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闭环:多地医护人员不再常规核酸检测
当人们欢呼疫情「全剧终」的时候,或许这才是医院「至暗时刻」的开始。
根据新加坡、越南等国家的抗疫经验,放开后一个月内会出现疫情高峰期,之后波动三个月再下降到低位。伴随核酸检测频次的减少和人们出行需求的释放,在未来的三个月内,我国可能会迎来感染高峰。医院作为救治病人的场所,也终究要扛下所有。
12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医务人员每天会接诊大量患者,因此面临的感染风险最高,不可避免要发生职业暴露。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很多医务人员刚刚经历了长时间的闭环管理,又要面临大量感染者扑面而来的困难。健康界就此采访了多省市的医院管理者和不同层级的医务人员,他们表达了过往闭环管理的难处,也开始憧憬未来。
截至健康界发稿时,北京已有多家医院收到通知,医务人员每日查验核酸的日子正式成为历史。
南京某三甲医院医生告诉健康界,12月8日起,医院要求医务人员在院内必须全部佩戴N95口罩。该医生表示,当时院领导的原话是:「接下来,医务人员会大面积感染,你们要保护好你们自己。」
另一名南京某三甲医院医生则向健康界透露,其所在医院虽然没有发布正式通知,但已经口头向全院传达:之后将由核酸阳性医务人员给阳性患者提供救治;核酸阴性医务人员给阴性患者提供救治。「预计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大医院的诊治趋势。」
接诊阳性患者
医生佩戴N95就不算密接
重庆某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陈辰(化名)12月2日结束了近一个月的闭环管理生活,他告诉健康界,根据医院最新管理规定,患者住院仍然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门诊患者已不再查验核酸;与此同时,针对医务人员的管控措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之前的一周两检改为愿检尽检。
国家卫健委于6月2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
目前第十版方案未公布,而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没提及医疗机构核酸频次,只规定「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对本机构医务人员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
「医院不再对医务人员做按期核酸检测的强制要求,如果自己感觉有新冠相关症状,可以先进行抗原检测,显示阳性之后再测一下核酸,如果确诊为阳性,回去居家隔离即可,转阴之后再回医院上班。」陈辰表示,现在这样的政策挺不错,「重庆商场正常营业,餐馆也都开了,医院就诊量也在慢慢恢复。此外,重庆开始堵车了!」
12月7日,就在国家发布「新十条」的当天晚上,陈辰接诊了一位脾破裂的急诊患者,大出血达几千毫升,情况非常危急,必须马上做手术。
然而为难人的是,患者并没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虽然入院时为患者做了核酸采集,但不可能等到核酸结果出来再进行抢救。
按照相关规定,这种情况下,手术室医务人员需穿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防护服、N95/KN95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鞋套,做好完全防护之后再对患者进行救治。
但陈辰表示,「时间上根本来不及,患者血压都快没有了。」
这种情况在急诊室并不少见,有时候患者连病房都来不及去,就直接进了手术室,医生根本没时间做好完全防护。
「作为医生来说,抢救患者生命是第一位的。」陈辰告诉健康界,他们当时戴了N95口罩、穿了手术衣、戴了面罩,「防护是防护了的,但可能没有严格防护。」
因为抢救及时,患者生命无虞。但手术结束后,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显示为阳性。医院将患者安排在作为阳性患者收治区的感染楼的ICU病房;同时,相关医护人员全部采集抗原和核酸。
陈辰提到,按照新规定,如果在接触感染者时戴着N95口罩,就不算密接,后续医务人员如果核酸检测显示为阴性,可以继续在院工作。这是为了避免医务人员非战斗性减员,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
「麻醉科属于保障科室,其他科或许可以不收病人,但除非全院不收病人,我们麻醉科才能不收病人。」陈辰表示,麻醉科有一条很重要的规定,就是一定要保证有人上班。
重庆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该院几乎每个科室都因阳性病例到访被关停过,但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就医需求,关停的时间都很短。「马上做环境消杀,复检阴性后马上开诊。」据陈辰向健康界回忆,当时麻醉科最长关停时间不超过半天。
从不焦虑的麻醉医师
闭环时焦虑了
陆广文(化名)是陈辰的同事,也是一名青年麻醉医师。与陈辰专注在临床一线不同,陆广文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科研上。他告诉健康界,闭环管理期间,从来没有过焦虑情绪的他,开始感觉有一点焦虑了。
2022年11月中旬开始,陈辰和陆广文所在医院便开始对医务人员进行闭环管理,有行政职务的科主任等必须待在科里完全闭环,其他医务人员不做强行要求,可以在家与医院之间「两点一线」。
