可以一窥究竟。根据农业科学家的研究,当年的野胡萝卜并不是拿来吃的,人类是将野胡萝卜的种子磨成粉,作为一种辛香料使用的,这一点有很多考古证据作为作证。当然,人类的本性一直没有变,那个为了吃,喜欢把西瓜弄成无籽,把香蕉也弄成无籽的人类。在人类的种植过程中,虽然一开始没有刻意的培育,但还是不经意的用更肥更大的胡萝卜作为母本使用。1000多年后,曾经很像人参的,瘦瘦小小的野胡萝卜,变成了这样。肥大了不知道多少圈,也初步具备了如今胡萝卜的模样。这个阶段的胡萝卜,根部可以吃的重要性已经慢慢超过种子可以被磨成香料这一需求了。大约12世纪,胡萝卜传入中国,因为是海外胡人传入的,所以被命名为胡萝卜。以前海外传入的品种要么冠以胡的称谓,要么冠以番的称谓,只不过很多后来改名了而已。比如说辣椒,刚传入中国时就叫番椒,被定为观赏植物。后来一些中国厨师拿这玩意吃,彻底改变了其原有定位,然后又受到了大量人的喜欢,被定为了重点培育品种,培育其辣度。为了和观赏用的原始品种区分开,重命名为辣椒,后来番椒就几乎消失了,只剩下了辣椒。在12世纪最初传入我国的胡萝卜,就是上面那种又肥又大但土黄色的模样。如今在中国的野外也有不少这种类似的胡萝卜,被人称之为野胡萝卜,但实际上这不是纯粹的野胡萝卜,只是当初传入我国后自然散布到野外后的品种,已经是被选育过1000年后的模样了。当然,这个阶段的胡萝卜虽然很肥大,但依然很像人参,这也是中国长期以来老人口口相传胡萝卜是小人参的原因。至于胡萝卜是如何变成如今那五颜六色的模样,众说纷纭,但大家一致认可第一根彩色的胡萝卜并不是人工刻意培育出的,而是自然变异出来后被人类定为母本的。目前有史可考的第一根彩色胡萝卜,出现了17世纪的荷兰油画中。有文献显示,当年在荷兰出现过2种变异的胡萝卜,一种是橘红色的,一种是桔黄色的,后来橘红色的胡萝卜因为太硬和口感太差被人类放弃了,只选育了桔黄色胡萝卜。然后桔黄色胡萝卜在人工选育的影响下颜色越来越深,变成了橙色。第一根彩色胡萝卜出现后,人类又对胡萝卜进行了全方面的培育,后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五颜六色的胡萝卜。当然,他们也可以长成人参的模样,只不过肥大了很多圈。再回头和它们2000年前的模样做一个对比,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种程度的改造堪比魔法,总共花了人类2000年的时间,这就是人类农业文明的成果,是我们人类先祖留给我们的遗产。虽然如今的胡萝卜已经变成了彩色的,看起来已经和人参完全不怎么像了,但以前的一两千年里它们长的那是真的像,所以老人才会说胡萝卜就是小人参,因为他们的祖辈就是这么说的,然后他们就一直记下来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现代人已经遗忘了这句话的来历,其原因是人类那强大到逆天的培育能力。整个人类的文明都建立在人类先祖培育的那大量农业成果之上,胡萝卜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