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在山村,给3000位老人拍遗照 | 故事FM

我在山村,给3000位老人拍遗照 | 故事FM

社会

🎧 点击上方图片,跳转「故事FM」小程序,收听真人讲述。记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键收听全部故事哟!


-1-

引子


杨鑫:你一个人在屋里呢?

奶奶:俺一个人在屋里,娃都打工去了。

杨鑫:再笑高兴点儿,张开嘴巴嘛,牙还有的嘛,张开嘴巴笑。

奶奶:没牙啦。

杨鑫:(笑)笑甜甜,笑甜甜!一、二、三!(相机快门声)


刚刚你听到的那段对话发生在一位摄影师和一位老奶奶之间。


奶奶一个人住在山村里,子女们都在外打工。你或许能听出拍摄现场轻松、快乐的气氛。在相机快门的咔哒声过后,奶奶咧开嘴,她的笑容在一瞬间被定格成一张相片。但你应该不知道的是,这张相片其实是要给奶奶当遗照用的。


这位摄影师叫杨鑫,85 后,是今天故事的讲述者。在 4 年的时间里,她和团队给近 3000 位老人免费拍摄了遗照。


老人们大多是住在偏远山区的空巢老人,这张遗照,是很多老人一生中,除了身份证照片以外仅有的照片。



-2-

爷爷的样子


我叫 杨鑫 ,是来自陕西省商洛市的一名公益人。我在抖音上叫 @高妹爱摄影,因为我长得比较高,大家都爱叫我高妹。我平时的工作是报社的摄影记者。


做摄影记者就必须到现场去。所以我经常会下乡,在山区拍摄一些老人的照片。


有一次我去采访,村子里的一条河上缺一座桥。村里的人跟我们讲,因为交通不便,有一位住在河对岸的老人已经去世好多天了才被发现。老人的家人赶回来以后,匆匆忙忙地办了葬礼。


听附近的村民说,老人活了一辈子,啥都没留下,连一张照片都没有。他们觉得特别惋惜。


当时这件事给我的触动特别深。我想起小时候特别爱听奶奶讲爷爷的故事。我爷爷去世得早,在家里没有找到过爷爷的照片,所以我一直不知道爷爷长什么样子,对他的印象停留在奶奶的口述里。


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奶奶在我们家住过一段时间。下午放了学,我没事儿就跑到奶奶的屋里面,坐在床上,盖着她那床特别厚的被子,听奶奶讲她年轻时候的事儿,也讲我们的爷爷。


她说,爷爷是我们当地特别有名的赤脚医生,总爱挑着个豆腐担子,一边卖豆腐,一边给别人看病,有的时候一两天都不回家。


但是,奶奶每次讲到爷爷,她从来不会告诉我爷爷长什么样子。我问她,她也只是说,爷爷高高的,再多她就形容不出来了。我想这可能是奶奶的一个遗憾吧,她已经不记得爷爷长什么样子了。



-3-

天堂里的微笑


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我没怎么照过相。


四五岁的时候,邻居用家里的傻瓜相机给我拍了张照片,后来洗出来送给我们。照片里我穿着一条带补丁的裤子,和家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站在老房子旁边,我把头低得死死的。那是我的第一张照片。


看到其他小朋友家里的相册都是满满当当的,有满月、周岁的纪念照。我总觉得有点遗憾。


可能也是为了弥补遗憾吧,我大学选了摄影专业。那会儿奶奶年纪已经很大了,我把学校的黑白胶卷带回家,给奶奶拍了很多张照片:拍她因为缠足而变形的小脚、因为常年劳作满是老茧和裂痕的双手,还拍了一张奶奶的单人肖像照。


