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妈,就不能携手毁灭全宇宙吗?

妈,就不能携手毁灭全宇宙吗?

电影

文 | 李厚辰

或许你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这部热议作品的讨论了,今年A24出品的奇幻电影《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当然更符合它气质的中文译名并没有这么“文诌诌”,是《妈的多重宇宙》。


这部电影的评价高度两极化,在豆瓣,它已经跌破8分。喜欢的人,会给这部电影“年度电影”的赞誉程度甚至更高;不喜欢的人,认为其从形式到内核都极其陈旧老套。


💡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请谨慎阅读


但有一点双方似乎可以达成共识,即不管是对这部电影赞誉有加的人,还是对其厌恶的人,都对其中的一幕戏有深刻印象,甚至很多人觉得遗憾,认为电影后半段流于庸俗和无趣:


这个共识就是“如果停在石头那儿就好了”。


被广受赞誉的石头一幕戏,出现在电影1小时39分,距离电影结束还有整整40分钟。很明显电影主创完全没有想“停在石头那儿”,相反,按照剧作原理和节奏,在电影70%处的出现的重大事件,不会是电影的“结束”,反而是剧情的“最大危机”。可见石头不仅不能结束,而是最需要突破的核心困境。



当然,石头背后的意谓并不隐晦,即“虚无主义”。不过这个词汇被提及得太多,已经失去了任何惊异感,“克服虚无主义”好像有点太老调重谈了。


不如今天借着“石头”和这部电影,来展示虚无主义的一个特殊面相,就是“宇宙论的虚无主义”或称“毁灭主义”,这一种特殊的形态吧。



01.

不同的虚无主义


我想先回溯一下在石头那一幕戏剧中人物的台词:


伊芙琳:乔伊, 我们在哪儿?乔伊:一个不适合生命形成的宇宙,其实大多数宇宙都是这样。伊芙琳:真漂亮。乔伊:是啊,你只需要坐在这里,一起都是那么…遥远。伊芙琳:乔伊,我很抱歉搞砸了一切。乔伊:嘘…在这里你不用担心那个,只需要好好做一块石头。伊芙琳:我只是觉得很蠢…


然后是其中重要的一句。


乔伊:上帝啊!拜托,我们都很蠢!渺小而愚蠢,人类也就是这样了。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地球看作宇宙的中心,杀戮,折磨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直到我们发现,地球其实围着太阳转,而这个太阳也只是上万亿个太阳中的一个而已。再看现在的我们,竭尽全力处理一个宇宙中存在的事情,而天知道有多少个这样的宇宙。每一个新发现对我们都是只是一个提醒,我们到底有多么的渺小和愚蠢。而谁又知道,这个让我们觉得自己狗屎不如(small piece of shit)的这发现,又会被什么新的发现所颠覆呢?


然后是两个人关于脏话的一个玩笑。


希望停在“石头”这里的,大致是希望停在乔伊这句话所张开的空间里。对于我们,这是一个很熟悉和容易接受的结论,这样的结论与庄子在《齐物论》中的整体态度款曲相通: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这句话是说: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识有个究极。究极在哪?有人认为宇宙初始并不存在万物,这便是知识的究极,到达尽头了,不能再增加了。次一等的人,认为宇宙初始是存在万物的,只是万物之间并不严分界域。再次一等的人,认为宇宙初始不仅存在万物,并且事物之间有分界,只是不计较是非。是非的造作,道就有了亏损。道的亏损,是由于偏私所形成。



我们对庄子哲学的亲近和熟悉,让我们接受起“宇宙论虚无主义”毫不费力,上面乔伊和庄子的话,可以被分为下面的一些命题:


1、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分并无必要,万物有灵,我们和一块石头之间没有高低之别,都拥有意识; 

2、因为情感、人际带来的困扰和区分并不重要,在更高的尺度上,他们都无足轻重; 

3、世俗知识带来好坏、善恶、成功与否的判断并不重要,在更高的尺度上,他们都无足轻重; 

