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一年,美国陷入大萧条……

这一年,美国陷入大萧条……

财经

近日,居家办公期间读了田涛老师推荐的两本书:《大萧条启示录》和《繁荣与衰退》。

前者深入细致地描绘了1929年这个节点,由华尔街崩盘开始,世界经济如何陷入衰退;后者则是一部精彩、完整的美国经济发展史,它的作者是美国任职时间最长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里根、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几位美国总统都选择了他作为美国经济的领导者。

读罢两本书,掩卷沉思。未来难以预测,历史却会一直复现。回望美国企业家与普罗大众的奋斗及命运,或许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家更好地看清自身与环境。

作 者:陈为 正和岛副总裁、总编辑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1929年将是繁荣的一年”

1929年1月份,一家曼哈顿的广告公司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的数据调查,所有的数据都传递着喜庆的信息,昭示着这一年经济的繁荣。

没有不乐观的理由。在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任期内,美联储的工业生产指数从67飙升到了110,美国人的真实收入平均每年增长了3.4%。几乎所有人都感觉自己越来越有钱了,工人们以前眼羡的电冰箱、收音机,现在可以兴奋地搬回家了,特别是汽车。1928年,美国注册的汽车多达2160万辆,卡车310万辆,这个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占到了世界总量的78%。

这种缩短时间、压缩空间的工具让美国成为“轮子上的国家”,随着车轮的飞速滚动,扑面而来的是自由的空气和无穷的机会。小镇青年克莱斯勒的第一份工作是日薪1美元的清洁工,但他现在创立的汽车公司是让福特和通用都嫉妒的对手。克莱斯勒推出的新车型不断刷新汽车业的销售纪录,在焦灼与兴奋中,这位企业家命令合作伙伴加足马力赶工,他要在纽约建起一栋77层的世界第一摩天大楼,来匹配自己的勃勃雄心。

股民们的雄心不逊于这位汽车巨头。克莱斯勒公司在一本宣传册里骄傲地指出,任何人只要在1923年购买了他们公司的100美元股票,到1929年肯定已经赚了1353美元,意味着年收益超过200%。同行通用汽车的股票则更加诱人,1920年如果购入1万美元,此时已经疯涨到了149万美元。

通用汽车的首席执行官、1928年总统大选的竞选者拉斯科布曾写过一篇《人人都应变得富有》的大作,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他认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美国人对财富的向往,永久富裕会不可避免地到来。他的对手、最终竞选成功的胡佛也认为,贫穷已经是美国往事,站上竞选演讲台时,他自信满满地宣称,“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国将很快消除贫困”。

人们深信,自己面前洞开着美好的财富之门,日子和股票都会节节攀升,一天比一天更好。时代的春风吹绿了每个人心中的绿洲,阳光轻快地打在人们脸上,他们昂起头,头顶上是一片让人陶醉的晴空。

1929年,美国最火的一首流行歌曲名叫《蓝天》,歌中写道“蓝天朝我微笑,我的眼中只有蓝天”……
 

两个可怜的女人

谁也没想到,天气会变,太阳后面也有乌云。

10月23日,克莱斯勒的世界最高大楼刚举行完竣工庆功宴。第二天,正在美国巡回演讲的丘吉尔想去看看自己的投资项目,无意间见证了历史。在纽约交易所大厅,他看到了这个国家最为疯狂的一幕:室内已无立锥之地,人们正争先恐后、歇斯底里地把写着股票的单据向黑板前报价的姑娘身上无望地掷去……股价一泻千里,投资人集体崩溃。

年初,纽交所的普通股指价格相较于3年前已经翻了一番。当时的美国股市万牛奔腾,最大胆激进的预测都赶不上行情蹿升的步伐。

统计学家巴布森教授研究了25年股市,曾尝试用物理定律来解释经济循环,他从牛市一开始便预言股市将会崩盘。银行家保罗·沃伯格也对股市状况深感忧心,当年3月他就发声警示,“如果无节制的投机得以无序发展,最终的股市崩盘不仅仅将影响到投机者本身,也会让全国陷入整体经济萧条。” 

