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植物篇》(全10册)限时特惠包邮 ¥109(原价¥198 ),2022年6月7日活动结束。农耕文明给我们大多数人留下的深刻印记大概体现在——即使上了月球,第一件事还是关心上面能不能种菜。
当然,吃只是一方面。对于我们这群流淌了神农氏血脉的人来说,植物本身就意味着生机。 与此同时,植物也参与组建了我们的家园,成为我们思乡的背景,有些城市的别名还用上了植物名,比如“蓉城”(成都)、“榕城”(福州)、“荔城”(莆田)。再比如“攀枝花”(也称木棉花),干脆就是大名了。 我们一贯对植物有天生的亲切感。只是,我们多久没有认真看看身旁的植物了?今天推荐的这套书让我们的孩子从离日常生活最近的几类植物熟悉起,了解它们的出生、成长和成就,认识它们、喜爱它们,从而引导孩子们关注自然、热爱自然。这套“中国故事·植物篇”丛书一共十本,由陈裕华、张晓玲等多位作家精心打磨故事,唐彦、马志军、倪蓓蓓等老中青画家倾情绘图,上海自然博物馆王晓娟教授严谨审读,是一套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的植物科普启蒙绘本。 丛书大小均为20开(《森林里的野花》《种子去哪里》这两本的页面方向与其他八本不同),软壳平装,内页采用157g太空梭哑粉纸,厚实柔韧不伤手,建议3-8岁的孩子与家长共读。__
从破土到成熟,这套书里讲了很多繁衍、种植和收获的故事。一粒瓜子,发芽、抬头、甩掉外壳,它拥抱阳光长出嫩叶,叶片一层接一层,簇拥着、环抱着,长出了大花苞——原来是向日葵啊。《跟着太阳转啊转》使用了真实的葵花瓣作画,和简单、粗犷的铅笔手绘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种手法也鼓励孩子模仿——不仅是向日葵,也可以用这个办法绘画其他的花卉。 在书中,孩子还能看到向日葵的横切面,了解它的大花和小花如何排列、开放和凋谢,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花事。在“自然小课堂”这个栏目,还可以见到不同品种的向日葵和更多向日葵的秘密呢! 在《咔嚓咔嚓,收稻子》里,除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景色,还有作者亲授的种地经验。作者张宇清在溧水找到一片好山水,辛勤耕作,才有书中这一季的稻米,才能笃定地给孩子讲一粒米的前世今生,让他们了解吃米的学问,体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而《我的橘子树》就更厉害了,甚至讲到了果树嫁接。画中这位娃娃头小姑娘跟着妈妈一起照料橘子树成长,等待它开花、坐果。“导读”部分写得尤为感人,那是作者带着橘子味的童年时光。 关于种植的故事,你还可以在《甜甜的,是红薯》《好暖好暖的棉花》《瞧,这一家子》和《紫色的“鸡冠”》里读到。紫色的“鸡冠”可不是鸡冠花,它叫“紫苏”,能入药也能做菜。看这个故事,保管馋得你口水掉下来,恨不得马上也种一株紫苏。 这些种植的记忆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扎根于乡土,萦绕在鼻尖、喉头,温暖而美好。而这套绘本也把这样宝贵的感受,带给了孩子们。__
如果不是读这本《森林里的野花》,我还不曾有幸领略过野花的美。在微距镜头下,连花蕊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 花蕊围绕着花柱的姿态像极了一对优雅的天鹅,淡蓝色的花瓣是它们栖息的湖面,放射状的深蓝花纹是它们带起的涟漪。这是生命力顽强的阿拉伯婆婆纳。不光在森林里,在田间地头甚至路边,也许你都能看到。作者的语言也非常美。在形容毛茛(gèn)时写道:“快看这一朵,花瓣上的金黄色都快要溢出来啦。”图片上的小花也确实做到了名副其实。别看蓬虆(léi)伸着娇娇弱弱的枝条开着小白花,它可长满了尖刺,扎人怪疼呢!植物不能像动物一样奔走、跳跃,遇到危险也无法逃亡,可它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活得更好,为下一次重生默默积蓄力量。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要参与种子们的冒险。 蒲公英是《飞吧飞吧,小白伞》的绝对主角,它的小白伞给了种子们短暂而绚烂的自由。在一曲轻盈的舞蹈跳完后,蒲公英的种子落地生根。谁也没有想到,这种自由浪漫的植物的根系比地上部分长得多。生长时兢兢业业,成熟时随性无拘,这是蒲公英的哲学。在《种子去哪里》,喷瓜和凤仙花采取了更暴躁的“喷射”撒种,还有一些种子则采取了更谨慎的策略。 比如蓝莓,它们用甜美多汁的果实吸引昆虫采集,趁机藏进洞穴中,等待合适的时间萌发。苍耳则借助走兽的皮毛旅行,直到掉落为止。种子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离开,开启它们自己的新时代。 沉默的植物并不沉默,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惊喜。▼ 点 阅读原文, 购买 《中国故事·植物篇》(全1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