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OpenStack往事回望

中国OpenStack往事回望

公众号新闻


云计算为中国式创新打开了一扇门。OpenStack席卷产业期间,中国开发者、社区、创新公司为之疯狂,希望借助开源的力量与国际大厂“同台论道”,平起平坐,共谋未来趋势,先后诞生了有云、九州云、海运捷迅、EasyStack(易捷行云)、云途腾、卓朗昆仑云、刻通云等初创公司,命运迥然。
如果从2010年OpenStack基金会成立算起,如今已过去了12年时间。OpenStack也经历了萌芽、发展壮大、席卷全球、平稳发展的阶段。相比全球力量,中国社区更为狂热,注入了更多激情。


本文聚焦OpenStack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本土创新公司。回顾这段历史,能为未来中国式科技创新带来哪些启发?


01

必然结果

如果从1959年第一篇虚拟化论文算起,截止到2010年,云计算发展了51年。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IT产业逐步成熟,芯片、存储、网络、服务器、路由器、安全、操作系统、中间件、电脑、打印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诞生了一大批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耳闻能详的如惠普、戴尔、谷歌、IBM、亚马逊、苹果、微软等就是其中的领头羊。这半个世纪,奠定了美国在科技行业领导者的地位,毫无争议。
如果说,云计算是IT产业的必然阶段,那么,OpenStack就是云计算的必经之路。

用凯文凯利《必然》一书的结论就是,在云计算这个必然结果中,偶尔诞生了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云计算巨头;在OpenStack的这个必经之路中,偶尔诞生了VMware、红帽、基金会这样的形态。

云和OpenStack的出现,离不开理论先行和单点式(或者局部)技术创新。当条件成熟,如创新大环境、客户需求、经济增长、甚至是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社会风气等综合碰撞下,就会融合产生新技术,集体爆发。归结起来有几个方面。

  • 1.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创新,以vSphere、Xen、KVM为主,逐步融合到存储和网络计算等产品中。vSphere这条线是VMware、EMC和戴尔;Xen成就了思杰(Citrix),KVM始于以色列的创业公司Qumranet,后被红帽收购后发扬光大。

  • 2.以谷歌三大论文为代表的研究为主,理论上验证了大数据、分布式计算的可行性,直接引爆了一个时代,谷歌首次提出“云计算”一词。

  • 3.以亚马逊、微软、谷歌、IBM、雅虎(后期Salesforce抢占风头)的云平台为主,摸索IaaS、PaaS和SaaS的概念和定义,争先恐后构建大型云计算基础平台,这些商业行为向业内普及了什么是云计算,间接促进了云的落地,更引入了资本的创新模式。

  • 4.标准组织、开源、社区、基金会逐步成熟,Linux社区、Chrome-OS社区是佼佼者,Apache基金会名头很大。这种基于商业与免费之间的运营模式,与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密不可分,也与大国之间的开放程度、商业利益密不可分。

综合以上几种因素之后,在2005年前后,业内开始密集讨论什么是云计算。一般都是概念先行,理论滞后;等市场足够成熟,有了“事实标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之后,研究机构就会统一概念,从理论上厘清“云计算”的实质。

02

四大开源平台之一

云计算逐步成熟后,必然出现大而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先不管私有云、公有云还是混合云),就如世界上每个国家只需要几家水、电、煤气公司一样。

2010年前后,云计算产业出现四大开源平台。

  • Eucalyptus:源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计算机科学系RichWolski领导的项目组。该项目开发和应用较早。2009年11月,开源云计算平台Eucalyptus推出1.6版本。2010 年6月之后,社区讨论减少。

  • OpenNebula:起源于2005年,并于2008年7月发布了第一个公开版本,是当时欧盟云计算项目Reservoir中虚拟执行环境管理器VEEM的核心组件。2010年8 月以后,社区讨论数量低于OpenStack。

  • CloudStack:起源于2008年成立的VMOps公司,2010年改名为Cloud.com,2011年7月被思杰收购,该软件加入Apache软件基金会,成为完全开源的项目。

(图说:为什么CloudStack的吉祥物是个猴子?)