实际上,很多医务人员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也决定驻留在医院。
「不敢回家,怕传染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陈辰说,最多的时候科里二三十个医生、护士都在医院留守,床不够睡,只能睡沙发。
陆广文是科室副主任,属于必须在医院完全闭环的那一拨人。对于奥密克戎的毒性,他查过文献,是了解的,所以他不太担心病毒,也不太担心家里。但是每天关在医院里,这种感觉让他非常焦躁。
「唯一的好处就是刚好有世界杯,晚上可以和科室同事一起看球,不然感觉自己真的会得焦虑症。」陆广文说,平时大家工作繁忙,很难聚到一起,这次也算是借了闭环管理的光。
此外,由于从事的是科研工作,不涉及到临床,陆广文的工作日常并没有太大变化,不需要像其他医务人员一样,被抽调去做大量的筛查工作。
12月2日,「新十条」颁布前5天,该院通知闭环管理结束,之后一系列管控措施「松绑」。陆广文表示,自己当时非常诧异,没想到重庆执行国家政策的力度这么大。但是诧异之余,也感觉轻松了很多。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不止新冠是病,其他疾病的患者也需要得到及时救治。」陆广文对健康界表示。
是医生,也是妈妈
西部某医院医生陈虹(化名)在经历漫长的闭环管理后,终于在12月7日解除闭环。但她还是没办法回家看孩子,因为其居住的小区是部队家属院,现在仍处于封控之中。
「特别想家,特别想孩子。」陈虹对健康界说,自己是做临床一线工作的,每天都有很多的危急重症患者过来就诊,需要及时处理,所以尽管心里面特别想家,但还是要坚守岗位。「工作特别累,有时候也挺烦躁。」
医生之外,陈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宝8岁,小宝3岁,都处在极度需要母亲关怀的年纪,但因为疫情封控,陈虹已经很久没见过孩子们了。
「大宝现在上三年级,所以在学习这块儿,我每天会通过腾讯会议跟他交流,帮他辅导一下。」陈虹回忆,9月份刚开学的时候,孩子还不太懂如何使用这些电子通讯系统,所以每次上网课,陈虹都要跟着他一起进课堂,现在已经比较熟练了。「我也稍微可以轻松一点了。」陈虹语气中略有一点欣慰。
但很快,她情绪又低落了下来,「小宝每次都哭着说想我,大宝肯定也难过,但是他没有时间,他每天都要上很长时间的网课。」
虽然现在还看不到孩子们,但解除闭环后,陈虹感觉离曙光不远了,社会上人流也渐渐多了起来。
「这周开始,我们医院已经在慢慢放开了,医务人员不需要再每天做核酸,一周做两次就可以了;住院患者也只需要入院和出院时各采集一次核酸,住院期间不再检测。」陈虹表示,医院就诊量在逐渐恢复,周一她收了10个患者,是之前的两倍,累得都说不出来话。
「还是要调整好心态,要好好处理病人,医疗安全是第一位的,自己也要做好防控,这样才能争取早日回家。」陈虹说。
公立医院科主任:
把阳性患者留下,我不后悔
吴江(化名)是南京一家三甲医院肿瘤科主任。在2022年11月下旬的时候,科室内便不断有医务人员成为新冠密接被要求居家隔离,好在科室里的所有住院患者从未出现过感染。
尽管每日如履薄冰,但奥密克戎仍然突破了科室的防线。一位住院十几天、几乎没有离开过病房的肿瘤患者,突然在12月初的一天,阳了。
按照规定,感染者需要转运到专门的传染病医院进行治疗。但由于这名患者有严重的腹水,吴江顶住了所有压力,楞是将这名患者留在了科里。
「患者病情不稳定,贸然转出去,无法规律治疗,是会出人命的!」吴江告诉健康界,留住患者需要自己向院方层层报备,好在院领导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的做法,最终同意为这名患者在院内单独开辟了一间病房,继续接受治疗。
说起这件事,吴江也有些后怕,他深知有可能因此造成的院感会给科室和整个医院带来多大麻烦,但他并不后悔。「毕竟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一名重病号被转到医疗条件不能满足治疗需要的地方。」
截至健康界发稿时,吴江保住的那名患者在阳了3天之后,已经成功转阴,医务人员和同科室的其他病人也没有受到感染。
民营医院院长:
医务人员必阳,没必要对我们层层加码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上海一家拥有超100张床位的专科民营医院扛住了每一波疫情的冲击,院长赵辉(化名)告诉健康界,三年里,医院没有发生任何一起患者或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即使在2022年上半年上海抗疫最为艰难的时候,医院也在没有完全停诊的情况下,保护好了所有医务人员和在院患者。
但伴随「新十条」的发布,各地相继对防控方式大幅度改变,在「做核酸的人越来越少,感染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医院很难独善其身,成为一股清流。
赵辉分析,以上海这样超大人口规模的城市为例,不进行严格防控的话,所有人全部感染一遍所需时间不会超过1个月,有些人甚至会反复感染。
医务人员也是普通的社会人,上下班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下班后要跟亲朋好友相聚,即使在工作中会做到戴好口罩和勤洗手,也终究无法避免跟其他人一样,「全体阳一遍」。
如果沿用过去的感控政策,也就是医务人员新冠阳性就要被隔离,停止工作,这势必造成医务人员在岗数量锐减,很多救治工作无法开展。
「我希望不要对医务人员特殊对待,如果对我们层层加码的话,医务人员阳了要不要封病区?从现在各地感染者数量陡增情况来看,不断封控医疗机构是不现实的。」赵辉说。
目前他有两大困境:
一是核酸检测减少之后,社会上会有大量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他们可以居家隔离,但医院里感染的轻症和无症状医务人员要不要居家隔离?
