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巴曙松:大萧条——穿越历史的启发 | 《财经》书评

巴曙松:大萧条——穿越历史的启发 | 《财经》书评

财经

历史不会重现,但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回顾大萧条时期的世界经济与格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研究大萧条时期各个经济体中的各类经济机构的关联和应对措施,有助于我们了解在整个庞大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交易成本、市场机会、资源分配等背后的逻辑,以便在当前全球经济的低迷期找到更好的应对手段




文|巴曙松
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一个非常动荡的发展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加速了这种增长范式的转变进程。经济在动荡中转换增长模式,无疑会让已经习惯原增长模式的市场主体产生迷惘。而新增长模式的特征在一开始也并不明朗,许多时候还摇摆不定。例如,当前的高通胀水平,究竟只是一个短期现象,还是会成为新的增长模式下的长期特征?去全球化主要是在高科技领域,还是会逐步延伸到金融、贸易等各个领域,从而倒逼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以更高成本重新布局?

无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金融现实,还是促进金融理论思考,阅读金融经典都是必然环节。经典作品往往具有穿越时空的独特价值,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能启发我们的思考,即使时境变迁,或许其特定的某个结论并不一定再适用,但其所揭示的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往往能够常读常新,具备启发性。

为什么大萧条会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圣杯”


来自国际金融市场一线的动荡,往往会引发金融理论界纷争。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是现代社会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之一,当时不仅导致了美国和西方社会长期的大规模失业(根据1932年的数据,当时美国的失业人数高达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经济状况迅速恶化也改变了社会关系,影响了整个世界局势,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在经济学界,对大萧条的研究成果动摇了古典经济学在当时西方政府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各国纷纷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现代宏观经济学也从此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现实世界显著的动荡与纷争,会促使人们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些经典著作、代表性的学者,在大变革时期或者发生类似状况时,就会被人频繁提及。在危机研究领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可能是经济学界研究最多、结论最众说纷纭的一个。时至今日,学界对于大萧条仍然没有达成共识。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弗里德曼在其著作《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中提出,是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引发了当时的大萧条灾难,相应的对策自然而然应该是扩大货币供应量。奥地利学派学者罗斯巴德则认为,大萧条是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所致。他认为中央银行违背金本位原则,对金融货币领域加以干预的做法,对经济长期发展非常不利。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则结合1990年的日本经济衰退,从资产负债表衰退角度解释了美国大萧条。

关于这场危机的分析,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伯南克的《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

从“大萧条迷”到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实施者


伯南克为国际金融界所熟知,重要原因之一是他接替格林斯潘成为美联储主席,并在任内成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决策者和政策实施者。伯南克出生于1953年。1975年,他以经济学系最优等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并于1979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伯南克投身教职,在斯坦福大学任教6年(1979年至1985年),又于1985年至200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和政治事务教授,还曾担任该校经济系主任。

从1987年开始,伯南克就以不同形式参与美联储的相关工作。首先成为美联储的访问学者,并于1987年至1996年期间,先后在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任职。2002年,他离开普林斯顿大学,成为美联储理事。2005年,伯南克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2006年2月,接任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一直到2014年。在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参与应对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因此当选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的年度人物。2014年卸任后,他进入布鲁金斯学会,重点研究经济复苏政策。

从伯南克的经历可以看出,他走过了从学者到政策实践者再回归学术这样一个过程。这跟他的研究领域和兴趣有着密切关系。伯南克在读博士期间,最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就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他对大萧条的成因和影响非常着迷,认为自己是个“大萧条迷”。而且在他于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美国又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可以说是大萧条以后相当严重的一次。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用了严厉的货币政策,才使美国经济避免被通胀吞噬。这也进一步促使伯南克持续研究大萧条和货币政策。

20世20年代至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对于伯南克的影响不可谓不深。伯南克曾在一次演讲结尾时强调:他认为20年代至30年代美联储做错了,他将尽力避免重蹈覆辙,不再重复当年的错误。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他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以力挽狂澜。通常的市场看法是,正是因为伯南克接受了大萧条的教训,采取了较为得力的政策措施,才使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没有陷入更大麻烦。

注重逻辑、历史和数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伯南克对大萧条的研究吸收了弗里德曼的一部分研究成果,比如他对央行定位的认知、货币收缩导致大萧条的判断,从理论逻辑上可以说部分来自弗里德曼。从伯南克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1867—1960》对伯南克有着很深的影响。但伯南克对金本位制在大萧条中的影响做了新的论述,他认为,金本位制限制了货币政策的发挥,允许金本位制的存在,会使货币政策名存实亡。

