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地缘政治如何塑造了中国经济奇迹

地缘政治如何塑造了中国经济奇迹

公众号新闻
读者俱乐部信息在文末
已关注本号读者请扫码防失联



作者:肖磊看市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一个国家是否有比较好的地缘政治格局,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成本和可持续性问题,也可以说,决定了这个国家是否具备长期的竞争力,以及能否成为一个稳定的世界性强国。


从世界历史来看,目前有三个国家的经济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是美国,另外两个是日本和英国,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资源都比较短缺,所以在经济发展方面,必须有外向型的发展逻辑,这一点非常重要。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一旦海洋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像英国、日本这样的岛国就存在较大的优势,不用过于考虑陆地国防,大部分资源就可以集中起来发展海洋势力和贸易,从而拉动工业制造以及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美国严格来说,也是一个岛国,东西都是海岸,北边的加拿大地广人稀,早已跟美国经济完全融入,几乎可以看作是美国的一个州,南边的墨西哥存在一些问题,但仅仅是非法移民等问题,在军事上没有任何威胁。


美国拥有跟岛国一样优越的地缘政治格局,但这种优势,不是美国天然得到的,而是通过从法国人手上诱惑购买、从英国手上抢夺、赶走惨杀印第安人等得来的,这使得美国最终把领土从东边的大西洋一直扩张到了西边的太平洋。


跟类似于岛国经济相比,大陆国家的地缘政治问题要复杂很多,正因为大陆国家地缘政治复杂,英国、美国等崛起之后,都采取了“离岸平衡”的外交战略,挑拨大陆国家的互相对抗,使其永远不能出现统一、和平。但只要不发生战争和其他经济贸易对抗,大陆国家发展起来也是非常快的,你去看欧洲大陆国家,很多时候打仗可以持续几十年上百年,但只要停下来,其经济迅速就能发展,而且很容易就成为世界强国。


所以,对于大陆经济来说,如何维持地缘政治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这不仅决定了自己的内部发展,也决定了外部威胁是否奏效。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其实也是得益于地缘政治的改善,中日友好条约、中美邦交正常化、中越关系正常化、中俄最终划定所有争议边界,等等,给中国带来了比较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才使得中国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层面。


从未来走势看,中国既有陆地优势,还有海洋优势,中国同样也是资源稀缺的国家,同样需要外向型经济。英美等国的“离岸平衡”无论如何开展,对中国整体向前发展的影响可能没有想像的那么大。


从陆地来说,中国几千年来都需要防止北方入侵的风险,目前看,整个北方有三个国家,俄罗斯、蒙古和哈萨克斯坦,抛开已经签署的边界和诸多贸易协议,俄罗斯虽然军事实力依然不可忽视,但一个国家的扩张,其实主要还得看欲望和实力的匹配,这个里面人口和经济整合能力是最重要的,俄罗斯人口增速从2008年开始有所回升,但从2017年开始再次进入到下滑通道,就算是在人口增速比较明显的2008年至20017年这个阶段,俄罗斯的人口也只增加了200多万,这跟中国每年至少1500万的新生儿相比,是很小的量。


经济贸易层面就不说了,俄罗斯整个经济实力可能还无法跟中国的广东省媲美,从军事上来说,中国的军事实力无论从陆军还是海军,都已经很难说在俄罗斯之下,战略武器层面中国可能还有所差距,但俄罗斯不会傻到主动跟中国战略对抗。


蒙古和哈萨克斯坦,虽然此前都是苏联的势力范围,但这两个国家还是很忌惮俄罗斯的,哈萨克斯坦当年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移到靠近俄罗斯的阿斯塔纳,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巩固俄罗斯人占大多数的几个州,担心其独立,目前哈萨克斯坦已经逐步的去俄罗斯化,包括语言等。蒙古虽然对中国也十分警惕,但毕竟太小了,而且蒙古的对外陆路出口只有中俄,从经济层面来说,无法摆脱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多物资只能依靠中国来供应,无论采取什么政治形态和外交策略,只要有贸易需求,蒙古对于中国来说,就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所以,整个中国的北方,已经跟数千年以来的游牧和农耕文明的冲突不在同一个历史背景之下,当游牧民族开始定居,开始不得不依赖工业,不得不规规矩矩的做贸易,那么对整个农耕文明(现在可以理解为城市文明)的优势和军事威胁将很难存在。


