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刘润 主笔 / 二蔓 责编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768篇原创文章
这次版本更新,我特别关注,也找机会和钉钉的同学好好聊了聊。因为钉钉不仅发布了一些新功能,更是明确地释放出了一个信号:要坚持把群聊作为组织协作的核心。群聊。就是那个把一群人拉到同一个聊天室的群聊吗。有什么新奇的?比如,几支施工队在一起盖同一栋楼,你们负责架钢筋,我们负责砌水泥,就叫协作。再比如,几家人一起出去郊游,你们负责买机票,我们负责订酒店,就叫协作。这很好理解。于是,我们人为裁定出了一个“组织”,作为“一群人”的边界。比如,xx集团,是一个庞大的组织;xx公司,是一个不小的组织;销售部门,又是一个组织。这样,我们才能有一套对内的清晰的管理体系,对外的明确的经营方式。但是你发现没有,内部也好,外部也好,不管组织的边界在哪里,都影响不了协作的本质:一群人,一件事。至于这群人到底是哪些人、多少人,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边界。钉钉的同学说,是的,润总,这就是钉钉7.0想做的,以群2.0,重新定义群聊,冲破组织的边界。因为对于“一群人”来说,群聊就是最天然,也是门槛最低的协作方式。但是但是,我还有一些疑惑。群聊,是存在一些缺陷的,钉钉能解决吗?当然,群聊也是有一些优势的,钉钉能发挥出来吗?然后呢,还有吗,还有吗?
既然群聊就是门槛最低的协作方式,那为什么我们以前不用呢?我举个例子。假设,你准备举办一场年度演讲。这个项目,将会涉及到500个参与者。这500人,有的来自执行团队,有的来自导播团队,有的来自摄制团队。请问,这么多人,怎么组织,怎么调配?谁干什么?怎么开会?谁向谁汇报进展?出了问题,如何协调?想象一下,你把这500人拉进同一个群聊,让大家把这些问题、回答、反馈,都放在这个群里说,那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场面?对于发送信息的人来说,大部分信息,都是要发送给某几个特定的人的。可是,你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看到,什么时候能看到,有没有回复的习惯。为什么?因为对于接受信息的人来说,群聊中的噪音会远远大于真正有用的信息,关键信息会被洪水淹没。然后,你只能点开显示着“99+”的群聊,一页一页地往上翻。比如,创建一份在线文档,叫:年度演讲现场执行手册。这是演讲现场,执行团队的工作流程。再在文档中,设置条目。主舞台上要安装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安装,谁负责,等等等等,都列进去。然后,这份文档不会“发送”给任何一个人,而是让人“来到”这份文档。这个时候,所有执行团队的成员,都在这份文档里,分别完成自己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让文档代替群聊,从而避开基于“人”所带来的缺陷。钉钉的同学说,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通过“酷应用”,来解决群聊的缺陷了。酷应用,就是让各种信息,能够以卡片的形式在群聊、文档、会议中完成和被转发。你猜猜看,一家大型时尚产业集团,平常补货会是什么样子?百丽,就是一家业务涵盖了鞋类、运动和服饰,拥有6个研发生产基地,60多个自有仓库,在中国300多个城市拥有自营门店约2万家,员工总数约10万人的大型时尚产业集团。整个补货环节,百丽总部要对接8个大区,再由他们对接到全国70个主要城市。整个流程包括了10个细分场景:总部下发地区开放指引、地区下发城市开放款指引、城市选款定量、地区确认、城市尺码拆分、地区补货上报、总部收单提醒、总部补单审核、总部统配—到货/销售跟踪。这个过程,非常繁琐。而且还要在各种群聊、系统、应用之间跳转来跳转去。太麻烦了。怎么办?有没有办法提高效率,把所有的信息,都汇总到一个群聊里面呢?百丽把补货和群聊进行了打通,用钉钉场景群来承载连锁门店的铺货、补货、调货等最关键的信息。本来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补货信息和数据,就被整合放进了聊天群里。过去,某个门店如果需要补货,要打开电脑系统提交,提交完再打电话交代一遍,或者是在聊天软件上留言。现在,直接在钉钉群内点击补货,就会弹起半屏的浮窗。不需要跳转到另一个系统,在群里就可以直接填写补货信息。提交补货之后,审批人审核,直接在群里完成确认。补货过程中产生的沟通、操作、审批和数据,全部在群里沉淀。就算是在手机移动端,也可以通过钉钉群,聊着天就把补货动作完成掉。不管信息来自哪一方,几乎所有动作,都是放在群聊这个门槛最低、也最高频的场景里面,通过卡片来完成的。不用来回切换和跳转。
