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来自遥远西伯利亚的寒潮南下,秦岭-淮河线这条地理分界线南北两侧人们的悲喜就会变得极大不同。
在人们对于南北方差异的刻板印象里,南方人都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北方人则在温暖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久而久之,互联网上要求南方城市集中供暖的呼声渐起,并引发南北论战。一些北方学者表示,包邮区集中供暖,很可能变成北方人口的抽水机,这可万万使不得啊。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的红沿河核电站。核电站运行后,取代了红沿河镇原有的12个燃煤锅炉房,东北人民用上了十分先进的核电暖气。当然,核电和火电原理上并无区别,都是烧开水市政管网里源源不断的滚烫热水,象征着北方温暖宜人的冬季室内温度。然而,事情和人们的想象并不一样。北方城镇的集中供暖,远没有互联网传说里形容的那样美好。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寒冷国家,中国最北的漠河,冬季气温在零下三十度左右,而英国利物浦冬季气温大多在零度以上,两地纬度相近,漠河却冷上非常多。也是因为中国冬天寒冷,中国北方的部分城市拥有集中供热管网。许多以省份为单位绘制的供暖地图,将河南全省画为供暖区域、江苏画为不供暖地带,这并不准确。中国供暖地图大致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秦岭-淮河恰好是中国的一月零度等温线,这条线以北的城市,每年有三个月时间,累计年日平均气温不足五度。在北纬31°-35°供暖分界线的两侧过渡地带,供暖与不供暖的城市犬牙交错。比如:湖北十堰、安徽合肥、江苏徐州、连云港和淮安部分城区有市政供热。河南周口、安徽阜阳、江苏宿迁、陕西商洛却没有集中供暖。秦岭-淮河南边的城市基本都没有暖气,北方的城市,却不能说成“有集中供暖”,这些城市的朋友,并没享受到暖气带来的温暖,却平白无故被南方的朋友嫉妒一番。“北方有集中供暖,外面再冷进屋也穿短袖衬衫。”更是刻板印象,实际上哪怕秦岭淮河一线更北方的地区,集中供暖地区也没有想象中普及。中国有3.22亿居民生活在有集中供暖的城市中,这大概占到全部城市人口的40%。听起来很多,其实,这些人并非各个都享受到了暖气福利。2016年中国北方城镇的集中供热覆盖率平均为28.21%,其中青海和河南集中供热覆盖率其实不到一成。至于农村地区,可以说基本没有暖气。北方农村暖气覆盖率只有2.65%,河南、山西、青海、新疆和甘肃省农村集中供热覆盖率不到1%。北方大规模集体供暖非但不是普遍现象,甚至要具备苛刻的前提条件——它必须存在于人口稠密、工厂林立的工业城市,如此才有大量工业余热和足够的受众,以摊平热源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改革开放前,中国的重工业只存在北方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至于其他小城市与广大乡村地区,因为平均气温更低,漫长的冬天只会比南方更加难捱。
1877年,工程师霍利在美国纽约建立了一个五公里长的暖气环路,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区域供热系统。
1949年后,在万事师老大哥的氛围下,中国的供暖模式自然克隆自苏联。首都第一个热网工程与十周年国庆密不可分,长安街两侧地上如火如荼修建十大建筑的同时,地下同样忙得不可开交。在多数家庭还靠着煤炉取暖时,一条沿着长安街铺设的热网悄然建成,为“十大建筑”供热。社会主义经济刚刚起步的中国,花大价钱为一片区域专门修建集中热网仅此一例。其他地方想要实现集中供热,多半要沾重工业的光。比如地理上算南方的湖北十堰,因为中国第二汽车厂(日后的东风集团)在市内各处设厂,从1980年代起就享受到了市政供暖,热源自然是汽车厂用不完的蒸汽。北京胡同人家窗下的蜂窝煤。旧时代,煤炭与粮、油一样是统购统销的计划供应物资,北京城每家每户都有购煤本,凭本分片定量供应北京作为首善之区,长安街外的老城胡同幽深而狭窄,宽大的热力管线难以铺设,历史上就长期没有接入城市热网。2015年西城区彻底淘汰黑煤球之前,二环内许多居民的过冬神器是自行采购安装的煤炉,俗称“土暖气”。这时距离大白菜和蜂窝煤彻底成为中国北方城市居民不怎么美好的回忆,至多不过20年。到1985年,北方仅有30个城市建立了集中供暖设施,供暖面积4900万平方米,只占这些城市房屋总建筑面积的5.7%。这个时期,给城市供暖的,多是职工宿舍前后的小锅炉房,城市里冒黑烟的烟囱随处可见。到90年代末,北方城市仍然有36%的暖气来自小锅炉房,此时,全国供暖最普及的黑龙江,集中供暖率也仅仅20.6%。旧时北京市,冒黑烟的烟囱依稀可见处在高原高寒地区的拉萨,2003年确定为供暖城市,但因为交通、经济和能源的限制,直到2014年才实现供暖全覆盖,彻底告别烧牛粪取暖。直到新世纪,人们熟悉的北方暖气才随着城市扩张发展起来,也是因为北方普及暖气相对晚近,“北方有暖气,南方全靠抖”的印象,直到2010年前后才广为流传。