我跟奶奶说,「太阳这么好,你站在墙头,我给你一个人照一张照片吧。」


奶奶一笑,把身上的土、灰拍一拍,把衣服拉一拉,说,「行嘛,来我站这儿,我娃给我照。」


照片里她笑得特别开心。


拍照的时候我就想,害怕奶奶有一天不在了,我再也不能记录她身上这种生命的印记了,也不能再拍下她的笑容,所以我拍得特别认真。


那张肖像照我后来用了手冲胶卷的方式冲洗出来,把底片扫描,再把照片放大到16寸。我洗了三张,每家留一张。


照片拍完不到两年,奶奶去世了。肖像照成了奶奶的遗照。


下葬的时候,照片就摆在奶奶的坟头,我抓拍了一张照片传到博客上,起名叫《天堂里的微笑》。


■ 杨鑫用胶片相机拍下了奶奶的手



-4-

「山里人谁还照相啊。」


参加工作以后,我走访、拍摄过不少商洛当地的山区老人的家。看着他们清苦的生活状态,就想用自己的力量帮他们做点事儿。


2017 年,我成立了商洛彩虹公益中心,利用周末不工作的时间开始做公益活动,给山区 65 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免费发放羽绒服、羊毛护膝、护腰和羊毛袜子,帮他们捱过山里格外寒冷的冬天。


在这个过程中我走进了更多的老人家里,也有了一个挺意外的观察:在手机照相已经普及到成为很多人「举手之劳」的今天,商洛山区的大部分老人家里依然是没有照片的,他们还把照相当做一种奢侈。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心里有了给老人们免费拍遗照的想法。


记得有一次我把衣服送到一位老人家里面,走进门里面,就能看到一个土灶台,柴火烧得家里面烟熏火燎的。灶台连着土炕。大门正对面的柜子上面摆放了一张白纸板,上面写着「xx之牌位」。


纸板前面放了个香炉,看得出来平时有人在祭奠,因为香炉里还插着烧完的香屁股。


我问奶奶,「您老伴去世多长时间了?」


她说有十多年了。


我说您还记得他长什么样子吗?


老人笑了笑,是很尴尬的那种笑,没有说话,像是已经不记得了。


我问,那有照片没有?


她就说了一句,「山里人谁还照相啊。」


听了那句话我才了解,拍照对山里的老人来说是件多么奢侈的事儿。


■ 山村里的老人

商洛位于陕西的陕南,地处秦岭腹地,有个传统的说法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意思是说,这里有八份是山,一份水,一份田地。


像我们住在城区里,视野还能稍微开阔一点。进了山区里面,家家户户都是依山而筑的。平时要去赶集才能买到东西。但是很多集市只是单纯地卖东西,没有照相馆。要想拍一张 12 英寸大小的标准激光照片,要去市区才能拍得到。


从离得近的乡镇过去,可能坐公交车就二三十分钟就到了;离得远的要翻一两座山才能到,一天只有一班公交车。


商洛是一个劳务输出型的城市,年轻人都去城区或者更远的地方打工了。留在山里的大多都是空巢老人,还有一部分的留守儿童。让七老八十的老人去翻山越岭、坐公交车,都是不太可能的。


山里面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少之又少,他们用的大部分是没有照相功能的老年机,平时只用来打手电、听广播、接听孩子们打回家的电话。


更多的,是没有手机的老人。照相的机会来之不易,但他们对拍一张照片还是很有渴望。



-5-

「小伙儿,你能给我拍张遗照吗?」


一次,一个搞摄影的朋友跟我说,他经常在山顶上拍照片,碰到过一位老人,看他拿着相机就问,「小伙儿,你能不能给我照一张照片让我当遗照?」


那个朋友是拍风光的,不会拍遗照,就问我能不能去。


后来我找时间上去走访了一圈,发现有一些老人住在上面,种植高山蔬菜。因为太偏远,所有手机到了那儿都没有信号。我遇到一位在给菜浇水的老人,他说他 68 岁了,在山顶上住着的还有其他 30 几位老人,年龄大的 80 多岁,年轻些的也有六七十岁。


我说,「叔,我跟你说件事儿,不太好,你可不要生气。我们来免费给你们照遗照,你愿意不?」


他像是不太相信一样,问我,「啊?真的来免费照遗照?」


在我一再强调不光照相免费,还会装裱好了给他专程送来,都不要钱之后,他笑开了,说「那好嘛,好的不行!」


他说,山顶上的老人想照相还得下山,到城里去。年龄大了不敢坐公交车,不会骑摩托车的话就麻烦得很。


也遇到过有人开着面包车到山顶上,说免费照相。不过相是免费照,就照一个脑袋,之后贴在别人的身子上面就算完成了。打印出来要收十块钱,加相框的话还要另外收费,从三四十、七八十到一百多的都有。