他指出,金本位制是导致美国大萧条如此严重、演变至全球性危机的主要原因。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和法国的货币紧缩,正是通过国际金本位制传导到全世界,导致了全球性通货紧缩,从而导致借款人的金融头寸缩水,发生债务型通货紧缩,导致借款人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清算,最终造成萧条。他不仅在自己的论文中多次论述这一观点,在他于2012年给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做的一系列有关央行作用的演讲中也对金本位制多有批判。

伯南克写了一系列关于大萧条的文章,后来结集成书,就是这本《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这些论文围绕大萧条发生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伯南克注重各国之间的对比,尤其是不同国家坚持金本位制和放弃金本位制的政策。他在书中用了多个国家的大量数据、资料,包括经济数据、工资、就业情况等,从总供给、总需求、名义工资等不同角度,指出美国大萧条是一次由多重因素导致的全球性的大萧条,理解整个事件,需要考虑整个国际体系。

美国及其他国家所犯的政策性错误,是此次大萧条产生或深化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美联储,在应对首次危机的挑战时,没能积极运用货币政策来防止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因此没能履行好维持经济稳定的职能。同样,美联储也没有很好地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导致许多美国的银行倒闭并引发信贷及货币供给萎缩。伯南克指出,大萧条的这些研究,对于后来者都是很重要的经验与教训。所以在他作为美联储主席应对2008年次贷危机时,可以说是记住了这些美国历史上的政策教训,并且总体上避免了同样的错误,强化了美联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可信度。

穿越历史的启发


这本书的结构,伯南克在前言中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一谈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再看伯南克的这本书,或者说,为什么我们要再去看一本研究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书。

伯南克在本书的前言里说:有人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早已成为历史,这段尘封的历史与21世纪信息时代的经济之间没有什么关联。持有这些看法的人,可以去看看现在的经济头条新闻:高失业率、银行倒闭、金融市场动荡、货币危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战争冲突……,凡此种种,都可能由经济大萧条引发。应该说,时至今日,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种种教训对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这正是我们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在经济政策领域避免相同的错误?从类似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启迪,是可行的方案之一。就像伯南克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采用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有不少就是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

历史不会重现,但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回顾大萧条时期的世界经济与格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929年至1933年的股市泡沫破灭和一系列银行恐慌,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有着相同的特性;而在当下经济规模更大、产品更复杂、交易更便捷、各国联系更紧密的情况下,技术的滥用、国际格局重新洗牌、监管缺失、国际政策协调严重不足等问题也会更为凸显。研究大萧条时期各个经济体中的各类经济机构的关联和应对措施,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在整个庞大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交易成本、市场机会、资源分配等背后的逻辑,以便在当前全球经济的低迷期找到更好的应对手段。

作者为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美)本·伯南克著,
陈剑译,中信出版集团即出

(本文为该书推荐序,出版方授权刊发,略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拟;编辑:臧博)




责编 | 周瑾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穿越历史看《黄飞鸿》:用功夫讲一段中国故事稳住三驾马车|《财经》社评伯南克为什么对大萧条如此痴迷|巴伦读书会2:30PM打了booster北约为啥不解散提振县域经济之道|《财经》社评捍卫民众财富安全感 | 《财经》社评小样的小作文穿越大萧条: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主义由盛转衰,芯片业将迎超级大萧条?如松:大重启,粮食危机的魔鬼已经出笼被中美“疯抢”的钴到底有多重要?|《财经》特稿金融危机的反思及其文化镜像 | 《财经》书单中国经济逼近临界点,如何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财经》特稿十本书求解就业难题 | 《财经》书单重中之重供应链 | 《财经》社评中国经济如何重回正轨?|《财经》特稿几张老照片拓展涉农就业空间|《财经》社评大基建依然强劲,投资能否成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定海神针”?|《财经》封面赵冬梅:学历史的人应该很容易淡定,因为历史上的事你都见过了 | 枝桠第三季 02从城市起源到田园城市 | 《财经》书单美国“大裁员潮”来袭,大萧条要来了?此时放弃入编的易烊千玺有多强大TCL 创始人李东生:40 年穿越周期的启示更务实的金融|《财经》社评比特币见底的信号是什么?美国大萧条和国际战争发生怎么办?如松:“拜登大萧条”近在咫尺,雪崩现场就在前方也谈《风起陇西》:当代人对“个体”的珍视,决定了历史剧与历史的距离“国际学校”渐成往事|《财经》特稿这一年,美国陷入大萧条……为什么我们需要“变革性学习体验”|来自HTH PBL设计营的启发反思“消费主义” | 《财经》书单提升社会安全感之道 |《财经》社评​“企业家经济学”的当下启示 | 《财经》书评陝西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