但人们沉浸在狂欢盛宴中时,冷静的预警只会被当成噪音和捣乱,无人理会离场的机会,直到被彻底套牢。


3年后,很多投资人的身价缩水到1929年的11%。人们脸上长了眼睛,却看不清明天的模样,只能往回看。后来研究这段历史的一位学者道出真相,“任何人只要在1929年中购买了股票而且死攥在手中不抛售的话,那么到老他也等不到股票反弹了!”。

股票低迷,就业市场更加让人绝望。

1932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于41.22点,比最高点时下跌了89%,创下了百余年来的最低水平。把低迷的工业数据恢复到1929年前的水平,美国人民用了21年的时间,跌至谷底却只用了3年。

这一年,一位美国作家造访芝加哥,眼前是地狱般的景象:廉价旅馆里,到处都是结核病和脊髓脑膜炎的传染病人。一旦有垃圾车过来,人们便一拥而上,用双手和树枝在垃圾堆里捡寻腐肉。其中一位寡妇每次捡起这些腐肉之前都要摘掉自己的眼镜,因为这样“她就看不到肉里爬动的蛆了”。

1933年,一项失业率调查显示,美国俄亥俄州利夫兰市的失业率达到了50%,而托莱多市则达到了80%。英国一项调查的数据更为骇人,超过71%的男性失业已达5年以上。

没有了工作,手停口停的劳动者只能挣扎求生,这时候尊严和希望,都成了奢侈品。

英国一家船厂关闭后,一位船厂工人的妻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要是有工作就好了!我们结婚12年了,但他只工作了18个月。我们结婚时,他帅呆了,现在却是皮包骨头了。”

20年前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开始被媒体广泛引用,人们发现,那也是先知般的预言——切莫脱离幻想:一旦幻想消亡,躯体尚存,然虽生犹死。

大小罗斯福

潮水激荡之时,人人都乐于顺水推舟,水落石出之后,却免不了互相指责。1929年的美国股市为何从峰顶跌入深谷?源于纽约的这场股灾为何会酿成世界性的大萧条?时至今日,不同的答案还在风中飘荡,而当时的领导者应对这场罕见危机的理念与行动却颇为值得玩味。

1933年3月4日,危难之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作为拯救者的形象走上世界舞台中心,就任美国新总统。

和前任胡佛选择做企业家的好朋友不同,罗斯福选择了将关怀的目光对准小人物,他要鼓舞起他们的信心或者幻想。

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他的形象就是困难日子里跟大家聊家常话的邻家大叔,而他设想的目标听众同样是那些平头百姓,他们是“正在盖新房子的瓦匠,或者是柜台后面的女孩,又或者是在田地里劳作的农夫。”

罗斯福“炉边谈话”

罗斯福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政府机构:

公共建设管理局,投入大量资金,让数百万失业者成了公路、公园、学校、下水道的基建工人;


农业调整署则给农场主发放补贴,禁止他们过度种植谷物、烟草、棉花及饲养牲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种植户和养殖户收入;


而最为有名的则是国家复苏局,这个机构致力于整治大企业,改善劳资关系。它出台法规,规定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和工作时间,禁止雇用童工,并给工会提供了有力武器。同时要求所有企业都要使用蓝鹰标志。



贵族出身的罗斯福看不起新富阶层,在他看来,有少数人成了国家经济的掠夺者,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掌握在几百个公司手上,由不到5个人管理,而仅有的几个银行掌控着美国的资本流动,他要向财富金字塔尖的富人们和垄断经济命脉的大企业重拳出击。

他衣冠楚楚的专业“智囊团”则为他提供了开展行动的理论依据。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他于1912年出版的《企业集中度与政府管控》一书成了这群人的圣经。书中指出,“集中”本身没有问题,前提是必须有政府“管控”来平衡其发挥的社会作用力。

在总统和身边这些革新主义者看来,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几个工业资本家手中,必然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也会导致全行业失去必要的客户群体。

而且,少数人掌控了过度的政治权力也必将危害国家的民主,但如果能以政府监管来中和企业集中度提升的问题,就能把坏事变成好事。

罗斯福设想的“5个人”中一定有华尔街最有权势的人物杰克·摩根。摩根体系是美国经济事实上的领导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创立的摩根金融集团占有全美金融资本的33%,全美保险业的65%,控制了美国铁路的2/3和美国40%以上的工业资产。