叔叔花钱装了相框在家里摆着,结果前段时间一看,发现颜色都掉了。


但就是像这样「ps」出来的照片,山顶上的老人们能照的都照了。顺着他指的路,我找到了另一位照了相的叔叔的家,想看看那张照片长什么样。


他正在吃饭,他老伴儿跑到屋子里,从一个大木柜里面翻出来一张卷成筒状的纸。当时叔叔因为舍不得花那几十块的相框钱,只能把照片放到木柜底层存放。


他小心翼翼地把卷着的照片铺平,我就看见那上面,他的头被「p」在一个穿西装的人身上,坐在一把可豪气的欧式座椅上面。


■ 叔叔小心收好的照片

阿姨小声说,「照得不好看,弄得都不像他自己了。」


但是叔叔觉得他起码留下了一张照片,也挺好的。


他跟我讲,「人家是专门来照相的,你总得留一张照片备着嘛。」


他的意思是,人上年纪了,可能突然就走了。如果有机会提前准备这张照片,老人们都想给自己备上。一方面是给子女留一个念想;另一方面,孩子们在给自己办葬礼的时候就不用着急找照片了,他们不想让孩子在那种时候还手忙脚乱的。


从那位叔叔家离开前,我在他家的墙头拉了一块红布当背景,就这样给他拍了遗照。他坐在熟悉的家门口,四周围着老伴儿和邻居,笑得放松又自然。


■ 杨鑫在山上给老人拍照



-6-

排队拍遗照


看着老人们对拍遗照这件事儿热情又不太忌讳的样子,我稍稍放了心,决定正式把拍遗照的活动提上日程。后来我给活动起了个名字,叫「老有所忆」。


2018 年的时候,刚好有一笔资金可以支持几家机构做公益活动,我们趁着机会办了第一场给山区老人拍遗照的活动。


活动地点定在了村委会前面的广场,现场很热闹,有给义诊的,有扭秧歌的、敲锣鼓的演出项目,都在同时进行。去之前我们还有顾虑,拍遗照这种「不太吉利」的活动,会不会根本没有老人会来。


没想到顾虑很快就被打消了。


我们在广场上用架子支起了背景布,一面红色,一面蓝色。老人可以选择喜欢的颜色排队拍照。现场布置好以后,就有老人来问我,「听村长说你们这照相是免费的,是不是?」


我说,「对啊,给你们照 12 寸大照片,还你们送来,都不要钱的。」


老人听完可高兴了,马上拿着身份证去排队登记了。


那天我们一口气拍了 300 多位老人,从早上九点一直拍到下午两点多才结束。老人们人挤人地排着二三十米的队伍。后来旁边机构的志愿者都来帮我们一起维持秩序,就怕把老人挤倒了。


有很多老人是自己拍完以后,又回家叫他的邻居,邻居又去叫他的亲戚。有自己拄着拐杖慢慢来的,那些住得偏远没法自己来参加活动的老人,就让家里稍微年轻一点的亲戚骑摩托车、三轮车,推着板车带来,为的就是免费拍一张照片。


绝大多数老人都选择了红色的背景,他们觉得红颜色喜气。



-7-

欢乐的拍摄现场


因为怕老人们有抵触心理,在和他们沟通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会直接说「拍遗照」,而是会用「老人照」、「老照片」这种在当地比较委婉的说法。但其实,我发现老人们对于照片的用途都是心知肚明的,谈到死亡也没什么忌讳。


我们的拍摄现场比较欢乐。两边都有志愿者,负责给老人乱掉的头发喷喷水、梳理整齐,帮他们把身上穿的很多层衣服一层一层地收拾平整,用小刷子刷掉衣领上的灰尘。


有的老人一坐在凳子上,就紧张地手不知道要往哪儿放,一会儿放在腿上,一会儿耷拉到身体两侧。我和他说可以把手放下去,这样肩膀就是平的,结果他特别用力,把手指都伸得直直的。


我说,「叔,你放松,别用劲儿,咱们照相又不疼,你怕什么。」


老人就一笑,说,「没照过呀。」


要是有的老人过分紧张的话,我会拍十几二十张照片,最后挑一张他表情最自然的。


拍照的时候,旁边的老人也会帮我们逗他,说:「你个老怂,还不赶紧笑,把娃照得累的。你再不笑好一点,到时候你娃把你相片都给你扔了。」


在拍照那个老人就会立马转过头去回一句,「你的到时候也不让摆,让人给你扔了去。」


他们互相在那儿打趣,气氛马上就快乐起来了。他们看见现场这么多人都来拍遗照,就想着,反正你也要死,我也要死,为什么不能开心一点呢?


