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国内近3000元的辉瑞“新冠特效药”被抢购一空!澳洲却只要$6.8?世卫称中国面临“非常艰难时期”!
(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即购买)
(识别二维码让生活焕然一新 )
随着国内疫情政策的放宽
身边的小阳人越来越多
国内药店一抢而空的同时
也横扫了国外华人众多的国家和城市
疯狂囤药的同时
中国开始网售辉瑞新冠口服药
将近3000元一盒!
现已无货
目前中国新冠感染病例激增
世卫表示
中国面临着“非常艰难的时期”
近日财新网发布
中国一家医疗网络平台
开始销售辉瑞的口服新冠药物
Paxlovid(帕罗维德)
这应该是该药首次在中国零售出售
定价为2980元/盒
该售价为非医保价格!
这家医疗保健平台的客服表示
这一药物上架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
仅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这显示了中国对新冠和流感药物的需求激增
目前尚不清楚已经销售了多少盒Paxlovid
何时恢复销售
也不清楚其他零售商
是否也开始销售这种药物
而在澳洲
Paxlovid则是一种需要GP开处方
才能拿到的药物
零售价格约为1159.5澳元
但因为被纳入了药品福利计划(PBS)
因此持有优惠卡的澳洲居民
只需花5.80澳元即可购买
其他人购买也只需花41.5澳元
据中国媒体第一财经
今年3月报道
Paxlovid于今年2月获批
已在数个省份的医院用于治疗高危患者
辉瑞今年4月与中国制药企业
浙江华海签署了一项协议
在中国大陆生产Paxlovid
仅供当地患者使用
Paxlovid是一种口服抗病毒药物
适用于发展为重症的
风险很高的轻中度新冠患者
该药物为片剂
含有两种有效成分
即奈玛特韦(nirmatrelvir)
和利托那韦(ritonavir)
它们会降低新冠致病病毒繁殖的能力
澳大利亚卫生部表示
“在确诊新冠后并在症状出现五天内
应尽快开始使用Paxlovid进行治疗”
辉瑞公司在未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中
进行了Paxlovid临床试验
研究发现在症状出现后
立即服用五天的药物
可以将住院和死亡的风险降低90%
但在澳洲也并非全民都可以服用
只有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
或者50岁以上
但至少具有两个重病风险因素的人群
或30岁以上
并具有两大风险因素的原住民和岛民
而所谓的风险因素
包括一系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比如中重度哮喘、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
脱髓鞘疾病和肾损伤等
或者一些神经系统疾病
如中风、肝硬化、肾衰竭、
肥胖症、一型或二型糖尿病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
孕期和哺乳期女性不应服用该类药物
患有严重肾脏或肝脏疾病的人也要避免
然而在一小部分人群中
Paxlovid会导致腹泻和味觉障碍
所有食物尝起来都是酸的、甜的、
苦的或有金属的味道
这种抗病毒药物
还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
或危及生命的事件
据外网报道
辉瑞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称
该公司“正积极与所有利益相关方合作
确保在中国获得充足的Paxlovid供应
并继续致力于满足中国患者
新冠病毒治疗需求”
Paxlovid在中国开始零售
可能对辉瑞公司的盈利
产生重大提振作用
此前一些投资者担心
预计对新冠疫苗需求下降
将严重打击辉瑞公司的收入
辉瑞去年表示
今年可能生产多达1.2亿个疗程的Paxlovid
但不清楚目前已经生产了多少
根据相关数据
在美国
辉瑞已经提供了
超过900万个疗程的Paxlovid
患者已经使用了超过600万个疗程
美国药监局信息显示
Paxlovid一个疗程为五天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增加疗程会让患者受益
中国出台的《诊疗方案》建议
用法用量为300mg奈玛特韦片
与100mg利托那韦片同时服用
每12小时一次
连续服用5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指出
本次疫情的高峰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到来
要整体度过这次疫情
可能需要3-6个月时间
他还强调对老人的保护相当关键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
杨子峰教授表示
根据模型测算
预计广州第一波感染峰值
可能会在明年1月中上旬到2月中旬到来
预计在3月中上旬会进入平稳阶段
世卫组织发言人
玛格丽特·哈里斯(Margaret Harris)
周二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面临着“非常艰难的时期”
她说:“任何国家取消非常严格控制的情况都很艰难。” 她补充说道:“澳洲等其他国家也经历过这种情况!我们以前一直说,不要太轻易、太快地进入封锁状态,因为真的、真的很难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确保人们适当接种疫苗,并让医院为大量涌入病人做好准备!”
世卫组织紧急事务负责人
迈克·瑞安(Mike Ryan)
本月早些时候表示
他对中国正在调整战略感到高兴
并敦促中国继续扩大疫苗接种覆盖率
如今特殊时期
国内小阳人激增
澳洲疫情也依旧持续
新州在过去的一周里
新增38610个病例
澳洲的小伙伴们一定不能放松警惕
也希望大家国内的亲友
都可以平安健康迎接新年!
图文来源:网络
整理:星尚编辑团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