  • OpenStack:是NASA和Rackspace合作研发的开源云计算平台项目,整合了NASA的NebulaPlatform和Rackspace的CloudFilesPlatform技术。

2010年之后,CloudStack和OpenStack是两大主流的开源云平台。双方针对未来趋势,在技术上不断纳新。但业内普遍认为,由于思杰的收购以及基金会运作的方式,CloudStack声量越来越小,而随着2015年思杰以企业赞助商的身份加入OpenStack基金会,标志着OpenStack完全胜出,成为鼎盛时期的不二选择。

从技术来说,OpenStack分布式架构、组件式和模块项目更为灵活;加上始终保持“开源”的特性,开放的标准以及基金会和社区的运作方式,从而让用户避免了厂商锁定。技术和运营策略的不同、更低成本、更多易用性,终究让OpenStack胜出。

03

独一无二的基金会

2012年,OpenStack发行第六个版本Folsom之后,非盈利组织OpenStack基金会成立。主席来自SUSE并兼Linux基金会董事Alan Clark担任;RackSpace的Jonathan Bryce担任常务董事。


(图说:基金会成立时的公告)

备注:版本命名从A开始,第26个版本从Z结束,然后又开始从A开始。命名规则与当时举办Summit地区相关。

当时基金会确定为8名白金会员,24家黄金会员,并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赞助基金。顺便说一下,白金一年赞助金额50万美金,黄金为10万美金,不过,基金会也会根据不同企业性质,少收赞助费。

当时基金会董事有24名,8名由白金会员产出,不用投票;8名在24名黄金会员中产出,投票不公开;8名由社区投票选出。

如此一来,即便OpenStack开源,但它的运营机构归于OpenStack基金会,理论上是一家非营利组织,主要收入依靠赞助费、会员费(白金、黄金)以及支持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个人参加免费。

OpenStack基金会下设多个委员会,重要的如技术委员会,将审核每一年项目走向,批准社区的技术纳入到新版本之内。

各大厂商踊跃参加白金或者成为董事成员原因之一,除了彰显在OpenStack的实力之外,还能在技术走向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至此,OpenStack开始以基金会的名义,在全球展开活动。典型的是每年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召开两场Summit,或者召开某个国家的xxx day。

之所以大篇幅介绍基金会的运作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决定了中国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这种依靠基金会的模式,以及技术委员会评估技术的走向,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技术”是根本性的作用,而非“金钱”是唯一的力量。

04

“追随者”华为的故事

在云计算之前,伴随着中美关系良好,中国积极打开大门吸引各类IT投资,全方位引入技术、人才、设备等,更批准不同商业机构运作,如独资、合资、控股等性质,希望快速跟上国际IT步伐,成就我国自主IT产业。

这种策略让我国IT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但一直处于“追随者”和“模仿创新”的阶段,IT公司大而不强,没有核心技术,所谓“缺魂少芯”。


而云计算的出现,让业内眼前为之一亮,这也让中国IT产业以为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共同探索未来“无人区”。但是别忘了,云计算的核心是虚拟化,这是无法绕过去的技术门槛和产权问题。

眼看国际上OpenStack热闹起来,在“自主可控”以及“拿来主义”的引导下,中国产业终于迎来了OpenStack的浪潮,站在了“开源”巨人肩膀上。

不过,OpenStack没有完全胜出之前,国内对这种趋势也是看不清楚。典型如华为,它在四大云平台均有投入,边观察边积蓄力量。等OpenStack成为主流之后,华为顺势加大了在资金、人力方面的投入,产品也完全拥抱OpenStack,造就了自己的云平台。

那么,华为以前基于Xen的云平台或者是其他三大平台的投入,是否白费了力气?应该客观看待。华为的这种战略布局眼光,以及“真金白银”投入等实质性运动,是华为保持创新的核心之一。

华为在2012年10月加入OpenStack 基金会。2013年,成为该基金会的金牌会员。本来在2014年有可能成为白金会员,后来在竞争中英特尔胜出。有投票成员认为,相比较而言,华为不能保持中立身份。一年之后,华为成为白金会员,后来获得 OpenStack 基金会董事席位。

05

创新公司纷纷诞生

2012年,王庆被公司派往美国圣地亚哥参加OpenStack Summit。当他在排队注册时,注意到电视大屏幕:长达2~3分钟的视频画面都是注册长队。接下来几天的讨论,也让他感觉到这个Summit不同,所有人“东扯西拉”、围绕各自的技术主题“自说自话”,或盘腿而坐或者随意交流,感觉新鲜又不“正规”;但又如此轻松活泼和“平等”。