J.P.摩根 美国金融业巨头

这一体系像一只巨型章鱼,它击碎了工业和金融的边界,将触角伸向无数的电力公司、铁路公司、保险公司、大型银行……摩根财团不光富可敌国,也富可救国。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儿子杰克·摩根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曾以一人之力为一战中的英国筹集了战时资金,又在战后挽救了意大利、德国和奥地利等国的经济。

在不少人看来,这样的大企业剥削员工,打破了发展的均衡性,过度攫取了产业和社会的资源,让人们陷于极端的贫富分化。有人研究当时93家合并形成的大型企业,其中有72家控制了其所在行业40%以上的市场份额,有42家掌控了其所在行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商业过程中的阴暗面也不断被暴露揭发出来,最臭名昭著的是服装业。

因为成人工资高,公司拒绝雇用成人,很多家长就让自己的孩子辍学打工。一家衬衣公司里,几乎所有的女工都是孩子,只有3个14岁以上的工人。另一家衬衣厂,打工的男孩需要连续不断地从早上7点工作到下午5点,然后再从下午7点工作到凌晨3点。一位老师看到她的学生离开教室去做苦工后,悲哀地感叹:“人类是唯一大人要求孩子来养活的动物。”

激烈的贫富分化也让大众对现状产生了怀疑,罗斯福所珍视的“小人物”占美国人口的95%,他们手中的财富却仅占这个国家总财富的三分之二。

如《大萧条启示录》中所说,不光美国,“在一些深陷危机的国家,人们开始对政府长久以来扮演的角色、对老板的态度、对所有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提出了异议。他们相信正是这些人把他们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人们的耐心正在逐渐消失,他们质疑整个社会体制的公平性,因为资本主义体制是为某些人服务,而不是人们希望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取福利。如果现行体制不能为人们你提供理想的生活,那么他们就会用新的体制来取而代之。”

作者:赛尔温·帕克 翻译:陈蔚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波涛汹涌之中,人们期待罗斯福这样的船长带领劳苦大众渡过激流险滩,而非为少数富人建造一艘救生艇。

但对商人阶层而言,罗斯福对商界领军人物和商人阶层的批判显然不是好事。持续的审查与丑化带来了商人的不安与愤怒,也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确定性。

年事已高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一直反对新政的各项改革,拒绝参加蓝鹰计划。J.P.摩根一开始支持罗斯福的新政,他认为新总统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看待问题,尽管“他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是错的”,但情况已经很糟糕了,不管什么措施应该都能起到一定作用。

但随着新政对自己和商界的扫荡,摩根大失所望。在给朋友的信中,他把罗斯福描述成一个“疯子”,他给报纸写信称,“新政所致力的刺激型经济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这也是所有农场孩子都知道的事实,即当水井已经干涸时,抽水泵什么都抽不出来,即使你取来水引一下都不行。

渐渐地,就连罗斯福阵营的不少同僚也开始担心反商业运动会影响社会生产和活力。他们清醒地知道,在公平和效率的天平上,不能只在一端加码。

阿道夫·伯利强调,“过去5年中,这个国家没有任何一家企业逃脱了政府的审查,至少遭遇过不同形式的政府攻击……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完全没有生产的动力……所以现在必须让这个群体的人重新找回工作动力”。

另一位智囊雷蒙德·莫利称,“我开始质疑,为什么罗斯福还没有意识到,任何一项社会制度的有效性,都取决于其是否损害商业群体的利益”。

一位记者则警告罗斯福,“如果商界人士的恐惧情绪不能减轻,那整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出现实际的复苏”。

当年的就职演说中,罗斯福曾豪迈地宣称,“唯一值得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如今,他却为商界带来了一股广泛的恐惧情绪。不少富人的财产在大萧条中迅速缩水,以至隐忍以没。

1943年,75岁的摩根去世的时候,税后财产仅有五六百万美元。除了身边亲友,几乎没人悼念他的离去,这位富甲天下的传奇富豪似乎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任何痕迹。

大企业的克星,还有另一位罗斯福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被称为老罗斯福,是小罗斯福的远房堂叔,两人颇有渊源。

