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里的人性
原先很多人完全没有风险意识,年轻的时候身体好觉得疾病与自己太遥远,过了35岁去体检莫名就是多了很多小毛病。
而疫情过后,所有人都对“健康”两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突如其来的疾病,可能压垮很多家庭。
生病后是治疗还是放弃其实是一个沉重的问题,因为生活中的日常开销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支出了。面对重大疾病,很多人都会犹豫。
今年3月4日,深圳市某一医院接到一位因吃了很多黄豆引发急剧胸痛的患者。
当医生在排查病因时,发现患者两侧脚压不对称,立即诊断为凶险的主动脉夹层出血,随即下了病危通知。医生表示手术需要至少需要30万,而且死亡率高达63%。这句话让患者的妻子一下子拿不定主意了。
死亡率63%,远大于生存率,还至少要花30万。
救人吧,这钱铁定要花出去,但有63%的可能人财两空;不救吧,人很快就会没了……
到底救还是不救?
做不了决定的王女士开始打电话询问亲戚意见,打了一圈电话的王女士仍然做不了决定,直到最后拨通了二十多岁还在上大学的儿子的电话,当电话那头传来斩钉截铁地决定“治”时,她才拿定了主意,让医生立刻紧急手术。
生和死这个大命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会去考虑,当需要马上做选择时,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像王女士一样被打懵了。
救命谁都想,可前提是自己花不花得起这个钱?
会不会最后人财两空,自己还要负债?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如果能负担得起,谁都有要求医生马上做手术的底气,而不会纠结于计算钱与生命哪个价值更高。
王女士一家是幸运的,最后手术成功了,前期手术费用25万多。可以说,这是一场赌命的抉择,他们赌对了,花钱买下了家人的命,看到这个结局,很欣慰。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是幸运儿。在医院里,有许多患者的家属,在高昂的治疗费用面前,只能默默的签下“放弃一切治疗”。
一位32岁的重症胰腺癌患者,在ICU里仅能维持生命。半个月的icu费用,让欠费的金额越来越高。
终于有一天,患者的丈夫走进病房,她以为丈夫进到来时看他的,但事与愿违,她需要拔掉呼吸机的管子,提前出院。
管子插在嘴里,她无法开口拒绝,可是她很清楚,这是救命的管子,哪能拔掉?管子在一天,她的生命才能维持一天。
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扯了扯丈夫的衣角,终于,她的丈夫说话了:“咱们回家治,真是没有办法在这里待下去了,亲戚都借遍了”。
彼时,患者全是浮肿,呼吸衰竭,只能上着呼吸机。如果回家的话约等于宣告死亡。
1个月后,得知她去世了,这是预料中的结局,大家并没有那么惊讶。
虽然生活中见过太多这样的结局,但始终还是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普通如你我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若不是逼不得已,谁也不会做出这种让自己余生都活在自责与愧疚中的决定。
求生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一个人是有多爱另一个人,才会愿意拿自己的命来换他的余生轻松。
除了父母,可能真的没其他人了。
无论是家属放弃患者,还是患者放弃家属,都让人异常痛心,可是,似乎我们也不能谴责谁,大家好像都尽力了。
听过太多ICU里的故事,深知人这一辈子的积蓄,大部分都将花在临终前治病的那段时间。
没进医院的你,根本不知道钱有多不经花。
拿最常见的癌症来说,住院费、医药费、护理费、设备使用费等,随便一圈下来可高达几十甚至上百万,轻易就能将一个家庭几代积蓄全部没收。
如今的我们,万事顺遂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还过得去。但意外一旦来临,大多都招架不住。
我们很难避免一辈子不遇到这些事情,也无法避免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冲击。但是有两样东西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第一,是面对苦难的态度。
第二,是未雨绸缪的准备。
至于如何准备?想来想去,发现其实也没太多的办法,就两条路:
1、不断增加收入、控制开支,掌握尽可能多的存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
2、把自己和家人的保险配置齐全,用尽可能少的钱,把自己不能承受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一直以来,都在建议大家一定要把保险配置齐全,那是因为,这些年在医院里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悲剧,而这些悲剧很多时候都是一份很便宜的保险就能解决的事情。
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经参加了城镇医保或者新农合,因而可能会觉得已经后方无忧,那你就错了。
国家的医保只是基础医疗保障,毕竟并不是万能的。
比如,医保可报销的药品有2800多种,在市面上20多万种药物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在医保起付线以内、封顶线以上、报销比例外和医保目录外的医疗费用,都是要自己承担。
保险的作用就是在遇到疾病、意外等风险时,帮我们承担风险,把损失降到超低。
但一定要注意,保险不能瞎买。保险本身是有门槛的,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
合理配置商业保险虽然不能避免生病,但却能避免,在健康陷入困境时,将整个家庭也一起拖入更大的深渊。
保险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