■ 杨鑫和团队的志愿者在给老人们拍遗照


-8-

和棺材住在一起


老人们这种对死亡坦荡的态度,可能和商洛当地的风俗有关系。在我们这儿,死亡是件需要提前准备的大事儿。60 岁以上都叫「喜丧」,会放鞭炮的,而且年龄越大办得越隆重。


商洛当地的老人在过了 60 岁以后,就会为自己提前准备好棺木,还有去世以后要穿的衣服。棺材做好以后还会请客吃饭,亲戚朋友们都会去。


我在山里看到很多老人会把棺木用塑料布盖着,放在屋子里,他就跟他的棺材住在一起。


他们把身后事全部都准备好了,去世的时候村里人就会说,这家的儿孙都很孝顺,老人也过得很圆满。


如果有的老人突然间去世了,什么都没来得及准备,反而会让人觉得匆忙,让人「看了笑话」。



-9-

老人在遗照里看到「完整」的自己


几乎没有老人会对遗照提要求。


照片拍好以后,我们会做一些后期处理,之后会批量送去做激光冲洗和相框装裱。后期处理的原则是以自然为主,大部分都只是简单做些对比度、色阶的调整。但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更精细的修复。


有的老人经常会到山里面打柴、干农活儿,脸上会留下些伤疤,我们会把伤疤修掉。


另外就是有因为中风的原因口眼歪斜的老人,我们会和他说,「你要是愿意让我们给你修,我们就你修得美美的,跟你原来一样。」


其实老人根本就不知道照片可以修。印象中有一次我们送照片,一位缺了一只眼睛的老人看到修完的照片可开心了。他的邻居都围着说,「天啊,还有这个技术呢!修得跟你原来一模一样!」


一方面是得到了别人的赞美,一方面老人也从照片里看到生病前那个「完整」的自己,他心里面那种欣慰,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10-

村里来了年轻人


原本,我只想通过拍遗照这件事帮老人们圆一个梦,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能不费劲儿的拥有一张满意的照片。但接触到的老人多了,我发现这件事给很多老人带来的,不只是一张照片那么简单。

你去到山里就会感觉特别安静,没有一点嘈杂声。只有在早上十点和下午三四点左右,山里老人们吃饭的时间,你才能看到大树下面或者谁家的院子口,会有几位老人端着饭碗在那儿说着话、吃着饭。

其他的时间,他们要么在自家的田里干农活,要么就是房前屋后地忙:摘柿子、做柿饼,晾晒挖回来的中药材。

在我们这里,60 岁的老人还是村里面的顶梁柱、壮劳力。

我们拍照的时候遇到过一位 68 岁的老人,脸上还带着水泥印子,匆匆忙忙地问能不能给他先拍。因为村里正在修路,他还在工地上打工,给人家和水泥。

前段时间,我们这儿到了做柿饼的季节,我在山里面看到一位 80 岁的老人爬着梯子上树摘柿子。我说,「你都这么大年龄了,这么危险的活儿,为啥不等儿女回来做?」

她说,因为疫情原因,孩子都在外地回不来,再加上孙子孙女都要上学,娃还要照顾自己的娃,哪儿能顾得上家里这些活儿。她自己慢慢摘,摘下来多少是多少。过一段时间有人上门收购,卖了都是钱。

老人们就是这样,只要自己能动,就不会停下来。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儿女减轻负担。

我说,「那你想娃不?」
她说,「想了就打视频看。」
我挺惊讶,「你还会打视频呢?」
她说不会,都得是娃发打过来,她只会接。

每次我们到村里拍遗照、送照片,老人们都会从家里赶过来,现场总是难得热闹。好多老人见到我们这些和自己的孙辈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会表现得格外热情。