二是尽管政策提到了出现感染者的病区要「快封快解」,但医疗服务量下降仍然意味着很多患者无法就医,加上对入院患者的核酸要求,很难不会出现「患者在医院门口等核酸结果中去世」这样的人间惨剧。
赵辉建议,在院感防控方面,不妨效仿美国的做法,就是医务人员也不再查验核酸报告,大家跟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人同进同出。医务人员有症状就在家休息,没有症状就正常上班即可。
赵辉的想法跟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院长宋冬雷不谋而合。宋冬雷于12月5日也曾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表示:「医院里也不要做核酸了,测了干吗呢?反正大家都要阳,泰然处之便是,让医生好好看病开刀。」
宋冬雷呼吁,医疗机构应该同步取消不切实际的「清零」政策,不再强制进行核酸检测,否则会加剧医疗挤兑。因为大量无症状阳新医务人员无法上班,大量患者因为阳性延误治疗,阴阳分区导致医院的使用效率会打折扣。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院感疾控办主任:
明起医务人员不再常规做核酸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当年收治SARS病人的小汤山医院便坐落于此。三年里,昌平区由于其流动人口较多等原因,疫情防控的防线不断被击穿,小区封控和医疗机构部分科室停诊时有发生。
作为昌平区唯一一家三级儿童专科医院,京都儿童医院扛住了压力,为患儿和医务人员撑起了安全网。医院院感疾控办主任陆海丽表示,伴随新冠防控手段的改变,医院也在不断调整院内的防控措施。从12月9日开始,一直执行的医务人员每天做核酸,改为「愿检尽检」,也就是说,医务人员如果有发热或是上呼吸道症状才进行核酸检测,其他时候都不必再进行常规核酸检测。
陆海丽说,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最新的要求,来院就诊的患儿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要是无法提供,就做个抗原,15分钟就能出结果。如果患儿的检测是阴性,就可以进入门诊区域就诊,抗原阳性的患儿到发热门诊单独的区域进行就诊。发热门诊(诊室)可以不再设置「三区两通道」。
目前,京都儿童医院已经启动了最新的院感防控规定。即,如果阳性的急诊患儿病情严重,医生会通过行政总值班呼叫其他专科专家前来协助救治,所有参与救治的工作人员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保障对患儿救治的及时性。
在社会面逐步减少核酸检测频次的同时,新冠感染者数量毫无疑问会持续增加,医务人员也不例外。陆海丽告诉健康界,面对即将到来的医务人员因感染造成的减员,医院的预案是灵活整合医疗资源,包括合并病房、将门诊量和医护人员减少的科室整合成综合门诊、缩减医务人员排班数量等。与此同时,医生还会引导患儿家长通过线上诊疗的方式,从而满足一部分已经预约就诊,但医院暂时无法提供线下服务的诊疗需求。
陆海丽表示,根据昌平区的最新规定,各非定点医院特别是二、三级综合和专科医院,要做好因病情等原因不宜转运至定点医院治疗的阳性感染者的收治准备,通过设置缓冲病房、隔离病房、独立病区或院区等方式,收治阳性感染者和风险人员;结合实际设置红区、黄区和绿区,分类为阳性感染者、风险人员和常规患者提供服务。原则上,二、三级以上综合、妇产、儿童、肿瘤、 心血管、精神卫生等专科医院均应设置隔离病房,即红区病床。
多位采访对象不约而同地向健康界表示,只能匿名谈谈,不愿意媒体透露所在医院,因为部分做法暂时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不符,但为了救治病人,大家也只能悄悄这么干了。希望政策出台的速度能再快点儿,毕竟医护人员可以休息,但那些病人等不起啊。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