这是王庆第一次感受到OpenStack的魅力,后来他的工作一直围绕该技术进行。2015年之后,王庆成为了中国连续多年的OpenStack独立董事(本来那一年他的票数不够,由于前面的人公司被收购,决定退出,王庆候补成为董事)

而在2012年之后,中国不少公司的开发者、极客已经注意到OpenStack热潮,组织过不少的沙龙。比如,OpenStack基金会中国区大使叶璐好多年都在推广(她也是新浪的人之一,在有云呆过一段时间)。再比如,李明宇也是以中立者的身份,成为OpenStack社区知名布道师和贡献者,积极参与或者组织各类会议。

这些大大小小的沙龙(或者技术研讨之类的),催生了一批中国创新公司。

程辉是幸运者之一。

2012年之前,程辉在新浪负责SAE的技术及运维,组建了OpenStack团队。由于当时国内实践OpenStack甚少,程辉在投资者的帮助下全国做了32场布道,一战成名,并顺利成为基金会第一批中国独立董事。那一年入选的还有杜玉杰(当时他在99Cloud—九州云)。

1987年出生,年龄25岁的程辉可谓少年得志,被撺掇筹建UnitedStack(有云)。他被誉为诸多“第一”:第一个专业团队、第一家商业公司、第一个成熟的产品、第一个拿到风投的公司等等。

有云在资本的助推下迅速壮大当时新浪微博盛起,新浪在云方面投入了诸多力量,也为日后中国云发展间接起到作用,比如诞生了有云这类公司

2013年,有云拒绝了Rackspace 300万美金并购,选择红杉、IDG 150万美金A轮融资;2014年,有云接受红杉B 轮1500万美元领投;2015年11月,有云获得思科的C轮千万美元领投,当年成为OpenStack 基金会黄金会员。



(图说:有云官网截图)

风投太需要这样的技术创新故事了,有云成为代表之一。而在2012~2016年期间,日后成型的几家创新公司纷纷成立,融资也颇为顺利。后来,有媒体总结为“四小龙”,但客观来说,在OpenStack初期,并没有这类称呼。“四小龙”完全为了是好记。在英特尔内部,则有“四大八小”,指的四个大公司,八个小创新公司。

按照成立时间如下。

  • 海云捷迅,成立2010年,先做云服务,2012年明确OpenStack方向。

  • 九州云(99Cloud)成立于2012年,公司总部在上海和湖州,创始人兼CEO张淳具有大公司背景,团队CTO龚永生、副总裁李开也颇活跃。2015年,拿到英特尔投资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投资(投资金额一直未公开);2017年之前,还有几次Pre-A轮、A+轮,金额不详。

  • EasyStack(后为易捷行云)成立于2014年2月,创始团队来自于IBM中国研发中心。2014年8月拿到蓝驰创投领投的A轮融资;2015年5月完成B轮融资。

  • 云途腾,成立于2014年7月,创始团队源于文思海辉。创始人刘江涛2015年拿到达晨创投的天使轮融资,之后又拿到方广资本、联想创投的A轮融资。

  • 刻通云KeyToneCloud,2014年7月获得5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戈壁创投、浙江天际创业、宽带资本。2015年1月,获得1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为思科。创始人为姜林以及原盛大云团队盛大云又是另外一个故事,在云方面起的太早赶个晚集,可惜了。

  • UMCloud,成立于2016年,是UCloud和 Mirantis成立的中方控股合资公司。立意很好。季昕华(UCloud创始人)右手是UCloud做公有云,左手则是UM做私有云,利用Mirantis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落地。

06

极盛极衰2016年

2016年7月14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首届“OpenStack Days China”召开。

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 Jonathan Bryce和OpenStack基金会主席Alan Clark先后登上演讲台,在阐述基金会使命、技术发展的同时,高度赞助中国社区的发展。

这场会议,将OpenStack在中国推向了新高度,全面展现了OpenStack在中国的火爆程度。

(图说:当时的赞助商列表)

比如,16场主题演讲,3个圆桌论坛和12个专场分论坛;比如,3000多名与会者;比如,中国所有OpenStack相关厂商均出现,无论大小;再比如,各个行业的案例,三大运营商的案例。

