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辰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A股为什么反而跌了?
灵哥前段时间一直跟大家说中国资产有估值修复,但没有大牛市。在疫情放开之后,在炒作了一段时间的疫情放松利好的预期后,这两天市场反而跌了,而且还是在上周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市场并未有很高的反馈。
的确,本来很多人看到鹤真人放话房地产是支柱行业正高喊雄起,结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清楚提出了“房住不炒”,让很多人甚是失望,感觉政策不如预期。
如果按照任泽平等人的呼吁,恨不得比照08年金融危机那样印钞,大印特印。
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让不少人失望了,落空了,毕竟文件中除了要继续房住不炒,只有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货币政策既然稳健又精准,那就是很明显不搞大水漫灌,没有大水漫灌,那赚钱可就不易咯。
灵哥我是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还有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两份文件都仔细看了下,我们今天还是聊聊国家正在驱动的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的思路。
房地产
我们首先以房地产谈起,我们看看文件是怎么说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看起来并没有要像2015年那种棚户货币化改造的刺激力度,政策仍然是以防止房地产下滑为主,撑住地方政府三年抗疫失血的财政。
在丁辰灵:人民币破“7”,中国资产大涨,聊聊财富的趋势!这篇文章中我写道:
“一直在说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的支柱行业,其实房地产是一个衍生行业。
世界的财富价值是以美元为锚,虽然从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以来,平均下来美元相对黄金每年要贬值8%,但从世界贸易角度,美元仍然是最稳定的货币,当然也就是财富存储的最佳介质。
所以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发钞主要是锚定在美元上,有外汇流入,央行才能印人民币,然后通过商业银行再把人民币放到市场上去流通,但是商业银行普遍都是以土地进行抵押,所以你可以认为经济高速发展的那个阶段,房地产大涨的那个阶段,是首先的外汇信用,才决定了土地信用,是有大量的外汇流入,才有土地的升值。
所以房地产崩盘不崩盘其实是个伪命题,核心在于,是否还能通过贸易对外获取财富,只要财富仍然是流入的,那房地产就会有支撑。银行国内的房贷利率高低可以理解为分配问题,无非是财富流入后,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缺少实体产业,房地产过度膨胀,就容易有泡沫,就容易崩盘,因为房地产本身的属性是固化财富,而不是获取财富。所以如果房地产炒作太厉害,那就是舍本逐末,很容易引起地产危机和随后的金融危机。”
把这段内容看明白就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在2020年有底气放水,并且带来了房地产的一波小繁荣,因为2020年全球疫情美国开始疯狂印钞,然后全球各国因为防不住疫情所以纷纷产能下滑,订单都到了中国这里。我们有财富增量,我们也才有底气印钞。
但现在美国在加息周期,一方面全球遭遇到实际通货紧缩,另外一方面欧美经济面临衰退,订单大幅下滑,11月我国出口同比下降8.7%。
当前这个时间点,绝不是我们货币政策开闸放水的好时间。
所以房地产注定当下只是要稳住不发生系统性危机,但绝不是真的要指望房地产来救中国经济,2023年房地产如果能实现对2022年个位数的正增长,那就算功德圆满了。
还是那句话,谁不想改善居住条件?城市中有大量2000年以前无电梯,无物业服务的老破小,谁不想住更好点?谁不想每隔五年就重新把房子装修一遍,换更现代流行的装修风格,更环保的材料,更智能先进的家用电器?
归根到底是没钱,我们不要本末倒置,建房子本身是没有办法让中国变成世界强国的。当前的所有政策是撑住房市,而不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再去制造出一个新的房市泡沫。因为事实证明,任何泡沫都会有代价。
民营资本
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即对民营资本的重新鼓励的问题。这个问题被网友戏称牛夫人问题,因为当初要打压时候说你是牛夫人,现在又变成小甜甜了。
2020年那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是加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2021年谈的是资本红绿灯,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实际上过去两年,大量的政策对互联网资本不友好,教育双减,互联网巨头都面临巨大的打击,裁员降薪,财富大量缩水。
其实互联网资本原罪其实就是四个字“买办资本”。在整个价值链链条中,由于美国是最上游,所有的财富流向收割链条最后是稳赚不赔的华尔街。
其实普通的收割链条中国是很能接受,能忍受的。比如2017年的商务部数据,所有的美资公司(包括合资),在中国平均利润是12%,而在全球其他地方的平均利润只有6%。这样的收割,中国是可以接受的。特别类似苹果特斯拉这种能帮助中国产业链成长的,鲜少有舆论围剿眼红他们。但互联网资本的垄断式收割,已经威胁到了国计民生,带来了一波监管风暴,房地产也类似,沦为了资本外逃的白手套。
而现在由于整个房地产和互联网平台监管都上了一个台阶,互联网平台也逐渐摒弃了过去那一套浮夸砸钱垄断再收割的商业模式,而是积极降本增效,所以现在国家态度和政策也就变了。
不仅“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而且要“支持”平台企业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国家的意思是合理利润还是欢迎民营资本来参与,只要不是过去那样搞垄断利润。另外出海赚钱,能从外面搞资源,能提高中国人的就业的事情国家鼓励。
至于那些已经跑到海外的钱,国家欢迎回来,反正之前一窝蜂想搞web3的人也被收割的差不多了。很多人今年经历了币圈的毒打,恐怕也有不少人能觉醒过来。
毕竟有美元的在海外这样的高通胀,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想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太难了,还不如拿到中国实体来苟一苟。
民营教育