如果从新型的贸易关系来看,中国和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是非常互补的贸易关系,中国需要能源,以及诸多矿业类原材料,而俄蒙哈需要中国的各类工业制成品,这种关系是可以长期存在的,所以双方在全球贸易领域直接竞争,然后导致关系破裂的可能也不是很大。


北方的安定,历来是中国经济、文化繁荣的最基本条件。


我们再来看看西边。


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阻断了印度北部和中亚吉尔吉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直下新疆的道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山口通道,易守难攻,这就使得从西部进入中国境内,如果不是为了贸易,从正常的几个峡谷要道通过,想武力入侵中国的难度可能跟横跨大西洋去入侵美国的难度差不多。


俄罗斯为什么在东欧地区至今担惊受怕,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俄罗斯的经济中心在东欧,而是欧洲至俄罗斯几乎无险可守,没有天然的高山和海洋隔绝,只要欧洲大陆有霸权出现,俄罗斯就成为必被侵略之地,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所以俄罗斯不得不把大量的资源用在守卫西部。


而中国的西部,除了我刚说的,巴基斯坦的特殊性,并不在于其跟中国的关系够好,而是巴基斯坦以及其西部的两大山脉,如果再算上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的存在,阻断了印度跟欧洲、俄罗斯的直接陆路通道,再加上从宗教层面来说,巴基斯坦和印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想融入到一起来对付中国本身就是很难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高原大山等,同样阻隔了中国的陆路通道,其实一方面中亚这些国家不是全球贸易的重要输出和输入者,离全球经济的海洋贸易核心很远。另一方面,关于通道,现有的几个辐射中亚和欧洲,以及印度大陆的峡谷通道,都是中国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通道,运行非常良好,贸易额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和平时期,对贸易影响不大,中国的亚欧班列按目前的运力,都还没有饱和。而在地缘政治敏感的时候,这种地理优势就非常明显,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国在新疆伊犁设府守护西域整整两百年安全稳定,主要就是因为具有地理优势。当然,要利用好这样的地理优势,至少经济不能太差,否则鞭长莫及。就算到晚清时代,没有任何军费的情况下,左宗棠依然依靠借款平定了叛乱,收复了北疆。


如果要对刚才讲的中国西部安全问题做一个结论的话,可以说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脉、青藏高原,以及喜马拉雅山脉组成的中国西南陆路屏障,对于印度、中东,乃至欧洲等国来说,跟中国之间的军事地缘战略格局,比隔了一个大西洋还要遥远。


另一个需要搞清楚的概念是,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很多人可能觉得地理概念在国防领域的重要性在降低,其实武器装备的发展,只能说打击能力在增强,而非“占领”能力,而战略打击能力只要双方差距不是很悬殊,就很难造成实际威胁。“占领”就更不用说了,你必须要通过对当地的行政能力,也就是经济、人口辐射和管理能力,这不是发几颗导弹就能完事的,你必须穿山越岭进入当地建立行政体系,地理问题就是必须要征服的问题,所以地理环境铸造而成的地缘政治格局,对中国来说,跟太平洋和大西洋没什么两样,未来很长时间里,对中国依然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整个北方和西南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所处的地理优势,对中国来说,会省下来很多资源,如果从国防的角度来说,当陆地防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可以把重点资源放在海洋领域,因为未来中国经济的真正方向是海洋贸易,真正的战略对手,也是在海洋上。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东南方向。


中国的东南方向,挑战有很多,但更多的是机遇。如果把中美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可以把中国北边的俄哈蒙三国,当做美国的加拿大,把中国西北、西南由高原和山脉组成的屏障,看作是美国的大西洋天堑,那么中国的东南要比美国东面的大西洋,和南面的墨西哥复杂得多,但机会也更多。


中国东边虽然有朝鲜,但作为一个封闭的政治体系,其实充满着恐惧和焦虑,朝鲜担心的是外界对自己的威胁,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威胁世界,所以这种体制,就算不是中国的友好国家,在现有的发展阶段,更担心的是中国对其的影响,而不是去招惹中国。