从集中供暖诞生以来,它就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社会福利。伴随北方林立的工厂产生的市政暖气,在住房商品化改革前,暖气流入的并非自家房屋,而是单位分房。而采暖费用,自然也不用自掏腰包。从2003年开始,随着住宅私有化,北方城市同步推进了供热市场化改革,改革目标是停止福利供热,暖气费从单位缴纳改为个人缴纳。改革20余年,按照实际使用热量计费的目标并未实现,多数城市的采暖费,仍然按照建筑面积收费,整个供暖季,各个城市采暖费价格在每平方米25-40元区间不等。奥地利维亚纳的地标Spittelau垃圾焚烧厂。焚烧垃圾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电力和暖气当年争论南方要不要集中供暖,面对南方朋友嫉妒的样子,北方人则以阴阳怪气回应:是是是,北方暖气免费,南方开空调犯法。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问卷,32.8%的家庭仍然不需要自己缴纳采暖费,他们多数是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公务员。带有浓厚福利性质的集中供暖,在过去并不考虑成本问题。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供暖公司身上多了盈利压力,但仍然没有摆脱和自来水、煤气、电力类似的公共服务色彩。2021年11月1日下午,大连市甘井子区一供暖管线爆裂,热水喷涌而出十余米高。供暖管线构成了北方城市地下空间的一部分采暖公司收取的采暖费基本固定,但构成本最大部分的煤炭价格却是市场化的。煤价波动,时常让供暖公司头疼。2018-2019采暖季,因为环保原因煤价高涨,供暖公司普遍面临亏损危机。此时供暖公司往往选择偷偷降低供暖质量节省成本。每当煤炭价格上涨,市民对供暖公司的投诉量就大幅上涨。供暖效果不好,室内温度不达标的投诉,曾是东北地区民生新闻节目的常客。2013-2014采暖季,辽宁省民心网关于供暖的投诉有13136条,当时号称“四年来最少”,三年后投诉量则上升到了37455条,涨幅接近三倍。很多暖气质量不达标的东北家庭过冬,一样少不了棉衣棉裤电暖气。北方采暖地区很多 2000 年以前建造的房屋,保温性能并不合格,同等暖气供应下室温总比新楼到低一些供热企业是典型的自然垄断企业,每家每户只能接入一个企业的管网,往往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情况下,供暖公司并不和居民利益绑定,居民无可奈何。而北方供暖地区关于暖气达不到标准即全额退款的规定,多半会因为难以举证变成一纸空文。东北某市杨光团伙覆灭前,一度垄断区域90%小区供暖市场,这些小区供暖质量不达标,居民拒绝缴纳采暖费,该团伙就找人上门堵锁眼、泼洒粪便。虽然手段原始,甚至有点幼稚,但给居民的困扰确实实打实的。多亏有关部门将地痞恶霸绳之以法,居民家里的室温才恢复到20多度。某宝上各式各样的取暖神器覆盖率和市场化程度都很低,也就意味着,集体供暖这种旧时代遗留的产物,没用上的人羡慕;天天用的人,一肚子牢骚,而这些牢骚,多数不无道理。在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南方,无论产业基础和经济效益上看,都没必要再采用这种并不先进的供暖方式。互联网传说里广为流传的,供热好到需要开窗通风、乃至吃雪糕降温的地方,真没几个。不过即便如此,这可能也比发明了各式各样取暖神器,时不时需要靠抖过冬南方,稍微好上那么一点点。至少在半夜被冻醒时,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悲喜,是相通的。你已选中了添加链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