有一次我们在拍照片,一个志愿者跑到村委会后面上厕所去了。那会儿已经快到12点了,是我们平时午饭的时间。

有一位老人正好拍完照片,看见志愿者了,就一把把他拉住,说,「哎呀,你这娃肯定饿了,到我们家到我们家来。」

他给志愿者调了一碗凉粉儿,还塞给他烙好的饼,可能是老人下午自己要吃的。

拍摄现场的志愿者总会耐心地帮老人们整理衣服,和他们唠家常,有的老人说过,「你们这些娃咋这么好,比我亲闺女对我还仔细。」

其实,老人的内心特别孤单。

你跟他聊天,问他今天吃什么饭?家里都种了什么?他能从这上面引出来很多其他事情说给你听。

你问他,家里有几个孙子?他会跟你说,「我的大孙子、二孙子都在哪上学,怎么怎么样……」

说起孩子们的时候,老人们都笑得特别开心。平时没人跟他分享这些……

等我们发完照片,他们也不走。一定要在现场多待一会儿。看我们忙完了就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

我们肯定是不会去的,怕给老人添麻烦。他们会把自己下午准备吃的饭拿出来招待你,或者给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塞上很多核桃。我知道其实那是他们准备拿去卖的。

还有自家烙的饼,你不吃,他们会觉得你不拿他当自己人。这种时候我们会拿一个饼分一分,每人吃一点。

老人看到你吃的时候,那种笑容就像我小时候奶奶看着我吃东西时候的笑一样,满脸都是幸福和宠溺。

每次我们去山里做活动,借着这个机会去和老人聊聊天,老人们也能互相唠唠家常。他们可能不仅拥有了一张照片,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和温暖。


另一方面,我和其他的志愿者在和老人们相处的过程中也会被治愈。


有一次,一个志愿者在活动现场遇到了一位长得像她外婆的老人。做完活动之后,看到老人还在,志愿者就跑去和老人说,「奶奶,你长得像我的外婆,我能不能抱抱你?」


老人听到这话特别开心,拉着我们志愿者的手说,「娃呀,你也像我家孙女。」


两个人握着手在那儿说话的时候,我们志愿者的眼泪一下就流下来了。她抱住老人,和她脸挨着脸。


后来她跟我说,自己从小跟着外婆长大,特别喜欢外婆。可惜外婆已经不在了。这次在公益活动现场遇到一个和外婆很像的奶奶,还那么亲切,这让她心里对外婆的想念一下子就抑制不住了。


老人们在山村里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他们这种乐观和豁达对我们是一场教育。


和他们接触多了,你会觉得生命真的是很珍贵的。对待以前觉得很闹心的事情,想想老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你会觉得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互相给予的过程。


■ 志愿者和长得像自己外婆的老人



-11-

遗照展览


和拍摄一样,把遗照送到老人们手中是另一件要紧的事。


第一次做活动的时候我们没有经验,把三个村子的照片集中制作好,才一起送回去。那时候离照片拍完已经过去了三四个月。


发照片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其中有四位老人已经离开了人世,没能等到自己的遗照。


那之后,为了避免遗憾,每一次拍摄完成,我和团队会在一个月内把照片送到老人手中。送照片的时候,我们会先在村里办一场「遗照展览」。


展架上用铁丝串起几百张 12 寸大小、金色边框的遗照,映着红色背景上老人们灿烂的笑脸。老人们也因此有机会聚在一起。


不夸张地讲,对于一些已经七八十岁的山中老人来说,这一次的相聚可能就是彼此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谁也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会离开。


所以我们希望他们能聚在一起乐呵乐呵,比一比谁的照片好看,像开茶话会一样。原本安静的小村庄也会突然间热闹起来。


■ 展览现场



-12-

唱秦腔的老人


发照片的时候他们都会和我们说「谢谢」,「把你们『害得』」这种话。


有一位老人我记得很深刻。他脸上有一块胎记,拿着照片已经走了两步了,又回来跟我说,「你们这些娃这么好,跑那么远来给我们把照片照了,还给我专门送来,还一毛钱都不收。我没啥谢的,就给你们唱一段秦腔。」