这场大会由OpenStack基金会官方授权,志愿者筹备小组运作,并非交给某公司。志愿者关键人物有英特尔的梁冰、华为的Anni Lai,以及OpenStack董事王庆,他们将大公司市场部的一套运作方法引入大会,无论声量、参与方还是效果,都是OpenStack在全球最棒的。



(图说:志愿者名单)

所谓“极盛极衰”,OpenStack在中国火爆到达顶点之后,一切并不如想象中美好。

一方面,华为、浪潮、新华三、中兴、三大运营商、腾讯云差点顺手写一个阿里云早就入场,并且推出基于OpenStack的云平台;另一方面,OpenStack迅速从领先的技术变为基础设施架构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用户端也开始参与进来,投钱投人,快马加鞭上项目。

如果创新公司要想独立发展壮大,必须要拿出一些独门的绝技不可。如果该项技术被所有的公司研究、应用并且都是基于同样的开源代码,这对创新公司而言,再想一轮一轮的融资、上市或者“抱大腿卖掉”的机会就会越来越渺茫。

融资是创新公司的巨大推动力。如果没有资本一轮一轮的进来,单凭OpenStack这个单薄的技术,无法养活100多个人的团队,更没办法投入70%以上的人力与华为、电信这类大厂竞争;也没有办法与浪潮这类具有强大客户关系的厂商抗衡。(说个八卦,像浪潮虽然也是打着OpenStack的旗帜拿来项目,但基本都是某公司在代运营。)

而且在2016年之前,以“四小龙”为打头的创新公司基本都处于亏本状态,没办法用项目的方式养活公司。“既是橱子还是食客”的用户们(典型如电信运营商),凭什么不自建团队或者与大公司达成合作钻研OpenStack项目?与大公司合作的好处是,无论技术实力、资金实力还是运营成本,都会有保障。

说的通俗易懂一点,在融资、技术、人才、项目等几个维度,“四小龙”并不具有特别明显的优势。而没有后续融资抑或独立成长,OpenStack创新公司就是死路一条。

换句话说,2016年,是OpenStack在中国的全面盛开,是鼎盛之年。而对于“四小龙”创业公司而言,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07

有云和云途腾 完美“上岸”?

在技术上,“四小龙”没有特别。

典型如有云,这是一家技术擅长的公司,但它的走向有其特殊的原因。

无论程辉的管理风格如何、公司的八卦以及所谓的“夫妻店”如何,有云在2016年,继华为之后成为中国第二家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仍旧是创新公司的一面旗帜。

但,业内的普遍评论是“一副好牌打坏了”。如何盈利,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前几轮资金如何退出、如何再融资、管理团队之间如何利益匹配以及最要命的管理风格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程辉的面前。

经过管理层震荡之后,核心成员分崩离析,有云进入了两三年的“静默期”。

2017年,清华同方并购有云,UnitedStack有云更名为同方有云并独立发展,程辉担任CEO。

(中间还有一个插曲,那就是估值6亿元左右卖给海航。当时的海航正处于全胜阶段,全球扩张,不停收购。可能程辉放不下上市的梦想,认为有云很值钱,最终作罢。这一折腾,对团队不小的打击。)


外界传闻,此次并购至少3亿元人民币,程辉在朋友圈否定。按照一般投资规划,两者必定签署了“对赌”之类的协议。但对于程辉个人而言,算是终于找到了“大腿”。而对于当时业内而言,并不看好,理由是“有云除了程辉还剩下什么?”

这些历史故事交给数年之后的资本解密。从目前的信息看,清华同方还在积极的寻找上市的机会。2022年,有云同方拿到D轮融资。这一轮,是否是密谋上市的前兆,不可获知。

客观说,即便有云在最好的时间节点错过了最好的出路(或融资、或卖个更好价格或上市),但它在所有创业公司中第一个上岸,也算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归宿。

相比较其他家,云途腾的融资速度更快,方向更稳重,也是提前上岸。



(图说:云途腾官网截图)

如面所说,2016年之后,创新公司拿钱更难了。但2017年8月,云途腾拿到了近一亿元中信建投/中科软件领头的B轮融资;同年12月,拿到了复星锐正领投的1.08 亿元的B+轮融资。

