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见不凡,致敬时代的探索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
栏目首期聚焦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陈忠贵的探索故事。在国际技术封锁,没有经验可借鉴的重重压力和困难下,中国航天科技从一张白纸,到建成全球第四个自主航空系统,创新成就瞩目。陈忠贵在节目中提到,在北斗建设初期,有些产品起步晚,没有经过大量应用验证。大家从设计源头做起,每一台单机、每一种元器件和原材料都立足自主可控,通过精心设计、协调、测试和验证,最终实现了单机产品、核心元器件、原材料全部国产,避免了被国外“卡脖子”的困局。
“一个新事物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过程,注定是艰难的,尤其是在技术基础薄弱,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探索着,披荆斩棘出一条路。”陈忠贵说。
在第二期节目中,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交建副总工程师孟凡超讲述了以匠心创造世界奇迹的探索事迹。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15年坚守,3万多人参与;全长55公里、6.7公里海底沉管隧道;成就多项世界之最,堪称桥梁史上奇迹……它将粤港澳三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设之时,这里汇聚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建设者,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上百家建设单位、上万建设者群策群力,建成了这项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这项工程一度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我们不仅做到了,我们还在乘风破浪中创造了桥梁建设史上诸多世界之最。”孟凡超说,“人这一生都会走很多的路,但当没有路的时候,就需要有人来创造一条不一样的路。探索永无止境,创新也没有终点,跟随初心,脚踏实地,努力寻找更优解。”
12月上线的栏目第三期,聚焦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医疗队(赴塞拉利昂第三批)首席科学家童贻刚与病毒斗争背后的故事。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30多年间,童贻刚带领团队奋战于疫情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在西非与致命病毒“埃博拉”搏斗,在繁华都市同“猪瘟”等病毒较量,为全球抗击多种新发传染病毒提出“中国方案”。
“有人说我们是最美逆行者,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逆行不过是前往自己阵地的冲锋。”在童贻刚看来,攻关是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没有寻常路,更无捷径走,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是科技工作者的天性,也是人类进步的必由之路。“我的目标是在充满荆棘的探索之路上,探索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和控制病毒感染的技术手段,与病毒顽强斗争,这一点从未动摇。”童贻刚说。
探索无处不在,唯有持续的创新与突破,才能进无止境,在万般可能中寻觅答案,在诸多平凡中睿见不凡。《致敬时代探索者》将持续弘扬探索精神,传播探索故事,通过镜头,一起和“探索者”们迈过时间的洪流,见证突破行业难题的汗水、泪水与喜悦……
责编|翟巧红 编辑|张素玲
来源|人民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