4、人的生活情感,被更高的道(宇宙)所支配着,和这个更高的道相比,人的语言和知识是渺小的; 

5、因而人的语言和知识构成的一些追求,婚姻的必要和持续、家庭的美满和和解、成就的取得与影响力、对他人的责任和劝说,与道或宇宙相较,也是一些狭隘的执念; 

6、与这个更高的道或宇宙的关联的,比起知识,不如说是美感(你也可以想到《心灵奇旅》那样一片落叶带来和解结局和那些“审美”物件)


这种大智慧与豁达是“宇宙论虚无主义”或“毁灭主义”的典型特征。很明显这与其他类型的虚无主义是不同的,例如社会达尔文主义也是一种虚无主义,是被称为“生机论的虚无主义”,即将一切道德和社会共识,都化约为最简单的生机发展,用生存与竞争作为一切的解释,对他们而言,人的语言与知识依然不重要。


你经常听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说,一旦我们的社会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例如我们摆脱能源稀缺与资源稀缺,我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会立即更新,所谓“发展的问题靠发展解决”。


这与喜欢“石头”这个结局的人的气质非常不同,“生机论虚无主义者”们昂扬向上,斗气十足,充满着一股乐观的精神,他们并不多愁善感,相反却杀伐果断,没有负担。可以说,很多人被逼上“宇宙论虚无主义”,还就是这些“生机论虚无主义”者下的手。


02.

停在石头那里,失去了什么


如上所述,“宇宙论虚无主义”与“生机论虚无主义”如此不同,一个悲观无依,一个乐观昂扬,怎么还都能被称为“虚无主义”?它们的共性在何处呢?也就是说,“虚无”到底指什么?它肯定不是指“气虚”和“丧”。


我在上面已经尝试造了这个句子,即:认为语言与知识并不重要,把道德和社会共识过程解释为虚假、低劣、非本质的,因而漠视与放弃。这就是为何要“停在石头那儿”而放弃后四十分钟和解的原因。


这是一种在今天非常普遍的态度,也是很多人喜爱《瑞克和莫蒂》胜过这部电影的原因,前者在虚无上要坚决得多。那虚无有什么问题,到底失去了什么呢?为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把我们的生活世界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个层次是我们的具体的生活,房贷房租、工作收入、父母老板,这些是你持有什么价值观,虚无不虚无,都很难改变的东西,也是生活最大的实质。饥饿就是饥饿,疼痛就是疼痛,就算相信一种价值观,饥饿和疼痛的身体痛苦是一种修习,痛苦还是痛苦的。


相信“生机论的虚无主义”,如果自己处于被压迫或欺侮的地位,虽然可以解释为“弱肉强食”,但难受还是难受的;接受“宇宙论的虚无主义”,笃信人类与石头没什么两样,万物有灵,不妨碍你得住在钢筋混凝土的高楼里面,一般来说不会与墙壁共情,我们会与绝美盛景中的卵石共情,但承重墙显然不在此列。


所以说到身体感受快乐疼痛,社会的实际功能劳动金钱,无法逃避的人际关系,如家庭,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个层面上,信念帮不上什么忙。第一层次的问题要么需要被面对,要么就只能消极放弃。


而虚无主义运作的层面,是第三个层面,就是相对终极的信念支点,例如上述的虚无主义。还包括康德想要解决的,休谟那种怀疑论的虚无主义,相信的是一种“认识论”;科学实在论的那种虚无主义,相信我们一切想法不过是脑电波和化学递质,一切都是力学支配的。


或者不是虚无主义的也行,相信善恶有报,有个神在让恶人遭殃,好人得福报;或者相信有种咒语,只要念诵就可以消自己的业,诸如此类。


当然就还有中间那层,第二个层次,是由语言和共识构成。例如你老板想让你相信的,你们公司有个使命,做的事情对社会有巨大价值;古希腊人彼此间相信的,荣誉的重要性,谁是最荣耀的人,咱们就都得听他的;孔子想达成的,人际责任是双向的,以礼相待,其他人就会回报以礼;或者我们在爱情中需要相信的,人和人有一种承诺,会让他们对一种共同生活持续投入,互相体谅。