不说技术,只说公司运营方向,云途腾巧妙的融入行业之中,与一些行业大客户深度绑定,如铁路、金融、能源。典型如“铁信云”第一期项目,近800台物理节点,部署了客运、货运、调度、机务、公共基础平台五大类10余个应用,保证10万台虚拟机的稳定运行。

2017年之后的三年时间,云途腾在夯实大客户、瞅准特定行业以及做技术平台方面胜出。但是笔者估计在投融资和资本退出方面,云途腾有更多清晰的策略。于是在2020年9月,云途腾被百度收购,原有股东退出,成为百度智能云全资子公司。

至于收购金额,也尚处于保密阶段。不过,有几个维度可供参考:当年的营收(尤其是应收账和大客户签署合同金额)、原有投资者的退出机制、以及现有股东的利益保障,最后一点是收购方对行业的理解程度和意愿。按照这几个维度来衡量,预计收购金额是当年营收的3~5倍比较合理。

08

EasyStack和九州云 何时上市?

2016年之后,“四小龙”的融资最大的金额当属EasyStack。

2017年1月,获国科嘉和领投5000万美元C轮融资,注意,此时还是美元。2018年5月,正式发布公司中文品牌名“易捷行云”,并宣布完成由多家人民币基金投资的3亿元C+轮融资,还对外披露拆VIE架构,启动上市。

(图说:EasyStack官网截图)

这意味着5000万C轮美金投资退出,C+轮重新开启人民币投资。3个月之后,2018年8月完成由京东集团战略投资的C++轮融资。

2019年11月,中国电子战略投资的D轮融资,数亿元。这也意味着EasyStack成功“抱”大腿,上市梦到此为止。

业内对EasyStack的评论不一,主流意见是,这家来自IBM团队打法太高调、太生猛。无论融资、市场包装还是声量,均处于“高举高打”。如果为了获得投融资的关注或者给投资者交代也无可厚非,但某些指标处理的非常模糊,就值得玩味了,典型如营收、大客户合同、融资金额等。

同样,据说在2018年豪言壮语三年上市无望之后 ,EasyStack团队也有不大不小的震荡。猜测,无论是那种包装,投资者最终还是要看客户数、营收以及核心产品的优势。

再来看看九州云,又是另一个故事。和EasyStack在融资的高调上相比,九州云从来不公布自己的融资金额。与此相反,九州云在开源社区代码贡献的领域则一直保持高调。在过去十年、从A到Z总计23个版本OpenStack的贡献统计中,九州云是全球第十一大Commit贡献厂商,在国内仅次于华为,九州云要将技术路线走到底(数据来自统计Openstack贡献的第三方stackalytics网站)。



(图说:九州云官网截图)
 
2016年之后,九州云经过了3年一系列小规模的资本引入,在2020年5月、2012年7月以及2022年6月,每年一融资均是战略投资,股东除了A轮的英特尔之外,也包括泰达、华泰、联通等投资机构,相对较稳。 

如前面所说,在2017、2018、2019年三年期间,“四小龙”融资金额并不多,也不顺利。大概就是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OpenStack的价值不足以支撑一个上市公司的规模。横向对比独立云计算公司,UCloud、青云、金山云等,营收增长也被大型互联网云公司及国家队压制,股价逐级走低。

相比较其他家,九州云在市场宣传中很“低调”,并不刻意夸大融资金额。反而在社区贡献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多年成为基金会的黄金会员。在产品中,九州云从云平台扩种到边缘云中,看重的是数量庞大、交易频繁、场景丰富的行业,比如推出基于5G 边缘云的开源C-V2X的车联网OpenV2X项目,基于边缘计算和NVIDIA Omniverse技术的工业元宇宙平台等。

对于九州云而言,核心产品如何不断变丰富,行业如何不断变多,技术如何不断的聚焦主流,人员如何稳定,都是每个阶段思考的问题。九州云在夯实第一增长曲线(混合云)的同时,努力找到第二条(边缘云)、第三条增长曲线(行业智能),在OpenStack这个起点上,摸索出了更多的方向。如果赌对了,就会为业务、营收增值。

