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民众财富安全感 | 《财经》社评
近期河南村镇银行存款纠纷案以及后续的外地储户被赋红码案,抛开具体案情的技术细节和定性,其不良影响更在于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刻挑战和动摇了民众的财富安全感,干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稳民心、稳预期、稳需求等相关工作。
当前相关受疫情冲击地区,复工复产呈现良好态势,经济回暖趋势明显,人民群众消费预期普遍向好,但复苏基础仍不稳固,加之全球加息潮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仍存在一定悲观情绪。
稳预期中尤为重要的是稳住消费预期。以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巨大的市场空间及诸多消费场景,只要稳住消费大盘,以消费引领和驱动增长,面对下行压力时就仍然能够拥有腾挪空间。
当前稳住消费预期也面临诸多挑战。一部分生活困难群众需要财政救济,一部分面临就业和再就业压力的人群消费意欲下降,甚至有消减支出为应对未来风险进行更多储蓄的打算。这种势头必须加以切实扭转,避免形成居民和企业之间关于去杠杆的负反馈。
欲稳住消费大盘,除了给困难和低收入群众及时发放生活补助和一定数额的消费券、稳住消费基本盘,关键是提振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的消费意欲。因为相对于广大低收入群众的消费低水平和高收入阶层的消费低频次,中产阶层畅旺的消费才是形成消费增量的主要推手。
而欲提振中产阶层的消费意欲,除了宏观经济不断向好和就业前景不断改善的信心拉抬作用,还需要保护好他们的存量财富,让他们的存量财富能够保值增值,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财产性收入。
从这个大背景出发来进行考量,某地村镇银行存款纠纷及后续事件引发的不良社会影响,就显得格外不合时宜。它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富安全感。在中国普通百姓心目中,银行近乎有国家信用背书,钱存在银行居然会不翼而飞或取现无门,这给人民群众造成的心理冲击显然是巨大的。以常理视之,这些储户应以中产阶层为主,毕竟低收入群众拿不出这几十万上百万元钱来异地储蓄,而高收入群体也不会如此在乎这些“蝇头小利”。
从全局来看,类似地方性事件应加快处置,厘清责任主体,堵住监管漏洞,尽最大努力和诚意保护涉案群众的利益,对他们的损失进行合理的救济,从而尽快将类似事件个案化。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如果因处置不当引发民众对村镇银行和城商行等地方性银行的信任度打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存款向国有大行集中,则不利于多层次银行体系的建设,不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不利于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一段时间以来,作为消费和理财型投资主力军的中产财富损失已经成为一个话题。从P2P到各种理财平台的“爆雷”,从基金管理人跑路到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操作导致股价暴涨暴跌,都给以中产阶层为主的投资者造成了程度不一的财富损失。这其中,固然有投资者失察和贪图高回报的因素,一些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监管不力和监管滞后显然起到了不容回避的助推的作用,应切实予以反思和纠正。投资者教育固然重要,投资者保护同样应予以高度重视。
此外,由于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一些相关事件的善后工作不尽如人意,对责任主体和过错方惩治力度不够,对涉案群众经济损失的救济力度不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认为自身财富安全受保护力度不够。
承平时日,人们创富机会多多,对于财富损失的包容度会更大一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人们对财富损失的承受能力自是今时不同往日。所以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相较于以往应该投入更大的资源和精力,通过靠前监管、全过程监管,对责任人加大惩治力度,对利益受损群众加大救济力度,来提升民众的财富安全感,以实际行动为稳民心、稳预期、稳消费、稳大盘添砖加瓦。
善待民众的财富,保卫民众的财富,捍卫和提升民众的财富安全感,抓住这一关键枢纽,中央关于稳经济和促发展的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