1905年3月,23岁的小罗斯福与时任总统老罗斯福的侄女埃莉诺结婚,总统亲赴婚礼。隆重的婚礼上,小罗斯福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因总统而来,由此激发了他从政的决心。

1910年,小罗斯福以美国民主党人的身份开始涉足政界。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身为共和党人的总统堂叔时,对方怒骂其为“叛徒”。但在看待和对待大企业的问题上,这叔侄俩无疑站在同一战壕。

老罗斯福1905年当选总统后,便发起了激进的改革运动,他下手的对象同样是大企业和商业的阴暗面,当时对商界的管理“细致到要去管理资本家如何烫头发”。

他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并解散了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等。这位“托拉斯爆破手”希望自己成为工业社会中两股最危险力量的调和者:一股力量是无视公众利益,一味追求财富的商人;另一股力量就是因为嫉妒、愤怒等情绪刺激随时可能发生暴乱的普通民众,他宣称,“我相信企业的力量,但我也相信企业必须受到监控和管理,这样企业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发挥力量”。

如今回望,这两位罗斯福的成就和声望在美国历任总统中都名列前茅。

老罗斯福享有美国国会山上“四大总统”塑像之一,他在任内促成了“扒粪运动”和进步主义,这股道德革命的思潮和行动展现了美国社会在贫富分化和道德沦陷下的自我纠错和净化能力。

小罗斯福则带领人民度过了萧条和战争。1945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任上溘然长逝,成为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他身后的国家则成了战后侏儒群里的巨人,迎来了高光时刻。

但在很多人看来,从底层逻辑和长期维度洞察,真正让美国崛起的力量与阶层,却并非罗斯福叔侄俩这样强力的政治人物,而恰是在他们任上备受打击的企业家。

极端分化的社会,需要再平衡,但根本上,拉动美国这架大犁耕出一片繁荣的,不是御手,而是那些在草野间从不安分、从不止步、生生不息的企业家、企业主们。

有些人觉得,在大萧条前营造了“虚假繁荣”的柯立芝总统只是过渡人物,是无能之辈。但在与商界的关系上,这位美国总统却别有一份洒脱。他领导国家的方式是无为而治。如果无所事事地过完一天,他会很开心,他常以自己每天工作不超过4小时、睡觉不少于11小时为荣。

柯立芝一直认为,企业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政府并没有这个功能。他有一句名言: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美国的事业是商业。

一群有缺陷的英雄

老罗斯福曾将摩根这些商业巨头称为“因罪致富的人”,而当时更广泛的说法则将其称为“强盗大亨”。

客观地看,这群人优秀,但并不完美。


他们勤奋而敏锐,善于洞察并抓住时代机遇。“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自传中坦承,“我投资了许多不同的行业,如采矿厂、钢铁厂、造纸厂、铁钉厂、铁路、木材厂、金属熔炼厂以及其它一些企业,多到我数不清。”庞大的产业帝国源于出众的商业嗅觉,他的妹妹曾说,“如果老天下粥雨,你会发现约翰的碗总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接住上天的恩赐”。

他们也重视回馈社会。

卡耐基创建了近3000家公共图书馆;


洛克菲勒创建了2所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还向多家高等教育机构捐赠款项;


利兰·斯坦福则把大部分资产投向了斯坦福大学,以至于他的遗孀需要靠变卖不动产维持生活。



萧条时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宾夕法尼亚一位零售商人克瑞斯吉,他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给员工放病假,提供带薪假期和退休金,推行利润共享计划。他一生为慈善事业捐献了1.75亿美元,自己的午餐却从来不会超过30美分,甚至不买新的鞋垫,而是往鞋子里垫纸。

但巨大的权力、财富和声望涌来时,人很难冷静一如往常。

在美国被与林肯并称、在欧洲被视为圣人一般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晚年变得膨胀,公司外部的人几乎都很崇拜他,却“被所有为他做事的人讨厌”;在历史学家看来,“钢铁大王”卡耐基晚年也在巨大的个人权力之中,从一位精明的富豪堕落成了荒唐的小丑。