文档,是基于信息的“人找信息模式”。群聊,是基于人的“信息找人模式”。钉钉的同学说,润总,我举一个你每天都在用,但你都不一定留意到的例子,你就明白了。上海三菱电梯,是电梯品牌Top10中唯一的一个国资企业,累计出货量超100万台。2021年销售10万+台,维保43万+台。电梯这个行业,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痛点:第一是分散,第二是非标。分散,说的是生产线虽然只有1000多人,但是连同制造、销售、安装、维保、服务等等人员在内,加起来得超过3万人。这3万人,平常的沟通,主要还是在线下,或者是靠邮件和电话。这样一来,信息的传递就很不及时。而且下班,就等于下线。联系不到,很多事情就做不了。所以,基于信息的“人找信息模式”,就不成立了。得是基于人的“信息找人模式”。“没有两台电梯是一样的”。每台电梯的设计、安装方式,会因为施工现场的不同而不同。维修的备件更是种类繁多,有几万个零部件。想要高效、准确地为电梯提供维保服务,难度很大。也许有的人会说,那这些维修保养的知识,肯定有储存和沉淀吧,怎么还会难呢?一些电梯的图纸和维保记录,过去都是用纸质的形式保存在资料室的。你想想,如果是在一线城市的分公司,光是房租就是一笔不得了的支出,更何况这些资料还很不方便查询。维保人员大多数是年轻人,经验水平不一。有的到了维修现场才发现电梯型号没见过、故障类型没见过,不知道该怎么修,也不知道要用哪些配件。这些疑难杂症,只能是请教老师傅,因为“方子”都记在了老师傅的脑子里。更重要的是,这些维保人员还散落在全国各地,很难形成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经验传承模式。一趟下来,一台电梯平均的维修时间,大概需要两个星期。你看,“维修”这个业务,是基于人的。但业务开始之前,人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先找信息,这件事又不成立了。分散,就把大家串联起来。钉钉的协同办公功能,能让大家及时收发消息,随时随地都保持在线。但串联,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供电梯的技术支持。非标的问题,怎么解决?三菱就通过打通设备IoT+电梯急修平台+钉钉的方式,解决问题。电梯发生故障时,IoT模块会将故障部件、故障情况等信息自动传入三菱电梯研发的“电梯急修平台”。这个急修平台,会把故障算好,通过一系列的组合判断(包括客户是谁、维保订单是什么、维保人员是谁、哪个维保人员离得最近、他的能力是不是能修这台电梯等等)之后,精准地把订单通过钉钉群发送给维保人员。而维保人员看到的信息,就包括电梯位置、电梯的基本概况、IoT采集过来的关于电梯当前的故障诊断,还有随着工单配好的可能需要的维保配件。更重要的是,到了现场之后,如果还需要支持,维保人员可以在技术支持的钉钉群里,询问钉钉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已经用了一年多,沉淀了三菱电梯过往的各种技术资料、图纸、维保记录等等,并且每周都会迭代更新。所以,三菱通过设备IoT+电梯急修平台+钉钉的解决方案,实现电梯故障以秒级速度反馈到系统,维保人员可以以分钟级速度响应和到场。而原本平均长达两个星期的电梯维修时间,也缩短到平均3天。
但是,如果只是这样,那就不足以称得上是“重新定义群聊”了。
钉钉真正想做的,是冲破组织的边界。
前面说,协作的本质,是一群人,互相配合,做同一件事。只是我们为了分清内部和外部,才人为裁定出了一个组织的边界。那么,一个群聊里有2个“组织”也好,100个“组织”也罢,都不重要。因为所有人进入同一个群,都是为了做成同一件事。
所以,没有“组织与组织”。这个群聊,就是“组织”本身。
这个思考,太有价值了。我问钉钉的同学,能做得到吗?