韩国和日本从地缘政治格局上来说,属于美国的保护国,但也是经济方面的大国,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韩国和日本经济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比如美国和欧洲经济的联系,从纽约到伦敦超过5000公里,而整个中国华北华中地区到日本和韩国的距离,只有几百公里,上海到东京也不过一千多公里。尽管美国从战略考量,不会让中日韩走得太近,但中日韩核心经济区距离实在太近了,除非是军事强行介入,否则这种贸易关系,最终一定是走向全面的整合。


从外交博弈的角度来说,中日韩存在很大的分歧,但韩国和日本基本都是财阀政治,这种政治体制很难再出现军国主义,无非是蛋糕怎么分的问题,以及域外国家的操纵尺度的问题。跟中国全面对抗的条件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开始闭关锁国自我封闭,经济发展完全停滞,体制崩溃,民不聊生,那谁都想咬上一口;另一个是韩国日本发生经济崩溃,平民政治崛起,革了财阀们的命,赶走了美国,然后进行军事主义冒险。这两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我个人觉得至少五十年内可能性都不大,因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中国被美苏双重制裁,以及日韩多次经济危机的时候,也都没有出现这类情况。


另外,中国东南数千公里的海岸线,有用不尽的港口,以及全世界最繁荣的海洋贸易航线。这使得中国在海洋贸易方面也具备极大的优势。


除了日韩,我们再来看看南海。


最近,就在第九届香山论坛开幕前,一家英国媒体对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大校进行了采访,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中美发生冲突,会在哪里?周波的回答是,南海。


南海问题,我的理解是,中国一定会有智慧和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其实并没有用一种大国逻辑在强行解决南海问题。因为中国由于在很长时间里,同时处在跟苏联和美国对抗的状态,对自身的生存空间需求,以及对邻国,尤其是越南这种曾经比较友好的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容忍度的。


如果换作是美国、俄罗斯或印度这样的国家,处在中国这样的地缘政治背景之下,所做出来的举动,可能是难以想象的。


美国就不用说了,看谁不顺眼就把航母开过去了。印度连续多次的对巴基斯坦的武力打压,最后直接肢解了巴基斯坦,使得东巴基斯坦独立。俄罗斯就更加明显,2008年在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情况下,最终几乎吞并了南奥塞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纵观中国,当年对印度和越南的自卫反击战,没有侵占其土地,没有获得一个很好的合约,打完就撤,对方的挑衅在前,确实就是为了反击。而就在美国在菲律宾、越南、韩国、日本等,军事动作频繁,尤其是在韩国部署萨德的背景下,中国也只是贸易领域的制裁,没有太过激的行为,这种忍辱负重,最根本的逻辑就是为了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增强尖端武器研发(比如东风17等),使得美国在周边的武器部署成为摆设。


在划定边界层面,比如越南、朝鲜等,都是在双方关系非常好的时候划定的,中国并未以大欺小,甚至有很大的让步,这个这里就不细说了。


南海本来是没有太多争议的,中国的九段线划界,越南等都是承认的,但后来由于两个原因,开始出现问题,一个是中国由于长时间海军力量薄弱,国内各种内耗,还要承受美国和苏联的双重压制,对南海的辐射比较弱,管理没有跟上,另外就是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各国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那么南海会成为拖累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地缘政治风险吗?我觉得不会。


中国解决争端的智慧,很多时候是超出世界预期的,当年为了收回香港,不仅创造了“一国两制”的奇妙提法,还建立了深圳特区,证明了中国有能力管理香港。在南海问题上,我们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个不是简单的一个口号,未来一定会成为解决问题的第一大逻辑。


也就是说,域内国家,最终会认识到中国的底线和开放性解决问题的思路。这里可以回顾一下当年的台湾问题,中国炮击金门,美国开始介入,派军舰跟台湾军舰一起支援金门,中国继续炮击,但只打台湾舰船,根本无视美国的护卫,结果美国军舰看到中国开炮,直接扭头就跑了。越南等对于美国的利益,跟当年台湾那是没法比的,因为台湾受美国的保护,但真要打起仗来,美国比谁都跑得快,原因在于,道理上站不住脚。


