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刘润 主笔 / 由之 责编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772篇原创文章
有学员问我:润总,我们企业是传统的制造业,现在想进军国外,走向全球,应该怎么做?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国外建立起来的形象都不太好,都是低端制造业的形象。我发现质量不好,想去找售后服务,发现根本都找不到人。所以还是算了,我不想冒这个险,我还是买自己本土大品牌的吧,质量有保障。在早期,中国企业顶着这样的形象,想要在国外立足,是非常困难的。中国的企业走向全球化,有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收购本地企业。海尔1985年开始做冰箱,总体来说电器质量已经很高了。但是冰箱也不算高端制造业。偶尔你会发现冰箱门关不上也是有的。冰箱大一点点,或者小一点点你也感觉不太出来。因为冰箱的容错性是很强的。家装行业更是如此,质量很是不稳定,有的会特别糟糕。比如门装好之后,每扇门的门缝宽度大小都不一样。但是,海尔想去美国做生意,结果发现还是很难做。因为本地人不相信它这个品牌。这就相当于买了一个信任状。你不相信我海尔,但是你相信GE。美的也是非常大的白电企业,现在美的至少1/3以上的生意,也都是代工的。你不相信我没关系,你先相信他,我通过收购品牌的方式不断提高我的水平,总有一天你会相信我的。所以,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让别人相信你,难度是有点大的。那么一个可能的办法就是,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水平,就可以去收购一家本地的企业,然后用他的品牌,去卖你的产品。2017年,我专门去了一趟德国。当时去了宝马,去了保时捷,去参观了很多公司,还去了一个大学。这个大学的一个教授给我们做了一个分享,这次分享的主题叫做家族传承,给我的触动很大。他说,今天德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家族传承的问题。德国有很多特别好的家族企业,但是他们的后代没有意愿去接家里的班,导致企业无法传承。所以德国政府甚至做了一个网站,收录了所有没法传承的家族企业,意思是说,你们谁愿意买赶快把它买了,不然这公司就没了,太可惜了。所以很多中国公司、美国公司就跑到德国去买企业,德国政府也非常鼓励中国公司和美国公司去买企业。但是,中国人现在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人在德国、法国买公司的口碑是非常差的。欧洲企业已经很排斥中国企业去买他们了。因为曾经有人买了国外的企业之后,把企业做得非常糟糕。他们买了企业之后,经营一段时间就发现,德国人、法国人、土耳其人等等他们工作效率非常低,而且他们假期还多,这是他们的文化。你效率这么低,怎么可能有发展?你都要脱离世界了!不行,你们必须给我提高效率。中国企业出海,一定要接受国外的文化。德国人其实还算好的,你要接受法国人,你要接受瑞典人,他们就是这么工作的。千万不要觉得我们才是一个勤奋的民族、优秀的民族,千万不要有这种“我来帮你一下”的心态。这是觉得不行的。但是很多的企业就受不了。他们做着做着就说,你的业绩不行,然后把人家的CEO赶走,派个中国人去当CEO。中国人去了之后就产生巨大的矛盾。最后实在没法解决就说,算了,我不干了,我把牌子留着,把整个公司搬回搬回中国。一旦搬回中国,就要把本土员工全部裁掉。于是德国政府、法国政府就觉得,你们这些人都是吸血鬼,你们买了我们的公司之后,反而产生更大了的就业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企业买国外公司的口碑,每况愈下。一定要专门建立一个事业部,当真正的事业来干这件事。换句话说,你至少要有一个合伙人,把这件事当全部的事业来做。而不是说,我找个老同事顺带着做一做,看看能不能成。要以创业的心态去开拓海外市场,主动去找更多的加盟商。
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不太好。
所以中国企业想走向全球化,有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收购本地企业。
这叫做借船出海。
借船出海,就相当于买了一个信任状。
你不相信我海尔,那我就买下GE,用GE的品牌,来卖我的产品。
用这样的方法,来慢慢积累信用。
当然,除了借船出海,还有一种更难的方式。
就是自己成立一个海外事业部,去拓展全球生意。
如果是自己去做,就要注意:
一定要专门成立一个事业部,至少要有一个合伙人,把这件事当全部的事业来做。
而不是说,我找个老同事顺带着做一做,看看能不能成。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刘润,和我们一起
洞察商业本质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刘润,洞察商业本质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