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977字,阅读约需6分钟]
不知道这几天大家在朋友圈刷到过这个图片没?有非常多的自媒体都在转发这样一个截图,题目是:医学之声:这次毫无准备的放开体现了国家的高明和果断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截图会是什么感觉,反正留言都是极不友善的。有说国家不负责任,有说政府在“掩耳盗铃”的,有说不相信国家的。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有可能就是一次特别精准的“认知作战”,就是一个摧毁“国家公信力”的“完整剧本”。一个摧毁“国家公信力”的“完整剧本”
先说最初被传是文章源头的“医学之声”公众号。今天发布了一个“辟谣声明”。不过作为整个“认知战”的一环,是谁原创的其实不那么重要,只是需要借一个名头来开始“造谣抹黑”。紧接着,这篇被“设计”出来的文章开始发酵,发布文章只是摧毁“国家公信力”的第一步。后面,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这篇被删除的文章的截图开始广泛流传,被一些“小v”转发解读,并且被说成,“国家官方媒体”为自己“歌功颂德”。所以你看,一个“没有任何来源的截图”,发了一个“低级红,高级黑”的内容。被删除后,又“包装”成是国家自己搞的,真可谓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接下来就是一批大V,开始转发这个“谣言截图”的截图,并且不再停留在公众号,而是头条,抖音广泛解读传播。并且获得了大量的流量支持。(圆方被推送看到了两次)这三板斧下来,不明真相的群众就被植入了几个概念。
一条谣言,一次分发,三重成果。一个摧毁“国家公信力”的“完整剧本”的就基本做好了,整个操作手法流畅,想来并不是第一次了。他们的配合程度和当年叙利亚的“白头盔”如出一辙。
断章取义,化妆摆拍,分发传播,工业化的流程效率极高。而就算国家把原始的谣言文章删掉了,但是后面的截图传播,以及小作文传播,已经传的朋友圈和群聊到处都是了。而国家的公信力,也就这样失去了。最后写到这里,突然对这件事的“中心点”,这个“医学之声”产生了兴趣。最后再说说辟谣说自己“被造谣”的“医学之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的公众号呢?它对于疫情防控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大家或许看到这个公众号的名字,感觉这是一个“半官方”的机构,在替“政府”说话,实际情况呢?介绍是这么写的。每天发布一个“医学基础知识”,并且有180万的医生关注了这个账号。那我们看看它在十一月发布的“医学基础知识”都是什么,简单截了几个图。· 疫情三年,是变得越来越科学了还是偏离常识了呢?从”自限性“分析疫情
· 近十万人研究: 无症状感染者几乎不会出现后遗症
· 7名大白被拘留:特权不该是施暴者的外衣
· 三年了,核酸机构都开始罢工讨薪了
· 封控爆阳的原因找到了,又是核酸检测公司在作怪!
· 石家庄人的“巨婴恐慌”,是每个人不得不过的一关从标题大家大概就知道这样一个“专业公众号”的认知了。而在十一月为什么一大批医生和普通群众认为这就是一个“小感冒”的认知,难道不是这样一篇篇文章灌输的么?不过在12月份疫情爆发之后,口风就变了。变成了这样,大家看题目就能明白了吧。· 四处泛滥的奥密克戎!恳请领导们再三思量
· 经历第一轮感染,会死多少人?
这……这……这……
控诉政府为什么放开,控诉政府低估了病毒的危害……
看完这个剧本,了解到了“医学之声”这样一个“专业媒体”,圆方终于了解三个为什么。
一、为什么政府公信力持续受损
这样伪装度很高的文章,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分辨能力,他们在新闻app上看到推送,就以为是“官方”的文章了。
我们不能要求民众有多么高的鉴别能力,事实上民众也不会鉴别,只要他们看到,不好的印象就已经烙印在他们脑海里了。就算事后辟谣,不良印象也已经种下了。
二、为什么我们的舆论工作这么难
像圆方也就是一个普通人,每天有大量自己的工作要做,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做这些“反谣言”工作。而他们造谣的成本太低,某些大v传谣的成本更低。
这次如果不是他们漏洞太多,手脚太不干净,也不容易追查。而那种“就靠一份聊天记录”的谣言更是“查无可查”
三、为什么那么多医生最近慨叹“自己被骗了”!
因为他们平日关注的就是这样“伪装专业”的自媒体,以专业之名,行不可知的目的。他们被这些所谓“专业媒体”暗中植入了“思想病毒”。光一个这样被发现的公众号就能影响180万医生,而没有看到的又有多少呢?
哎,太难了……
听党话,跟党走。
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