据悉,现在九州云大概300多人,猜测营收3亿元左右,已经实现盈利。相比较其他公司,九州云很稳健。

海云捷迅,走的是另一条路线。2015年,获得英特尔战略投资;2016年,获得腾讯云战略投资,之后基本没有再融资;2018年,运营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随后几年在AI方面涉足较深,成为战略投资的服务商。

刻通云KeyToneCloud,被并购(也有说破产消失),彻底从业内消失。

UMCloud,在2018年与数人云合并,成为UCloud的并不如意的一块布局。要知道UMCloud主要依靠Mirantis生存。Mirantis 成立于2011年1月,2013年10月宣布推出OpenStack发行版,与红帽、HP风头正劲。谁知道Mirantis在2017年彻底抛弃OpenStack,转向K8S,这叫UMCloud如何生存?

卓朗昆仑云,不熟悉,不做评论。

09

单点创新不足以成功

从前几年历史来看,这几家公司命运不同。

“上岸”、“抱大腿”、继续上市、收缩成为服务商等等,一个赛道中的几家公司成为中国式创新的缩影。

根本原因还是,OpenStack这种单点式技术不足以支持一家公司持续发展,乃至于撑起10倍的市值。



(图说:2016年china days现场)

不像芯片那样,产业链足够长,具备高技术含量和技术壁垒;也不像服务器这类(甚至是硬盘、SSD这类部件),做好供应链管理,客户足够庞大,哪怕2个点净利润也能养活一家公司;倒是与AI、容器等技术相似。

如果把OpenStack当做技术立足点,那以它为核心创业的公司最后必然走向产品化、解决方案化以及行业化。OpenStack虽然是个起点,但更多样化的开源运营模式、更多样化的行业赋能、更健康的价值回归,才是终点。

基金会的作用是,发挥号召作用,将庞杂的技术尽可能的找出未来方向。开源代码,就像只提供了水。如何将水变成自来水、矿泉水或者食物链条中的水,那就靠各家对技术的研究程度,以及对行业客户的理解程度了。

这就像在包装出来的“四小龙”后期,各家的方向各不一样,并非坚守OpenStack这个标签。九州云立足OpenStack,推出混合云平台,重点开辟边缘云产品和运营;EasyStack努力成为中国电子中的必要一环,响应信创,成为云原生的云平台;海云捷迅慢慢与OpenStack渐行渐远,推一体机,普及AI。

另外,进入2016年之后,大多数IT公司不再以OpenStack为“标签”,但很多号称是自研可控项目(尤其是私有云),却暗戳戳使用OpenStack的某些项目和代码,这也算是为中国科技公司带来的变化吧。

一句话收尾,那就是如果所有公司都能拿到源代码,那么,你公司的价值在哪里?

这是所有创新公司需要思考和比拼的地方:拼的是对源代码的理解能力和对客户的交付能力,最最关键的还是团队能力。这就典型如体育竞技比赛,同样都是乒乓球和足球,规则都是明面上的,可中国和欧美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10

OpenStack如何影响中国?

经过10多年的发展,OpenStack也在求新求变。

2018年,OpenStack基金会专门在中国设立OpenStack中国社区经理,来自本土的李昊阳担任此职位,他一直与社区、厂商和开发者沟通。2019年,OpenStack峰会将大会重新命名为Open Infrastructure Summit,纳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边缘计算、容器架构等基础架构层面,融入Ceph、Docker、Kata Containers、Kubernetes、OPNFV、Zuul等项目。

2020年,OpenInfra全球性活动包括每年一届峰会(如今年6月在德国柏林),举办两次的项目小组集会PTG(技术交流);受疫情影响,一些活动转到线上,基金会还会在每周四邀请社区成员、用户及合作伙伴进行OpenInfra Live线上直播活动。

(图说:官网截图)

OpenInfra基金会下面有5个项目,广泛被中国知道的是3个:OpenStack;Kata Containers(2017年由Hyper.sh(现已并入蚂蚁集团)、英特尔和华为三家组织联合创立),StarlingX(面向边缘场景的云基础设施软件栈,2018年在英特尔和风河的支持下正式成立)。

OpenInfra基金会白金成员包括蚂蚁集团、爱立信、Meta、烽火、华为、微软、红帽、腾讯云以及风河。OpenInfra基金会黄金成员包括九州云、彭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思科、Cleura、德国电信、易捷行云、英特尔、浪潮、Mirantis、NEC、新华三、Nipa Cloud、卓朗科技、Ubuntu、Vexxhost及中兴通讯。