话落,他就站在小广场上面唱开了。


送照片那天天气比较阴,还刮着风。老人抱着自己的遗像,吼着秦腔。那个场面让我心里不由自主地有一点沉重。


唱完他说,「我这唱得也不好,反正就是要谢谢你们。」



-13-

村里的「五保户」


还有一个老人,我看到他在照片跟前来回徘徊,上前问他,「叔,这个照片你觉得照得好不?」


听到他说照得好,我接着他的话茬跟了一句,照得好就行,你拿回去,孩子看了肯定也高兴。」


没想到我这句话刚说完,就看到老人的眼睛里面有眼泪出来了。


旁边的村干部跟我讲,这是我们村上的「五保户」,就是无儿无女、没有结婚、没有亲人的老人,最后由国家供养的。我这才知道,刚才话说错了。


我追到老人跟前,嘱咐他拿了照片再回去。我看见他眼泪还在。我和他说,「人活一辈子要给自己活呢,咱这照片自己看着高兴就行!」


那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拿着照片哭了的老人。


后来,除非老人跟我说起家里面子女的情况,我再也不敢说出「照片拿回家子女看着也高兴」这种话了。


■ 展览现场眼里含泪的老人



-14-

差点「犯了忌讳」


还有前面提到的那位把花钱打印的照片珍藏在柜子里的叔叔。因为他住在山顶上,比较偏远,我们把遗照装裱好后专门送到他家里。


那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从房门口的鞋子里面拿出钥匙,发现我们都在看还有点不好意思。


门一打开,他抱着照片进去,把照片放在正对着大门的大木柜上面了。


因为木柜的背后贴着很大一张类似族谱的东西,我猜是他们供祖先的地方。除非他人不在了,照片才会摆在那里,没想到他提前摆上了。


我吓了一跳,赶紧追进去劝他说,「叔,这个照片你先收起来。要不然你们家孩子回来会说我的。」


我想他心里可能没有那么多忌讳,他就是喜欢这照片。


也就从那一次起, 我们就坚定了这个项目一定要坚持做下去,老人们真的需要。


一张照片虽然说真的很薄,但是它承载了老人这一辈子所有的回忆。他们不想让人忘记他,尤其是他养育了几十年的儿女。


能有一张照片把他最好的一面定格下来,留给他的后人,让孩子们在逢年过节祭奠他们的时候能看着他笑意盈盈的样子,肯定满脑子都是他们在一起生活时,最美好的那些回忆。


能给他们拍照片,也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不能说是成就感,就是有一种,好像这辈子终于做了一件自己喜欢、也能让别人喜欢的事情。


■ 活动现场的老人



-15-

一张遗照之外的意义


每次去村里拍照片、送照片,我都会习惯性地拍些照片和视频,回来以后上传到抖音。一开始只是像发朋友圈一样简单记录,没想到在今年四月,其中一条视频被媒体看到、报道了。


那之后,抖音的评论区涌进来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有的说想请我们到自己的家乡给老人拍照,有的写下自家老人们的故事。


在抖音做直播的时候,我都会在直播间背景里放很多我们活动现场的照片。有一次,一个粉丝在直播间激动地给我留言说,「我看见我爸妈了!」


他说他是商洛人,现在人在外地。当时我们给他父母拍照的时候,老两口身体还好,他回家看到照片,觉得拍得特别精神。


这几年, 父母身体没那么好了。他们作子女的,长时间不在家里,好不容易回趟家,就会发现父母的变化特别大。幸亏我们当时拍下了那张照片,留下了父母身体硬朗时的样子。他说,「真的谢谢你们。」


能帮在外打拼的这些农村青年们尽一份孝心,我们也觉得特别欣慰。


■ 一次展览结束后,村子里的文书把老人的照片一起带回去


其实这个事情火了以后,最大的作用并不是宣传了我们这个团队,而是让很多爱心人士还有组织打消了顾虑。在山区和城市,都有更多的人开始了为老人拍摄遗照的活动。


说到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其实挺俗气的,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支持,能让我们把这个活动没有后顾之忧地做下去。


我们团队都是兼职在做公益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像我是个记者要上班,还有些是家庭主妇或者个体工商户。