所以,南海的问题,中国在控制住局面之后,强行挑战这个局面的国家从核心利益上说,并不划算。就算长期拖下去,中国也是耗得起的,中国目前所控制的岛屿面积,填充之后,是所有其他国家占据的岛屿面积总和的数倍,中国不仅可以建立军事基地,还可以做各类开发,目前南沙至少三个岛礁上面,已经具备了总计三十万以上人口的生存环境。


可以这么说,在南海,中国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包括长期对峙、军事冲突、全面和谈、共同开发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以哪种方式进行,中国都是有整体准备和后勤支撑的。所以南海的问题,也很难对中国整个经济的推进产生太大的影响。


恰恰相反,由于南海的存在,中国跟东盟国家的联系将更为紧密,互动会更为频繁,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和越南的贸易总额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跟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总额相当。


整个东南亚,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和航运中心,全球十大港口里面,有超9个在东南亚(中国占了7个)。制造业的转移,也基本都在东南亚几个国家里面打转,这种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以及生产需求,全球其他地方是承载不了的,所以未来很长时间里,中日韩,以及东盟所主导的全球制造业和航运市场,将是整个世界的实体制造业和航运中心,英美无论采取什么“离岸平衡”措施,都不太可能像分裂欧洲那样分裂中国。


中国绵延数千公里的海岸线,以及未来对南海经济圈的开发,提供了海洋贸易的重要资源,而中国北部和西域的稳定,也使得中国有更多的国防资金投入到海洋安全领域,这就跟荷兰、西班牙、英国、日本、美国等等国家的崛起类似,首先得解决周边地缘政治问题,降低陆地国防消耗,然后全力投入海洋,成为海洋强国,而后才可能成为全球性经济强国。中国已经朝着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


说完了周边,另一个需要思考的是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从历史来看,美国其实是一个极度保守的国家,为什么说保守呢,因为正是因为美国不愿意别人打扰自己的发展,所以十分警惕欧洲和其他强国的崛起。


美国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和资源,实在是太好了,美国精神里面,一直是痛恨懒惰的,因为在美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只要稍微能勤奋一点的人,就有开发不完的肥沃土地,就有丰富的物质产出,所以在美国,穷就是等同于懒。跟中国这种人多地少,为了生存争斗几千年的国家,底层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中国非常注重财富分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而美国更注重财富创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私营市场。但发展至今,由于多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人类对资源和财富的认知发生了很多变化,制造业水平、金融、文化等,都成为重要的全球性资源,整个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以及包容性的发展,才是未来的竞争力。美国的诸多优势,如果从上帝视角来看,也并非世界之终局。 


中美之间的竞争,是对全球不同经济形态、不同宗教、文化等等的整合能力的竞争。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也可以说最昌盛的帝国,都是整合了匈奴、鲜卑、藏区和汉人等的朝代,你比如唐朝,再比如元朝,到最后的清朝。清朝的皇帝,不仅是汉人的皇帝,还是蒙古人的大汗等等。清朝的顺治皇帝,在退位时的罪己诏里面,有一条就是“重汉抑满”,意思是太重视汉人,而抑制了满人。中国在解决不同文化、民族、宗教信仰等方面,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之一。反过来看,1955年的美国,其法律依然规定,公交车上黑人要给白人让座,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防失联加微:kanshi6188,或扫码,有我其他号的不要重复加


美国最大的挑战是,想把所有的民族和宗教,都改造成美国的清教和普世价值,这个就会导致美国永远无法整合诸多的国家和文明。现在很多人觉得基督教很开放,很包容,那是因为美国和欧洲等基督教国家已经发展起来了,经济繁荣掩盖了基督教极端的一面,否则基督教在伊斯兰看来,属于蛮荒人的极端宗教。中世纪的时候,最包容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反而属于极端教派,宗教战争持续了数百年,动不动就清除异教徒。