洛克菲勒承认富人阶层有局限,在写于1909年的自传中,他称有些富人满桌的山珍海味却无福消受,满身绫罗绸缎却遭受公众的讥讽,尽管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他们遭受的痛苦却比享受到的快乐多得多。

在他看来,有些企业“只关注员工的福利,是无法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的。认为只要按时发放薪水就是好企业,这是最狭隘,也是最平庸的一种观点”,真正的好企业在为员工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应该为社会创造更多福利和可能。

哈佛大学商业史专家泰德罗研究福特、卡耐基、伊士曼等7位影响美国历史的企业家,细致地考察后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很难兼具伟大与善良两种特质,“七个人都称得上伟大,但是我们用善良的定义来检测时,结论就很难说了”。

尽管他们不完美,但泰德罗依然饱蘸浓墨,热情地讴歌这些人,在他看来,7位企业家“都是具有极强内在驱动力和竞争力的时代英豪——他们所生活的国度和文化环境推崇这些个人特质,也促使他们进入商业的世界。生活在一个能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的国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一群人。

在对企业家阶层的评价方面,格林斯潘也有类似立场。在全程追溯美国自建国至今的发展历程后,这位经济学家在巨作《繁荣与衰退》中申明,“我们维护这些商业巨人的社会地位,保护他们不受公众责难,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们白手起家,也不是他们做慈善事业,最重要的是他们促进了社会进步,大幅提高了全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他看来,商业巨人们发家致富依靠的不是哄抬物价,而是规模化生产,他们是在原本完全真空的状态下创造了新的市场,并且为这些市场提供了越来越便宜的产品。他说:

“如果我们要质疑这一群商业巨人的话,核心问题不在于他们是否贪婪或者自私。贪婪和自私是常见的人类特质,穷人和贵族都有可能出现贪婪和自私的倾向……我们在讨论垄断这一现象时也要有所保留:并非所有的垄断都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在科技发生快速变化的年代,也就是发明家在新技术上下大量赌注的年代,垄断不会制造太多的问题。



格林斯潘曾经连续担任5任美联储主席,一生风云过眼,惯看兴衰。美国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为何能成为曾经的“山巅之城”?在他眼里,密码正是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这个国家认可毁灭是创造的必经之路。

美国有全球最自由的破产法,它允许公司倒闭;它允许人们自由迁徙到合适的地方,获得更为丰厚的工作回报;它尤为包容的是层出不穷的企业家,并为他们塑造值得想象的未来。

“作为一个国家来说,美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批量制造出这些有性格缺陷的英雄人物。”充分发育、法制健全的市场让从五湖四海奔赴到这片新大陆上冒险创业的人创意迸发、活力四射,“美国企业家的创造力如此之高,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充分相信能够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但“创造性破坏”无疑也有内在的问题,在写于2019年的《繁荣与衰退》中,格林斯潘断言:

“创造性破坏可能变成一种自我否定的社会现象。创造性破坏的敌人通常都有自己的情绪:他们可以指出‘破坏’显而易见的邪恶之处。人们很容易提出终止不公正的行为或者提升最低工资水平的要求,但很难以触动经济活力为由来为创造性破坏正名。


在‘破坏’ 过程中遭遇危害的受害者会更容易团结在一起,向社会要求改革,而在破坏过程中获得收益的胜利者则很难聚在一起。由此,创造性破坏这场‘永远存在的飓风’就遭遇到了政治敌对的另一场‘永远存在的飓风’。


社会民众会联起手来保护那些受到威胁的岗位,试图挽救那些垂死的行业。他们对资本家无情的贪婪发出各种批判。这么做的后果就是经济滞胀:在试图遏制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中,比如在保存旧式工作岗位或者保持旧式工厂持续营业的过程中,人们实际上扼杀了经济发展的前景。


免费的社会福利导致企业无法继续开展有生产力的投资。政府管控导致企业无法再创设新的企业。在尝试制造蛋糕并吃下蛋糕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结局是做出一个很小的蛋糕。



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分好?这是人类永恒的难题。让大家围在一起做蛋糕,本来就不容易。即使蛋糕做大了,也不一定都能吃上、吃饱。有时蛋糕还没完成,就有不高兴的人把面前的桌子掀翻了。