或者还可以是更宏观的一些,我们之前谈过的,相信市场,相信每个人按理性在市场机制中自由行动,是不可能被替代和影响的社会进程。


这是一种中间尺度,一切我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要求和期待,当然也反过来包括他人对我们的要求和期待。在这一层上,我们形成了公序良俗、传统、道德、社会学、政治学等等复杂的东西。


但宇宙论的虚无主义,或其他虚无主义都反对这种中间尺度,或是对其保持高度质疑。例如同样源于物理学的想象,所谓的“多维空间”理论会延伸出来,作为一种三维空间的生物,我们的文明水平很低,一切自以为是的文明和学问,面对“高维文明”都不值一提,《三体》和《星际穿越》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与态度。


既然第三层的虚无主义促使我们相信语言、知识、共识都靠不住,而第一层的各种苦楚抑郁,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无法避免。那人们还能指望什么呢?所以那句流行语“毁灭吧,累了”的出处就在于此,这也是为什么“宇宙论的虚无主义”又被称为“毁灭主义”的原因。深陷困境又自我判决问题不可解决,当然诉求毁灭。



这是为什么有人说《搏击俱乐部》在刻画虚无主义上远比《妈的多重宇宙》深刻,因为给予了携手造就毁灭的大结局。


停在石头那儿,就是停在了第三层,停在了毁灭主义。在这里我们可以勾连一系列表述背后的庞大家族,“多重空间”“高维宇宙”“毁灭吧”“活在当下”“沟通不可能”“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改变他人是不可能的”“道德只能律己,不能律人”“每个人管好自己,不要对他人抱有期望”等等等等。


这些流行的,被广泛接受的说法并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它们与“毁灭主义”紧紧相连。


03.

寻回中间尺度


《妈的多重宇宙》这部电影的珍贵之处,在于其提供了一种“中间尺度”复兴的可能和信念。其秘密就在出现石头这一幕后。


马上发生了什么呢?女儿表达了通过进入贝果寻求毁灭的意愿,并同母亲携手进入。但母亲伊芙琳的注意力回到洗衣店的宇宙,自己的丈夫主动示弱,为报税争取到多一个礼拜,并在多个宇宙展现出自己“软弱”的另一面,这是剧情”最大危机“的解决方式。


因此这部电影不是关于“石头”的虚无主义,而是关于克服,当然很多人觉得这一部分是败笔,是说教,或者回到了老套的“爱拯救一切”的机械降神主题。



不过我认为,电影重点还真不是关于爱,而是指向真实困境的结构。


我们可以回到真实世界中,其实驱使很多人进入“毁灭主义”的,是一个死循环。我们为何对他人,不管是身边的父母和亲密关系,或是宏观的他人都失去信心呢?当然是因为过去不良的经历或遭遇,走到“毁灭主义”的人不是一张白纸,往往是一个遍体鳞伤的人。


这时,这样一个人对外大多是一种无望和消极,甚至敌对的状态。所以死循环之处在于,因为过去的痛苦而失望,因而只能消极地对待他人,如果不能被他人良好对待以寻回信心,就不太可能改变。但正因为消极甚至敌对的态度,就更不容易被他人良好对待。


更有甚者,在真实生活中,当两个,或两群这样的人沟通碰撞时,他们更可能进入互相激烈提防、猜忌、伤害(想想生活中和互联网上的事情)。因而我们就对中间尺度的一切愈发失望,进而更深地拥抱“毁灭主义”。


在这里,人们就像是一盏盏被熄灭的灯,我们可以称呼这样的时代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吧,这种时候,失序的社会使得人们格外容易互相猜忌和伤害。这是一种我们真实失望和遁入毁灭主义的情景,因此电影不仅覆盖了“毁灭主义”,还包含“现实情境”。


好,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来看看紧跟着石头的这一幕,来看电影如何回应这个问题,伊芙琳的丈夫说了什么:


“求求你们,我们能不能不打了… (切换王家卫宇宙)你说过,这是很残酷的世界,我们在里面绕圈子,这我明白… (切换打斗宇宙)我知道我们对抗是因为我们害怕又困惑,我也同样困惑,每一天都是如此,我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了,但是,不知为何,我总感觉这是我的错… (切换王家卫宇宙)我总是看到事情好的一面,那不是因为我天真,而是必要和需要,这也就是我的生存之道… (切换打斗宇宙)我很多事情都不明白,我只知道,如果我们be kind善意一点(转向伊芙琳),求你了,善意一点,尤其是当我们非常迷茫的时候 (切换王家卫宇宙)我理解到你不是一个服输的人,我又何尝不是,只是我们选择处理的方式不一样。”


电影这个时候给了两个选择,也是问给我们所有人,在一个礼崩乐坏环境中,我们可以踏足的两条道路。她女儿诱惑地说:你现在还来得及,转身离开,逃过这一切。她的丈夫带着哭腔哀求:求你了,善意一点。


“王家卫宇宙”


对我们也一样,接受宇宙论虚无主义,“停在石头那儿”,拒绝一切,期待毁灭;或是面对我们第一层生活不可逃避的痛苦和人际关系,在迷茫中赌一下,选择善意一点,反正我们是迷茫的,其实对抗和敌对,我们也不确定会有好结果。


当然也不是说善意就能带来善意的,连电影中的伊芙琳都回应她丈夫说“太迟了”,她丈夫再哀求“求你别这么说”,然后伊芙琳回忆起很多美好的东西,一些善意的动因从中发生,在这里,她学会了一个最关键的东西,也是丈夫之前提到的一件事——“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或者说,找到好的可能性。


随后电影在她给予每个敌人以美好和和解中继续。


进而最后没有受到拯救的只剩乔伊,她大喊“请你放过我吧”。在阿尔法宇宙中,就是伊芙琳对乔伊的逼迫式的“虎妈”教育使得乔伊破碎。在一般电影的预期中,这就是主人公学会“let go”(放手)的时刻了。不过伊芙琳在回答“好吧”后又反悔,追上去挽回女儿。


这个情节让很多人生厌,将其看作“东亚家庭压迫式的爱”的胜利,不过我想这里依然要在“be kind”(善意)的电影主题下理解这一幕。


面对“let go”的请求,可以选择放弃或继续负责下去,可以回去看看上面言说的那个“宇宙论虚无主义”的家族,其中一个信条是“每个人管好自己,不要对他人抱有期望”。在这种意识中,我们都有摆脱他人的桎梏,获得绝对消极自由的愿望,希望他人能“let it go”,这是我们今天对此亲近的原因,但在这里,只有切割的可能,没有“好的可能”。


但我们要意识到,“let go”很多时候并没有这么美妙,有很多在亲密关系中主动寻求分手的人,在面对对方挽留的时候,用“我们要学会放手”作为理由拒绝对方。“let go”当然是个咒语般的关系解离术,如果我们将其作为人际交往的至尊原则,又如何面对其他人轻巧地告诉我们“你要学会let go”,以解除和我们的关系呢?



因此回到电影中伊芙琳拒绝响应女儿的“let go”请求,其实是顺应着之前“be kind”的电影主题,持续寻找“好的可能性”,走向“毁灭主义”的反面,不断以“自我归责”和“善意”重建生活的中间尺度,人与人的关系和共识。


在我看来,这是极其令人动容的尝试。“好的可能性”,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从我们与他人对话的字斟句酌,到相处方式,从细节到心态的整体修炼。


尾声.


