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终首映|爱丽丝:我们可以逃往平行宇宙吗?
刘易斯·卡罗尔写作的《爱丽丝漫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都诞生于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下的工业革命中(对,就在玛丽·雪莱写下《弗兰肯斯坦》后的半个世纪不到),此时的英国正经历着浪潮般的创造与震荡:以达尔文理论为代表的新理论冲击着既有的精神信仰基础,追怀往昔的儿童题材成为了许多作家与艺术家的选择。
在英国清教文学统治下的儿童文学是一个战场:“这是教喻与娱乐、限制与自由、缺乏自信的道德主义和发自本能的快乐追求之间的冲突。”在突破了说教式的文学藩篱后,“爱丽丝”的多义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
《爱丽丝漫游仙境》故事本身就已足够天马行空,爱丽丝掉入兔子洞之后所面对的一切有着和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逻辑,刘易斯构建了一个乌托邦,但掀开这个世界的帷幕,我们不难发现它也共享着来自现实的荒诞与紧张。
“We’re all mad here. I’m mad. You’re mad.”
《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地下世界”有着极其诡异的运行模式,有“砍头癖”的红皇后、永远执行不了的指令、荒唐的法律等等。结尾处的审判如同一出滑稽戏,毫不相干的证人被带到闹剧般的法庭上接受质询。国王宣布爱丽丝违反了“第四十二条法律”,即凡是身高超过两英里的人必须离开法庭,但当爱丽丝让国王出示这条法律存在的证据,后者却支支吾吾答不出来。
这条“第四十二条法律”代表着这个童话世界背后压迫性的力量,它无处可寻,而又无处不在。在爱丽丝童话之中,这种困境被少女轻而易举地化解,来自工业革命早期的作家赋予了书中人物冲破一切的勇气。但其关于荒诞性的讨论在文学中延续了下来。卡夫卡笔下在没有尽头的法院回廊和城堡中穿行的K先生,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正因为不存在而无处不在的圈套与罗网,离开了童话般纯美世界的主人公必须面对疯狂世界的逻辑。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版《爱丽丝梦游仙境》
爱丽丝的镜中世界也带来了“多重空间”的命题,这一想象模式孕育于世界的变革之中,也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与新的科学发现联结起来,最终以“平行世界”的形式接纳着人们新的想象。
“平行世界”已经成为了当下文化中重要的叙事形式,从以红蓝药丸致敬爱丽丝的《黑客帝国》,到在无穷空间中穿梭拯救家庭的《瞬息全宇宙》;在文学的想象力似乎已经穷尽之后,借助“镜中世界”的形式,或许人们希望实现如《蜘蛛侠:英雄无归》般团圆的大和解,但更有可能的是我们在像《瑞克与莫蒂》那样遍览所有宇宙中的平行事件后,却仍然无法消解现实自然生命的荒谬性。
蒂姆·波顿电影版《爱丽丝梦游仙境》
但另一方面,“爱丽丝”的存在本身隐喻了时代的精神危机,但她也代表了一种摆脱危机的努力。我们无法忽略整个故事的线索正是爱丽丝寻根追底式的疑问,童趣的视角下爱丽丝向遇到的每个人发出疑问,在混乱中寻找意义。在掉入虚拟的世界之后,爱丽丝原有的自我认知被不断否定,她也在新的自我认知建立中完成了自己的成长。支撑这个少女的是这样一种信念:“一切非正义的、荒诞的东西终将让位于正义的、自然的、合乎逻辑的、明智的东西。”
爱丽丝故事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开放性,爱丽丝V&A博物馆特展影像《爱丽丝:越奇越怪》展览深入《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的起源、改编和再创造,探究它是如何从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约翰·坦尼尔绘制的手稿演变到深受所有年龄层喜爱的全球现象级大IP的。从萨尔瓦多·达利到草间弥生和蒂姆·伯顿、从电影、表演、时装、艺术到音乐和摄影、从以撒切尔为灵感的红心皇后形象到网络世界中的兔子洞,这个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少女站在几乎是现代社会起点的位置,以她无穷无尽的好奇与勇气,对抗着现实中无处不在的疯狂。
另一种声音
“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于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通过与包括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特拉法加发行公司、环球映画、影院现场、松竹株式会社、百老汇高清、法国百代现场、西班牙数字影像在内的多个品牌合作,“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目前发行推广来自英国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歌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莫斯科大剧院、法兰西喜剧院等多个机构的世界顶级戏剧、歌剧、舞蹈、展览影像。截至2022年1月,“新现场”放映剧目已达208部,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香港等53地,放映超过9000场,观影人次超过68万人。放映由阿里大麦旗下的现场演出品牌Mailive联合运营推广,获得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大力支持,并共同倡导艺术包容、多元与无障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