中世纪的时候伊斯兰世界是全球经济的中心,亚欧贸易枢纽,阿拉伯经济发达,而欧洲比较蛮荒,所以看那段历史,你就会发现,伊斯兰教是最宽容和繁盛的宗教,很多欧洲的历史,也都是那个时候的阿拉伯人给记录和保存下来的。但宗教宽容的前提是,经济要足够发达,人民要足够富裕。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伊斯兰宗教如此极端,基督教变得包容,主要的原因是海洋贸易的崛起,伊斯兰世界经济衰败造成的,把宗教最不好的一面激发了出来。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海洋经济的到来,导致整个中东地区的交通要道和亚欧枢纽的地位被改变,失去了全球经济中心的地位,人开始贫穷,宗教里面的极端部分就会被放大。


我再跟大家举个例子,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发源于广西,大家知道在太平天国之前的大清,中国只有一个唯一的通商口岸,就是广州,国内所有的瓷器、茶叶等等的贸易,都要从广州运出去,而由于广西是必经之地,所以广西搞漕运和其他人工运输的就非常多,“上帝”的信徒也就多了,大家收入也都很好,可是后来大清五口通商,上海等地都通商了,运输通道不在广西了,于是失业者大增,就起来造反了,太平天国运动于是就爆发了。


所以,只要经济和贸易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经济就会很好,包容性就会更强,其宗教也就没有那么极端。所以,像美国这样骨子里清教徒主导的国家,一旦经济开始衰败,其宗教里面的极端模式也会被开启,只是由于其生产能力和世俗制度的强大,还不至于出现生存和宗教化的问题,否则基督教国家发动的战争,残酷性更甚。西方世界的发展史,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宗教迫害史。


另外美国属于海洋法,也就是普通法系,而几乎99%的陆地国家实施的是大陆法系,美国并没有整合这两种法系的经验,因为美国希望全球各国的法律体系变得跟自己一样才算是正常的。这使得美国对全球大陆国家的法系都存在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抵触心理。


中国在整合各类宗教和不同法律体系方面,其实比美国更开放,当然也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政治改革,以及超越现有社会组织模式等价值观的重塑。不过中国是有经验的,目前看,中国本身就是在实施多宗教融合问题,另外香港虽然目前看跟大陆是有些理念上的纷争,最近也闹得比较凶,但从长期来看,这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整合海洋法的机会,如何将普通法和大陆法融合,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碰撞和成长的过程,挑战犹存,但机会也罕见。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制度是类似于普通法的,比如最高检的司法解释等,都很难说中国完全是一个大陆法系的国家。


你再去看,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就很容易被美国的普世价值所改造,而且会非常成功,韩国、日本、新加坡等等,这是因为中国的儒家,本身就是从宗教斗争、皇权斗争、社会各种斗争当中妥协出来的一个价值体系,是一种比较普世、温和的,跟人比较近的价值体系,而且儒家是一种出世观念,牵扯到治理国家和组织社会等诸多非常现实的问题,尽管有诸多的糟粕已经很难适合当今社会的演进,但儒家思想对整个华夏文明,乃至未来全人类的发展,都是有深远影响的。


这种影响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但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美国的普世价值在伊斯兰宗教面前无法起到作用,在改造中东、非洲等诸多国家方面屡屡失败呢?而在改造儒家文化主导的民族和国家层面,普世价值为何更容易成功呢?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中国早已是一个世俗国家,只要是好的东西,尤其是外来的东西,中国在“为我所用”方面,没有任何心理障碍,这恰恰是儒家文化压制极端宗教文化所带来的好处。


所以我的结论是,中美之间,一定是会持续对抗,然后到双方都觉得拿不下对方的时候,会慢慢认识到共同整合全球不同文明和政治体系的必要性,中国提供什么,美国提供什么,会逐步的明确起来,但美国试图将世界单一化的努力,终究会失败,因为美国无法提供足以改造全世界文化、宗教等信仰的资源。


无论未来的世界如何被整合,或者美国等突然发现应该支持多极多元发展,这都需要很长时间,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只能看到对抗这个历史阶段了。但这个阶段,中国跟美国的竞争,或者说中国跟西方的竞争,对中国来说意义将是巨大的。


