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直播 | 这可能是和2022说“再见”的最好方式
直播主题
话题预告
苗炜×陈赛
只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是件特麻烦的事
12月26日 20:00—21:30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预约直播
疫情三年,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静默和隔离。当个人的活动空间被局限在一个城市、一个小区、一个房间。
在这个时候,「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概念,是不是被重新定义了?我们所失去的对生活的掌控感,是否就存在于一寸寸被挤压的个人和公共空间中?网络上各类信息如同爆炸般呈现,人与人沟通的戾气也与日俱增,我们的「心理空间」是不是也有了变化?
作家、 媒体人、《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苗炜,将和《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陈赛,从文学的角度,谈论:公共事物的讨论空间,应当扩展到何处。
疫情三年, 我们的个人和公共空间被挤压了吗?
除了公共空间, 我们的心理空间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要如何和那些与我们想法不一样的人生活?
……
彭凯平×李伟
创伤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成长的力量
12月27日 20:00—21:30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预约直播
疫情后的创伤对于整个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后疫情时代,我们要面临的一方面是工作、学习、生活的恢复,另一方面是心理创伤的疗愈。
然而,创伤只能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吗?某种程度上,创伤会不会也带来成长的力量?我们的家庭、亲情、健康,可不可以重新得到关注,从而让每个人重新找回幸福感?
清华大学教授、博导,清华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和三联生活传媒副总经理、经营拓展部总经理李伟,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在对谈中探讨:在疫情管控政策放开后的当下,如何在心理创伤之后获得成长的力量。
那些躲避不掉的焦虑、不安、忧伤的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如何正视?
如何获得抚平心理创伤的力量,有哪些方法能够帮助人们找寻生活的意义感?
积极心理学如何帮助人们找寻幸福感,重塑心理韧性?
……
韩昇×俞力莎
真正的“独善其身”,是保持“人间清醒”
12月28日 20:00—21:30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预约直播
“独善其身”在现代人看来,已经成了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处世哲学”。
然而说出这句话的孟子,真是此意吗?“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时应当修身养性、做好自己的箴言,放在今天尤为适用。是时候重新回看历史了,克服自己虚无主义和迷茫的智慧,就写在流传千年的典籍里。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和三联中读内容总监俞力莎,将带我们追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如何安顿自身?
为什么人在困境时要读历史?
怎么去真正理解“穷则独善其身”?
如何从历史中学会“人间清醒”?
……
张志安×吴琪
身处平台社会,如何区分“公”与“私”
12月29日 20:00—21:30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预约直播
发微信、看抖音、逛淘宝、点外卖,甚至扫健康码……我们的日常行为,都要在对应的平台上完成。在今天,平台已经成了生活的一种“基础设施”。
然而在10年前,QQ作为主流线上沟通软件,所具有的仅仅是工具属性。从点对点的交互,到具有公共属性的体系,社会是如何被平台连接起来的?身处其中,我们又要如何警惕私人表达与公共扩散的风险?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委会理事长张志安,和三联生活传媒副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吴琪,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在对谈中讨论:生活在媒介中,我们应该怎样掌握边界。
平台基础设施化的今天,公与私的边界是如何被模糊与重构的?
年轻人媒介使用中频现的“平台摇摆”,在切换的动作间是如何消解边界的?
大量舆情热点呈现出的“私人表达的公共扩散风险”,对我们有何启示?
……
项飙×贾冬婷
修复“撕裂”的社会,从身边开始
12月30日 20:00—21:30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预约直播
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撕裂”的过程:公共信任崩塌,个体交流困难,伦理整合缺失……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因为“修复”被从发展中隔离出来了。
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应当具有怎样的生态?如果想“修复”社会,要如何挖掘出社会内部本就存在的能量,个体又要如何让变化发生?
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项飙,与三联中读&三联人文城市执行总编辑贾冬婷,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带我们探寻:如何修复“撕裂”的社会?
我们的社会出了什么问题,以至于要“修复”?
身边的人和事物,会如何影响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如果要改变社会的现状,过程一定是令人愉快的吗?
……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预约直播
北岛在诗中写:哦明月 / 我回来了——重逢 / 总是比告别少 / 只少一次。
我们的再“见”,也只比“再见”晚一秒——
在三联中读跨年直播中,和我们一起,同2022告别,同2023相见!
文 | 晨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