钉钉的同学说,润总,我再和你举个特别容易出现“组织与组织”的例子吧。
专柜。
你大概也听过这么一家位居中国百货零售业前列的百货公司,银泰百货。
作为实体商业,银泰百货的专柜运营至关重要。但专柜运营,也有一个特别大的痛点:角色太多,关系太乱。
角色太多,说的是围绕着专柜的角色有很多。品牌导购、银泰品牌管家、店长、中台、供应商,等等等等。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角色,互相交织,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就拿银泰品牌管家来说,落地一次销售策略,常常要跑十几个柜台巡店,来同步改价、补货、清货等等。
这些销售策略到了品牌导购的手上,又要通过电话、excel表单传输等等方式,来向外部供应商一层一层地传递信息。
外部供应商,又分成了直营、代理、加盟。不同的供应商能力参差不齐,供货率和周转率的差异特别大。
更糟糕的是,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不同的公司,都有自己使用的系统。你用A系统,我用B系统,他用C系统。
大量关键的信息、数据,被不同的系统、组织生生隔开,又在不同的信息通道里丢失、重复。
这就导致了资源的配置极其低效。像这样调整一次销售策略,有时候前前后后要花掉半个月的时间。等到好不容易落地,新的销售策略又来了。
怎么办?我的需求,能不能让其他角色也实时同步?能不能把系统统一起来,打破组织的壁垒?
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位角色都能及时获取关键信息,快速执行业务操作,银泰就通过钉钉群+酷应用的方式,解决问题。
用群聊,把围绕专柜的所有人,带入同一个“组织”。品牌导购、银泰品牌管家、店长、中台、供应商,都在同一个群里。
一个柜台,一个群聊,一个组织。
然后,通过酷应用,让数据去找人。怎么找?
他们把后台选品、补货、改价系统做成了一个酷应用,再接上机器人做推送,放到了群里。
根据后台系统中大量的过往数据,算法会推荐出潜在的爆款商品,并通过钉钉酷应用推到群里。即便是在深夜,机器人也可以做到自动选品推荐。
所有的参与者,就可以直接在群内沟通。“大家觉得怎么样?”。“库存能保证吗?”。“需不需要更换?”。
确认好商品的投放。
改价、补货、清货,等等销售策略的落地,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跑断腿,说破嘴”。
通过酷应用,当天就可以自动完成,还能在群聊内通过卡片及时同步到每一个人。
同时,酷应用还会生成相应的投放效果数据。
甚至,横跨不同组织的审批、采购等等业务流程,也可以在群聊里面就完成掉。
过去,经销商拿一批货,需要在A公司系统内做审批,再到B公司去提补货采购单。多个组织、多个系统地来回切换。流转的效率,自然就在组织切换中损耗掉了。
现在,群聊中也做到了不同组织间的应用权限的改造,不同组织的审核角色,被一张跨组织审批的卡片汇集到了一起,流程天然的组织壁垒也被打破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投放效果数据、补货采购数据日积月累,会一步一步地沉淀下来,又反哺到下一次的选品推荐、投放调整。形成一个闭合的飞轮。
这,就是数据驱动。
所有横跨了组织的关键人物、信息、数据、应用,都被集合在了这个叫做“群聊”的组织里。
组织之间的协作、业务处理,就像在同一家公司内一样方便,效率就提高了。
通过这个名叫“群聊”的组织,银泰百货实现了专柜营收业绩的显著增长,增量GMV300万+。其中,武汉银泰匡威专柜的年销售额,更是做到了同比增长70%。
而截止到目前,钉钉通过这种场景群+酷应用的方式,也已经帮助到了2000个品牌的实体专柜,快速匹配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
发现了吗?看起来,群还是那个群,但它的核心能力和能做的事情,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这还是钉钉对群聊的思考:
组织,就是群聊。群聊,就是组织。
诞生8年以来,钉钉经历了7次大版本的迭代。所有的迭代,其实都是为了做好同一件事,就是不断地降低中国企业数字化的门槛,从而降低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协作门槛。目前,钉钉上已经有6亿用户、2300万企业组织,已经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组织互联网。这是钉钉的一种思考,一种姿态,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决心。而且我们也相信,这能帮助到更多企业,实现真正高效的组织协作。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刘润,和我们一起
洞察商业本质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刘润,洞察商业本质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