这是我认为可以理解电影的主轴和抉择,也像是一个选择题,选择“停在石头那儿”和“接受后40分钟”。也就是选择继续今日甚嚣尘上的“宇宙论虚无主义”,或是接受一种重构生活的中间尺度的尝试。


电影精确地描述了今天时代问题的不同方面,形同“多重宇宙无限可能”一般的社交网络景观,和来自多重宇宙理论构成的宇宙论虚无主义,以及普遍破碎而“礼崩乐坏”的人际状态,和我们面对这幅处境的默认状态:消极、远离、放弃、对抗,当然,还有一种全面的迷茫。这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


这充实了我们今天爱讲的一句话,即“爱具体的人”。但具体的人,有的在远方,新闻中悲情的人物,有的在眼前,父母爱人。爱远方的、具体的人容易,因为我们不为他们的结果真正负责,表达关心同情,愤怒足矣。


爱身边的、具体的人则难得多,我们为这段关系负责,若没有“好的可能性”,我们的每一个言行,都是双方的折磨和疼痛。因此面对身边的具体的人,我们很多时候巴不得赶快切割,或一起毁灭。



不过这些身边的人和事物才是构成我们第一层最直接生活的要素,现在能够直面这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式的电影不多了。《妈的多重宇宙》指引了爱身边的且具体的人的一个路径。既然我们确实深深迷茫,不如念着过去的好,善意一点,练习“好的可能”。


尤其如我们过去所展示的。在这样一个大秩序土崩瓦解之时,在这样的小区内容易爆发猜忌敌对,一个人人迷茫不知明日会如何的疲惫之时,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一个良好的邻里关系,小区的人际关系,在现在有多么重要,这也是一个格外紧迫的呼召吧。


*本文原名《不能“停在石头那儿”》,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看理想平台立场,欢迎提供不同意见的讨论。配图来源于《妈的多重宇宙》,编辑:苏小七



更多「李想主义」专栏文章

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李想主义」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年度推荐影片:《瞬息全宇宙》没饿死,就不错了,没啥好抱怨的延期终首映|爱丽丝:我们可以逃往平行宇宙吗?世界顶尖动画大赛又出神作,这才是真的瞬息全宇宙脉脉:不聊职场八卦,就不是好的招聘软件不去上学,就不能玩滑板气味图书馆X草莓音乐节推新产品;佰草集官宣啵啵水代言人朱正廷;网易携手蓝色宇宙布局元宇宙... | 刀法品牌热讯瞬息全宇宙,其实就是美国版《你好,李焕英》俄罗斯人不能失去西瓜泡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在线直播:与妈同行,重思教育|妈妈,就是《了不起的妈妈》天普附近传出70声枪响, 1死1重伤!Rittenhouse广场露天美术展开展! 有机草莓可能携甲肝病毒,全美正在召回2022年,妈妈们的瞬息全宇宙停办护照就不能移民,你也是这么想的吗?绚丽与匮乏:《瞬息全宇宙》如何表现了过剩时代的存在主义危机?没钱,就不配怀孕生孩子吗?“卖破烂”的心得分享项目方如何控盘币价?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中国共产党人早期为啥想要建军想当“良家妇女”,就不能熟练地抡起酒瓶自卫么?林黛:厄瓜多尔,我们来了----在莱昂多米多岩(Leon Mormido)浮潜这些能在Costco买的货,就不要在亚马逊买了地狱之门,小仲马和茶花女葬在一处 八十年代穷游巴黎记(六)从《青春变形计》到《瞬息全宇宙》:亚裔叙事的突破还是守旧?《瞬息全宇宙》/《妈的多重宇宙》:爱是亚裔家庭一切矛盾的解药?与妈同行,重思教育|妈妈,就是《了不起的妈妈》 凹凸TOALL第35期惊现六娃华人妈妈,开开心心地他们就不是负担住院一次后,就不让续保了?把超生婴儿社会化调剂、不留存记录,就不存在拐卖儿童行为?"不让我堕胎,就不跟你XX!"愤怒的美国女性开始呼吁禁欲,抵制X行为……《瞬息全宇宙》:就算重来,还是要与世界和解从8.8跌到7.9,《瞬息全宇宙》发生了啥?没有保时捷,就不会造车?美国众议院议长丈夫深夜酒驾被捕!网友:82岁还能酒驾,就不能打车?!《瞬息全宇宙》的口碑为什么两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