在陕西商洛这样一个小山城里面,我们的经济收入是有限的。


我们要筹款才能做更多的公益活动。但像我们这样的小机构单凭自己的力量又能筹多少钱呢。我们只能依靠基金会一些大项目、以及像抖音公益这样的平台的支持。


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才拍了近 3000 位老人。在众多的山区老人面前,我们只是做了九牛一毛的事情。我们希望能拍更多的老人,至少要先把我们商洛山区的老人继续拍下去。


我们也计划制定一个标准,包括照片的质量、冲洗工艺等等,之后都按统一的标准去做。我们希望给老人们留下的都是不掉色的照片。

■ 老人们和自己的遗照



--

像杨鑫这样,在抖音分享自己公益故事的创作者还有一万多人。他们也通过 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为自己的公益项目进行筹款。


平台在抖音、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线已经一年。截至 2022 年 11 月底,共有 986 个公益机构入驻,上线 1301 个公益项目,累计超过 1.1 亿人次参与捐款。


你可以通过字节跳动公益平台,关注、支持更多像杨鑫这样的公益内容创作者,一起把善意连结起来




 欢迎「关注」故事FM 并设为星标


-  封面插画 山人瑜‍‍‍‍‍‍

文中未注明来源图片均由 讲述者 提供



 Staff 
讲述人 | 杨鑫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人 | 洁漪
编辑也卜
声音设计 | 孙泽雨
混音 | 孙泽雨‍‍‍
文案 | 洁漪
运营 | Yoyo 清韵

 BGM List 

01.Story FM Main Theme - 桑泉

02.Ashes In My Memory - 彭寒

03.福气 - 彭寒

04.华芳 - 彭寒

05.三叶 盆的变奏 - 彭寒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蜻蜓FM | 小宇宙
QQ音乐 | 荔枝FM | 懒人听书 | 酷狗音乐 | 酷我音乐
均可收听


↙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字节跳动公益平台#我的公益一分钟 活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工体往事:父母的青春,原来比我们的前卫 | 故事FM苹果播客2022年度精选,和 故事FM 的一些话生孩子,真香 | 故事FM我,90后,给上百位老人洗澡有人出$300请你排队1小时,你愿意吗?男子想和圣诞老人拍合照,兼职APP上求助...当一个异装癖二十年的丈夫决定把秘密告诉妻子 | 故事FM男孩游戏:我的性探索是从「被侵犯」开始的|故事FM人民为什么会听毛泽东共产党的第 700 期特别节目:都在酒里了,干杯! | 故事FM19个女性的月经独白:我想大声地谈论它 | 故事FM我在闲鱼上见过的变态,比派出所都多我和他们手牵手,一起走临终前的最后一段路 | 故事FM我和索马里海盗的生死交易 | 故事FM妈妈和我说,她可以不要我,但必须要她的神 | 故事FM又一位老人沉默死亡:这才是“白肺”的真相故事 FM 真实故事改编首部短剧——《入殓师》快手上线!一个女人的十年离婚逃亡路 | 故事FM动荡时代的爱情:穿越战火和生死去爱你 | 故事FM我在山村,给3000位老人拍遗照万圣节恐怖故事五则|故事FM灵芝这玩意儿一位保姆的自白:伺候过3位老人,才发现人老了真的很煎熬小九,爸爸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庸俗、自信大方的人 | 故事FM没钱的北漂年轻人,直接住进公司里 | 故事FM日记从汶川回来后,我花300万训练出中国的搜救犬 | 故事FM我是心智障碍者,但我也渴望性与爱 | 故事FM这不是尴尬暴击,是被尴尬击杀 | 故事FM有人出$300请你排队,你愿意吗?洛杉矶男子想和圣诞老人拍合照,兼职APP上求助...一位保姆的自白:伺候过3位老人,才发现人老了真的很煎熬…倒计时2天!故事FM 最新付费节目《我和索马里海盗的生死交易》即将上线生活中的小小善意,我一直都记得 | 故事FM未来海战-核潜艇"淘汰"水面舰艇注意看!这个小帅叫蒙新河狸,比熊猫还少 | 故事FM有人出$300请你排队,你愿意吗?男子想和圣诞老人拍合照,兼职APP上求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