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推首块过境土地,探索「境内关外」监管
复常通关在即,深圳罗湖区推动深港合作再加码。距此前招商大会提出利用「过境土地」的设想仅月余,罗湖近日宣布正式推出过境B1地块(见示意图)9.6万平方米,规划深港共建共管产业园,探索实行与香港趋同的税收政策。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双向开放、深度交融」—2022年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交流会上,罗湖区委常委、副区长夏东介绍,B1地块紧邻罗湖口岸,未来预计可以释放超3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他透露,目前该地块已经完成土地纳储,正在开展法定图则调整,「我们希望能够与港方合作,在这块土地上探索『境内关外、视同境外』的特殊监管政策,实行与香港趋同的税收政策,规划深港共建共管产业园,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链接地。」
所谓土地纳储,即由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土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认为,「过境地块」权属归深圳是已经明确的,但真正开发需要涉及土地性质调整,以及协调海关、边检等部门所属的特殊历史遗留建筑等。是次罗湖推出的B1地块已经纳入土地储备,并进入法定图则调整阶段,意味着许多问题已经解决,可以很快进入开发阶段。
塑国内国际双循环节点
就罗湖拟在该地块探索「境内关外、视同境外」的特殊监管政策,谢来风对香港文汇报记者表示,如果采用深港共建共管,则可以从罗湖辐射内地,同时通过香港连接国际市场,「特别是如果能实行『境内关外』的监管制度,那么跟国际的衔接就能比较顺畅,这样它也能成为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在他看来,共建共管的优点是能够进一步推进深港融合发展,尤其是吸引香港投资者方面,有更大的便利。但也需要考虑到,「地块毕竟在深圳,如果视同境外,是否需要围网监管?这个需要很多部门配合建立一套监管制度。」此外,他认为,香港开发建设北部都会区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在此过程中,是否有能力和意愿配合到建设管理中,也需要双方进一步沟通。
规划全局对接港北都区
当天,罗湖方面还发布了《罗湖深港深度融合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罗湖的区域定位出发,通过全局空间对接、产业深度合作、社会融合发展、规则要素衔接等维度,展示了罗湖未来在深港深度融合发展阶段的全新布局。
《白皮书》明确规划了罗湖全局78.8平方公里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以口岸及周边区域(约 9.5平方公里)为核心的罗湖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在口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产业深度合作等方面,推动深港两地深度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双城三圈」。
两个「百万空间」撑发展升级
夏东表示,罗湖还将以两个「百万空间」为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一个「百万」空间是升级发展区存量优质产业楼宇空间,包括兆鑫汇金广场、深房广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深城投中心、深圳华润大厦等楼宇,共计110万平方米。第二个「百万」空间是升级发展区未来三年将投入市场的高质量产业空间,罗湖将推出大中华环球金融中心、城建云启大厦、深润大厦、友谊城、食品大厦等全新优质楼宇,共计130万平方米。
「除了上述资源,我们在深圳河沿线还有约6.4公顷储备土地,在清水河重点区域有超过35公顷优质用地,在大梧桐生态融合区有超过9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在东门、水贝、蔡屋围、人民南、笋岗等片区有超过420万的优质产业空间。这些都将是我们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推动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拿出来实打实的诚意。」夏东表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在视频致辞中表达了对罗湖打造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的期待。他表示,在香港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规划中,罗湖正位于深港紧密互动圈核心地带,拥有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因而推动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将会带动深港两地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是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他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港人港企能走进深圳,走进罗湖,投入到湾区建设发展中,深港合作能够驶入快车道、迈入新阶段。
来源:香港文汇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