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错刀对话何伊凡:从罗永浩到张兰,2023年企业家应如何拥抱新IP运动
这篇文章来自金错刀与何伊凡的直播对话。
他们对于各行业当下的发展现状、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企业家如何打造鲜明IP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而通透的交流,也针对2023年企业家三大行动趋势发表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创始人、企业家、操盘手必看,相信能给你带来收获和启发。
以下为对话内容,有删减。
主持 | 金错刀 爆品战略理论提出者
嘉宾 | 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
编辑 | 伍尔夫
来源 | 金错刀(ID:ijincuoda)
潮水退去之后,才会发现谁是真正的行动派
金错刀:前段时间《中国企业家》杂志的2022年度《25位年度影响力企业领袖》发布,今年25位获奖得主与以往相比,最让你感觉意外的是什么?
何伊凡:今年这25位企业领袖中,我们选择的都是行动能力强的。
例如俞敏洪老师,我们为什么选择他?他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是永远打不倒的,十分顽强,不停地折腾做事情。
还有雷军仍在不断地造车,在不断尝试;王传福停产燃油车,全部转到新能源车上去,这些都是行动派。
金错刀:行动派这个点非常好。能不能用细节来举证,哪个人或哪件事情,让你感觉今年跟以前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何伊凡:很多人提到联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家公司被污名化了。
其实联想今年的业绩几乎已经创过去18个月以来的新高。它失去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当前在数字化时代已经完成了非常重要的前几步转型。
行动在很多公司身上都有体现,行动是周密的计算和绵密的布局扎根,它需要你有极强的韧性。
金错刀:当潮水退去之后,我们才会发现谁是真正的行动派。
中国企业从动物精神向植物精神
何伊凡:从今年的榜单和调研来看,原来中国企业界讲究动物精神,不过现在动物精神向植物精神发生了一个变化。
金错刀:请详细给大家说说什么是动物精神,什么是植物精神。
何伊凡:任正非当年有一个非常好的论断,他说华为是植物而不是动物。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大家都认为华为是狼,狼是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华为怎么会是植物?
其实在任正非的理念当中,企业就应该是一种植物,不应该是动物。
动物是可以移动,可以逐水草而居。实际上相比而言,动物比植物更加脆弱。因为植物它无法选择环境,只能深深扎下根去,不管环境发生什么变化,都要想办法吸取营养,让自己壮大。
这就是动物精神和植物精神一个最大的不同。
中国企业的发展是不是一直鼓励植物精神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具备动物精神的公司发展时日子过得特别好。谁的动物性强,谁的决绝性和移动性强,那么谁的日子会过得比较好。
举例来说,阿里早期是一家典型的具备动物精神的公司,因为它对所有危机的应对方式基本都是动物性的。
淘宝在2003年非典之后崛起,一直到2011年本命年的时候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支付宝问题、B2B业务问题、被《焦点访谈》曝光造假等,都在那一年集中爆发了,但你会发现它经过那些事情之后变得更强大了。
阿里通过这种强大的动物属性,养成了非常强大的反脆弱能力。
金错刀:你刚才说动物精神,比如说我们经常叫“狼性企业”,有这方面的含义吗?
何伊凡:狼性企业只能够涵盖动物精神的一部分。动物精神绝对比狼性精神更加复杂,植物属性的公司中同样也具备狼性精神。
华为说自己是植物,但它同样也是具备狼性精神的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尤其是早期以植物精神为主,那么你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一定是第一个出局的,你被碾压的连渣都剩不了。你一开始如果没有动物精神,你活不下去。
动物精神最先开始是从大公司开始的。当一家公司的规模从平台级别到生态级别,一年的GMV超过一个大省GDP的时候,它会影响到数万人乃至数亿人的消费,那么它呈现出植物属性是必然的选择。
植物属性会给生态更多的安全感,但动物让别人感觉到不安全。
金错刀:动物精神的代表词比如有重营销、重渠道。那么植物精神对企业家来讲意味着什么呢?
何伊凡:我觉得“仙人掌法则”完整演绎了植物精神。
金错刀:换言之可以这么理解,投资人过去看动物凶猛,现在看的是植物精神。
何伊凡:现在这个形势错综复杂,大家的一致感觉就一个字:难。
这个时候与其唉声叹气,不如学着沙漠中的仙人掌,学习它的生存法则。仙人掌可以向外延展很远,根扎得又特别深。它的根、茎和叶子根据环境完成了进化,它能获取每一滴水并锁住每一滴水、吸收每一滴水。
仙人掌就特别适合演绎创业者的精神,这就叫植物精神。
金错刀:讲到植物精神,小米内部也曾提到过一种植物,那就是竹子。这几年植物精神的核心是要做好基本面。竹子的基本面非常好,根扎得很深,第二就是我们有时候叫“群爆品”,它不是单独一个,而是一片,一群。
何伊凡:不管是仙人掌,竹林或是其他植物,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企业家身上的类同点,其根源性的一个特点是,你要会像种子一样经历晒干的痛苦,学会保留你的水分,也就是可以保命的核心点。
动物精神肯定是富有活力的,善于变化且个性张扬的,植物精神相对来说就是专注聚焦,有耐性有韧性。
过去20多年来能存活下来,能从种子长成小巨人公司的,一定都是植物精神和动物精神的复合体。
金错刀:你觉得哪家公司的动植物精神是最强的,最有标杆意义的?