之所以不厌其烦列出来,是说明,借助OpenStack,中国厂商已经“弯道超车”成功,占据基金会半壁江山,而且全球私有云项目中,大多是中国用户案例。

在全球,中国的开发者数量位居第二,紧随北美,在印度之前。中国厂商也多次贡献项目。可以说,中国力量在OpenStack中不可小觑。难怪有人评论,基金会对中国区的态度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中国人多、贡献多,应用也多,颇为重视。但恨的是,中国太优秀了,这个项目都快被中国把控,影响在其他地区的应用。

不妨把时间再看长远点。回顾过去50年历史,没有哪项技术像OpenStack这样对中国产生深厚影响,虽然没有产生“巨头”技术型公司,但让中国厂商有足够的力量与全球技术同步,成为技术无国界的典型应用,催生和启蒙了比第一代开源公司具备更强生存能力、更有韧劲和弹性的第二代开源技术公司,也是中国IT产业走向全球,影响全球的一个验证。

但同时,也反映出在“根创新”的问题中,中国厂商还是薄弱,比如同步出现的Ceph、Docker等技术中,中国厂商仍旧是“追随者”的角色。

在可见的未来10年内,这种局面不会改变,中国科技创新者还需要加油。

转自:信创纵横,来源:大数网



转载申明:转载本号文章请注明作者来源,本号发布文章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留言联系处理,谢谢。

推荐阅读

更多架构相关技术知识总结请参考“架构师全店铺技术资料打包”相关电子书(37本技术资料打包汇总详情可通过“阅读原文”获取)。

全店内容持续更新,现下单“架构师技术全店资料打包汇总(全)”,后续可享全店内容更新“免费”赠阅,价格仅收198元(原总价350元)。



温馨提示: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获取架构师技术全店资料打包汇总(全)电子书资料详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With More People Getting Sick, China’s Restaurants Are Strugglin早鸟报|原美团创始人称将打造中国OpenAI;腾讯视频回应多设备登录被封号;疯狂小杨哥新公司叫三只狼...你是什么粉?回望2022:念兹在兹于中国,朝斯夕斯是平安刘擎x杨照x梁文道:从历史回望 | 直播预告2022年十大机器人故事回顾商业15年:回望与致新 | 存量时代,大悦城的破局之道里尔克诗译:我爱我生命中的黑暗时光 - I Love The Dark Hours of My Being必读 | 通关后,这件事回家前必做!鱼水之情bāo huā shēng?bō huā shēng?Webpack 创始人推出比“快 700 倍”的 Turbopack,基于 Rust 编写回望2022:八十八万人与中美法律评论相遇的每个瞬间商业15年:回望与致新 | 大悦城商业源起西单如何提高基础代谢率?潮起又潮落,回望游戏行业这两年回望 | “鼠疫斗士”与清朝的首次国际科学会议外媒评论:回望NFT游戏这一年,到底有何建树?美团联合创始人欲打造中国OpenAI/腾讯视频回应多设备登录被封号/Android品牌面临高库存风险回望2022有意思联名,品牌联名还能怎么玩|年终评选直播精选王慧文广发英雄帖:组队拥抱新时代 打造中国OpenAI恭喜Boston College学员斩获BlackRock(US)2023 Internship Offer!2022年达拉斯地区房地产市场大事回顾要跨年了,回望香港的那些高光瞬间……Webpack 创始人推出比 Webpack“快 700 倍”的 Turbopack,基于 Rust 编写WPP收购北美数字机构Fēnom Digital;凯捷旗下The Works公司公布新任命(广告狂人日报)美金独步高,日旅血拼潮联邦和州议员大加赞赏的赛事:“Write to your representatives” 赛事回顾及新年展望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Crackdown Continues on Illegal ‘Competitions’ Targeting Students屏幕最大MacBook Air将推出/美团联合创始人欲打造中国OpenAI/Redmi K60降价FastTrack Universität 2023莱比锡大学公立语言项目招生简章OpenStack 已死?最新报告显示 OpenStack 部署呈爆发式增长,整体规模超4000万回望2022——我们亲历的全球时刻没有这套Enscape专属配景库,你还装Enscape干嘛!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