难题如何求解,历史之河默默流淌,却只有极少数人看到了远处波光上转瞬即逝的答案,大多数人只为已经来到眼前的潮水激动或惊恐。

早在美国诞生之前,1754年,卢梭写了一本《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在这本传世名作中,42岁的哲学家有一句比格林斯潘更为骇人的论断:人类这一物种已老,可人始终还是幼稚。
 

排版 | 七雨
审校 | 张启玉   轮值主编 | 徐悦邦
正和岛新媒体
(ID:zhenghedao)

面向中国商界决策者的新媒体,解析商界大势,聚焦商业价值,助力企业家持续成功,让新商业文明的曙光温暖世界。

关注正和岛,和280万企业家、管理者一起,看透商界大势与大事。

《任正非:面子是给狗吃的》

《马化腾凌晨4点看产品,马云一年飞行1000小时:成年人的牛逼谈何容易》

《王林:此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场倒逼》

《张瑞敏,自以为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们不能陷入遗忘,但也不能陷入渴望过去辉煌的虚假怀旧 | 专访年营收近6000万,年增长率保持150%-200%,翼鲲飞盘如何推动小众运动进入大众视野?最真实的隐私!墨尔本各华人区收入大揭秘!这个区竟然最有钱在美国做学校管理的这一年,我积累了这些心得全球陷入粮食恐慌!中国会遭遇粮食危机吗?去年花46亿进口,粮食安全真正的软肋竟是……内乱点燃?拜登炮轰美国最高法后,全美各大城市陷入混战…颠覆性的“判决”导致英国、法国、加拿大政府罕见“干涉美国内政”魁省高级公务员收入大起底, 这么多人工资比省长还高! 最富的人是ta…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36)早报 | Puma第一季度收入大涨近20%;韩国奢侈品消费激增;Ferragamo与亚马逊联手在中国打假三月杂记:三张照片的故事。。。雅培奶粉“细菌门”,让美国陷入一场空前危机波士顿市中心一女子被拖入大楼强奸!BU学生被人跟踪,在公寓被袭击!波士顿学生用笔记本电脑作为袭击人的危险武器早报 | Nike第四财季大中华区收入大跌19%;Chanel手袋或将于7月涨价;周大福逾22亿港元收购佐丹奴溜肝尖早报 | Moncler第一季度收入大涨60%;Gucci母公司启动首个员工持股计划;卡地亚宣布Youtube网红为品牌大使CNMD又成功了,中国网友陷入了空前矛盾……栗松野溪溫泉美国“大裁员潮”来袭,大萧条要来了?此时放弃入编的易烊千玺有多强大早报 | 优衣库中国门店数将超过日本;Farfetch业绩表现大幅放缓;完美日记母公司第一季度收入大跌逾38%他负伤醒来,失去记忆,身上只有七万元,和一张写着龙楼镇电话的纸条……巴曙松:大萧条——穿越历史的启发 | 《财经》书评早报 | Zara母公司第一季度收入大涨36%;优衣库将于秋季涨价;传Fendi将与Marc Jacobs合作早报 | 村上隆建议LVMH董事长打造个人品牌;Burberry去年收入大涨23%;欧莱雅与李佳琦和解想哭!受疫情影响,我的收入大幅缩水金雁教授:现在的局面不是冷战,但可能比冷战更危险!她疯疯癫癫15年,70岁陷入热恋穿越大萧条: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主义毕业进入大厂年薪三五十万,不见得就有美好的未来!如松:“拜登大萧条”近在咫尺,雪崩现场就在前方比特币见底的信号是什么?美国大萧条和国际战争发生怎么办?早报 | H&M第二季度增速明显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山东如意失去莱卡公司所有权;Loewe去年收入大涨38%早报 | 获百度风投投资,超媒体控股打造国内首个虚拟现实平台;Maje母公司第一季度收入大涨近24%;泡泡玛特或进军服饰零售领域狗狗被遗弃在大街上,但因为主人留下的字条…结局反转了!早报 | Michael Kors母公司去年收入大涨39%;维密过去12个月利润超10亿美元;Diesel任命新首席执行官伯南克为什么对大萧条如此痴迷|巴伦读书会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