何伊凡:华为其实就是典型的动植物精神都具备的公司之一。植物精神是任正非提出来的,同时狼性也是他特别骄傲的。尤其现在有很多公司都具备双重精神。
双重精神的平衡在于要和时代同频。
企业家的新IP运动
何伊凡:既然说新IP运动,就会涉及到老IP是什么。
过去20年,企业家群体有三次IP运动。这三次IP运动对应着三次流量变化,人性的解放一定跟带宽的变化成正比。
金错刀:人性的解放意味着体验的革命,体验的革命就意味着产品的革命,意味着企业的更新换代。
何伊凡:带宽从2G到5G的变化,实际上也是人性从2G到5G的变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企业家IP的三个阶段,分别是To M、To B和To C。
To M是什么?是“myself”,我自己。
早期的企业家都侧重自我表达,我不在意你想听什么,我很高兴我有机会可以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他是张扬自我的,说自己对人和事看法的比较多。
金错刀:早期的企业家们写书的有很多,做企业到一定程度,都想表达一下。
何伊凡:To B阶段有很明确的目标,例如我要影响媒体或者监管,我要影响投资人和行业等。这个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如戴威,程维,雷军,张一鸣等。
这个阶段有些公司出现了完美主义倾向,但受到很多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是后置性的,今天击中你的那颗子弹一定是昨天射出枪膛的。所以一些IP形象出现问题的,都是在To B阶段。
从愚公移山到智叟挖洞
何伊凡:传统商业鼓励的是愚公式的创业者,到2023年,有一个趋势会更加明显,就是智叟会获得更多的鼓励。
金错刀:具体怎么理解智叟?
何伊凡:智叟偏重于硬核创新,它不局限于模式创新。这种创业者有可能是大学教授出身,也有可能是在大公司里做技术出身。
这是智叟的典型特征,区别于互联网创业或早期的套利型创业。
金错刀:也就是说,今后将更偏重硬核创新。今年25人之一的波斯登,也是我们的学员之一,这两年花了很大精力研发面料科技,做了很多非常领先性的举措。
再例如家电行业也有很多硬核创新,那么什么样的硬核创新才是真正的趋势呢?
何伊凡:这和产业链的供应链变化是有关系的。对产业链能够起到全链作用的,能让这个链条变得更完整;健链则让链条变得更加健康;补链正好可以补上链条当中缺失的一环。
当你观察钱往哪个方向走,就会发现硬核创新的导向在哪里。
愚公式企业和智叟式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是不一样的,愚公型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是通吃型;智叟式企业是我打一个洞进去,我在这个洞的范围之内我有饭吃。
宁德时代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存在,但在电池领域,导电剂占电池的成本不到2%,在这个垂直领域有很多家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市值超过200亿,宁德也没把它们干掉。所以这就是智叟型公司的典型特征。
金错刀:什么叫硬核创新?第一种是技术创新,有真正的技术;第二种是解决用户真切需求的应用创新,虽然没有底层技术,但能解决用户痛点,这种可以称之为硬核的应用创新。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明年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何老师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努力的方向,该往哪个方向砸钱?
何伊凡:你刚刚说的两点我十分同意,我再补充一点。最近我在看一些B端的公司,我最近搞了一个破壁者系列,这些公司都突破了卡脖子。比方说装疫苗玻璃瓶叫中性硼硅玻璃管,一般被欧美日企业垄断,你能生产疫苗,但生产不出玻璃瓶,最近被国内的一家公司给攻克了。
诸多公司都不在大众的视野范围内,但十分厉害,脚踏实地扎根很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对投资机构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金错刀:当我们有实力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就用死磕的精神,往硬核创新的方向去努力。我们身边的很多产品也在用创新的方式升级换代,升级创新意味着大洗牌,这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个机会。
金错刀:我们用一句话总结一下2023年企业家三大行动趋势,给大家一个硬核提醒。
何伊凡:三大趋势背后对应“三心”。
一是要有耐心。这取决于你的基因、决策机制、你内部和外部的沟通共识以及你的自我定位。如果你想挣快钱,那么这个时代已经不合适了,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已经很难了。
二是要有不断自我迭代的进取心。在大家都看得懂的东西上,你很难赚到差异化的钱。套利时代基本结束了,这意味着你要不断完成自我迭代,进取心非常重要。
三是要有敬畏心。要对时代、宏观有敬畏,对你看不见的力量有敬畏,你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通向结果的路上。
金错刀:我用“三大”总结一下。
一是大风口。要抓住大的趋势赛道,我们今天谈论的其实都是偏风口型的。
二是大IP。IP是一个非常大的红利,我还是希望大家明年要么做老板IP,要么做公司IP。
三是大单品。《三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弱小和无知从来不是导致地球灭亡的核心原因,傲慢才是。面对2023年,我觉得还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我们要忘掉傲慢,用更谦卑的”三心“拥抱未来,拥抱不确定性。
@The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