中国最后一个帝国是大清帝国,康熙当年收复了台湾,打败了葛尔丹,跟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后来乾隆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反击廓尔喀入侵,捍卫了西藏的主权完整; 平定林爽文叛乱,保卫台湾的统一,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此期间,中国人口从不到五千万飙升到了超过四亿。


但由于皇权的盛极,外来挑战极弱,民众相对满足,压制了对外的商业和各种探索,对了减少外来滋扰,更是长期的禁海,错失了工业革命和海洋贸易。这给晚清中国的惨烈巨变埋下了隐患。


而如今,美国的崛起以及对中国形成的挑战,使得中国不仅仅满足于所谓的盛世,中国需要不断的跟外界竞争和博弈,不断的提升工业和各类科技来跟上世界的步伐。因此,美国,以及整个西方的存在,对中国来说,反而可能是更大的机遇。


美国对中国政治的警惕,则还得通过经济来博弈,因为中国正处在历史以来最好的地缘政治格局当中,分裂这种格局的成本巨大,可以几乎难以实现。


另外,中国是利用美国所设定的所有国际规则来进行贸易,以及政治活动,包括联合国、WTO,以及各种金融贸易组织,这就使得美国只能从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来压制中国,而毫无根据的打压其实损害的是美国的规则权威,这一点美国自己也非常清楚,所以中国经济的向前发展,就算美国有战略性打压措施,那也是需要更先进的文明,以及更前沿的科技和更巨大的全球影响力来“打压”,而中国也不得不用更开放和不可逆的改革来应对,这恰恰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角逐,对中国来说本身是好事。


文/肖磊


若觉得文章不错,请点亮右下角的“”和“在看”,在右上角为八米外设置星标,让腾讯接收到您喜欢本号的电波,彼此不再错过

战略互补号plus

读者俱乐部年费¥199,优惠价¥99,付款方式:微信转账,或在“八米外”和“A区9号”赞赏一篇原创文章。有意者请扫码加微信,备注:读者俱乐部。欢迎三观一致的朋友们。


本文转载已获原创平台授权

本号致力于传播多元化观点,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点赞+在看,让好文绽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中国大使:拼经济 促合作 固友谊;牛弹琴:中国经济王者归来你怎么看: 这个女人不简单!经济回春: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5%?孟晓苏再谈“让老百姓拿出1/3存款买房”,称限购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爱美丽的科学课本群众不愿花钱,背不了中国经济的锅中国应如何塑造最有利的大国关系?(下)他们,缔造了瑞幸“奇迹”全球经济进入熵增阶段 2023年中国经济非常有可能超预期农村新冠救治如何提升?这份方案明确了12月底要实现的目标感恩节奇迹!美国男子喝醉从邮轮掉到海里,漂浮21个小时奇迹般生还中国地缘安全的几个问题:中美百年战争趋势,亚欧大陆群雄逐鹿,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中国“最孤独”外交官,凭一己之力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中国经济重启,王者正在归来:政治局会议,“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吴恩达:AI 在2022年创造了这些奇迹如何塑造电影人物?当务之急是提振信心、全力拼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回暖,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我的外婆禁令!今日起加拿大将不再提供任何塑料制品!华人表示: 生活将大变从“侏儒症”到“最伟大球员”,什么样的童年塑造了梅西?2023中国经济怎么稳怎么进?听三位经济学家深度解析不宜对2023年形势盲目乐观,全力拼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回暖走向墨西哥48 – 呼吸和花在刀口的钱经济回春: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5%? |《财经》封面美国突然发现,中国绝境中创造了奇迹,太神了!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新走向美国经济出现重新加速迹象,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恐根本“不会着陆”如何塑造品牌质感?长安160周年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豆瓣9.6高评!大自然的力量如何塑造我们这颗完美星球新冠重症救治如何破局新冠防治如何吃药?最权威中医药方来了!欧美日政治合围,军事决策及部署速度远超预期,日本以充当关键政治及军事行动平台为杠杆,拿中国当“筹码”向美欧换取“国家正常化”爱,就要大声说出口中阿峰会:中美地缘经济大博弈的开始丹麦的秘诀——是什么塑造了北欧国家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