第三个我们谈的问题是民营教育问题,大家不要认为这是对K12的松绑,而是国家当下要鼓励发展职业教育。现在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是大学生过剩,但工人严重不够的问题。大学生过剩,无法创造社会价值,在家里啃老,那一边工人不足,生产线不得不转移到国外去,怎么看都是资源错配。
扩大内需
第四部分有扩大内需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中有普遍提到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还有养老服务,这些都是预料之中。
不过还是那句话,要想扩大消费,最关键是老百姓手上要有钱。抗疫三年,很多人手上没钱了,而且还负债累累。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降低失业率,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涨工资。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由于美国和欧洲在这一波大通胀中,工资普涨10%,像美国国会刚通过的铁路工人的工资法案在2020年和2024四年期间涨薪幅度达到24%。
我们的工资涨幅还是慢了,这和这两年我们用机器人智能制造在快速替代劳动力有关。但方向是清楚的,即一线劳动力的用工成本将持续增加。
其他说真的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有点如镜中花水中月,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什么比直接加薪更加有财富获得效应。
但是灵哥也跟大家说过,白领群体的供应过剩,所以未来收入增加幅度较大的是愿意出卖劳动力的蓝领和乡村。
另外内需并不单单指的是消费,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提到:
展望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是: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
这代表我们经济转型的方向主要是在这四个方向,新型工业化就是智能制造(AI+机器人),信息化就是数字经济(即各行各业都要数字化,云计算,互联网赋能实体等),城镇化指的是要让还剩下不多的农民进城,已经进城的农民给他们身份让他们在城市居住下来增加内需,农业现代化就是机械化耕作,各种现代化农机,无人机,无人播种,无人收割等。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当中有一条提到,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健全城镇体系,依法依规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
也就是未来城镇化和过去的城市化有些区别,过去那种强省会扩张方式已成过去式,国家要鼓励发展城市群,要让制造业搬迁到要素成本更低的地方。实际上这段时间各个省都在努力扶持第二城,比如河南的洛阳,四川的宜宾,湖北的襄阳,已经可以看到思路正在转变。
因为真的想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就要减少老百姓的负债压力,不然在超大型城市赚多少钱都不够还房贷的。
十一的时候我在湖南常德旅行,叫了一个滴滴专车,是纯电车,司机告诉我用电车他一个月能赚8000元,如果是油车的话油费会多4500,那就几乎不赚钱了。由于常德租金和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相比,租金低廉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8000元可以过得相当不错。
共同富裕和碳中和
下面说两点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和去年相比没提到的,第一点是共同富裕。
有些事情可能是真的能做不能说,共同富裕是坚定要走的方向。因为中国真的要从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转变为消费驱动,那要大多数人手上都有钱,而不是财产集中在极少数富人手中。这个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富人再有钱也不可能一天吃一百顿,养一百个孩子。
但是共同富裕提了就会被污名化为杀富济贫,或者说对社会过去已经获益的群体不友好。这部分群体就可能在污名化的舆论宣传下把财富转移出境。
这就和当初我们提中国制造2025,要把芯片2025年的国产化提到70%,还要大力发展航空业,结果美国人一看,你什么都要做,那我们西方国家还有饭吃吗?所以就以中国制造2025作为抓手大肆在国际上宣传,之后在2018年正式开打贸易战。
后来我们就不提中国制造2025了,在各类官方文件都不提了,但实际上事情还是在悄悄的做。
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文件中,仍然有共同富裕方面的大幅篇幅,但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故意不提了。
第二点没提的是碳中和,我觉得这也是很务实的处理方式。反正欧洲人这个冬天也都不讲气候变化了,煤也好,树枝也好,什么能取暖烧什么。我们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今年经济大幅增长都跟煤炭工业重新启动有关。北京冬天今年雾霾天也比往年似乎多了不少。
丁仲礼院士当初怼柴静的时候曾经说过,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我们搞碳中和,主要是能源风险的多元化风险对冲,恐怕不是真心相信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那一套白左理论。
小结:
要把两份文件对比在一起看,就能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提到的东西并没有简单着眼于短期刺激,而是仍然在按部就班按照长期规划在做布局。
倒也不是我认为未来就一定没有更大刺激了,而是中央恐怕比普通老百姓有定力,中央会很清楚疫情放开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恢复。现在疫情快速传播的阶段,大家都闭门不出,当前也不是强刺激的好时机,A股下跌也就不难理解了。
展望未来,我们会陆续看到有根据疫情发展恢复,更多具体的关于房地产,消费券,基建等政策,市场也才会在具体政策的落地中震荡走强。
(全文完)
后记:从资本市场上来说,买预期,卖现实。疫情放松有利好预期,股市涨。涨了几天,现实大家躲在家里不消费,中央经济会议又没有强刺激,股票又跌。这些对于我们这种看了金融市场十几年的老司机,早就能猜的七七八八!我在12月6日知识星球就希望大家要注意风险,要在震荡市学会做T,有赚就好。
欢迎大家加入灵哥知识星球,一年365天每天都有最新金融市场的最新解读,现在扫码加入或者续费灵哥知识星球会员的同学都可以免费进微信群,和优秀的群友们一起进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